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_清平乐六盘山上下半阕均是一、二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7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清平乐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西夏王陵博物馆、贺兰山岩画等景区,感受红色文化魅力。,游客还可以前往宁夏中卫沙坡头景区,欣赏壮美的沙漠漠之景,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体验独特的塞上风情。,银川、石嘴山、吴忠等地也将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宁夏,体验这片神奇的土地。


一清平乐六盘山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是现代思想家、革命家、诗人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
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此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书法家。
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有《毛泽东选集》。
百度百科——清平乐·六盘山

二清平乐六盘山全诗大意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三清平乐六盘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1。不到长城非好汉2,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4?

题注

这首词作于1935年10月,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毛泽东在1935年9月中旬率领中央红军进入甘肃省南部,10月上旬,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打垮了敌人的骑兵部队,胜利地越过六盘山。

注释

1.望断南飞雁化用唐王维《寄荆州张丞相》诗“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望断,犹目尽,放眼远望,望到看不见。古人有雁足传书之说,本句蕴含

2.长城六盘山附近遗存的古长城。这里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3.漫卷随风翻卷。

4.苍龙古代传说中一种凶神恶煞。《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

赏析

1935年9月,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南部,先占领通渭县城,继而又突破了西(安)兰(州)公路封锁线。北上抗日的目的地胜利在望。而蒋介石亲自出任所谓“西北剿匪总司令”,调兵遣将,妄图阻止红军继续北上。10月7日,在六盘山下的青石嘴,红军与敌骑兵七师之一部遭遇,大获全胜。当天下午,红军便登上了长征途中一座高山——六盘山。《清平乐·六盘山》即作于此后。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开篇从登上六盘山所见景物写起。这两句大意是说在这天高气清、淡云飘空的秋天,诗人登上六盘山的峰顶,深情而久久地凝望着南飞的大雁,直到雁群消失在远天的尽头。犹如一幅高原秋景图,把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城,指长征的目的地。这两句大意是说屈指一算,长征艰难的行程已走过两万余里了。不到达目的地就不是英雄好汉。如果说前两句所抒之情绵邈而深沉,这里诗人笔锋一振,则一变而为豪迈坚定了。“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气壮山河的诗句,是对红军英雄气概、革命豪情的赞歌,是红军长征必胜的决心和信心不可动摇的铮铮誓言,是鼓舞红军将士去夺取长征胜利的进军号角。随着历史的发展,诗句本身的意义不再局限于长征这一特定历史事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变成鼓舞人们战胜困难去夺取胜利的精神武器。

“屈指行程二万”这一句是诗人登上六盘山之后,对长征漫长而艰难的历程的概括与深情的回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红军,二万里艰难的行程都胜利地走过来了,余下这点儿路程,更不在话下了。回顾中充满了无限豪情和必胜的坚定信念。值得玩味的是,诗人在“行程二万”前面巧妙地冠以“屈指”二字,一个细微的动作,体现了诗人作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容不迫、举重若轻的广阔胸襟和豪迈气度。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如果说上阕是由远景兴起对长征以来的深情回顾,下阕则就是近景引出对长征前景的展望了。鲜艳的革命红旗在高高的六盘山上迎风招展,自然使人联想到这面火红的战旗,从井冈山一直打到六盘山,不但没有倒,反而更加鲜艳夺目、光彩照人。它是革命胜利的象征,也是诗人及广大红军将士兴奋喜悦心情的艺术再现。红旗在诗人的笔下,是胜利的象征,今天在六盘山上迎风招展的红旗,明天也必将在全中国胜利飘扬。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长缨”,长绳子。“苍龙”,凶神恶煞。长缨在手,苍龙被缚定然无疑,结尾两句,诗人生动形象地揭示了长征必将胜利的光明前景,指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会开始。这是全词的主旨,也是全词的高潮,曲笔为用,婉而有致,意味深长地表达了革命人民要战胜一切敌人的雄心和壮志。这首词在当时,曾鼓励长征路上的红军将士奋然前行,在今天新的形势下,仍然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

《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P136—143。


四清平乐六盘山朗诵

这首词回顾了万里长征的行程,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全词大气磅礴,雄浑豪放,隽异挺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清平乐·六盘山》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统率下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打垮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五清平乐六盘山表现了什么豪情壮志

是“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天?”这一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