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是什么季节?绝句是什么季节的诗,迟日江山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8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绝句是什么季节?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百花齐放,这个时候最适合吟诵诗词了。那么,什么季节适合吟诵诗词呢?我认为是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也是一年当中最美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天高云淡,气候宜人,是一年四季中最适合吟诵诗词的季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何吟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古诗词中的春天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绝句是什么季节的诗

古诗中的“言”、“律”、“绝句”有什么区别?

这是一些关于古诗词的基础问题。为初学者解答一下,高手请自行绕道。

古诗中的“言”

这个其实非常简单,我们看一首诗,一句有几个字,就称其为几言诗。如最早的诗《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这就是二言诗。因为诗歌是随着音乐的复杂而发展的,所以每一句诗的字数也跟随着音乐变多。《诗经》时期,流行的雅乐,适合四字一句的歌咏,所以那个时候都是以“四言诗”为主,这个一直发展到曹魏时期曹操还在使用。

不过随着南方《楚辞》文化的兼容,音乐的发展,诞生了很多虚词方便演唱,在汉朝的时候五言、七言、六言、八言都出来了。音乐的变化并不大,五言就足以体现音乐的“宫商角徵羽”,所以其实这个时代的诗以“五言诗”为主。

隋唐之际,国际化民族大融合,为中原诗坛带来了“胡乐”,音乐更加自由、跳脱,音节更加复杂,简单的五言结构的诗已经满足不了演唱。这一时期,七言诗开始盛行,从乐府的发展可以看得更清晰。甚至于“七言诗”都无法满足音乐发展的需要,在下层就出现了“曲子词”——词牌的前身。

我们平时提到古诗,脑海中自然就想到了“五言”、“七言”,好像古诗只有这两种文字长短的格式,其实并非如此。

在诗词发展史上,丛“二言诗”到“九言诗”都存在过,还存在大量的“杂言诗”,也就是长短句,这个“言”并不是判断作品是不是诗的标准。

诗是韵文,我们判断诗的标准是押韵、节奏感、抑扬顿挫。

为什么“六言诗”、“八言诗”会慢慢地消失呢?

咱们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我们发行钱币,有一元,二元,五元,为什么还需要六元,八元?更多音节的诗句结构其实就是少数音节结构的诗句的重复,重复多了就会给人以呆板的感觉。

五言诗、七言诗成为主流,与音乐节奏的匹配程度高有关,也和人们诵读单纯的文字的音节结构相匹配有关。 就音节二言,双音节词是无往而不利的,双音节加单音节的结构,最为灵活。而五七言在这方面最具优势。在歌词脱离配乐而成为文本文体的“诗”之后,五七言依然是主流。

而其他言的诗在脱离音乐后就因为不适合吟诵而慢慢被淘汰了。

《吴少诚席上作》唐卢群

祥瑞不在凤凰麒麟,太平须得边将忠臣。

仁得百僚师长肝胆,不用三军罗绮金银。

大家可以读一读这首八言诗,这和慢吞吞说话就没什么区别了,还有王维的《辋川六言》,表达那种舒缓的意境是合适的,总归是应用有限,和五七言比起来,吟诵感相差太远了。

古诗中的“律”

“律”指格律,一般代指近体诗中的律诗。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都是八句,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基本遵从“起承转合”的写法,在八句中完成一篇圆融的小诗文,相对于四句的古诗空间更充足,能够更详细地描写、铺陈,多用来叙述、抒发完整的事件和感情。

律诗需要严格遵守平仄格律,不但要有律句组成,还要保证“对、粘”规则,以及中二联的对仗。

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律诗,平仄格式为仄起平收,押平水韵“十灰”部,平仄之间符合“对、粘”规则,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精巧对仗。诗意苍凉、悲怆,既叹个人时节,又悲家国蒙难,是杜甫忧国忧民的代表作。

这首七律是七言律诗的标榜之作,号称“千古第一”。

古诗中的“绝”

“绝”指绝句。绝句的区别方法就是四句为绝,同样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像王维的《辋川六言(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我们称之为六言绝句也没有问题。

绝句和律诗不同,律诗是必须遵守平仄格律的近体诗的一种,而绝句分为遵守平仄格律的“律绝”和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绝”。像上面这首六言绝句就肯定是古绝。

因为平仄格律的基本平仄格式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而五言和七言中不遵守格律的也是古绝,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就是五言古绝,押仄声韵(格律诗必须押平声韵),也可以称作“五古”。

而律绝最好的例子就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平仄格式为仄起仄收,押平水韵“十一尤”部,平仄严合,对仗精巧,是五言律绝中的典范。

,“言”是单句诗的字数,“律”是近体格律诗中八句的律诗,“绝”通指四句的古诗(非长短句),包括守平仄格律的“律绝”和格律之外的“古绝”。


二绝句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杜牧的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景象
杜甫的《绝句》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这是一幅早春图,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地鸣唱。

三古诗绝句是什么季节

     听一声何满子曲,(不禁想我身世);   双眼落泪在君前。(你害得我多苦)!   【赏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宫怨诗。首句写宫女离家遥远;二句写入宫多年;三句写悲愤到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一般宫怨诗多写宫女失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却一反其俗,写在君前挥泪怨恨,还一个被夺去幸福与自由的女性的本来面目。

四绝句是什么季节写的

杜甫的《绝句》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这是一幅早春图,在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的相应和般地鸣唱。


五绝句是什么季节的诗,迟日江山丽

《绝句·迟日江山丽》是唐代诗人杜甫诗集《杜工部集》[1]中的一首,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前两句是对环境进行外部描写,后两句则是对环境进行细节描写,全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春季。《绝句·迟日江山丽》是唐代诗人杜甫诗集《杜工部集》中的一首,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