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简介_郭守敬简介英文版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8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郭守敬简介,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真实的人。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伟大,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执着和坚持。在这个浮躁的社社会,能有这样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实在是难能可贵。他就是钱学森。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钱学森的故事。


一郭守敬简介

郭守敬 文字郭守敬-中国古代天文学家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代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二年。 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攻研天文、算学、水利。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临安,在统一前夕,命令制订新历法,由张文谦等主持成立新的治历机构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负责,郭守敬辅助。在学术上则王恂主推算,郭主制仪和观测。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称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台。当时,有杨恭懿等来参予共事。经过四年努力,终于在至元十七年编出新历,经忽必烈定名为《授时历》。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一部很精良的历法。王恂、郭守敬等人曾研究分析汉代以来的四十多家历法,吸取各历之长,力主制历应“明历之理”(王恂)和“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取得许多重要成就。 郭守敬为修历而设计和监制的新仪器有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12种(史书记载称13种,有的研究者认为末一种或为星晷与定时仪两种)。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过三年半约二百次的晷影测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他又结合历史上的可靠资料加以归算,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这个值同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一样。 中国古历自西汉刘歆作《三统历》以来,一直利用上元积年和日法进行计算。唐、宋时,曹士等试作改变。《授时历》则完全废除了上元积年,采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作为计算的出发点,以至元十八年为“元”,即开始之年。所用的数据,个位数以下一律以100为进位单位,即用百进位式的小数制,取消日法的分数表达式。

二邢台郭守敬简介

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字若思,汉族,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佑二年。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三郭守敬简介50字

说起“黑衣宰相”,一般人会想到明朝辅佐朱棣的道衍和尚姚广孝。其实在元朝也有一位“黑衣宰相”,他就是在大元建国过程中“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立下卓越功勋的子聪和尚刘秉忠。

邢台人的骄傲

刘秉忠(1216-1274),初名侃,祖籍瑞州。自从曾祖父任金朝邢州节度使,就家居邢州(今河北邢台),从其祖父刘泽始就成为邢台人。邢台是刘秉忠的出生地和青少年时期活动地,刘秉忠青年时代的故居,在今邢台市老城区清风楼东侧。他和他家族的墓地,在邢台贾村以西,现在遗址尚存。

刘秉忠家族从辽代开始就世代为官,在他出生的头两年,蒙古军队肆虐邢台,家人在武安山避难。少年时,和张文谦、张易“同学紫金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三人成年后,取字时都从一“仲”字,张易字"仲一",刘秉忠字"仲晦",张文谦字"仲谦"。他们三人后来开创了元朝最辉煌的学派——邢州学派。

邢台紫金山

刘秉忠是邢台人的骄傲,2016还为他举行了诞辰800周年纪念活动。

曹洞宗传人

刘秉忠十七岁时担任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刘秉忠不甘心做刀笔小吏,就有了出世的念头。他曾对人感叹说“人生有限,世事宁有极耶?吾其息乎!”

刘秉忠隐居在武安山,先是和全真教道士一起修学。“苦形骸,甘淡泊,宅心物外,与全真道者居”。

当时天宁寺虚照禅师爱惜其才,就把他召来当了和尚,法号"子聪",此时刘秉忠23岁。

这虚照禅师是当世高僧,禅宗五宗曹洞宗少林派传人,有"再世惠能"之称。而刘秉忠又演派出十六字法系,俗称"刘太保宗"。

刘秉忠在佛教界被称为“曹洞宗传人”,但他又和禅宗的临济宗关系密切,有人说他曾“复参临济”。

1242年,临济宗的北方领袖海云禅师把他引荐给忽必烈,这是刘秉忠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政治生涯的起点。

大元的总设计师

当此时,刘秉忠27岁,“风骨秀异”,“志气英爽”,“论天下事如指诸掌”,很快就赢得了这位28岁蒙古亲王的喜爱。自此刘秉忠就留在忽必烈身旁当幕僚,鞍前马后,寸步不离。而忽必烈对他器重有佳,“凡征伐谋议皆与焉”。

1251年刘秉忠上《万言书》,其主要内容采汉法,以儒治国;设学校,选人才;禁屠城,安定民;轻徭役,减赋税;兴水利,劝农桑。“采汉法,以儒治国”是其治国理念的核心,“帝中国当行中国事”。

忽必烈看后很赞赏,说“诚如汝言,天下可不劳而治。”

1260年,忽必烈成就中原霸业,建立大元王朝后,刘秉忠“采汉法,以儒治国”的治国理念基本被采纳,其他内容也在国家建设中得以实施。

刘秉忠还按照中原王朝的模式,为大元制定了一套典章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国家机构和官僚体系,推动了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蒙古建国初期既无国号,也无年号,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后才用“大蒙古国”的国号。1271年,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这就是元王朝命名由来。

刘秉忠在忽必烈身边参与军机要务二十多年,一直是僧人身份,人们称他是“聪书记”。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让他还俗,诏拜刘秉忠为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又将翰林侍读学士窦默的女儿嫁给刘秉忠为妻子,此后子聪改名刘秉忠。

上都的建筑师

刘秉忠历史上辉煌贡献是营建元大都。1256年,忽必烈命令刘秉忠在金莲川北面建造新城,三年后竣工,赐名“开平”。1260年,忽必烈在此即汗位,开平成为临时国都。1263年,忽必烈诏令开平府为上都,上都成为元朝皇帝避暑和处理朝政的夏都。

