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之略传,陶潜之略传原文及翻译答案
陶潜之略传,其诗多写山水田园,寄托自己的情怀。陶渊明的诗歌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桃花源记·序·其二十四)。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地方,让人流连忘返。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地方,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那就是位于江西婺源的篁岭。这里的梯田层层叠叠,远远远望去,好似一幅巨型的水墨画。秋天的篁岭,更是美得不可方物。漫山遍野的梯田金黄灿烂,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一陶潜之略传
尚孔教育教师技能大赛考试(B)卷
(初中语文)
出卷人孙磊
审核人孙磊
注意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8 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它们沉睡在泥土里,直到其中的一粒忽然想要苏醒过来……于是它就伸展开身子,开始腼
tiǎn( )地朝着太阳长出一棵秀丽可爱的小嫩苗。如果是一棵坏苗,一旦被biàn( )认出来,就应该马上把它拔掉。因为在小王子的星球上,有些非常可怕的种子……它就会盘jù( )整个星球。它的树根能把星球钻透,如果星球很小,而猴面包树很多,它就把整个星球搞得zhīlípósuì( )。
2、古诗文句默写。(10分)
(1) ,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2)幽独空林色,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3)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4)重湖叠巘清嘉。 , 。(柳永《望海潮》)
(5)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 。(欧阳修《踏莎行》)
(6)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 , 。(李清照《渔家傲》)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3分)
(1)发闾左適( )戍渔阳 (2)秦王怫然( )怒
(3)此殆( )天所以资将军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休祲降于天 行者休于树
B.吴广以为然 谓为信然
C.信义著于四海 欲信大义于天下
D. 以君为长者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5.名著阅读(8分)
(1)《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是孟子及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孟子的仁政、民本等政治主张。
B.《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
C.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语言大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3)小王子的星球上有多少座火山?( )(2分)
A 两座活火山,一座死火山 B 一座活火山,两座死火山 C 两座活火山,两座死火山
(4)在为小王子画的一幅画里,飞行员忘了画( )(2分)
A 给玫瑰花的玻璃罩 B 给绵羊的嘴套子 C 嘴套子上的皮带
二、现代文阅读题(24分)
(一)最初的温暖(14分)
邹扶澜
①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常常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②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她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③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女孩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地哭了,说"你以后还给我还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④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不知道要搬到哪儿,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仿佛丢了东西似的。知道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有去上学,早早地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和她的哥哥站在车厢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可没有说出来,车速很快,一溜烟从眼前过去了。
⑤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
⑥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 ,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⑦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候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
⑧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了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⑨电视台的
⑩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
⑪他摇了摇头。
⑫主持人又说"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
⑬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沭浴着温暖的阳光……"
⑭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有些美只适合放在心里,就像一坛陈酒,—旦打开味道就淡了。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并把它传递下去吧。"
⑮信是那位主持人写的,王丽晨是他的妹妹。她已于三年前病逝。
6.文章以"最初的温暖"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3分)
7.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请在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写出男孩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
8.第④段写到了女孩的哥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这一人物的出现在文中的具体作用。(2分)
9.请筒析第(15)段在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
10.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
(二)文化需要相互凝视(10分)
①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偏见和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位美国汉学家翻译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找到美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认为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恐怕不卖钱,建议将书名改为《上海小姐》,可以考虑出版。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要是换一个同样优秀的英语作家,出版社就不会轻易要求把他作把品的名字改掉。
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如何做到相互平等地凝视与对话,并且保持自己的尊严,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③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在一次中美文学论坛上,一位知名的美国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语气不无轻慢。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那位教授也由此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有收获。那天论坛结束时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结束。
④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还有历史原因,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
⑤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充满惊异和好奇,但普通外国民众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中国应该向世界打开自己,特别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文学、文化的交往,这种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相同,而是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不同。
⑥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中国作家应该潜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诚实地而不是用讨某一个"他者"喜欢的心态去创作。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能否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只有酿出好酒,才能"走出去"。2006年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即兴的展示,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奢望一两次论坛和书展就能够万事大吉。它需要我们更自觉,更有耐心和耐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需要相互凝视,相互对话。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1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2.第③段中的事实论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2分)
13.为什么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会处于弱势?请分条概括。(3分)
14.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文学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说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3分)
三、古诗文阅读(30分)
(一)望江怨 送别(4分)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15.词中画线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绘。(2分)
16.末句写残照"怪"人过早催他离开,修辞上有何妙处?表达了
(二)文言文阅读一(15分)
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17.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尝( ) 愠( ) 辍( ) 但( )
