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的由来(造纸术的由来ppt课件)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4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造纸术的由来和发明者。他的名字叫蔡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明纸的人。蔡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出生地在湖南省耒阳市,在他十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里只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生活,他不得不辍学,开始做一些零工,赚取一些生活费。后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女孩,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结婚生子。婚后,他们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


一造纸术的由来

近日,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的考古研究又有重大发现,甘肃省考古所研究员何双全告诉记者,该遗址出土了200多片纸文书残片和麻纸,成为目前中国考古发掘中发现古纸最多的地方。根据出土的简牍和地层分析,这些古纸的年代从西汉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东汉初到西晋都有。古纸的颜色和质地也非常之多,有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黄色厚等8种。从残留在纸面上的残渣看,这些古纸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何双全说,此次敦煌出土古纸的数量之大、品种之繁多、时代跨度之久,在中国考古发掘中尚属。这些古纸的发现不但有力地印证了蔡伦不是造纸术的发明人,也为中国研究纸的历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证。

二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的由来

有一天,蔡伦看到宫女们在用蚕丝制造各种丝织品,从她们的制造过程中,蔡伦顿时有了灵感。
他连忙赶回去,和匠人们共同研究,把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混合在一起,捣碎弄烂,然后将这些东西糅合在一起,拌匀后晾干,经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蔡伦终于制造出了廉价和实用的纸张。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发明纸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连同自己制造的第一张纸,一起奉献给汉和帝,请他过目。
汉和帝亲自试验后,非常满意,厚厚赏赐了蔡伦,并把制造纸的方法颁布天下,蔡伦的造纸术马上在各级社会阶层中传播开来,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

三古代造纸术的过程图解

由于能造出大量洁白平滑而方正的纸,人们就无需再用昂贵的缣帛和笨重的简牍,逐步习惯于用纸书写,彻底淘汰了简牍

四造纸术的由来50字

世界各国历史上使用的纸,无不源于约两千年前中国汉代的发明。蔡伦,是汉代发明纸的代表者与关键人物,他发明的造纸技术对后世影响深远。

著有《蔡伦造纸与纸的早期应用》一书的著名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刘光裕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考古实物中不断发现蔡伦以前生产的纸,部分学者认为,这说明在他之前造纸已经成功,于是断言蔡伦造纸成功就是“改良”。数十年来,“改良说”盛行不衰。

诚然,蔡伦以前已经有纸毋庸置疑,但这不能成为“改良说”成立的根据。因为东汉造纸具有明确的既定目的,如《后汉书·蔡伦传》记载旨在解决媒介领域“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的难题。这个目的形成两大要求其一,针对“缣贵”,要求造纸务必成本低廉;其二,针对“简重”,要求产品务必轻便好用。两大要求完全实现前,虽然早已有纸,但都不算造纸已获成功。

从《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自是(从此)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也能了解,“蔡侯纸”被广泛应用,兼有成本低廉与轻便好用两大优点,是当年造纸目的获圆满实现的标志。

由此可见,蔡伦不是最早造纸者,而是东汉造纸的最终成功者。资料表明,从最初造纸到蔡伦获得成功,经历了漫长时间。而纸的发明者,就是在这漫长过程中做出贡献的所有人组成的一个无名群体。作为最终成功者的蔡伦,是该群体中唯一留下真实姓名者,是集造纸技术大成的杰出科学家,他把中国造纸技术提升到成熟阶段。称他的功绩为“改良”,与史实不符,有掩盖历史真相、混淆视听的消极作用。

蔡伦故里湖南耒阳的蔡伦塑像。中新社

中新社

刘光裕美国学者卡特在其著作《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中论证了,世界各国的造纸技术无不直接或间接地源于中国。各国不能自行掌握造纸技术,不是因为没有需求,而是因造纸术科技含量高,难度大。

中国东汉为何能造纸?相关因素很多,大致有以下三个重要原因

其一,需求强劲。中国自殷商以来,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语言各殊。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及时而有效的传播与交流,除了依靠以形表意的汉字,还必须利用原料丰富、制作不难的媒介工具——简书。历史上,东汉造纸为的是让新型媒介工具纸书,取代原有媒介工具简书,实现“升级换代”。汉代因尊儒而将发展教育视为国策,当时拥有大量阅读人口,由此产生对书写材料与书籍的强劲需求。

其二,技术路线正确。,东汉造纸是为了解决“缣贵而简重”难题,目的明确、要求正确,可避免重大失败与挫折,得事半功倍之利。,造纸原料选择中国古人非常熟悉的麻类纤维,这样能少走弯路,缩短技术成功的距离。

