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是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物介绍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7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诺贝尔奖是什么?在中国,诺贝尔奖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颁发一次,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根据当年诺贝尔奖得主的研究成果,评选出10位获奖者。其中一位获奖者,他的名字叫屠呦呦。屠呦呦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青蒿素发明人,被誉为“东方女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走进屠呦呦的故事,感受她的伟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她的成长经历。


一诺贝尔奖是什么

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生理学或医学奖)和瑞典文学院(文学奖),以及位于奥斯陆的、由挪威议会任命的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和平奖),还有(经济学奖)


二诺贝尔奖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诺贝尔临终前立下遗嘱,将自己的全部财产赠给对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有卓越贡献的人,诺贝尔奖由此设立

三诺贝尔奖是什么级别的奖项

资料图/IC

10月10日,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公布,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菲利普·戴布维格(Philip H. Dybvig)因“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而获奖。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

回顾过去百年,诺贝尔奖也是一个投资故事。

1901年至2021年间,诺贝尔奖已经颁发了610个奖项,共有975名获奖者。至于每个奖项的奖金,也从最初的15.08万瑞典克朗“膨胀”至1000万瑞典克朗。

诺贝尔奖的原始资金是“炸药之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所捐赠的约3100万瑞典克朗的遗产。若按照3100万的最初金额计算,诺贝尔奖仅颁发50年就会耗尽,但这笔资金已经使用了120多年,仍保有相当大规模的投资资本,原因即在于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运作。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诺贝尔基金会的总投资资本的市场价值达到了61.03亿瑞典克朗。新京报贝壳财经

不过,诺贝尔基金会运作也非一帆风顺。受全球股票市场不振波及,2011年其账面净利润为-1920万瑞典克朗。次年起,单项诺奖奖金便从1000万瑞典克朗降至800万瑞典克朗,这也是诺贝尔奖金的名义价值自1949年以来下降。

诺贝尔基金会前首席投资官古斯塔夫·卡纳曾向媒体表示,在他2012年加入之前的10年里,诺贝尔基金会未能实现年回报率目标,这一时期的平均回报率为1.4%。

120年奖金变迁从15万涨到1000万

1895年,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签署遗嘱,将其大部分遗产用于授予一系列奖项,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奖,这就是诺贝尔奖。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捐出的财产金额为3158.72万瑞典克朗(约为2021年12月的18.36亿瑞典克朗),他在遗嘱中规定将这笔金额转化为基金,管理者为诺贝尔基金会,基金投资收入成为诺贝尔奖的奖金

1901年,包含上述五个奖项的诺贝尔奖颁发。

值得一提的是,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增设“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这一奖项后被人们习惯性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与按照诺贝尔遗嘱设立的五个奖项并列,该奖项于1969年颁发。自此以后,一般认为诺贝尔奖共包括六个奖项。

不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出资人不是诺贝尔基金会,而是瑞典中央银行,经济学奖的奖金与其他奖项相同。

1901年,诺贝尔奖颁发时每个奖项的名义金额为15.08万瑞典克朗(相当于2021年12月的876.36万瑞典克朗,下文除特殊注明外提及的奖金金额均为当年名义价值),此后五十年间奖金金额在10万-20万瑞典克朗之间波动,最低为11万瑞典克朗左右。

二战结束后,诺贝尔奖奖金稳步提升,至1969年经济学奖颁发时,每个奖项的奖金已达37.5万瑞典克朗。此后数年,奖金也是大跨步增长——1981年,每个奖项的奖金达到100万瑞典克朗;1991年,奖金达到600万瑞典克朗;2001年,每个奖项的奖金达到1000万瑞典克朗,这一金额维持了11年至2011年。

贝壳财经

不过,若考虑通货膨胀,按照不变价计算,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期间,诺贝尔奖金只相当于1901年的三分之一,直到1990年才恢复至与1901年基本相当的水平;进入21世纪以后奖金开始超过1901年水平,目前与最初水平相差不大。

