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字怎么读?聿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5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聿字怎么读?”我说“这个字读qi。”老师说“你的意思是说,这个字的读音是错的?”我说“不是,我是说,这个字的读音是正确的。”老师说说,那你就读qi吧。于是我就开始读qi了。”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想,如果我不是一个学生,我也会这样做的。”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要欺骗别人。我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就一直坚持这样做。


一聿字怎么读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聿”部的两个汉字“聿、筆”。“聿”是部首汉字,“筆”在现代汉语简化为“笔”,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显然,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是两个字,但在造字伊始,“聿”与“筆”实际上是一个字。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聿。读yù。《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从帇,一声。”许慎认为它是形声字。本义是笔。本义没有问题,否形声字需要看看字形演变

(聿的字形演变)

在甲骨文中,聿的字形就是一只手执一只下部开叉或有毛的笔,这显然是会意字。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此象手持笔形,乃象形,非形声也。”依据象形字与会意字的界定象形字是一个完整的形体;会意字大多数是二体的组合。“聿”字除去“又”部,已经象形“笔”,加上“又(手)”是为了会意更加清楚,聿是会意字。本义是笔。

实际上,《说文》所说的“从帇,一声”中的“一”是在春秋时,在“帇”的基础上添加的饰笔,其目的在于区别“帇”与“聿”,没有实际意义。《说文》所说的“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是秦统一之前不同地区对“笔”的不同称呼,吴地所称的“不律”,连读就是“笔”。到秦统一之后,统称为笔了。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秦以后皆作筆字。”

(手执笔书写状)

《太玄·餙》“舌聿之利,利见知人也。”司马光《集注》“聿,笔也。君子发言著书,不失中道,惟智者能知之。”言论的作用,只有智者能够认识到。柳宗元《湘源二妃庙碑》“咸执版聿,至于祠下。”也是用的聿的本义,都拿着纸和笔,来到祠前。

聿在本义之外,还有其他用法

(1)迅速。陆机《思亲赋》“年岁俄其聿暮,明星烂而将清。”年月迅速来到迟暮,很快将要星光满天。《诗·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

(《诗经·蟋蟀》诗意)

(2)循。《玉篇·聿部》“聿,循也。”《后汉书·文苑传·傅毅》“密勿朝夕,聿同始卒。”李贤注“聿,循也。”这实际上是傅毅《迪志诗》的最末两句,表达始终遵循同样的志愿。

(3)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玉篇·聿部》“聿,辝(同”辞“)也。”《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于是寻求那伟大的圣人,与你们一起向上天祈求。

,聿还是姓氏。《万姓统谱·质韵》“聿,周,聿修。”

“聿”的小篆写法如图

(聿的小篆写法)

要注意“聿”与“帇”的篆法区别。

2、筆(笔)。读bǐ。《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笔,秦谓之筆。从聿,从竹。”会意字。本义是写字画图的用具。

王筠《说文释例》“《聿部》收‘筆’字,与‘其’字在《箕部》正同,盖皆一字也……不以笔为聿之重文者,以音辨之也。经典读其如姬、如

“筆”的字形,战国已经有了,就是在“聿”上加“竹”形成的会意字(兼形声字)。后来,因为“竹”常写作“艸”(竹,冬生艸也),又有“茟”的写法。

筆的本义就是写字画图的用具。《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关于毛笔的历史,《史记》说“蒙恬造笔”,这并不是最原始的笔,桂馥《说文义证》中的一段话有价值“《史记》‘蒙恬筑长城,取中山兔毛造笔。’《古今注》‘牛亨问曰自古有书契已来,便应有笔。世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曰蒙恬始造,即秦笔耳。古以枯木为管,廌(zhì,一种兽,通“豸”)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蒙恬所造的是“秦笔”,不是最原始的笔。

(蒙恬造笔)

显然,在蒙恬之前,先民们已经有毛笔了,只是到了蒙恬,他又进行了用料的革新改造。《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宋元君要画画,众位画师都来了,受君命拜揖而立,润笔调墨准备着,门外面还有一大半。

