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氧化铁是由什么构成的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7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铁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在地球上,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在宇宙中,铁元素的含量非常丰富,由于宇宙中的物质非常复杂,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铁元素的的存在,而且铁元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比如说,如果地球上的铁元素在某个时间段内非常稀少,那么铁元素就会化为氧元素,这个时候氧元素就会占据主导地位,而铁元素就会逐渐减少。


一铁是由什么构成的

对于纯铁而言,铁是由铁原子组成。而金属铁是金属晶体,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纯净的生铁是银白色的,铁元素被称之为“黑色金属”是因为铁表面常常覆盖着一层主要成分为黑色四氧化三铁的保护膜。

二氯化钠是由什么构成的

没有分子

因为氯化钠是离子晶体,每一个钠与9个氯离子形成一个晶包,在晶体中都是由无数的晶包构成的.


三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水很寻常,它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们洗衣、做饭、饮用都离不开它。它可以变成水蒸气,也可以结成冰......我们似乎对水最了解不过了,,这看似普通的水却仍然有很多待解的谜题,科学家甚至连它是一种液体还是两种液体都还在争论呢。

在第二临界点水是两种液体?

众所周知,水有3种存在形态液态、气态和固态。如果压强或温度改变,水的状态就可能发生变化。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液态水会逐渐转变为气态水。比如,在平原地区,90℃的水是液态的,但到压强小的青藏高原就变成了气态。压强不变,温度升高,液态水也会转变为气态水。

水在两种形态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总有一个过渡点。比如在液态和气态相互转化的过渡点上,水既会表现出液态水的性质,又会表现出气态水的性质,如液似气,两种形态无法区分,过了这个点后,它就会变为非液即气或非气即液的状态。这个点被称为“临界点”。比如,在标准大气压下,0℃是水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换的临界点,100℃是水在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的临界点。

1992年,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彼得·普尔和吉恩·斯坦利在做实验的时候,意外发现,低温下水的密度会发生起伏,温度越低,密度起伏越大。他们对这一反常的现象很感兴趣,因为通常情况下,温度越低,分子越不活跃,密度起伏应该越小。

为了弄清这是怎么回事,普尔和斯坦利的团队模拟了水在过冷状态下的变化,所谓过冷水指的是温度低于0℃的液态水。模拟结果显示,过冷的水中确实存在密度起伏,且密度起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对于这种密度的变化,他们给出的解释是,水有第二临界点。在第二临界点之上,水会在两种状态之间快速转变。由于两种状态性质不同,任意一种转化成一种时,都会导致突然的密度变化,这一变化在临界点时最为显著。在这个临界点处,水由两种密度不同的“水”组成。也就是水不是一种液体,而是两种液体。

两种液体的说法还没有“实锤”

“所谓水是两种液体,就是一种密度高一点的液体和一种密度低一点的液体的混合。因为密度不同,两者之间的氢键、长度、相互作用的强度也会不一样,这样就使它的各种性质比如粘滞性和扩散系数,也有差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孟胜告诉科技日报

,对于水是两种液体,不少人持怀疑态度,甚至有科学家批评这个结果是伪造的。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水的性质可以用常规的理论来解释。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在非常低的温度下,过冷的水会转变成一种无序的固体,亦或是这是水在凝固时的一种特殊现象。

痴迷于水研究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科学家尼尔森综合了他多年来在常温常压下所做的水实验的数据提出,水的确有两种不同的液态,其中一种,水分子是无序而致密的,另一种则是规则的四面体结构,密度较低。在常温常压下,低密度的水分子随机嵌入高密度水分子中,但人们不可能看到这种现象。在众人的质疑声中,尼尔森决定用实验来让大家看到水的第二临界点。2017年,他远赴韩国,借用最先进的技术制出超纯净的液态水,并通过实验证明了水在同一压强、同一温度时,存在两种不同的密度,他兴奋地宣布,找到了水的第二临界点。

有不少人认同尼尔森的实验结果,但还有人提出了质疑,认为实验中记录对象是水滴,而水滴在整个过程中体积的变化极小,对于这微小的体积变化的解释有许多种,而第二临界点只不过是其中一种,尼尔森不过是为了切合自己的设想而选中了这种解释。

在孟胜看来,虽然一直都有人认为水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液体的混合,但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并没有被完全证实,这种观点还处在假说的阶段。


四二氧化碳是由什么构成的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CO2)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五氧化铁是由什么构成的


氧化铁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