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的由来,韩国朝鲜族的由来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8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朝鲜族的由来。这里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朝鲜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朝鲜族的传统节节日“八月节”,也是朝鲜族最隆重的节日。八月节的主要活动有祭祀祖先、庆祝丰收、娱乐游戏等。在这一天,朝鲜族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活动。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八月节”。八月节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朝鲜族最隆重的节日。


一朝鲜族的由来

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最早 迁入定居的一批,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这一天,朝鲜族各家各户都要吃明太鱼。他们吃明太鱼 的方法有很多,有烤的也有煮的;有吃鱼干的也有吃鱼片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东海边的一个村子遭到大旱,整整一年没下 一滴雨,地都旱得裂开了口子。第二年又遇上了涝灾,人们一年没见 着太阳。可第三年又遭到了虫灾,地里的庄稼苗都被虫子吃了。百 姓们眼看着就要饿死了。突然有一天,人们听见海里有“咕咕”的声 音,大家都觉得很奇怪,跑去一看,原来海里全是一些1尺多长的鱼 这下可乐坏了全村的人,于是他们都纷纷下海捕鱼,但不论怎么捕 捞,海里的鱼总是不见少。从那以后,这种鱼再也没离开过这里,老

二中国延边朝鲜族的由来

在延边大地上,早在2.6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安图人”等人类繁衍生息。古代东北肃慎、沃沮、靺鞨、女真、满族等民族经历坎坷,卓绝创业,用双手开拓了祖国边疆这块热土,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化。唐、辽、金、元、明、清历代均在延边一带设置行政机构,进行治理,使延边同东北各地和中原保持密切联系,推动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地名是一个城市生命的起点。一个地方有了地名才算是真正诞生,此前只是人的一种自然和原始的聚落。

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延边也是满族的故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满族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因而对山川江河,城镇村屯多以满语称谓。满语地名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与汉语的山川沟谷等自然地理实体相结合而形成的。

延边“地名考”

“延边”是在延吉这一地名出现以后,因地处吉林省东部边疆,逐渐演变而成。

清入关后,1677年清政府为保护其发祥“圣地”,对兴京(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以东,伊通州以南,图们江以北地区悉行封禁。今延边地区均属封禁范围,延吉属南荒围场,后称南岗(“南荒”二字音转)。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南岗设立荒务局,故又称局子街。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一月,在烟集岗设延吉厅。延吉厅设立以后,在清末明初也称这一区域为“延珲诸边”、“延珲地方”、“延珲全境”。又称“延吉地方”、“延吉区域”,后转变为“延边”这一区域地名。

“延边”地名最早见于1913年出版的《吉林地志》,记有“论大陆交通,东南一面复当延边之冲”。1913年东南路观察使署资料中也曾出现“延边”称谓,如“吉林省都督电讯延边刻下有无日本军队驻扎……”。

1921年文件有“延边陶道尹张镇守使会呈收回毛口崴”。1929年出版的《中国民族志》更明确地记载“东北边疆有‘延边’之称。延边者吉林延吉道之边疆。”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延边这一区域名称便固定下来,成为行政区划的正式地名。地方志书中有记载,官方文件有记载,甚至机构设置,报刊著述都已通用“延边”之称了。

延吉

“延吉”俗称烟集岗,又名南岗。“延吉”地名的起源说法不一。明为瑚叶吉朗等卫地,“叶吉”音转为延吉;清代叫南岗(南荒二字的音转),又名延吉,“延吉”满语为野山羊或石羊之意;又说在开发初年,此地常常烟气弥漫,雾气笼罩,故称烟集岗,延吉即烟集的音转。清后期又称局子街,即官衙所在地之意。在民国时期,通常叫局子街,也叫延吉。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烟集岗设立延吉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吉林东南路兵备道台公署移住局子街,延吉厅升为延吉府。1912年改为延吉县。延吉厅设立后,至清末民初,这一区域经常被冠以“延珲诸边”“延珲地方”“延珲全境”“延吉地方”“延吉区域”。