投资策略几经谋变,股票占比约一半

1901年至2021年间,诺贝尔奖已颁发了610个奖项,共有975名获奖者。其中,经济学奖共颁发了53次,共有89名获奖者。

若按照3100万的最初金额计算,诺贝尔奖仅颁发50年就会耗尽,但得益于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运作,使其在百年间仍保有相当大规模的投资资本。

诺贝尔基金会的运作基本上是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留下的财产为基础。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章程,董事会对基金会财产进行管理,目的是保持基金会长期良好的授奖能力,维护基金会资产的实际价值。董事会应通过合理的资产结构和周转率,确保基金会实现良好的收益和风险分散。

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目标是在通胀基础上取得额外3.5%的年收益率,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目标并未实现,期间基金会的投资策略几经变革。

最初的50年间,按照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提出的“安全证券”的要求,由于当时处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动荡时期,诺贝尔基金会主要投资于保守的债券和贷款,稳定性较高但收益较低。1945年诺贝尔奖金的名义金额为12.13万瑞典克朗,按不变价计算仅为1901年的三分之一。

1946年诺贝尔基金会获得瑞典政府授予的免税资格。1953年,诺贝尔基金会获得政府许可拓展投资范围,投资于股市和不动产。与此,诺贝尔基金会最大的海外投资地美国,对诺贝尔基金会授予免税资格。

在自由投资和免税政策的支持下,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管理转为主动,并成功扭转了基金减值的趋势。至1980年代,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迅速增值的过程中,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也迅速增加。

总体来看,目前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分为股票、固收、另类投资(包括对冲基金、房地产投资等)几大部分,其中股票占比约一半,基金会的投资收益也受股市较大影响,从而左右诺奖奖金。

1975开始,诺贝尔基金会开始公布投资资本数据。当年,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最初留下的3100万瑞典克朗已经变为1.70亿瑞典克朗的总投资资本(下文货币单位均为瑞典克朗)。此后二十多年间基本保持了扩张态势,1987年,诺贝尔基金会的总投资资本突破10亿,1993年突破20亿,1998年突破30亿。在此过程中诺奖奖金迅速攀升,1991年从400万增长至600万,一年增加了50%。

全球市场遭遇的冲击性事件也在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中留下了印记。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诺贝尔基金会的总投资资本一度锐减,从2001年的36亿降至2002年的27亿。此后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再度缩水,从2007年的36亿降至2008年的28亿。2009年,时任诺贝尔基金会执行长萧曼曾透露,“在2008年金融海啸最严重的时候,诺贝尔基金已经损失了近五分之一的投资额”。

2011年,由于全球股票市场不振,诺贝尔基金会的股票投资遭遇亏损,2011年基金会总投资资本从上年的31.51亿降至29.73亿,相较金融危机发生前的2007年缩水18%;2011年的账面净利润为-1920万瑞典克朗。次年起,单项诺奖奖金从1000万降至800万,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获得的就是800万的奖金。

诺贝尔基金会前首席投资官(CIO)古斯塔夫·卡纳(Gustav Karner )曾向媒体表示,他于2012年加入诺贝尔基金会,在他加入之前10年里,基金会未能实现年回报率目标,这一时期的平均回报率为1.4%。

卡纳加入后开始重组投资组合,将大部分股权从主动型转移到被动型,即转移到被动型指数基金上。

为实现收益目标,诺贝尔基金会还需找到股票和固定收益以外的回报

经过投资策略的变革后,2012年开始,诺奖基金会的总投资资本恢复了稳步增长,至2020年突破50亿,2021年突破60亿,这一数字已经是初始金额(按2021年12月不变价计算)的332%。

百年诺奖如何永续?注重长期保值、投资策略与时俱进

根据诺贝尔基金会2021年报,截至2021年底,该基金会的总投资资本的市场价值达到61.03亿瑞典克朗。投资资本敞口包括55%的股票基金、8%的房地产基金、16%的固定收益资产和现金、24%的另类资产和-2%的累积货币对冲收益。2021年的投资资本回报率为18.4%。

中外学者喻恺、胡伯特·埃特尔、徐扬曾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组合每年的目标配比不尽相同,例如,股票、债券、另类的目标配比在2011年为50:20:30,在2012年为55:20:25,都各有±10%的浮动空间。