其三,传统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其中,以家国观念和儒家“民本”政治两大因素最为重要。中国的家国观念,萌生于商周,成熟于春秋战国,由此产生了社会集体高于个人的传统思想。东汉从事早期造纸的那些志士仁人能不计个人得失,无怨无悔贡献力量,源于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家国观念,相信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凡有利于国家最终必将有利于自己,并能惠及子孙。

所谓儒家“民本”,是以民生为重、以爱民为尚。为了造纸,当时国家最高统治者包括章帝、和帝,以及临朝听政的邓太后等,都热心支持。蔡伦造纸正是在皇帝支持下的尚方令作坊中完成,朝廷如果借此垄断造纸术,定能获取暴利。但朝廷主动让利于民,无偿将蔡伦造纸术传授到民间各地,促使民间造纸业蓬勃发展。蔡伦后数十年,民间已能生产比“蔡侯纸”更好的“左伯纸”,其制造者就是东莱(郡治在今山东莱州市)人左伯。凡此种种,都是执政当局履行“民本”的表现与成果。

中国古代像造纸这样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应用技术,在家国观念和“民本”政治的双重作用下,不断进步,持续发展,大约在17世纪以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云南腾冲的村民展示古法造纸技艺。中新社

中新社

刘光裕东汉以来,中国造纸术向国外传播主要有两条路线。一为向东亚各国传播,大多是直接从中国引进,如朝鲜、越南,而日本最初是通过朝鲜间接引进。据高丽僧人觉训撰《海东高僧传》卷一所记,东晋太元九年(384),晋武帝派梵僧摩罗难陀从山东渡海到百济国弘扬佛法,带去大量书籍,并在朝鲜半岛传播造纸术。到公元610年,朝鲜僧人昙征又将中国造纸术渡海传到日本。

中国造纸术向西方传播的路线是,先到阿拉伯国家,再传播到欧洲各国。据美国学者卡特所著《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所记,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阿拉伯大军在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与唐朝名将高仙芝一次激战中,俘虏了唐军中的造纸工匠。于是,经中国造纸工匠传授,阿拉伯地区纷纷建造纸工场,迅速形成三大造纸中心撒马尔罕、巴格达、大马士革。公元10世纪,阿拉伯人又将造纸术从北非摩洛哥地区,渡海传到欧洲西班牙;接着,又传到法国(12世纪)、意大利(13世纪)、德国(14世纪),以至其它欧洲国家。

民众观看“中国手工造纸的技·艺”主题展览上的手工造纸工艺流程。中新社

中新社

刘光裕造纸术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巩固并促进国家统一。中国汉字有纸书这种既经济又方便的载体,才得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政治与文化上充分发挥统一国家的巨大作用。如果离开纸书这个载体,汉字再好也难有用武之地。二,促使文化持续繁荣。纸书作为媒介工具,可以将

造纸术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影响,大致有三方面其一,只有使用纸张之后,才有可能发明印刷术。中国造纸术于14世纪传入德国,15世纪,德国人古登堡就发明印刷术。其二,欧洲古人原先使用的小羊皮书,装帧华丽,但过于昂贵。据说,抄一部《圣经》要用300张小羊皮,连一般贵族也望而生畏。而中国造纸术与古登堡印刷术结合产生的纸书,凭借其经济方便的独特优势,迅速为路德宗教改革与欧洲文艺复兴两大运动提供强有力的传播工具,也为两大运动获得胜利创造不可或缺的有利条件。其三,中国造纸术与古登堡印刷术相结合,为16世纪以后欧洲现代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从而影响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受访者简介

刘光裕(1936- ),中国著名


五造纸术的由来100字

A4纸是210mm×297mm的由来。

原因一

一张长为2,宽为X的矩形,对折之后长宽分别是X和1,那么为了保证相似,就要求1:X=X:2。得到的比例为

。297除以210,得到的是1.414,接近于,而这个比例正是一张纸对折之后和原来的纸型相似的比例。如果不是这样的比例,比如43,那我们就会发现对折后,纸的形状失真,变成32了。

原因二

其实满足这个比例,可以有其他数值,如282mm×200mm,或者其他大小。210mm×297mm这个数值与A4的4有关,由于A0纸的大小为841mm×1189mm,A4纸就是A0纸折叠4次的大小。

所以A4纸的尺寸就是210mm×297mm。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