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庾岭北驿_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8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题大庾岭北驿,春色满江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登上大庾岭,欣赏江南春色的情景。大庾岭位于广东省信宜市西南部,距市区25公里,海拔800米,面积3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88米,山势雄伟,风景秀丽,素有“粤东屋脊之称。大庾岭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植被茂密,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是天然氧吧。


一题大庾岭北驿

这首五言律诗是宋之问流放途中经大庾岭时在岭北驿馆写成的。诗 中表达其流放途中孤寂凄凉的心境以及对故乡无限的思念之情。前两联 以大雁可至此停留反衬自身南行未已,以大雁北归有期反衬自身北归无 期。颈联描写眼前大庾岭的景色。尾联以此虚景收尾,含而不露,令人回 味无穷。

二题大庾岭北驿拼音版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yáng yuè nán fēi yàn , chuán én zhì cǐ huí 。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ǒ xíng shū èi yǐ , hé rì fù guī lái 。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jiāng jìng cháo chū luò , lín hūn zhàng bù kāi 。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míng zhāo àng xiāng chù , yīng jiàn lǒng tóu méi 。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拼音

译文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题大庾岭北驿拼音

赏析

《题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宋之问被贬途径大庾岭北驿时,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三题大庾岭北驿古诗翻译

“题”是题写文章、诗词等内容的意思,如古诗“题西林壁”中的“题”。
《题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流放时途经大庾岭之作。全诗通过描写诗人在途经某地时所想象的意象,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这是诗人流放时途经大庾岭之作。全诗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物,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诗先写诗人见雁南飞,触景生情,传说中雁南飞至大庾岭而北回,而自己却行程无尽头,不知何日能归。人雁相比,人不如雁,深切表现了诗人忧伤哀怨的复杂的内心感情。后四句写大庾岭黄昏的凄迷景色,江潮初落,水面平静,瘴气缭绕,故乡何在?明晨踏上岭头时,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悲苦和乡思在此一露无遗。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诗人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象“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题】是“写、题写”的意思

四题大庾岭北驿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1.闺意献张水部①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②。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①张水部张籍。朱庆馀曾得到张籍的识,而张籍又乐于推荐提拔后辈。因而朱庆馀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②舅姑公婆。

[思考与练习]

(1)诗歌中哪些词语表现了新娘的性格?

(2)全诗以“”三字为巧妙比喻的灵魂,新娘询问新郎打扮得人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3)张籍在《酬朱庆馀》诗中答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把朱庆馀比作越州镜湖的,不仅长得艳丽动人,而且有绝妙的,这是身著贵重丝绸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的。文人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

2.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唐)杜 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①,

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上望昭陵②。

[注释]①“清时”句意谓适逢清平之时,自己才有此闲情。②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欲一麾江海

(2)全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3.遣怀①

(唐)杜 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②。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③。

[注释]①这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落魄赢得

(2)

(3)诗中用“”二字点明了

4.酬张少府①

(唐)王 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释]①这是一首赠友诗。

[思考与练习]

(1)全诗着意描写和叙述自己“”的志趣。

(2)诗歌中哪两句最能体现

(3)全诗写出了

5.嫦娥①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②。

[注释]①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较多的看法认为这首诗抒写了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②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深长河

(2)

(3)

6.瑶瑟怨①

(唐)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②,

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③,

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释]①这是写女子别离悲怨的诗。②冰簟喻竹席之凉。③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思考与练习]

(1)古人对此诗这样评说通篇布景,只“”三字露怨意。

(2)诗中“梦不成”之后所见的是什么?所问的是什么?所感的又是什么?

7.望蓟门①

(唐)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这是一首吊古感今诗。

[思考与练习]

(1)全诗扣紧一个“”字,以“烽火”承“”,以“”称“积雪”。

(2)

8.台城①

(唐)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②。

无情最是台城柳③,

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②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③台城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

[思考与练习

(1)诗歌的第一句“江雨霏霏江草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诗歌一、二句的内容。

(3)诗歌的三、四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9.菩萨蛮①

(唐)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注释]①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久候远方行人,盼而不归的心情。宋初所编《尊前集》及稍后文莹之《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在继续。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思考与练习]

(1)诗歌前两句为远景,三、四句为近景,其中用哪一个字衔接起来的?

(2)“宿鸟归飞急”一句有什么含义?

(3)诗中与“愁”相呼应最为密切的字有

10.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

[思考与练习]

(1)查阅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鳜鱼肥( ) 青箬笠( ) 绿蓑衣( )

(2)把诗歌改写成一篇120字左右的散文。

(3)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

11.浪淘沙①

(南唐)李 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此词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思考与练习]

(1)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莫”和“暮”两种读法和意义。根据诗意,说说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2)“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相呼应,也暗喻来日无多。

(3)

12.苏幕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此词抒写乡思旅愁。

[思考与练习]

(1)诗歌的开头用碧云、,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2)哪两句诗从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

(3)“芳萆”历来是别离主题吟咏的意象之一,如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萆,更行更远还生”。

13.蝶恋花①

(宋)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①这是一首怀人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危

(2)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即远大的目标,艰苦过程以及成功的喜悦。他是借用这首词中的哪个诗句来形容“艰难过程”的?

14.江城子·密州出猎①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大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①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这首词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②云中地名。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因为报功不确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了魏尚,仍旧叫他担任云中太守。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聊

(2)这首词上片写,下片写—,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

(3)苏轼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优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指的就是这首词。请解释“柳七郎”指的是谁?“自是一家”怎样理解?“阕”的含义是什么?