2007-2015年9年时间中,虽然股票投资一直居于主要地位,但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在2008年,其股票资产大幅收缩。相比而言,另类投资(尤其是对冲基金)的比例增长明显,成为组合中重要的资产类别。

从投资地点来看,在股票投资中,美国市场一直是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重点,瑞典国内股票投资比例较为稳定。2012年基金会的最大变化是将部分美国股票和全部日本股票投资转到新兴市场,2015年更是大幅减持美国股票。

诺贝尔基金会是诺贝尔奖百年持续的资金之源,上述论文将诺贝尔基金会成功之处为永续投资的运作模式、注重投资本金的长期保值、与时俱进的投资策略等几个方面。

诺贝尔的遗产捐赠并不直接用来发放奖金,而是作为本金进行投资运作,并仅从每年的投资收益中提取奖金。对于永续型基金来说,通过将投资收益的一部分归入本金进行再投资,可以有效地帮助本金抵御通货膨胀,政府的免税政策也对本金的保值起到了重要作用。

,诺贝尔基金会贯彻与时俱进的投资策略,能够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挖掘新的投资增长点。从最初的只投资固定收益证券到投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再到对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等另类投资的重视,并由瑞典国内投资转向全球资产配置,诺贝尔基金会不断地开拓能够带来更高回报的投资领域,并结合内外部管理更好地控制风险和实现增值。

在支出方面,由于诺贝尔基金会的职责不仅仅在于管理资产,还肩负着加强诺贝尔奖的地位、发展品牌的责任,会开展一些品牌传播活动。,诺贝尔基金会的支出不仅包括授奖的支出,还有诺贝尔委员会的费用、运营推广活动的费用等。

2021年期间,所有诺贝尔奖奖金和运营费用的总金额为1.035亿瑞典克朗。这部分成本分为四个主要类别五个奖项的奖金5000万瑞典克朗;诺贝尔奖委员会费用2290万瑞典克朗;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的诺贝尔周1050万瑞典克朗;还有行政费用等2010万瑞典克朗。

诺贝尔基金会的持续运行也与其形成了稳定的奖金提取方式与长期的费用安排有关。上述论文指出,诺贝尔基金会在分配投资收益时已充分将奖金和各类管理费用考虑在内,并在基金会成立时就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财务预算体系。对支出和费用的长期打算也巩固了诺贝尔奖长久运行的资金基础。