珲春

“珲春”为满语,曾有多次演变,像“浑蠢浑”“浑蠢”等,后音译为“珲春”。

“珲春”的由来诸说不一,“浑蠢”最早见于《金史·世纪》“统门、浑蠢水之交有乌古伦部……”。《明史》记有“珲春来自女真语,即‘遍地’、‘边陲’、‘近边’之意。”《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珲春县金为乌库哩部……土名大八屯。……珲春满语边地也。”《今县释名》记有“明置珲春卫,后属瓦尔哈部,因珲春河为名,金史世纪,有珲春水与统门水合流即此……”

又据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穆晔骏教授译写为“珲春是满语,直译为尾巴的意思,表达河流的概念,可译为江岔、河岔子。”

珲春濒临江海,是诸水流入江海的地方,即“九河下梢”之地,,满语译写为“江岔或河岔”是符合珲春实际的。

图们

“图们”来自满语,因濒临图们江得名。记载图们江,“满洲语图们色禽。图们,译言万。色禽,河源也。古称统们、驼满。亦曰土们,皆同音而异译”。19世纪末,陆续有朝汉人民移居当地,形成村落,统称灰幕洞或下甸子。1933年敦图铁路终点设在灰幕洞后,有关当局召集工商各界,议定将灰幕洞更名为图们。

敦化

“敦化”一名,取《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之语,寓“敦风化俗”之意。其历史悠久,素有“千年古都百年县”之称。公元八世纪初,“敦化”时称“忽汗城”,系 “海东盛国”渤海国的开基都城,唐朝渤海郡和忽汗州的治所所在地。

清光绪年间,阿克敦地方(即现敦化地区)户口逐渐增多,土地亦得到开发,呈现“农耕日盛、商贾云集”的局面。清政府为了加强封建统治,便于土地开发和苛收捐税,于1878年设立荒务局,主持放荒、征税等事宜。1881年1月25日,吏部等部遵旨会议吉林将军铭安所奏添设民官。《吉林通志》舆地志中载有“敦化县知县署在城东门内大街路北,光绪六年建治”的记载,足资佐证。

龙井

“龙井”地名来自朝鲜语。1881年,朝鲜族农民张仁硕、朴允彦两户人家移居六道沟地方,为了解决用水问题,经过寻找,发现了一处古井,安装上了吊桶架,朝鲜语称为“龙吊井”,后来相沿成习,被人们称为龙井。

1908年,延吉厅正式用龙井村取代了六道沟这一称呼。1934年,龙井村居民为纪念龙井地名的起源,在李基燮的发起之下,重新修缮此井,并树立一个两米高的花岗岩石碑,碑上镌刻“龙井地名起源之井泉”9个字。

和龙

和龙市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和龙县原为和龙峪分防厅,“和龙峪”一名最早始见于1883年(光绪九年)《吉林朝鲜商民贸易地方章程》之中。“和龙峪”因地形而得名,东侧重峦叠嶂,连绵起伏,西侧为丘陵地带,中间为河谷盆地。“和龙”系满语,“两山夹一沟”之意;“峪”为汉语“山谷”之意。

汪清

“汪清”源自满语“旺钦”,有“堡垒”的意思,后转音为汪清。取名“旺钦”标志着汪清地区山高密林、沟壑纵横、河流密布,实乃边塞要地。

汪清本为“旺钦”,今建城标时仍取用原名“旺钦”。“旺钦”是如何变成汪清的呢?因前清时由于音义附会,改“钦”作“清”。又因当时奉天兴京(今辽宁新宾县)东边有“旺清”门,音义与此相同,便改“旺”为“汪”,把“旺钦”更名为“汪清”。“汪清之名”沿用至今。

