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剃头死舅舅_正月剃头死舅舅是迷信吗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7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正月剃头死舅舅,可见这个习俗在古代是非常严重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开放,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说法了。不过在农村,还是有很多多老人会说这样的话,比如“女婿上门,不如儿子上门”。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为什么说女婿上门不如儿子上门门呢?听听老人怎么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女婿上门不如儿子上门”,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听听老人怎么说。


一正月剃头死舅舅的由来

其实在民间有很多关于时间节令能否做什么事的传言,就比如九九重阳登高、七月初切在黄瓜架子下面听牛郎织女说话什么的。但这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不管什么样的话,真假与否,都有它的本来面止,有它究境发生的第一个原因。
就好比“正月理发死舅舅”这句话吧,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迷信,可是为什么依然有人相信呢!并且真的有人不在正月理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句话流传开来的呢?关于这句话吧,我还真的有认真研究过。
我记得我看过一本书,书的名字忘记了,在一家二手书店看的,因为二手书普遍较贵,所以我只能每天花时间去人家店里看,买不起,老板刚开始还很热情,以为我是旧书方面的专家啥的吧!后来就看都不看我一眼了,眼神里充满的讨厌与无奈。
书中关于“正月理发死舅舅”这件事是这样说的,起因是清末时期剪辫子所造成的,那时人们的辫子就像命一样,我听我爷爷说那时候就因为剪了辫子还有自杀的呢!后来人们为了把剪辫子这件事往后拖,想着一拖再拖不了了之,所以就出现了“正月理发死舅舅”的流传开来。
当时这句话,是由当时民间流传出来的,毕竟是封建社会,有一些上流社会的人竟也想信了这件事,所以传的就更官方了。本来想用这句话来保住辫子,最终后脑勺的辫子还是被逼无奈被剪掉了。
事情的经过大概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这些民间乡话听了以后就知道真假,可是为什么假,它的”假“是用来干什么的,那我们就得读书才能了解了,了现在是网络社会,如果你上网看一下的话也能明白。写在书里的更专业一点,为什么呢?因为书的根本作用在于赚钱,如果写的不对,谁会买呢?
像这样的民间乡话其实还有很多的,但都是历史可考的,就像我们学的成语一样,为什么有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用处及典故我们都可以通过看书所了解的。
劝大家一句,不要迷信,如果你舅舅的生死在于你的头发的话,那世界不就乱了嘛!也佩服前人的智商,什么样的村话都有人信,真是太有意思了。

二正月剃头死舅舅是哪里的风俗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在北方还流行吃猪头肉,但民间二月二以后,才真正预示年已经过完年了。而二月二还有一个风俗,就是剃头。这一天在北方的美发馆爆满,甚至理发价格也上涨,人们蜂拥到理发馆理发,以其实现“龙抬头”。

但为什么人们都抢在二月二理发?这就是民间风俗“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说法,老百姓二月二之前不理发不剃头。古人认为有剃头就会死舅舅,剃头就是诅咒舅舅早死。那么“正月里剃头,死舅舅”有何来历,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01

查了很多资料,包括清朝等风俗大全,并没有关于二月二之前不剃头的说法。不过有民俗大全的书中记载了这一民俗的出处。

据说这个风俗起源于1644年清朝下达剃发令以后。清朝建立后,为了推行女真人的风俗,强行要求汉人“剃发易服”,清朝曾颁布一系列法令。

清朝统治者认为推行剃发令是巩固统治的一个重要手段。清朝特有发型就是把头前部四周头发剃光,只留中间一块,并留一个大辫子,也就是所说“金钱鼠尾”。

为了推行剃发令,清朝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给每人发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让他们走街串巷执行清朝的剃头令。当时清朝下了死命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的侮辱,当时很多人聚众反对剃头。有一个意大利传教士叫卫匡国,在他的《鞑靼战纪》中记载“为保卫他们的头发而拼死斗争……”。

但清朝推行剃发令是死命令,很多人因为反抗而掉了脑袋。但剃发令坚决推行下去,一些文人士大夫根本无法阻止这种趋势,不得不接受剃发令。毕竟朝代更替,谁反抗谁就是死路一条。

