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法藏之谜(藏传佛教僧服穿法 )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4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藏传佛教法藏之谜。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关系到藏传佛教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本书的出版,对于研究藏传佛教的历史、文化、教义、仪轨高人们对藏传佛教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藏学专业的教材,以及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一、喇嘛教为什么叫藏传佛教?

优质答案1

因为翻译的问题,其实都是佛教,只不过后人总喜欢分别,然后五花八门的搞

优质答案2

不懂藏语的人被误导了,喇嘛教这个称呼很不规范,藏传佛教徒不喜欢,最好不要这样称呼。喇嘛,义为上师,通俗地说就是老师(得合格的)。藏传佛教非常重视尊师,认为没有老师,佛法僧再好也无法皈依,所以把上师和三宝并列进行祈祷。但藏传佛教仍然是佛教,喇嘛的地位再高,也不能代替佛祖,称呼“喇嘛教”是错误的。

二、什么是藏传佛教?

优质答案1

【密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亦称“密教”、“秘密教”、“真言乘”等。该宗是七世纪后由大乘教一部分派别和婆罗门教相结合而成。主要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唐开元年间。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来华传播,宻宗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民俗信仰为特征。认为世界万物皆是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后一大为“心法”二者摄宇宙万有,而又皆具众生心中,佛与众生体性相同,众生如依法修“三宻加持”(手结印契,口诵真言,心观佛尊),且三宻相应,只传两代即告衰微。宻宗由印度传入西藏,与西藏原有本教相结合,形成西藏宻教传统,称“藏宻”,俗称“喇嘛教”。该宗传入日本,称“真言宗”,也称“东宻”。

【喇嘛教】中国佛教的一支,主要在藏族地区形成和发展。公元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他两位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布鲁库提的影响下信奉佛教。八世纪时,天竺僧人到西藏传显、宻两系佛教,并和当地的本教互相争斗和影响,形成了喇嘛教。至九世纪中叶,赞普朗达玛曾禁止佛教流传。这一时期,称“前弘期佛教。”公元十世纪,佛教又分别从青海和阿里传入西藏,再度兴盛,为“后弘期佛教”之始,并陆续出现宁玛派、噶当派、萨西派等教派。至十五世纪,元朝统治者扶植萨西派上层掌握了西藏地方政权。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创立格鲁派。到了清代,该派在朝廷的扶植下掌握了西藏政教大权。喇嘛教吸取了当地本教一些神祇和仪式,其教义兼容大小乘而以大乘为主,大乘中显、宻俱备,而侧重宻宗,且以无上瑜伽宻为最高修行次第。该教流传于中国藏、蒙、土、纳西等族,以及不丹、锡金、尼伯尔、蒙古人民共和国和(原)苏联的布里亚特等地区。

【喇嘛】喇嘛教的僧侣。藏语音译,意为上师,指有地位、学问、修养且能为人师表、领人修行的僧人。喇嘛爵秩有数等,最尊者为囯师,次为禅师,为札萨克大喇嘛,副札萨克大喇嘛,以下为札萨克喇嘛,大喇嘛,副喇嘛,为闲散喇嘛。

优质答案2

流传于藏地,主要以藏语形式承载的佛教,被称为藏传佛教。

佛教传入西藏之前,雪域高原流行苯教。苯教是一种原始宗教,类似萨满教。不过后来苯教仿照佛教的形式,创立了自己的经书和仪式。其实,汉地道教在形成过程中,也仿照吸收了大量佛教的经书和仪式。

1、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了部分汉文佛经。

贞观15年(641年)正月十五,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当时是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至拉萨。

史书并未记载文成公主的父亲是谁,但考虑到李宗道是李世民的族弟,又是送亲使,很多人猜测李宗道就是文成公主的父亲。

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前往拉萨。

当时,文成公主还有大量的随从,伴随公主入藏。

佛像、佛经、汉僧,就是在这时传入西藏。

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布达拉宫、小昭寺,后来又在文成公主的帮助下,给尼泊尔的尺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

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像,至今仍保存在拉萨大昭寺。

(大昭寺)

此时的佛教,还是只流传于伴随文成公主入藏的汉人和部分吐蕃皇室之中。

从此以后汉藏文化交流逐渐频繁。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

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

景龙四年(710年),复辟后的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名叫李奴奴,中宗李显的养女,生父为邠王李守礼。