新京报贝壳财经


四诺贝尔奖是什么国家的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质.浩瀚的宇宙和地球上人类用肉眼能见到的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以原子或分子形态存在的物质,都是我们要了解和研究的对象.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冶金、陶瓷、酿造、造纸、火药等都是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得比较早的国家.如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古青铜器;1972年在河北出土的商代铁刃青铜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铁器.我国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化学的记载.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中,还记载了许多有关化学鉴定的试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国的化学和化学工业,以及化学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65年,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到了20世纪80年代,又在世界上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的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做出了贡献.,我国还人工合成了许多结构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以及一些特效药物等.
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化学作为一种实用的技术,早在史前时期就得到了具体的应用,如用火烧制陶器等.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等不同的时期.铜、铁等金属以及合金的冶炼、酒的酿造等都是化学的早期成就.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造纸术的发明和发展等,对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药物化学的兴起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则为近代化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在近代化学发展的历程中,人们相继发现了大量的元素,也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一项根本性的规律——元素周期律.在原子的核模型的建立、高度准确的光谱实验数据的获得、辐射实验现象,以及光电效应的发现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物质结构理论,使人们能够深入地、科学地认识物质内部的奥秘,以及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这将使对物质的研究深入到了原子、分子水平的微观领域.,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化学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成功,使人们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原子的图像和动态的化学变化.交叉分子束实验则可以使人们详细地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机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观察一些物质的原子排列状况.1990年前后,美国等少数国家在-269℃的低温下移动了原子.199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常温下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为手段,通过用探针拨出硅晶体表面的硅原子的方法,在硅晶体的表面形成了一定规整的图形.这种在晶体表面开展的操纵原子的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图中的“中国”两字就是这样形成,并经放大约180万倍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的.这两个字的“笔画”宽度约2nm,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汉字.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也是高科技、新材料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多门类、多学科,它与人类社会、人类自身与人类生活及环境息息相关.但在人类社会的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化学工业及其产品产生了许多误解,甚至在舆论宣传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关化学与人类健康的错误信息.为了使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化学与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与人类自身的相互关系,广东省化工学会组织了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学府的教授、博士编写了本书.本书特点是以人体自身的生命为本,以化学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中心,着重介绍化学元素在组成宇宙世界、地球和人体中的作用与地位,科学地阐述了食品及其添加剂、水、日用化学品、农药、农膜、化肥、医药化学品等各个领域中的许多天然或合成化学品是人体生命要素,也是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从理论到实践详细地叙述了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在与自然界、生产、生活和人类疾病的斗争中,人类利用化学品为自身健康服务的知识、经验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从发展的角度描述了在知识经济和高新尖化学品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未来化学品更好服务人类健康的前景,特别是基因工程产品的研制与生产将是社会发展、人类健康的福音.全书文字畅顺、简洁、内容丰富、充实、深入浅出,体现了科普书的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有较强的前瞻性.相信《环境?化学与人类健康》一书对宣传化学科普知识、正确使用化学品,服务社会,提高人类自身生活素质,增强人类健康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北京一位中学生问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化学家克罗托教授“人们都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世纪,您能否告诉我化学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呢?”克罗托回答说“正是因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世纪,所以化学才更为重要.”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已经与各相邻学科交叉综合,出现了生命化学、农业化学、环境化学、能源化学、地球化学、材料化学、计算化学、医药化学等,化学又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已渗入到现代社会的工业、农业、国防、医药、卫生、交通、能源、环境、材料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一切高科技领.
今日化学学科正积极向一些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学科渗透,使化学的作用与地位日益显著.反过来,这种学科间的渗透,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材料,从石器时代到现代,人类所使用的材料不断地发生变化,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我们对于材料的认识,应该包括为人类社会所需要并能用于制造有用器物的物质这两层涵义.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材料按其化学组成或状态、性质、效应、用途等可以分为若干类.例如,按化学组成分类,陶瓷属于非金属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橡胶、化纤等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历史的发展表明没有新材料的出现,就没有工业的进步和大量新产品的涌现.,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新材料是高技术的突破口,只有更好地开发和应用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才能拥有更强大的经济优势和技术潜力.化学不仅在一般材料的研究、生产和应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研制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方面也会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总起来讲,适应科技迅猛发展所需的诸如耐腐蚀、耐高温、耐辐射、耐磨损的结构材料,以及敏感、记录、半导体、光导纤维、液晶高分子等信息材料和超导体、离子交换树脂与交换膜等高功能材料,它们的制取都是需要化学进一步参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位于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遗址中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但化石燃料是一种不可再生,并且储藏量有限的能源,而且在开采和燃烧过程中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更好地解决能源问题,人们一方面在研究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另一方面也在寻找新的能源.这些都离不开化学工作者的努力.例如,核能和太阳能的发电装置离不开特殊材料的研制;用氢作为能源需要考虑贮氢材料和如何廉价得到氢,等等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环境与生产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够,以及对废弃物处理不当,使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土地的沙漠化、水资源危机、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有毒化学品造成的污染等.,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之一,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环境问题中,化学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因为污染问题的解决主要还得靠化学等方法.有的专家提出,如果对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使之变成CH4、CH3OH、NH3等的构想(图5)能够成为现实,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对健康的关注也是人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知道,用以保证人体健康的营养、药物的研究、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生理作用的研究,以及揭开生命的奥秘等,都离不开化学.,如何在这些方面正确地运用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协调研究就成为调节生命活动和提高人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癌症治疗的研究等方面,化学也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研究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方面,以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化学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化学时,我们不仅要注重化学实验的作用,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重视训练科学方法,这对于培养我们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学习时,我们还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生产等实际,要细心观察,并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除了学好教科书中的内容以外,还应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和资料,培养自学能力,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现代社会的公民,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