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竹子 郑板桥的竹子画
郑板桥的竹子画,也是一绝。这幅画的题材是“板桥”,画中的竹子高大挺拔,笔力遒劲,有一种独特的气势。“板桥”二字,取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朱栏玉砌应犹在,不见当年孟浩然”。画中的竹子,枝干粗壮,叶片茂密,竹叶上的纹路清晰可见,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这幅画的画面非常简单,只有一个人站在竹子前,手持一把折扇,身后的竹子也是一片翠绿,整幅画看起来十分清新淡雅。
一郑板桥的竹子诗
1、《竹石》
【清】郑燮(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2、《新竹》
【清】郑燮(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全文译文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4、《题画竹》
【清】郑燮(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译文秋风昨晚吹过此地, 狂风大作的吹动石头穿过树林。只有竹子完全不怕风吹,哪怕一千次的风 都能坚强的挺立。
5、《竹》
【清】郑燮(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译文一节又一节,上千的枝条积攒着无数的绿叶。我不会去开花,免得找来野蜂与蝴蝶。
二郑板桥竹石
竹子咬住岩石的根毫不放松。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不拔,不管你刮的什么风一定对哦。老师说的(教参上的)
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这个网名很好,有一些通过《竹石》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寓意深刻,虽然这个网名不像一些网名那样华丽,有诗意。好像说明了你是一个向往做一个那样的人或者已经努力做成了一个那样的人。
三郑板桥的竹子画法
不是只画竹子和兰花,这两种画的好比较有名而已四郑板桥的竹子刘石庵的扇面
唐伯虎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据说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取名为寅。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擅山水、人物、花鸟。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刘墉之书尤善小楷,后人称赞其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
铁保字冶亭,号梅庵,本姓觉罗氏,后改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清代书法家,书法早年曾学“馆阁体”,后学颜真卿,与成亲王永瑆、刘墉、翁方纲,称为“清四大书家”。铁保优于文学,长于书法,词翰并美。他的书法作品较为丰富!对于书法十分深爱,这可以从他的一首诗中看出“半生涂抹习难除,一任旁人笑墨楮,他日儿孙搜画箧,不留金币但留书。”虽然久居高位,但他只想留给子孙他的书法。铁保的书法以楷书(真书)为工,长于行草。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郑板桥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幼学欧、褚,初学董其昌、米芾,中年后由钱沣上追颜真卿,又不受颜字束缚,结体宽博开张,笔画刚劲有力,风格苍浑遒劲,朴茂雍容,因属虎,中年以后常大书“虎”字以自励。《一笔虎》是翁同龢的一幅作品之一,笔底虎虎有生气,仿佛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