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的主要事迹 赵云的主要事迹四字
赵云的主要事迹,我们可以看到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出阿斗,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的武功并不是特别高,而且他的战绩也不是特别好,所所以说他排在第四位。第三位是关羽,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他的武功也是非常高的,而且他的忠义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说他排在第三位。
一赵云的主要事迹
赵云赵子龙常山人氏,自幼好学文武全才,刘备帐下五虎将之一,平生未有败仗,武艺高强谋略深远,不可多得的大将
二三国演义赵云的主要事迹
1、《长坂坡》刘备逃奔江陵,于当阳长阪被曹操大军所追,妻儿都在乱军中失散。赵云乃匹马单枪,闯进曹操万军之中,陆续救出糜竺、简雍、甘夫人等,寻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已身受箭伤,乃将幼子阿斗托给赵云,自己投井而死。赵云怀抱阿斗,夺得宝剑,奋力血战得脱,将阿斗交还刘备。
2、《取桂阳》赵子龙奉军师诸葛亮之命,带领三千人马夺取桂阳。
桂阳太守赵范亲自迎战,并安排校尉陈应接应,企图前后夹攻取胜。结果战不过子龙,不得不开城投降。子龙在弄清赵范是真投降后进入城内。在款待子龙时,赵范表示愿将国色寡嫂许与子龙为妻,子龙严词拒绝。
3、《截江夺斗》孙权乘刘备入益州时,用张昭之计,假称吴国太染病,派心腹周善到荆州接孙夫人归吴,并嘱她带回刘备之子阿斗,以作人质。孙夫人不疑,乃怀抱阿斗登船归吴,赵诸葛亮云驾船赶来,力劝孙夫人留下阿斗,夫人不从,赵云乃夺回阿斗,此时张飞亦驾船赶到,乃杀死周善,和赵云一起带阿斗回荆州。
4、《阳平关》黄忠斩夏侯渊后,曹操闻讯大惊、亲率大军至阳平关报仇。诸葛亮欲断曹军粮道,黄忠讨令,赵云恐其劳乏,拟替他一行,黄忠不服老,请令前往。烧粮后,曹军势众,将黄围困核心,幸得赵云及时解围,杀退曹军。
5、《凤鸣关》诸葛亮初出祁山伐魏,赵云请为先锋,诸葛以其年老激之,赵云历数战功,坚决前往;至凤鸣关,果力斩魏军大将韩德父子五人。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三赵云的主要事迹概括30字
赵 云
智胆过人 两救幼主
刘 畅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蜀汉名将,外貌英俊,《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引注《云别传》中记述“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水之战中,赵云凭借着出色的骑兵突击战术和超群的胆量,赢得了胜利,军中尊称其为虎威将军,刘备对其盛赞“子龙一身都是胆。”两次成功营救幼主刘禅,更是彰显了他的智慧与胆识非常人能及。
赵 云
长坂坡救刘禅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率众逃亡,行至长坂坡时,被曹军虎豹骑追上,很快便被击溃,不得不抛妻弃子,仅率赵云、张飞、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奔走间,发现赵云走失,当时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已经单身北走投降曹操。刘备了解赵云的为人,并未相信。《云别传》记述“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后来,赵云果然回来了,还带回了尚在襁褓中的幼主刘禅。
原来,赵云并非是在慌乱中走失,而是全然不惧曹操的虎豹骑,转身杀回曹军去寻找刘备妻小。他单枪匹马,七进七出,寻找失散的嫂夫人与幼主刘禅,最终在一面土墙后发现了他们。糜夫人为了不连累赵云并增加刘禅的存活概率,投井而亡。赵云推墙掩埋糜夫人后,身背幼主开始撤离。一路阻拦重重,赵云杀敌无数,最终寻得刘备并让他得以和幼子团聚。《三国演义》第四十一至四十二回对此有记载“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能在曹兵的包围圈里纵横捭阖,杀敌无数,成功救出幼主刘禅,赵云的英雄气概以及胆识可见一斑,曹操也禁不住叹道“赵子龙一身都是胆,若能得此良将,胜得十万雄兵。”
长江上夺阿斗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入蜀,赵云、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留守荆州。赵云因做事谨慎,担任“留营司马”,掌管内事。
刘备之妻孙夫人以母亲生病为由,在东吴使者周善的迎接下,准备走水路离开荆州回江东,并带走幼主阿斗,以便日后将其作为人质要挟刘备。在赵云的拦截下,阿斗未被带走。《三国志•二主妃子传》中有记载“先主入益州,吴遣迎孙夫人。夫人欲将太子归吴,诸葛亮使赵云勒兵断江留太子,乃得止。”《三国演义》中对赵云断江夺阿斗这一情节作了更为详细的描述“赵云沿江赶到十余里,忽见江滩斜缆一只渔船在那里。赵云弃马执枪,跳上渔船。只两人驾船前来,望着夫人所坐大船追赶。周善教军士放箭。赵云以枪拨之,箭皆纷纷落水。离大船悬隔丈余,吴兵用枪乱刺。赵云弃枪在小船上,掣所佩青釭剑在手,分开枪搠,望吴船涌身一跳,早登大船。吴兵尽皆惊倒......夫人喝侍婢向前揪捽,被赵云推倒,就怀中夺了阿斗,抱出船头上。欲要傍岸,又无帮手;欲要行凶,又恐碍于道理进退不得。夫人喝侍婢夺阿斗,赵云一手抱定阿斗,一手仗剑,人不敢近。周善在后梢挟住舵,只顾放船下水。风顺水急,望中流而去。赵云孤掌难鸣,只护得阿斗,安能移舟傍岸。”危急之时,张飞率十余船前来支援,赵云最终夺下了幼主阿斗。
正是赵云的智慧与胆识,截住带着阿斗即将东去的孙夫人一行,为张飞的支援争取了时间,从而夺下了阿斗,刘备日后才得以免受东吴的人质要挟。有诗赞美赵云两次救主“昔日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
刘备夺得成都后,赵云获得龙泉山东麓作为赏赐。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准备出兵伐吴,赵云不顾丢官职的风险提出反对,劝谏刘备应先灭魏,则吴国自服。刘备非但没有采纳赵云的谏言,还不准他参战,让他担任江州都督,不再担任重要职务。于是,赋闲的赵云开始在龙泉山石经寺(初名灵音寺)附近自己受封的土地上营建家庙。,石经寺大雄宝殿旁道光年间的碑文中就有记载“灵音者,汉将军赵侯香火也。”,赵云还常常带着儿子到龙泉山狩猎,以训练和保持自己的武将本领,随时准备被朝廷征召启用,仍不失忠勇之心。
建兴七年(229年),赵云病死成都。因其曾在成都大邑县戎兵防羌,故后主敕葬于大邑县城东1公里的银屏山下。其墓碑上刻“仅顺平侯赵云墓”七个篆体大字,两侧有填金对联“赤胆永枯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寄托着人们对其胆识以及忠勇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