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定理_阿基米德定律实验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8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阿基米德定理的应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就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小木棍、小石头等物品,在地地上画出一条直线,然后用手指轻轻一推,就可以推动小木棍了。再比如,我们可以用小木棍在桌子上画出一条直线,然后用手指轻轻一推,就可推动桌子了。这些简单的游戏,孩子们都很喜欢,不仅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还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一阿基米德定理

(1)杠杆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杆又分称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战国时代的墨子最早提出杠杆原理,在《墨子·经下》中说“衡而必正,说在得”;“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权重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这两条对杠杆的平衡说得很全面。
里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变两端重量使它偏动的,也有改变两臂长度使它偏动的。这里还要顺便提及的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很久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便是说杠杆原理。
(2)浮力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公式F浮=G排液=ρ液gV排液。
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3)求积原理“穷竭法”。阿基米德还有一个杰出发现是指出圆球的体积和表面积都是外切圆球的圆柱体体积和表面积的2/3。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的定律的发现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人类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根据浮力原理,施加在一个部分或整体淹没于液体中的物体的作用力,等于该物体液内体积所排出的液体重量,这对于计算物体的密度,进而进行潜艇、远洋轮船、船只的设计建造,具有关键性意义,所以人们利用阿基米德定律是比较广泛的。
阿基米德定律浸在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流体作用的合力等于该物体排开的流体重力,方向竖直向上。其公式为F浮力=G排开流体,公式可进一步化为F浮力=ρ流体×g×V排开流体,该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二阿基米德定律是什么意思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气体)的重力

三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m排=ρ液V排

ρ液液体的密度 ρ液=m排/V排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m排/ρ液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直至悬浮/沉底)

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直至悬浮/漂浮)

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

浮力公式的推算

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

=F向上-F向下

=P向上??S-P向下??S

=ρ液??g??H??S-ρ液??g??h??S

=ρ液??g??(H-h)??S

=ρ液??g??△h??S

=ρ液??g??V排

=m排液??g

=G排液

稍加说明

(1)“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一般作为浮力产生原因,在同步学习(平时的考试)中,考一道填空或选择。在中考中不常出现,如果出现也只是考一道题。还要注意在一道浮力计算题中——不会做时,别忘了想想它。

(2)“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与“F浮=ρ液gV排=G排液”的联系,明白就够了,不会考。(其实这就是“兔兔r”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不好用“F下表面-F上表面”,所以不考。)

(3)“F浮=ρ液gV排=G排液”最重要。

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推算”的——直接由阿基米德原理把文字表述变成式子就行了浮力=排开液体所受重力——F浮=G排液=m排液??g =ρ液gV排

(4)给出沉浮条件(实心物体)

ρ物>ρ液, 下沉 ,G物>F浮

ρ物=ρ液, 悬浮 ,G物=F浮 (基本物体是空心的)

ρ物<ρ液, 上浮,(静止后漂浮)G物=F浮

(5)给出“露排比公式”——解漂浮题的重要公式

如果漂浮(这是重要前提!), 则ρ物∶ρ液=V排∶V物。

其中,V物=V排+V露

它的变形公式

1. (ρ液-ρ物)∶ρ液=V露∶V物

2. ρ物∶(ρ液-ρ物)=V排∶V露

证明∵漂浮

∴F浮=G物,即ρ液gV排=ρ物gV物,即ρ液V排=ρ物V物,即ρ物∶ρ液=V排∶V物(交叉相乘)

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阿基米德是洗澡时发现的,你可以根据定理作对比试验

有一天,他到澡堂去洗澡。当他躺进澡盆时,发现自己身体越往下沉,盆里溢出的水就越多。而他则感到身体越轻。突然产,阿基米德欣喜若狂地跳出了澡盆,甚至忘记了穿衣服就直奔王宫,边跑边喊“找到了,找到了!”阿基米德找到了什么?他找到的不仅是鉴定金王冠是否掺假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科学原理,即浸没有水中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水的体积,据此计算了王冠中金和银的含量。因为重量相同的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就小。金子的密度大于银子,因而金块和银块同重时,金块的体积必然小于银块体积,如把同重的金块和银块放入水中,那么金块排出的水就比银块排出的水少,而王冠排出的水在这两者之间,这就证明了王冠不是纯金的。他又利用数学计算,确定了王冠中掺了银子,而且数量与阿基米德计算的结果一样。也有人认为,阿基米德分加紧称出浸在水中的金、银和王冠的重量,由此测定了它们在水中减少的重量,从这些数据中,他轻易地找到了答案。


四阿基米德定律浮力公式

F上=P1S = ρ液gh1S
F下=P2S= ρ液gh2S
      = ρ液gh1S- ρ液gh2S
      = ρ液gS(h1-h2)
      =ρ液gV排
你好! 阿基米德的浮力公式不是说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而是说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当物体漂浮、悬浮的时候,这个浮力等于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当物体下沉时,确实是f浮<g物。 你从浮力公式也可以看出来ρ液gv排即使排开水的重力 你的题里面,可以得到浮力为10n p水gv=10 所以体积为110^-3m^3 也就是一立方分米 这里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望采纳
根据二力平衡,沉底后是(浮力+支持力)的合力=重力。反推一下这个就可以得到
阿基米德F浮=p(rou)gv排照样可以用啊
用最简单的模型来推算,假设一个正方体,边长为a。完全浸没是某液体中,
正方体4个侧面所处深度一样,受到的压强一样,压力一样,所以两两抵消。。
正方体上表面深度为h,那么他受到的压强为P1=ρgh,面积S=a²。受到的压力F1=PS=ρgha²。
正方体下表面深度为(h+a),那么他受到的压强为P2=ρg(h+a)。面积S=a²。受到的压力F2=PS=ρg(h+a)a²
物体受到的浮力就等于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减去上表面受到的压力。
F浮=F2-F1=ρg(h+a)a²-ρgha²=ρga³。因为a³等于V物=V排,所以F浮=ρgV排。

五阿基米德定律是关于()的物理定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