安图

“安图”地名源于本世纪初,并蕴涵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本侵占朝鲜后,企图将图们江北的中国领土变为“第二个朝鲜”或“朝鲜的延长”,公然扭曲造出“中朝国界问题”,妄图鲸吞中国领土。为了达到扩张领土的目的,日本政府扭曲中朝界河的位置,将作为界河从来没有异议的图们江,妄指为发源自哈尔巴岭南麓流入布尔哈通河的土门子河。提出这条小溪是界河,进而将图们江北和这条小溪间的土地,诡称是朝鲜的“间岛”地方。而“间岛”的范围,随其奢欲的膨胀而扩大,不仅有“东间岛”(泛指今延吉、和龙、安图东北部),接着捏造出“西间岛”(指岗后汤河、漫江地区,相当于今安图荒沟岭以南的松江河地区)。进而更捏造出“北间岛”(指桦甸县靠近安图西部的地方)。日本政府的狼子野心和侵略行径,引起全国人民义愤和清政府和强烈反对。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委派刘建封等人,“勘奉吉两省界线,兼查长白三江之源”。据《辽宁安图县志》记载“当设治之始,拟在图们江之岸创设县治,以保国界,故定名曰安图。”安图一名实为安定边陲,保护图们江界之意。

参考文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志》《延边朝鲜族史》《延边风情》《百年延边》。

本版照片由延边州档案局(馆)、延吉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和龙市档案局及安图县档案局提供。

相关资料由延边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延边州文化局、延吉市委宣传部、敦化市委宣传部、龙井市委宣传部、汪清县委宣传部及安图县委宣传部提供。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三我国朝鲜族的由来

1. 韩姓起源一:黄帝后裔

韩字也是而来的,据考古学专家研究发现,韩字有韦,而韦的形状和河南汤阴地区发现的水井非常相似,专家猜测韩流族很可能是因为发现了水源才得名的,而且韩的古意也有“井垣”的意思。而韩流就是黄帝的孙子。

黄帝娶了嫘祖为妻子,生下了青阳和昌意,其中昌意就是韩流的爸爸,而韩流被认为是后来的颛顼的父亲。韩流氏族则是当时首批韩姓人,主要是从昌意族群中分化出来的,而这也是韩姓

2. 韩姓起源二:姬姓

韩万就是姬姓韩氏人的始祖,他是曲沃桓叔的儿子,最初只是为曲沃武公驾驶战车的人,但之后由于协助曲沃武公杀死了晋哀侯,所以在曲沃武公继位之后,就赏赐了韩万一块封地,而这块封地就位于韩原,所以以韩为氏。

3. 韩姓起源三:战国七雄韩国

西周灭商周,周公旦将武王的儿子封于韩国,当时和赵、魏等七个国家并称为七雄,韩国战力实在是七雄中最弱的,所以它很快就被晋国灭亡了,而韩国族人则为了纪念故国便以韩为姓。

4. 韩姓起源四:少数民族改姓

与赵姓起源和来历一样,韩姓的部分源流也包括了少数民族改姓,其中主要包括了蒙古族、满族以及朝鲜族等,蒙古族主要是在北魏时期迁都洛阳之后实行的汉化政策,所以当时出大汗氏都被改为了韩姓。而朝鲜族则是在汉武帝时期改名的,而满族的“罕札氏”也因谐音改为了“韩”姓。


四朝鲜族的由来和历史

中国朝鲜族的由来是从公元前1世纪从中国传入开始的。
公元1700年之后一些不堪朝鲜冯坚通知借记的残酷剥削和自然灾害的朝鲜人仍然携家眷、牵牛马而潜居中国北美谋生。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难,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延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中国臣民。
于公元1700年在朝鲜北部出现了携家眷、牵牛马而潜居我国东北谋生的现象。咸镜道钟城人严贵玄,率妻子儿女并持牛马入居于吾罗、宁古塔两间站院,结果被清人发现,将其捉拿送到北京。此后,为了生计而潜越边界者越来越多。
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庆源、庆兴、钟城等地的朝鲜人因“岁饥涌聊生”,自阿山、阿吾地潜越图们江,杀四人,并劫取人参、缎布、衣服等,朝鲜将金礼进等六人斩首,李友白等四人俱从宽免死,庆源、庆兴府使和阿吾地万户俱革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