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都是谁?三皇五帝中的五帝分别是谁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7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三皇五帝都是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这些问题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我们要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夏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大禹。那么大禹治水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在《史记·夏本纪第十七·大禹世家第十七·大禹世家第十七》当中记载“禹之父曰涂山氏,名履,号阳痿。母曰涂山氏,名夷吾。


一三皇五帝都是谁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 五帝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三皇五帝——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④伏羲、神农、共工(同上);
⑤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6)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
(7)天皇、地皇、泰皇 (《史记》)
(8)天皇、地皇、人皇(民间传说)
第五种说法由于《古微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5)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6)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二三皇五帝都是谁拼音

1、嫘(léi)祖,相传为轩辕黄帝之正妃。

2、仓颉(jié),传说中黄帝的史官,相传曾创造了汉字,也写作苍颉。

3、颛顼(zhuān xū),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

4、帝喾(kù),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

5、鲧(gǔn),传说为原始时代部落首领。

6、契(xiè),传说为帝喾之子,商朝始祖。

7、皋陶(gāo yáo),传说中夏朝人,被大禹选做继承人。

8、关龙逄(páng),夏朝贤臣,因劝谏桀而被杀。逄(páng)蒙。

9、妲(dá)己,殷纣王妃子。

10、妺(mò)喜,夏桀妃子。

11、褒姒(bāo sì),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

12、史籀(zhòu),周宣王时史官,曾作大篆,后世称大篆为籀文。

13、伍员(yún),即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子胥。

14、石碏(què),春秋时期卫国人,大义灭亲名垂青史。

15、阖闾(hélǘ),春秋时期吴国国君。

16、屠岸贾(gǔ),春秋时期晋国人。

17、赵衰(cuī),春秋时期晋国大臣。

18、伯嚭(pǐ),春秋时期吴国大臣。

19、叔梁纥(hé),孔子的父亲。

20、南宫适(kuò),孔子弟子。

21、禽滑釐(qín gǔ lí),墨子的弟子。

22、李悝(kuī),战国时期魏国政治家。

23、淳于髡(chún yú kūn),战国时期齐国人,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

24、女嬃(rǔ xū)亦作“女须”。传说是屈原之姐(有争议)。

25、樗(chū)里疾,即嬴疾,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名将。

26、嫪毐(lào ǎi),战国时期秦国人,为吕不韦门下舍人,秦王政母亲赵太后的男宠。

27、樊於期(fán ū jī),战国时期秦国人,后投奔燕国,被荆轲借其人头以刺秦王。

28、党(zhǎng)氏,春秋时期鲁国大夫。


三五帝指的是哪五帝

关于“三皇五帝”中的“五帝”指的是哪五帝?有两种普遍的说法

第一种,以《吕氏春秋》《月令》《淮南子》为代表,认为五帝分别为太皞、炎帝、黄帝、少皞(或作“少昊”)、颛顼。《淮南子·天文训》记载

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第二种,以《大戴礼记·五帝德》《史记·五帝本纪》为代表,认为五帝指的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上述两种说法皆出于后人附会,不足为信。

【炎帝】

事实上,五帝的起源与空间观念有关。古代先民依据太阳运动的规律规划出了四个方位黎明太阳初升的方位为东方,傍晚太阳落下的方位为西方,面向东方而立右边的方位为南方,左边的方位为北方。这样一来,大地就被划分成了东南西北再加上中间,总共五大块区域。中国的古书《山海经》中的《五臧山经》便是以东南西北中划分形成的,足见时人已有这种强烈的方位观念。

古代印度也是依照这样的格局划分大地的。位于大地最中心的是金山弥卢,环绕着金山弥卢有四大洲,分别是东边的跋德罗湿婆洲、西边的计都摩罗洲、南边的瞻部洲、北边的俱卢洲。后来印度人认为四大洲应该有四个伟大的神灵坐镇才能维持安稳,所以又创造了四大天王守护东边跋德罗湿婆洲的是持国天王,守护西边计都摩罗洲是增长天王,守护南边瞻部洲的是广目天王,守护北边俱卢洲的是多闻天王。至于中心,是又至高主神直接统辖的,便可以设也可以不设行天王,印度人选择了不设。

中国的情况也是一样,将世界划分为五大块,并且设置五个地区统领天神,也就是五帝。顾颉刚认为五帝最初没有名字,只以颜色作为代号。东方之帝为青帝,南方之帝为赤帝,西方之帝为白帝,北方之帝为玄帝(或作“黑帝”),中央之帝为黄帝(这里的“黄帝”非指轩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