18.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1分)
例句高卧北窗之下。
答句
19.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
2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1.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2分)
22.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2分)
23.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2分)
文言文阅读二(11分)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注释】①姥(mǔ)老妇。②篚(fě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一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24.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4分)
⑴善鸣,求市未能得 ⑵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⑶当举群相送耳 ⑷使人耽之若是
25."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
2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⑴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⑵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27.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四、作文(68分)
28.根据要求,完成任务。(8分)
"面朝大海,跑赢未来"11月13日上午8时,随着一声"枪响",由中国田径协会、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万众瞩目的吉利汽车 2016台州国际马拉比赛正式开跑!起跑线上,来自14个国家,近1万名参赛选手悉数应声出发,一路奔跑。这不仅是一场国际A级马拉松赛事,也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群众体育运动。很多人利用"家门口"的优势,一大早就前来观看,为选手们加油。
请你针对此赛事,或描述比赛场面,或发表白己的感想,或阐述活动意义。字数100字左右。
29.大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凡笑着生活的人,他们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只因为扛而成长,谁不希望自己活得轻松,没有压力,一切随性?但如果真的这样去做了,最终会发现这个世界和自己在作对。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觉得自己轻松了,那也不是因为生活越来越容易了,而是因为自己越来越坚强了。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别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28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腆 辨 踞 支离破碎
2、古诗文句默写。(10分)
(1) 胡马依北风(2)朱蕤冒紫茎。(3)出师未捷身先死(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5)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6)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3分)(1)通"谪"(2)盛怒的样子(3)大概
4、(3分)D(A、吉祥,休息B、对的,这样C、诚信,通"伸"伸张D、把)
5、(8)(1)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2)B (3)A (4)C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
6.强调了男孩第一次感受到温暖的重要性;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成为全文的情感线索;寓示了文章的主题;标题新颖温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因为自卑与嫉妒,对同桌太不好了;但她却不记恨,还来不及向她道歉。(有"后悔、自责、遗憾、歉意、伤感"等的意思,答对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8.为主持人的出现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9.交代文中那封信的来历;为文章画上完整的句号;使文章产生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10.真善美是美好社会和人生的动力;懂得感恩是做人的品德;要学会珍藏美好,传递爱心。
(二)
答案
11.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12.
①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
②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
③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每点1分)
13.第③段中的事实论据是为了论证"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这一观点。(2分)面对西方学者的偏见,铁凝没有一味迎合,儿时鲜明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坦诚交流,这样不但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而且消除了偏见,赢得了对方的尊重。这一论据使论证有力,增强了说服力(2分)。(作用2分,分析2分)
14.(3分)举办中外文学论坛;启动译介、出版工程;举办书展。(每点1分)
三、古诗文阅读(30分)
(一)
15.春天,辽阔的江面上漂浮着一叶扁舟,好像从江岸两边的树梢上穿过。令人忧伤的浓云和青草无边无际,扁舟上的布帆因为遥远已经比沙鸥还要小了。这是一幅独立江边遥望,水面辽阔遥远,扁舟孤单远行,愁云惨淡青草无际的送别画面。(2分)
16."怪人催去早"意思是责怪行人被催促离开得太早。此句属于直接抒情。前四句借景抒情,表达了送别时的担忧、牵挂、伤感。"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采用拟人手法,看似无理,实则有情,把词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抒发到极致。(2分)
(二)文言文阅读一(15分)
17.尝曾经 愠生气,发怒 辍停止 但只,只要(4分)
18."未尝有喜愠之色。"或"每朋酒之会。" (1分)
19.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分)
20.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2分)
21."大适融然。"或"未尝有喜愠之色。" (2分)
22.颖脱不羁,任真自得。(2分)
2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2分)
文言文阅读二(11分)
24.⑴善擅长(善于)⑵就前往(去,接近,靠近)⑶举全(全部)⑶使假使(假如,如果)(4分)
25.C(2分)
26.⑴王羲之前往看鹅,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2分)
⑵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看重,都是这类情况。 "皆此类"意译国"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亦可。(2分)
27.B (1分)
四、28.29作文(略)
本文系尚孔教育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
二陶潜之略传原文及翻译
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经常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
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
偃兆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
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意译)。”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
于是命令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
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其辞曰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侯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觚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暮,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此文出自唐朝·房玄龄所写的《晋书》
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是唐朝时期编写,晚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宋书》等,但唐朝之前已经存在几部不同版本的晋书了。参见十八家晋史。唐修《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纪三十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原有一百三十二卷。
《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监修三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的作者李淳风拟订修史体例敬播(注没有流传下来。)其他十六人令狐德棻、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相公庄镇房庄)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
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三陶潜之略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翻译陶潜,字元亮,年少时便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追求真性率直而自得其乐,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说“(我的住所)四壁破败萧然,不能挡风遮阳。穿着简陋粗布衣服,纠结破敝,盛食的箪瓢常常是空的,还是安然自若。”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说确实是这样。他的亲朋有时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十分满足地酣睡。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要遇到酒就喝。有时没酒,也照样不停地吟诵。夏天月亮高悬的晚上,散淡而闲适,在北窗边的床上躺着,清风轻轻吹着,感觉自己就是羲皇一样的高尚之人了。他天生不懂音乐,却收藏有一张素琴,琴弦和琴徽都不齐备,每当参与朋友们喝酒的活动,也抚着琴一起唱和,还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何必在意琴的声音呢?”
四陶潜之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无为也。五陶潜之略传房玄龄
他的亲戚朋友里面有些好事的人,带着酒菜到他那里去,陶潜也不推辞。有的时候没有酒喝,也不停止吟咏(诗词)
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
~~~~~昨天刚刚写完~~~~~~
~~~~~~~老师刚刚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