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是农历几月几号?火把节是农历几月几号
火把节是农历几月几号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都会举行,主要是为了纪念火把节的发源地,彝族先民在这一天祭祀火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这一天,人会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热闹非凡。而今年的火把节,我们来到了贵州毕节,一起感受这里的民族风情。下面就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走进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湾镇,看看当地的火把节是怎样的吧。(摄影张晓龙)。。2017年7月24日。这里是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湾镇,七星关区大湾镇的彝族同胞正在举行火把节。
一火把节是农历几月几号彝族
彝族崇尚火,对火有着神圣的情感。火把节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活动,是彝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关于彝族火把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追溯其根源,与彝族人对火的原始崇拜有着直接关系。彝族先民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赫章县是黔西北彝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在长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这里的彝族同胞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彝族火把节也传承下来。毕节赫章申报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代表性传承人王秀平介绍,火把节根据彝族十月太阳历而定。十月太阳历以观测太阳运动定冬夏,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定寒暑。北斗星斗柄下指为大寒,这段时间要过“彝族十月年”;当斗柄上指为大暑,称“星回”,这段时间就要过“星回”节,即火把节。
王秀平,今年75岁,赫章县财神镇马鞍村人,出生在彝族布摩(布摩,彝语音译,意为“念诵经文的长者或老师”)世家,传至他这一代已是109代。目前,王秀平正在培养下一代传承人,为保护优秀民族文化尽心尽力。
王秀平说,火把节的具体时间因地而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后举行,历时三天三夜,分为引火、祭火和送火等阶段。
传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代表灾祸的南方火星神开始游荡,在农历六月初五这天降临大地,必须在20天内将其送走,否则大地将出现灾祸。
农历六月二十四,布摩用一个象征宇宙的鸡蛋,在火炉上绕三圈,把火星神引入鸡蛋内,然后挨家挨户在火炉中点燃火把,从大门底下送出代表不吉利的火种。与此,把收藏火星神的鸡蛋,掩埋在事先挖好的土坑中,并将火把丢地上,用污水泼洒熄灭——即为引火。
然后是祭火,布摩选好新的火炬,在祭台上念诵祭火经文祭祀火神,请两位德高望重的彝族老人用火石等点燃,以取代表圣洁的新火种。
是送火,布摩将圣洁的火种传递给手持火把的人们。人们手持新的火把,四处奔走,一家接着一家从大门头上传递新的火种。火种传递结束,彝族同胞人人手持火把,从四面八方聚集并投向事先指定的火塘中,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大家围在篝火四周,手拉着手,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庆祝美好生活,祈求来年生活富足、幸福安康。(黎 荣、王应军、张华顺)
二火把节是农历几月几号2021
火把节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三火把节是农历几月几号搬家好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尊重地方好的风俗,并发扬光大
一些风俗习惯还是值得我们去延续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