南水北调图,南水北调图标的含义
南水北调图》、《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河南洛阳牡丹图册(套装共2册)(2010年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植物卷·牡丹卷·玫瑰卷·月季卷·桂花卷·茶叶卷·香菇卷·木耳卷·大豆卷·芝麻卷·核桃卷·葡萄卷·山药卷·胡萝卜卷·南瓜卷··玉米卷·土豆卷·茄子卷·青椒卷·洋葱卷·芹菜卷·萝卜卷·西红柿卷·黄瓜卷·冬瓜卷·丝瓜卷·豆角卷·茄子卷·豆角卷·茄子皮。
一南水北调图
我国水资源分布是南多北少,东丰西缺。
二南水北调图解
沧州南水北调挖出千年古村 包含4朝代土层 ,经过两个多月的发掘,考古工作已基本接近尾声。剥去黄土,在近2000平方米的范围内,人们可依稀辨别出古人生活的痕迹。 从出土的陶器、瓷器碎片可以推断,这个古村落遗址,1000多年前所生活的都是些平民百姓,没有高官也没有“土豪”,锅碗瓢盆也都是日常用具,没有太吸引人的文物,所记录的都是底层百姓生活。在现场最引人注意的是水井。记者看到,水井共有5口,口径有大有小,有砖砌也有土壁水井,其年代有唐代的、宋代的、元代的、明代的。三南水北调图标
基建狂魔实在是太厉害了!预计投资5000亿元修建的超级工程,堪称再造一条黄河,将源源不断的南水调往千里之外严重缺水的华北大地,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惠及人口超过4亿,是当之无愧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水利工程。,我国为何要砸巨资,又是如何修建南水北调工程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如果您喜欢,还请不忘用发财的小手点个赞。
和三峡一样,南水北调从设想到开工,在争吵辩论中论证了几十年,终于在2002年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千百万人翘首期盼半个世纪、举世瞩目的工程开始从图纸走向现实。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从而形成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相互联接的“四横三纵”水网格局,一旦全线建成,年调水量将达448亿立方米,相当于在中华大地上再造一条黄河!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的江都水利枢纽为起点,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将浩瀚的长江水引到华北大地,惠及25座地级市,1.2亿人。中线工程则是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开始,沿着京广铁路西侧修建水渠,穿越黄河,一路自流到北京,解决首都以及沿线城市的用水需求。
至于西线,目前尚未正式动工;除此之外,被认为是大西线的红旗河工程也在探讨阶段,如果红旗河工程也算作南水北调的话,增加的将相当于2条黄河的水量。
我国之所以要修建南水北调这项千年超级工程,主要是因为华北大地严重缺水!!!要知道,在中国若以人均水资源计算,最缺水的不是西北,而是华北,尤其是京津冀一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之下,祖国的南方不仅不缺水,每年还得遭受洪涝之灾。,在建国之初,伟人就提出了北方向南方借点水的想法,而这个想法到了2002年,伟人南水北调的想法终于正式动工,预计将花费5000亿元的这项超级工程到底有多牛呢?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2013年11月15日,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不久之后的2014年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竣工。东、中线工程将源源不断的长江水引到北方大地,狠狠打脸西方国家质疑的,又完成了史诗级的历史壮举。
对于东线工程而言,基本是利用古人留下的京杭大运河,看似乎没啥难度,但建设起来的难度,不是我们能想象的。从起点到终点,高程提升了将近40米,相当于13层楼的高度,如何实现水往高处流,成为了建设人员首要克服的难题。说到这里,想必很多看官老爷会说直接用水泵抽就完了。
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办法,但调水量达88亿立方米的东线一期工程,得需要多大的水泵,消耗的能源会不会比水费都贵?考虑到这些问题,我国技术人员花了3年的时间,一不小心又自主研发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灯泡贯流泵,不仅节约了资源,还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泵站群,水泵数量足足达160台。
相比于东线工程,中线工程更能体现南水北调的厉害之处。
前面提到,中线工程的起点是在丹江口水库,为了支持南水北调的修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了14多米,淹没了沿岸不少村庄,这里也成为了很多人回不去的故乡。加高之后的大坝水源十分充足,看上去清澈见底,十分干净,总体达到了二类水质标准,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了一类,也就是说丹江口水库的水干净到可以直接饮用。
丹江口水源富足之后,就可以沿着挖好的渠道一路自流到北京,沿途不再需要泵站,大大节约了资源和成本。但说到这里,或许有很多小伙伴疑惑南水北上的时候,遇到黄河是如何跨越的呢?在解答问题之前,表哥不得不先给我国工程人员一个大大的赞!如果您也觉得基建狂魔硬核,还请也不忘点个赞。
这是因为我国工程人员在南水北调跨越黄河时,提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方案,也创了多项全国乃至直接之最,这就是穿黄工程。该工程大致用盾构机从黄河南岸以45°倾斜角挖出长800米的隧道,然后在黄河河床底深30米处挖一条隧道,连接北岸内径16.4米、深50.5米的竖井。
南来之水就可以利用倒虹吸的方式,从南岸的隧洞流进,经黄河隧道之后,从北岸的竖井流出。,穿黄工程的原理看似简单,在建造的实际中却遇到了数不胜数的世界性难题,比如用于打隧道的盾构机刀盘上的100多把刀具,需要应对砂层、土层、沙土混合等各种复杂地层的挑战。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更没有回旋的余地,一旦出现差错,将面临极大的危险。
当河底隧洞进行到1360米时,刀具及刀盘严重磨损,已不能继续施工,但在基建狂魔的努力下,通过焊接,生生增加了30多把刀,还在滚刀上增加合金柱,才得以适应穿黄复杂地层的掘进。该工程从2005年9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8年,于2013年12月31日主体完工,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标志性、控制性工程,它的完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再无难题。
从南水北调部分工程完工到2020年,已经累计向北输水高达300亿立方米,相当于从南方向北方搬运了2140个西湖的水量,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未来受益人口将更多,我们期待南水北调这项超级工程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