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是什么意思?古代自称老夫是什么意思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8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老夫是什么意思?”李慕禅笑道“老夫不是说了吗,这里是天下第一庄,你们若是不服气,可以来找我。”说着,他转身离开。“砰”一声巨响,李慕禅身形一动,消失在原地。”砰”又是一声巨响,李慕禅出现在原地,这次他没有动,静静站着。“师父,你怎么了?”小鱼儿看着他,关切问问道。“没事,我在练剑。”李慕禅摇头笑道。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找回真气,否则就会废了。

一、老夫是什么意思?

是指年龄超过七十男子的自我谦称。

老夫

【读音】lao fu

【释义】是指年龄超过七十男子的自我谦称。

夫是指成年男子。《礼记》“六十曰耆,七十曰老。”七十以上男子自我谦称老夫。

夫,fū,这个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中。

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最晚商朝时候,成年男子就成为“夫”。老年的成年男子,则应称为“老夫”

孔子,人们也尊称为“夫子”,“老夫子”。子,先生、老师之意。

《三国演义》中,曹操常自称老夫。苏东坡在一首词中也自称老夫。文心海洋《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 袁可立微微一笑,大有深意的对杨太曦道‘老夫平生最恨这群阉党,恃宠乱政,败坏朝纲。’

二、历史上苏东坡为何30多岁就自称“老夫”?

优质答案1

历史上苏东坡为何30多岁就自称“老夫”?(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众人皆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写过这样一首词《朝江城子·密州出猎》,其内容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们知道苏轼出生于公元1037年,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当时苏轼只有38岁,那么他为什么自称“老夫”呢?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含义呢?

1、忧国忧民的苏轼。

苏轼,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眉州眉山,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其父亲是苏洵。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 好美食, 创造许多饮食精品, 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王安石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作为一个放荡不羁的文人得罪了新党和旧党,于是苏轼主动请求出京任职,不满意苏轼的朝廷正中下怀,为让他远离朝廷,授他为杭州通判。并于熙宁七年(1074年)秋,又将苏轼调往穷乡僻壤的密州任知州。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

2、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词?

《东坡纪年录》记载“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宋神宗熙宁八年,苏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

苏轼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密州,相当于是被贬,但爱国爱民的他却没有因不得志而怠政,在密州他体恤民情,结合实地大兴利民之举。但他致力于地方政绩的,一直要求朝廷将自己大用于世。因为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

这首词的意思是: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可以说,这首词通过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感情奔放,气概豪迈。写了这首出猎词,意在抒发自己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3、38岁的苏轼为什么自称“老夫”?

其实,写出这首诗的时候,苏轼不过仅仅38岁,但词中第一句是“老夫聊发少年狂”,那么为何他会自称“老夫”呢?

一是由于古代医疗水平有限,生活水平较低,普遍寿命不长。野史记载,古代三十六岁就算“正寿”了, 所以38岁已算是进入老年。“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最好的证明。,宋朝朝廷关于结婚的规定,实属鼓励早婚。宋仁宗《天圣令》男十五,女十三。宋宁宗《嘉定令》男十六,女十四。宋司马光《书仪》男十六,女十四。宋朱熹《家礼》男十六,女十四。如果按十六岁结婚,四十岁就有可能见到孙子辈了。结婚早,再加上一夫多妻制,男人身体损耗较大,会出现早衰的现象。

二是古代知识分子寒窗苦读以及工作带来的压力,使得苏轼消耗了许多的心神,因为古代秀才求学,能高中进士、状元,都是下了真功夫的。如果少年孤苦,中年仕途不顺,那么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所以知识分子更容易早衰。苏轼曾三次抄写《汉书》,读书下过苦功,并且仕途坎坷,早衰也许是非常可能的。身心疲惫的苏轼觉得自己还没到四十岁就已头白如雪,而这样的状态,自然称得上是“老夫”了。

三是苏轼的心态老。人老不一定非要表现在外貌上,也有可能体现在内心上。苏轼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仕途不顺,因为文人的清高,而让朝中的新旧两派排斥,再加上皇帝又不能坚持己见重用自己,被贬之后先后到几个地方任职,看到当地百姓因为朝廷的改革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虽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改善百姓的生活,但因人微言轻,效果不佳,从而导致心神疲惫。于是,作为文人的苏轼以文字的手法写出了这首词,来抒发心中的抱负,,“老夫”一词是苏轼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内心的“老”。

四是用“老夫”一词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我们知道曹操晚年曾写过《龟虽寿》一诗,其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充分表达了他形老体衰,屈居临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作为大文豪的苏轼一定是读书万卷,肯定读过曹操的这首诗。,苏轼借用“老夫”一词,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即便身体、心态都老了,但自己报国的一腔热血仍在。

五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才华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我们知道,苏轼被贬后,不是醉心于饮酒作诗,而是发愤图强,文武兼修,通过治理辖下的城池和百姓,积累了丰富政治经验,再加上自己熟读兵书,可谓是心中有丰富的军事理论和经验。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苏轼用“老夫”一词,意在表达自己的才华和经验。

所以,苏轼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虽然因政见不合,屡次被贬,但他那乐观开朗的性格,用“老夫”一词正是他明朗豁达心境的真实写照。

优质答案2

苏门三俊杰,有子号东坡。

字画传富甲,诗词慨月娥。

红尘多曲折,浊世自蹉跎。

聊发少年志,老夫可奈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