笔在本义之外,还有很多用法

(1)书写;记载。《释名·释书契》“笔,述也,述事而书之也。”《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到了写《春秋》时就不同了,应该记载的一定写上去,应当删的一定删掉,就连子夏这些长于文字的弟子,一句话也不能给他增删。

(孔子像)

(2)文笔;写文章的技巧。《论衡·自纪》“口辩者其言深,笔敏者其文沉。”善辩的人讲出来的话很深刻,擅长写文章的人他写出的文章就深刻含蓄。

(3)特指散文,与韵文称“文”相对。《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如今人们常说,文章有“文”和“笔”两种;他们认为不讲究音节的是“笔”,讲究音节的是“文”。赵璘《因话录·商都下》“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是说孟郊擅长写诗,而韩愈擅长写散文。后来“孟诗韩笔”发展为成语,指诗文佳作。这里的“笔”,特指散文。

(韩愈像)

(4)书画作品。《梦溪笔谈·书画》“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大相国寺的旧壁画,是高益的真迹。

(5)(汉字的)笔画。如起笔;笔顺。《晋书·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这里说的是王羲之的书法笔势。

(王羲之草书《游目帖》)

(6)星名。即彗星。《释名·释天》“笔星,星气有一枝末锐似笔也。”彗星的样子像一支笔。

(7)量词。账册上的一条内容叫一笔,作为款项、债务的计量词。《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这两笔底下皆有原故一个是隔省迁父母之柩,外赏六十两;一个是现买葬地,外赏二十两。”

,“笔”还是姓。《万姓统谱·质韵》“笔,见《姓苑》。”

“笔”的小篆写法如图

(笔的小篆写法)

要注意“笔”从“聿”,不从“帇”。

(【说文解字】之563,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二聿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名〉指事。从聿一一者,牍也。秦以后皆作笔。本义:毛笔。笔的本字,秦以后始加竹作笔。
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 吴谓之不律, 燕谓之弗。——《说文》
1. 文言助词,无义,用于句首或句中。
2. 〔~皇〕轻疾的样子,如“武骑~~”。
3. 古代称笔,用笔写文章。
文言助词,无义,用于句首或句中。
〔聿皇〕轻疾的样子,如“武骑聿聿”。
同音字玉、愈、遇、欲、御、预......。

三聿字怎么读同音字

读作yù,和"玉"字同音。
聿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手执毛笔的样子,是为笔之初文。聿的本义指书写用的笔,后假借为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
会意字。商代甲骨文作图1,左部像一支毛笔,有笔杆与笔毛;右部是一只手(又)的象形。从造字的本意而言,这是执笔写字的形象,是“笔”的初文。
发展到周代,毛笔下部出现一点,这一点又渐变为一横,手指与笔杆交叉,战国到小篆都承继了这一结构。战国时,或讹变作图C,但没有进入主流地位。隶变后楷书作聿,主要是笔势变化。
1、杜聿明【dùyùmínɡ】
1905-1981,陕西米脂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党政府第五军军长、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代司令长官、第五集团军总司令。
曾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到缅甸支援盟军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59年被特赦。曾任全国政协常委。
2、聿怀【yùhuái】
聿本助词,然后人常以“聿怀”为语典,用为笃念之意。
3、聿皇【yùhuáng】
亦作“聿遑”。迅疾轻快貌。
星相家言。以星象占人贵贱吉凶之术,传自印度。

四示子聿字怎么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g

ǔrén xuéèn ú yí lì,shàozhuàng gōngfu lǎo shǐchéng.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zhi

ǐshàng délái zhōng jué qiǎn,juézhī cǐshì yào gōngxíng.


五隶字怎么读

隶,多音字。1、拼音:lì 。 ①附属,属于:~属。配~(从属)。直~中央。 ?②封建时代的衙役:~卒。皂~。徒~。 ?③旧社会中地位低被奴役的人:奴~。~仆。 ?④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汉~。 2、拼音:dài 。古同“逮”,捕获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