元上都设计独特、布局合理、规划科学,是蒙汉文化有机融合的惊人杰作,至今对建筑师来说还有借鉴作用。

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

1267年刘秉忠又主持了元大都的设计和营建。

道教六丁神祠第一代宗师

刘秉忠出世后,先接触的是盛极一时的全真教,虽时间比较短,但道教文化对他影响很深,陶冶了他简淡洒脱、淡泊清净的性格。

他和道教人士交往十分密切。金庸《倚天屠龙记》中的武当山祖师张三丰和冷面先生冷谦都和刘秉忠有交往。

他自号藏春散人,精通阴阳术数、六门遁甲之类。史称刘秉忠“数精皇极,祸福能决,谁其似之,邵君康节。”他在大同南堂寺期间,主讲的内容不是佛经,而是“天文阴阳三式诸书”。1259年,开平城建好后,他在南屏山开坛祭祀道教太一六丁之神。

公元1276年,忽必烈赐太一掌教萧居寿宗师印,诏令太一道掌教继承刘秉忠所传之术,继主六丁神祠,祀太一六丁神。刘秉忠就成为六丁神祠开坛阐教的第一代宗师。

姚广孝的偶像

刘秉忠是姚广孝的偶像,是他一直效法的前辈。两人都是“黑衣宰相”,功业相当。两人都是贯通儒释道的牛人,天文地理、五行八卦、医卜星相也无所不通,在文学上还都有一手。刘秉忠规划设计了元上都、大都,姚广孝规划设计了北京城。在诸多领域,两人貌似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其实刘秉忠略胜一筹。

刘秉忠开创了邢州学派,这点姚广孝无法可比。刘秉忠还是风水堪舆家,创作了《平沙玉尺经》和《玉尺新镜》,这点姚广孝也比不了。

姚广孝对刘秉忠甘拜下风,自愧不如。在京期间,经常去祭扫刘秉忠墓。下面这首诗就是他春日祭扫时所作

芳时登垅谒藏春,兵盾松楸化断薪。

云暗平原眠石兽,雨荒深隧泣山神。

残碑藓蚀文章旧,异代人传姓氏新。

华表不存旧鹤怨,几多行客泪沾巾。

郭守敬的老师

郭守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他最著名的成就是制定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这些初中历史课本都进过,大多数人都熟悉,但没几个人知道郭守敬是刘秉忠的学生。

郭守敬也是邢台人,他的爷爷郭荣和刘秉忠是好友。1250年,刘秉忠奔丧回到邢台,并从唐县带回了一个叫王恂的少年,后带到紫金山书院培养。郭荣听到此事后,也把自己的孙子郭守敬送到紫金山,让刘秉忠培养教育。

刘秉忠的这两个学生郭守敬、王恂和刘秉忠、张文谦、张易被称为“紫金山五杰”,而刘秉忠是邢州学派的核心领袖人物。

《授时历》不是郭守敬一个人的成就,而是凝结着邢州学派每个成员的心血。

1986年在北京汇通祠内建成了郭守敬纪念馆,而他老师刘秉忠的墓碑就在门外给他看大门。如郭守敬死后有知,这让郭守敬情何以堪?

刘秉忠墓碑

忽必烈的评价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八月,刘秉忠写下偈语“吾不负世,世不负我,吾之于世,如水中月,如空中花。花沉月落,是个甚么?咄!”然后打坐入寂,享年五十九岁。

忽必烈闻讯后很悲伤,他对群臣说:"秉忠为朕尽忠三十余年,小心谨慎,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学问之深,惟朕知之。"

刘秉忠死后备极哀荣,当时人们对刘秉忠的评价极高,王磐在《刘公文贞神道碑》赞誉说“若夫辅佐圣太子开文明之治,立太平之基,光守成之业者,实惟太傅刘公为称首”。

而在时人诸多的评价中,给予刘秉忠最高评价的是元朝第一人——元世祖忽必烈。他在《赠谥制》中说刘秉忠和自己“共成庶政,乃成斯业”。这评价太高了,忽必烈把刘秉忠提到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位置,不就是在说刘秉忠也是大元帝国的缔造者吗?

如果按照忽必烈对刘秉忠的评价,那姚广孝在功业上就远不及刘秉忠了。

结论

刘秉忠是元朝的开国元勋,大元帝国的总设计师。他辅佐忽必烈统一中国,实行汉化,由乱到治,由野蛮到文明,巩固了元朝统一中国的大业。如此丰功伟绩,而又能不染尘俗,超然物外,活得自然。“世上峥嵘,竞争人我”,是对其最好的写照。

刘秉忠 是贯通三教,融合如一的大学者,也是“门庭桃李,烂漫芬芳”的教育家。他是元上都、大都的建筑师,也是元朝诗文词曲上独具一格的大家。

刘秉忠身上色彩繁杂,身份多样,在诸多领域都取得骄人的成绩,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鲜有人可比。他不仅是邢台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他的事迹成就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研究。


四郭守敬简介,做过什么贡献啊?

1、天文方面,郭守敬编撰了《推步》、《立成》、《仪像法式》、《修历源流》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一共是105卷,其中郭守敬修订的《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了。
2、水利方面,郭守敬在1921年负责修建了一条连接着元大都和通州的大运河名叫通惠河。
郭守敬是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科学成果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卓越的,郭守敬从事科学研究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更是反射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由于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勤奋实干,所以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五郭守敬简介30字

1276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生前的建议,派刘衡、王询和郭守敬主持修订历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