15.虞美人·听雨①

(宋)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思考与练习]

(1)请用现代汉语(词语)表达

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

(2)“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

(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

16.月夜①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①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

[思考与练习]

(1)从视角看,诗的前二句是写,寥廓天宇,月色空明;后二句是写俯视,

(2)诗歌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请举例说明。

17.江乡故人偶集客舍①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

[思考与练习]

(1)首联写相聚时间是;地点是

(2)颔联中的“”字写出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的惊喜;末联中的“”字写出恨相逢短暂。

(3)颈联以诗人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

18.送灵澈上人①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①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思考与练习]

(1)诗人给“送别”的场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诗人在“送别感伤”的情感上别有新意,使送别具有清淡雅气的氛围,所以使得诗歌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请根据这些提示,把诗歌改写成120字左右的散文。

19.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①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释]①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宦游物候

(2)诗歌的中间两联与“”字相呼应描写了江南新春的景色和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感。

(3)尾联表达了

20.归嵩山作①

(唐)王 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这首诗是写辞宫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思考与练习]

(1)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的心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

(2)颈联描写的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感情?

(3)末联写山之高,点明了不问世事的宗旨。

21.杂诗三首(其三)①

(唐)沈俭期

闻道黄龙戍②,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释]①这首诗描写了闺中少妇与塞上征人两地相忆的情感。②黄龙戍唐时东北要塞,在今辽宁开原西北。

[思考与练习]

(1)“长在汉家营”中的“长”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2)诗歌表达了“少妇”怎样的愿望?

(3)全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22.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柬?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释]①大庚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

[思考与练习]

(1)诗歌以“比兴”开头,从触发出的情感。

(2)哪两句诗由写景转为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

23.次北固山下①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①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次乡书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诗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3)诗歌抒发了

24.旅夜书怀①

(唐)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①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思考与练习]

(1)诗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

(2)“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两句写出了

(3)诗歌抒发了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24首参考答案

1.闺意献张水部

(1)“拜”、“低声问”等。 (2)入时无 (3)采菱女歌喉

2.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1)想要 握 一面旗帜 疆场 (2)热爱祖国,追怀盛世的情感;为国捐躯,抱负未能施展的遗憾。

3.遣怀

(1)漂泊 省悟 落得 (2)楚王好细腰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3)赢得

4.酬张少府

(1)好静 (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句。 (3)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与苦闷。

5.嫦娥

(1)暗 银河 (2)烛影深 长河落 晓星沉 渐 (3)孤独无伴的嫦娥 清高而孤独的诗人

6.瑶瑟怨

(1)梦不成 (2)所见冰簟、银床、碧天、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所闻雁声;所感“怨”情。

7.望蓟门

(1)望 危旌 云(雪)山 (2)从戎之志

8.台城

(1)渲染氛围。 (2)首句金陵雨景;二句六朝往事。 (3)虽然风景依旧,人世沧桑。

9.菩萨蛮

(1)“人”字。 (2)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思返。 (3)空 更

10.渔歌子

(1)略 (2)要注意这些景和物从容自适的渔父、江南二月的桃花、春江流水、迷蒙的烟雨、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等等。 (3)寄托了

11.浪淘沙

(1)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以。 (2)春意阑珊 (3)“别时容易见时难”或“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2.苏幕遮

(1)黄叶 绿波 翠烟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3)

13.蝶恋花

(1)高 倚靠着 准备,思量 它(她) (2)“春愁”是无形的,

14.江城子·密州出猎

(1)暂且,姑且 高举 告诉 畅快,尽情符节,古人用来作凭证的东西 (2)出猎 请战(3)柳永;自成风格,这里指的是“豪放”派;诗歌的单位。

15.虞美人·听雨

(1)欢乐 失意 无奈(同义词均可以);(2)以“客舟”点明客居在外的“悲”和“离”,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3)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

16.月夜

(1)仰望 大地静谧(夜寒料峭) 虫声新透;(2)初春的虫子也许还很稀少,,诗人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虫声是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也令人油然生发出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17.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1)秋天的满月之夜 京城 (2)疑 畏 (3)曹操

18.送灵澈上人

(1)色彩苍苍;钟声杏杏;景色斜阳、青山,这些都营造出一种闲淡清寂的氛围,有别于一般送别诗的黯然神伤。 (2)略

19.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出外做官(的人) 动植物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产生的周期现象(如冬眠、开花、发芽) (2)“惊”或“新” (3)思归和伤春。

20.归嵩山作

(1)水 鸟 (2)衬托出

21.杂诗三首(其三)

(1)cháng。因为这是“经常,不断地”的意思。(2)有个名将能率领军队,一举破敌,结束战争,使天下亲人早日团聚。 (3)厌恶战争,渴望和平。

22.题大庾岭北驿

(1)南飞雁 思乡 (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抒发了怀乡情切之情。 (3)采寄亲人,以表衷情。

23.次北固山下

(1)停宿,过夜 家信 (2)残夜未尽,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升起,旧的一年还未过去,江上已经露出春意。 (3)思乡之愁。

24.旅夜书怀

(1)细草、微风、危樯、夜舟、星垂、月涌等 (2)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 (3)漂泊无依的伤感。


五题大庾岭北驿的题是什么意思

大雁在十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之后,它们就全部折回。我还没有达目的地,还要继续前行,真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上泛着涟漪,深山林中昏暗,瘴气浓重散不开。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应该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作的一首思乡之作,诗中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委婉而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描写,表达出了诗人的满腹愁绪。全诗情景交融,将思乡之忧伤与行程之艰难紧密结合,表达了强烈的哀伤与沉痛之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