(金城公主)

这段时期,因为汉地禅宗兴盛,禅宗也伴随着汉藏文化交流传入西藏。

2、吞弥·桑布扎创立藏文,并把佛经翻译成藏文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之时,西藏还没有系统的文字,可能有些文字的萌芽。

公元632年,松赞干布派出留学团到印度。吞弥·桑布扎率领十六人,奉王命前往印度学习语言学及佛学。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学习,吞弥·桑布扎学成返藏,在拉萨摩鹿宫,根据梵文和藏语的一些符号,创立了藏文符号和文法。

(吞弥·桑布扎)

吞弥·桑布扎为了藏文的规范化,写了《文法根本三十颂》、《文法性别用法》等8种文法书,《三十颂》和《性入法》两种流传至今,是最早的藏文书。

吞弥·桑布扎翻译了《二十一显密经典》、《宝星陀罗尼经》、《十善经》、《宝云经》、《宝箧经》等二十多部梵文佛教经典。

这是佛经第一次翻译成藏文。

为了支持藏文的发展,松赞干布花了三年时间,亲自跟吞弥·桑布扎学习藏文。

(藏文字母)

从此,藏文和藏文佛经,开始在吐蕃贵族中传播开来。

这时,吐蕃贵族和平民只是在读佛经,还没有藏族的出家人。

小昭寺和大昭寺,只是礼拜佛像的地方,没有藏族出家人。

3、赤松德赞邀请寂护和莲花生入藏,并创立桑耶寺,藏族人出家为僧。

755年,赤德祖赞在亚著贝擦城赛马时,被大臣害死。

随后,赤德祖赞的儿子赤松德赞当上赞普。

赤松德赞的文治武功达到了巅峰状态。

(吐蕃帝国 )

随着唐朝的安史之乱,赤松德赞趁机占领了敦煌等陇西和西域地区。又南征印度,并请印度佛教中观瑜伽派大师寂护入藏。

为寂护修建桑耶寺,于775年建成。赤松德赞让七位吐蕃贵族出家为僧,是为藏传佛教僧团之始。

(桑耶寺)

莲花生在西藏大力弘扬密教。

赤松德赞定佛教为国教,引发苯教大臣不满。

4、吐蕃僧诤禅宗和中观瑜伽派的辩论

据传双方约在792-794年间,在拉萨和桑耶寺进行了两场辩论﹐赞普赤松德赞主持辩论。输者则离开西藏。

禅宗的代表是摩诃衍,中观瑜伽派的代表是莲花戒(寂护弟子)。

摩诃衍主张顿悟,莲花戒主张渐悟。

摩诃衍赢了第一场,但输了第二场,只好率弟子离开西藏,回到敦煌。

《贤者喜宴》传说,摩诃衍返回敦煌时,把一只鞋留在西藏了(大概是参考了达摩的传说)。后来,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大圆满法”里和噶举派的“大手印法”里,都吸收了禅宗顿悟的方法。

5、朗达玛(牛魔王)灭佛

几乎和唐武宗灭佛,朗达玛(838年~842年在位)也在吐蕃灭佛。

朗达玛借助苯教势力,吸引对赤祖德赞“七户养僧”不满的人,到处捣毁佛教寺院,焚烧佛经,不改信苯教就杀死僧人。

,朗达玛被一位佛教僧人拉隆·贝吉多杰刺杀。

朗达玛的儿子们争夺王位,随后引发社会大动乱,持续100多年。

6、后弘期

阿富汗的伽色尼王朝不断入侵印度,破坏印度佛教。

阿底峡离开印度,来到藏地进行弘法,创立了噶当派。

(阿底峡)

随后,藏人玛尔巴也到印度学法,回西藏创立了噶举派,俗称白教。

萨迦寺革新了教法,创立了萨迦派,俗称花教。

前弘期流传下来的教法,被称为旧教宁玛派,俗称红教,当时的红教戒律松弛,僧人多娶妻生子。

明朝时期,宗喀巴继承发展了噶当派,严格戒律独身,创立了格鲁派,身穿黄色袈裟,俗称黄教。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