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白马寺建于,洛阳白马寺建于西汉年间
洛阳白马寺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公元494年,凿窟于此,开凿于北魏泥妆于盛唐,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的修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一、白马寺什么时候建立的?
优质答案1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修建的第一座寺院,是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发展滋长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尊称为“释源”和“祖庭”。
据有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夜寝南宫,梦一身高丈六、顶现灵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飞绕殿庭。
第二天早朝,汉明帝说梦。博士傅毅奏道臣闻西方有神,人称为佛,似陛下梦境。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佛求法。
蔡音等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险途。当他们历尽艰辛行至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时,巧遇天竺(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并看到了高僧携带的佛经和释迦牟尼白毡像。蔡音等恳请高僧赴东土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高僧随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到达洛阳。汉明帝大喜,礼待高僧,并安排他们暂住鸿胪寺(汉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
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兴建僧院,为了纪念白马驮经之功,命名“白马寺”。“寺”字源于天竺僧暂住的鸿胪寺。后来,“寺”便成为中国寺院的统称。
白马寺大佛殿东南角悬挂着一口明代大钟。据说白马寺内原来还有一口大钟,每当月明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殿内击磬撞钟诵佛;钟声悠扬飘荡,四野传响,经久不绝。更妙的是远在三十里外的洛阳钟楼大钟,也会随声应和。这就是民间流传的“东边鸣钟西边和”之“马寺钟声”。
优质答案2
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19世纪末21世纪初,印度、缅甸、泰国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