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都在哪里?元朝首都在哪里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9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明朝首都在哪里?答案是北京。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政权,迁都南京,这是历史上第一次。那么问题来了,明朝首都在哪里?答案是。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政权,迁都南京,这是历史上第二次。那么问题来了,明朝首都在哪里?答案是北京。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就把首都定在了南京。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为什么要迁都南京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防止蒙古人入侵。


一明朝首都在哪里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后朱棣从他侄儿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迁到北京,
明朝初期定都于应天府(今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

二宋朝首都在哪里

没有呀,宋朝原在开封后在杭州建都。

三元朝首都在哪里

元朝首都有以下几个

1、上都,是元朝建立后的第一个首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

早在忽必烈未即位前的1256年春,他即命近臣僧子聪(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以此作为他统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藩府驻地。1258年新城建成后,被命名为开平。蒙古大汗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在1260年春于此正式即位,建元中统。

2、大都,位于今天的北京,是元朝建立的第二座都城,也是有元一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

元朝建立后,因统治重心南移,忽必烈在继续扩建上都的,于至元元年(1264)八月,将原金朝首都燕京定名为中都,开始正式确立两都巡幸制度。至元四年,因中都旧城残破不堪,忽必烈决定在中都的东北建筑新城,至元九年二月,改中都名为大都。

3、元中都,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金属抚州,元属隆兴路。

大德十一年(1307),即位不久的武宗海山下令于此处建旺兀察都行宫,第二年行宫建成后,立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都总管府,于是,元朝又一座都城产生了。

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周围是广阔的金莲川草原。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正式宣布,将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大都所处的燕云地区历来是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沿重地,而北方游牧民族想要进取中原,燕云又是必争之地。

,燕云地区堪称是扼住中原与塞外的咽喉之地,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元朝在此,即可南控中原,又可北扼塞外。

元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村西南约400米处。这是一座曾遗失600多年,1999年才又被发现的元代都城遗址,也是迄今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元代都城遗址。


四明朝首都在哪里西安

明朝都城有两处分别是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1368年-1421年)和顺天府(今北京市)(1421年-1644年)。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南郊即皇帝位,定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
八月,明军进逼大都,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割让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下令正式营建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落成。这年九月,朱棣下令明年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

五明朝开国首都在哪里

元朝末年,各地义军风起云涌,经过激烈角逐,朱元璋最终取得南方的控制权,建立明朝,定都南京。随后北伐,元顺帝北逃漠北,元朝灭亡。朱元璋去世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位。朱棣之后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开创了天子守国门的先例,不少人认为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

明成祖迁都真是为了守国门吗?其实并不全是。除了天子守国门外,还有南北方经济差距方面的原因。

【天子守国门】

朱棣登基之后,大明所面对的历史环境比较特殊,北元(包括蒙古各部)虽然大势已去,但仗着骑兵优势多次骚扰明朝边境,仍然是明朝最大的威胁。当时明朝北线防御体系从西边的甘肃到辽东绵延万里,北平已成为明朝北方防御体系的最前线之一。

华北平原沃野千里,一马平川,防守起来相对困难。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理位置优越。古人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我国古代中原农耕文明所受到的最大威胁是来自北方的游牧势力,要守住华北平原,可以作为屏障的就是幽州(今北京)等地,在燕山山脉构筑一道稳固的防线。否则一旦外敌突破长城防线,会动摇国本。

五代十国时,儿皇帝石敬塘把幽云十六州献给辽朝,北方骑兵在华北平原如入无人之地。周世宗柴荣和宋初统治者曾尝试收复幽云十六州,可惜都没有成功。北宋的北方无险可守,防御辽朝的压力非常大,局面相对被动。明初最大的威胁仍是来自北方的游牧势力,北京一带的防线是重中之重。北京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又易守难攻,是理想的定都之地。

图-幽云十六州

迁都之后,无论如何都会在京师(北京)周边地区部署重兵,与辽东、宣府、大同等互相呼应,足可巩固北线防御体系,御敌于国门之外。

【南北经济差距】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三国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均以南京为都,在相当长时期里,南京都是江南的核心城市。明朝立国之初,迫于当时的形势,朱元璋定都南京,不过这也只是权宜之计,尽管江南经济相对来说要更发达一些。

在全国统一、国力逐渐恢复以后,朱元璋就开始考虑迁都,并派太子朱标对关中长安及洛阳进行考察。毕竟西汉与唐朝两大王朝定都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这些都是大一统王朝。朱元璋最终有意迁都西安,但朱标去世给他带来了沉重打击,迁都的事情不了了之。

纵观历史,在南方定都的王朝要么是在南方偏安一隅(如南北朝的宋齐梁陈),要么是逃到南方苟延残喘的北方王朝残余势力(如东晋和南宋)。

南方物产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相比北方要优越得多,割据南方的王朝势力大都变得乐不思蜀,失去北伐的动力,乐于偏安。这对处于末期的王朝残余势力可以理解,对新生的、有抱负的王朝来说,是不可忍受的。

明朝如果不迁都北京,继续将都城留在南京,一方面北方的经济会更落后于江南,另一方面由于远离都城,对北方边境的防御重视程度肯定会降低一个档次。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可能无力反抗北元等势力的袭扰,北方的局势变得无法收拾。

,朱棣提出迁都时,尽管反对的声音很多,他还是执意要如此,可以说一意孤行。正是因为他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单纯把北京打造成一个军事重镇是没多大战略意义。只有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才能稳住北方的局面,保证王朝的安全和稳定。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