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改恭州为重庆?哪个朝代改恭州为重庆
谁改恭州为重庆。恭州古城位于重庆市荣昌区西北部,距重庆主城90公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据史料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此居住,留下了“天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千古名句。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除此之外,恭城还有很多值得一去的景点,,像天主教堂、三皇庙、文昌阁等。如果大家有机会来恭城旅游,一定要去感受一下这里的文化氛围。
一谁改恭州为重庆
推荐
文/陈猷华
(一组重庆古城墙图片,图为东水门城门)
【
【本文由
(太安门附近残存的城墙)
一、赵惇封恭王27年后才接任皇位当列车经过长途跋涉,缓缓驰进重庆站的时候;当客机穿过厚厚云层,准备降落江北机场的时候,你总会听到广播里甜润的女声这样介绍公元1189年正月,宋孝宗封其子赵惇(dūn)于恭州,为恭王。同年2月,孝宗禅位于赵惇,是为宋光宗。赵惇先在恭州封王,随后称帝,这是双重喜庆,故将恭州改名为重庆府。从此,重庆之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众多宣传资料也是这样介绍重庆得名来由的。双喜重庆,取名的本意基本如此,但整个叙事却显得戏剧化了。,赵惇封王的时间不对,不是1189年正月。《宋史·本纪第三十六》记载“孝宗即位,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宋孝宗赵昚(shèn)即位之年,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162年。赵昚当了皇帝,随即封自己第三个儿子赵惇为恭王。这一年,赵惇十五岁,宋史说他于“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生于藩邸”。
(通远门门洞)
,赵惇当皇帝前的身份早已经不是恭王,而是皇太子。赵惇当了九年的恭王,到公元1171年,他的同母长兄、皇太子赵愭(qí)病故,父皇孝宗认为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庆王赵凯过于宽厚仁慈,不如恭王“英武类己”,决定舍长立幼,把第三子赵惇立为皇太子。又过了十八年,到1189年二月,孝宗才把皇位禅让给太子赵惇。
也就是说,赵惇从十五岁起,先任了九年恭王,然后再当了十八年的太子,到四十二三岁鬓生华发时(赵惇身体病弱)才接任皇位。
(重庆通远门)
对赵惇来说,应该是三重喜庆,封王、立太子、当皇帝。,重庆之意也本不是说只有两重喜庆,也可以解释为多重喜庆。尽管当恭王对他来说,已经是二十七年前的如烟旧事了。他更得意的,应该是越过皇兄庆王立为了太子,这才是通向龙椅的决定性一步。
其实这样说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按照正常的接班程序,皇子们都是先封王,机缘凑巧时再被立为皇太子,然后接任皇帝大位,谁不是几重喜庆?其他地方没有被命名为重庆,唯独重庆得此嘉名,这就是机缘和福气了——如果一个吉祥名称真的那么重要的话。
(重庆通远门)
二、宋代多个州府名称带“庆”字帝王为王侯时的封地叫潜藩。皇帝在登位以前,一般都是有封地的,有的还不止一处。即位以后,潜藩必然升府。恭州升府,就是宋代潜藩制度的产物,谁当皇帝都要这样做。至于取什么名字,那就纯属偶然了。潜藩地升府,有的仍沿用原来的州名,有的用现皇帝的年号,有的是另取吉祥的名字,重庆的命名,就是后一种情况。
取什么府名,既要依照当时朝廷的习惯,也要看承办这事的人的兴趣爱好。可能两宋时期,北方一直重兵压境,辽人、金兵、蒙古铁骑依次虎视眈眈,实在令人忧心忡忡,于是在给州府命名上就强调多沾点喜庆色彩,从中寄托希望。
宋朝叫“庆”的州府是比较多的。
(重庆东水门古城墙遗址)
在重庆府西北边,是顺庆府(南充),东南边是绍庆府(彭水、黔江等地)。
宋太宗赵炅(jiǒng)曾经担任泰宁军节度使,即位后便升泰宁军所在之地的兖州为袭庆府。
宋仁宗赵祯曾被封为庆国公,庆州便升为庆阳府。
宋高宗赵构曾封康王,绍兴元年(1131),升康州(今广东德庆)为德庆府。
宋光宗赵惇在把小儿子赵扩的潜藩地明州(宁波)升格为府时就命名为“庆元府”。
(重庆通远门古城墙)
宋宁宗赵扩还曾任过舒州安庆军节度使,他即皇位后,也把舒州改为安庆府。而安庆军在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以前,叫德庆军,“安庆”就是取附近的同安郡(桐城)和德庆军各一字而命名的,含有“平安吉庆”之意。
书画大师兼亡国之君的宋徽宗赵佶也偏爱以“庆”命名。因端州曾是赵佶的封地,便将端州知军州事升为兴庆军节度使,后又升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再改兴庆府为肇庆府,并亲笔题字改“端州”为“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肇庆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重庆通远门古城墙)
这一时期的年号也喜欢用“庆”字,宋仁宗用过“庆历”年号;宋宁宗初登大宝时用“庆元”为年号,他的继任者宋理宗赵昀接位时改年号为“宝庆”,后来还用过“开庆”年号。可见把恭州改名为重庆,是那一时期命名的偏好而已,是自然的事,并非独此一家。
宋史说赵惇青少年时气质儒雅,颇有名望。他当皇帝初期,总缆朝纲,不宠姬妾,薄赋缓刑,不少政令都是值得称道的。可惜后来受到李皇后蛊惑惊扰,逐渐诱发了精神病,成了昏庸君主,他父皇孝宗“乾淳之治”带来的小康局面从此衰落了。
相关阅读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
二什么时候改恭州为重庆
史载重庆建城于周慎靓王五年,史称巴郡,隋唐称渝州,宋代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1189年,宋光宗升恭州为重庆府。至此,重庆得名已有八百余年。元、明、清三代,四川作为行政区划正式建立,重庆府划归四川管辖。
1937年11月,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定重庆为战时首都,为第一次直辖。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为第二次直辖。1954年重庆市从直辖市降为省辖市,并入四川省。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将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恢复重庆直辖市。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成为继北京、上海和天津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直辖市。
三为什么又改恭州为重庆
重庆古称渝州,后改为恭州,后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称为“双重喜庆”,遂改恭州为重庆。重庆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重庆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
1983年,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为带动西部地区及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实施百万三峡移民,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
四下令改恭州为重庆的是宋代的谁
这条信息 真 难找 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承,殿中侍御史,累迁至抠密副使,抠密使,宰相等。看过包青天的都知道,非寇准莫属
只知道包公入主开封府时候,手下两位主簿,司马光、王安石…
宋仁宗执政 有王延范和王延德两位宰相
五什么地方改恭州为重庆
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