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的历史人物是谁?破釜沉舟是哪个历史
破釜沉舟的历史人物是谁?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他出生于公元前232年,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方诸侯。项羽的个人能力非常强强,是西楚霸王,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少胜多的战神。项羽一生征战无数,最著名的战役莫过于巨鹿之战,这场战役让他名扬天下,也让天下人知道了他的勇猛。在巨鹿之战后,项羽的命运却发生了转折,因为秦朝灭亡,刘邦建立了汉朝,项羽自然的成为了阶下囚。
一、破釜沉舟指的是谁?
优质答案1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西楚霸王“项羽”,他可是中国历史典故里大名鼎鼎的人物。项羽本非帝王,司马迁却将之列入帝王之列,由此可见这是对他至高无上的敬仰之义。
“破釜沉舟”,字面释义为将船只凿穿沉入河底,将煮饭的锅打碎,将所有存活下来的必需品全部毁灭,不留退路,只能往前冲。可寓意为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优质答案2
蒲松龄写了副对联,内容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前者说的就是项羽,后者则是越王勾践!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十八岁与其叔父项梁起兵反秦,实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巨鹿一战,打败秦军章邯主力,降卒全部坑杀!
二、破釜沉舟是哪个历史人物写的?有何依据?
优质答案1
《破釜沉舟》的故事出处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时值秦朝末年,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起兵抗秦,声势浩大,节节胜利,先后打败了秦朝大将章邯和李由率领的部队。随着斗争的不断深入,项梁逐渐滋长了骄傲情绪,认为秦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从而产生了轻敌思想。后来章邯重新发动反攻,项梁战死。
章邯消灭了项梁后,引军渡过黄河北上,围攻赵国。赵王无奈,只得频频向楚怀王求救。项羽为报叔父之仇主动请缨,怀王应允,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领二十万精兵解赵之围。
大军行至安阳,主将宋义临阵畏惧,以不作无谓消耗为由命令楚军停止前进,这一停就是四十六天。一再贻误战机不说,连军粮也接济不上了,兵士们又冷又饿,怨声一片。项羽一怒之下拔剑杀死宋义,手提宋义的人头,号令三军将士:“宋义不义,做了刀下鬼。今后凡有不服将令者,立斩!”三军将士群情激昂,振臂高呼:杀过黄河,消灭章邯。
当晚,项羽率领楚军渡河救赵。过了黄河,项羽命令部队凿沉了全部船只,以绝士兵战败返渡之念,并烧掉军帐,每人只发给三天的干粮,他还亲自砸破了饭锅,以示战胜秦兵的决心。项羽的决断和勇武,大大鼓舞了三军将士,一时间士气大振。
翌日,楚军与秦军主力在巨鹿展开了一场恶战。楚军很快包围了秦将王离的军队,不仅活捉了王离,还瓦解了秦军的斗志。王离余部溃不成军,仓皇逃窜。此后,又经过数次激烈的战斗,终于打败了秦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优质答案2
破釜沉舟,是如今家喻户晓的成语,比喻下定了决心,决一死战不留后路的大无畏气概。与义无反顾、背水之战等成语意义相近的。破釜沉舟的故事最早是出自于司马迁之手的,史记中是有明确记载的。所以说破釜沉舟最早是由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所书写的。
《史记·项羽本纪》中明确的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此句就是成语破釜沉舟来源演化的源头。成语发生的背景是在项羽率兵渡过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困的时期,此战秦军收到了重创,没几年在各地的农民起义大军的暴乱之下,秦朝灭亡了。
随着《史记》这一史学巨著在后世的流传解读之下,慢慢地“皆沉船,破釜甑”,不知在那个文人墨客的笔下就渐渐地演化为了成语故事“破釜沉舟”,用来比喻下定的决心很大,不顾一切的拼死一战。
三、入木三分、精忠报国、破釜沉舟、鞠躬尽瘁故事中的主人公?
卧薪尝胆:勾践凿壁偷光:匡衡乐不思蜀:刘禅破釜沉舟:项羽负荆请罪:廉颇入木三分:王羲之精忠报国:岳飞完璧归赵:蔺相如指鹿为马:赵堂凿壁偷光-----西汉匡衡乐不思蜀-----三国刘禅破釜沉舟-----秦末项羽负荆请罪------战国廉颇入木三分------晋朝王羲之精忠报国------宋 岳飞完璧归赵------战国蔺相如指鹿为马------秦 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