民众虽然表面上不敢违抗清朝剃发令,但据说为了表达对明朝怀念,一些人便集体在正月里不剃头,表示“思旧”。而当时不敢说思旧,就叫成谐音“死舅”。民俗资料认为这不是一种迷信,这是一种诅咒。也包含了下明朝遗民对朱姓王朝思念。

其实关于这一说法,也只是从民俗中记载才知道,但在清朝民俗里并不有具体记载。或许这是为避免清朝统治者发现。不过对于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说法,有人认为或许是一种巧合,认为巧合多了,人们对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就一传十,十传百,在民间传开了。

02

关于“正月里不剃头”的说法,我们没必要查找其真正的出处。其实从古代儒家文化中,也能找到出处。儒家强调“以孝治国”,古人关于孝的说法很多,《论语》里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其为仁之本与?”

《孝经》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当年曹操为自己战败而自责,以割发谢罪,足以看出头发在古人中的地位。头发在古人中地位很高,是父母遗传一部分,是最珍贵的东西,保护自己的发,就是孝的表现。而清朝要求剃发,与当时儒家文化推崇的确有所冲突。

古人有“跪天跪地跪父母”之说,认为天地与父母同在,而发是父母所给,保留头发是孝的表现,剃发也只有父母才有决定权。在古代,父母去世后,有守孝三年的规矩,无论官员还是普通百姓三年孝期谁也不敢违反,但守孝不满的官员不予重用。守孝期间谁也不敢动头上的发。而清朝时官员是否在孝期剃发,另当别论。

03

对于“正月里剃头”与“死舅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我们没必要探究是谐音,还是真有其事。但中医认为,正月不适合剃发是有根据的。

据《黄帝内经·素问》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里认为春天万物复苏,是推陈出新的季节,不应该阻止新事物生长。头发也一样,不能剪断,应任由其生长,如果剪断,与春季生长之季相违背。

现在有些地区正月里不剃头风俗已经很淡了,有些地区还坚持这种风俗。不过风俗,作为一种传统可以,但不能与清朝挂钩。试问哪个中国人祖上没剃过发?!明朝灭亡是有原因的,不能因为北方游牧部落入主中原,就否定其地位。女真也是中华民族一部分,这种割裂中华民族说法,本身就很险恶。所以对风俗当作一种传统对待即可,那种带节奏的民俗不要也罢。

图片


三正月剃头死舅舅的几率有多大

中国是一个很有内涵的国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古人敬天地鬼神,所以在民间有很多流传的禁忌,其中最热闹的新年,也有很多禁忌,比如什么初一不能骂孩子,过年忌打扫倒垃圾,

还有一句特别出名的歌谣就是“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至今为止很多老人对此深信不疑,比如前些年长春某个舅舅发现自己外甥在正月里剃头了,于是狠生气,闹得不可开交,在这个舅舅看来这是外甥在诅咒自己早死,后来经过多方调解,这舅舅才作罢。

正月剃头

那么正月剃头死舅舅的由来是什么呢?

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源于清朝,当年剃发易服时,将汉人的头发从前部到脑顶都给剃去,再将四周的头发都给剃光,然后留一个小辫子刚好能穿过铜钱的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钱鼠尾,

金钱鼠尾

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最终以讹传讹,成了“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民间禁忌。

剃发易服

一场发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剃头闹剧至今未结。

那么正月剃头真的死舅舅么?

答案是肯定不会的,时至今日,没有必要深究正月剃头与死舅舅的关系了,从中医角度来讲,正月不适合理发是又根据的,在《黄帝内经·素问》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也就是说,春天是万物萌发、推陈出新的时节,而不应该阻止新生事物的生长。对应到头发上,就是要让头发披散开来,任其自由生长,而不应该剪断,违逆春生之气。

剃头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很多人都是在除夕前给自己清洁整理,而到了二月二,差不多刚好是该整理头发的周期,而且又迎合“龙抬头”的好日子,人们就习惯在二月二剪头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