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植物有哪些?海洋植物有哪些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4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海洋植物有哪些?海洋植物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植物,包括浮游植物、底栖植物、水生植物、海藻等。它们大多数是陆生植物,也有少数是水生植物。海洋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很多品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在农村,很多人都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一些苔藓植物,不仅美观,而且还能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


一海洋植物有哪些

海洋植物是海洋中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以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海洋植物属于初级生产者,门类甚多,从低等的无真细胞核藻类(即原核细胞的蓝藻门和原绿藻门),到具有真细胞核(即真核细胞)的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及至高等的种子植物等13门,共1万多种。
海洋植物的形态复杂,个体大小有2~3微米的单细胞金藻,也有长达60多米的多细胞巨型褐藻;有简单的群体、丝状体,也有具有维管束和胚胎等体态构造复杂的乔木。海洋里的植物都称为海草,有的海草很小,要用显微镜放大几十倍、几百倍才能看见。它们由单细胞或一串细胞构成,长着不同颜色的枝叶,并靠着枝叶在水中漂浮。单细胞海草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很快,一天能增加许多倍。虽然,它们不断地被各种鱼虾吞食,但数量仍然很庞大。
大的海草有几十米甚至几百米长,它们柔软的身体紧贴海底,被波浪冲击得前后摇摆,但却不易被折断。海草的经济价值很高,像中国浅海中的海带、紫菜和石花菜,都是很好的食品,有的还可以提炼碘、溴、氯化钾等工业原料和医药原料。
海草是海洋动物的食物。有些海洋动物是食草的,一些是靠吃食草动物来维持生命的,所以,海洋中的动物多是靠海草来养活的。
海草像陆上的植物一样,没有阳光就不能生存。海洋绿色植物在它的生命过程中,从海水中吸收养料,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糖、淀粉等),以满足海洋植物生活的需求。光合作用必须有阳光,但阳光只能透入海水表层,这使得海草仅能生活在浅海或大洋的表层,大的海草只能生活在海边及水深几十米以内的海底。
海草像陆上的植物一样,没有阳光就不能生存
海洋植物以藻类为主。海洋藻类都是简单的光合营养的有机体,其形态构造、生活样式和演化过程均较复杂。它们介于光合细菌和高等植物——维管束植物之间,在生物的起源和进化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海洋种子植物的种类不多,都属于被子植物,没有裸子植物,通常分为红树植物和海草两类。它们和栖居的多种生物,组成沿岸生物群落。
海洋植物还包括一类藻菌共生体——海洋地衣。它们的种类不多,见于潮汐带,尤其是潮上带;其中大西洋沿岸多于太平洋沿岸。传统上隶属于海洋植物的海洋细菌和海洋真菌,已随细菌和真菌的单独成界而分离出来。
藻类是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的低等自养型植物,植物体为单细胞、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3种。藻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区别,整个植物就是一个简单的叶状体。藻体的各个部分都有制造有机物的功能,藻类也叫叶状体植物。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是人类的一大自然财富,目前可用作食品的海洋藻类有100多种。
海藻生长在低潮线以下的浅海区域——海洋与陆地交接的地方,这里海浪的冲击力比较缓和,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加上阳光充足,所以无论是红藻或褐藻,虽然颜色不同,都含有叶绿素,可以利用日光进行光合作用,它们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释放出来的氧气,更是动物们呼吸所不可缺少的;海洋世界之所以如此缤纷热闹,海藻的功劳实不可没。
海藻因其外形、颜色、姿态而有不同的种类,经常被人用来料理烹调的有紫菜、群带菜(海带芽)、海带、红毛苔等。目前已知的海藻种类约为2300种,藻类大小形状差异甚大,最小的如单细胞的单胞藻,长度仅5~25毫米,也有长达300米的昆布,可以绕房子好几圈。有些为群体、管状、丝状或薄膜状。涨潮时,海藻随着海水的水流漂动,一簇簇的好像一片海洋森林,也是鱼、虾、贝类的托儿所。退潮时,海藻则无精打采地瘫在岩石表面上,显出一副可怜相,原来它们竟是如此可爱的海中植物。
海藻没有根、茎、叶等组织
海藻虽然和一般植物类似,但事实上,它们没有植物的基本构造,没有根、茎、叶等组织,海藻的根只有固着作用,没有吸收养分的功能。固着部分长出的茎状结构称为叶柄,这些叶柄都要靠海水浮力来支撑,所以依藻类的生态习性,藻类必须有稳固的基底才能附着。
科学家根据海藻所吸收太阳光谱中的某种色系来为它们命名。生长在浅海的绿藻会吸收红色光谱,绿藻的种类有石发、石莼、水棉等。红藻能吸收蓝光,红藻有紫菜、石花菜、鸡冠菜等。褐藻则界于红、绿藻之间,最常见的是海带及裙带菜。海藻除了当食物外,还能制造氧气,大气中50%的氧气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这和人类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有的海藻尽管颜色不同,但都含有叶绿素
藻类和一般的高等植物一样,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初级生产者的角色,是鱼、虾等的食物来源。人类也视其为重要营养成分。消暑圣品洋菜果冻,就是以海藻的提炼物“洋菜”为冻胶做成的。小孩热衷的各式海苔均以海藻为原料,日式寿司那黑黑的外皮更是非海苔制作不可。近年诸多保健补血食品、肥料、制药甚至提炼工业用的石油,也都以海藻为诉求,这么大的需求量会不会让原料枯竭呢?
虽然海藻的天敌多,但其生命力却相当强,因为死后的海藻成体仍可长出新芽取代死去的个体,或从孢子中发芽成长,让生命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加上近年实验出来的人工养殖方式,海藻应是无虞匮乏。
如果你知道这些海味的营养价值,你会更珍惜这些海底植物。根据“台湾海产常用食品之营养成分表”,紫菜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蛋白质含量很高,比鸡肉、鸡蛋、猪肉还高;含铁量也高,高于鸡肝、猪肝、牛肝8倍多;而且含钙量高于乳类7倍多。
海带营养成分和紫菜有一定差异,可防癌,这与它含有大量的硒有关。
裙带菜虽然整条质地柔软,却只有嫩叶部分被采摘之后晒干出售。通常市场看到的裙带菜,表面一层灰状,叶身茶褐色,煮熟后则是绿色。它的功用和紫菜、海带相同。
海洋种子植物是海洋中能开花结果的高等植物。它们的种类不多,只有红树植物和海草两类,一般不包括盐沼植物。
红树植物是热带和亚热带海滩上特有的木本植物。它们常常形成高矮不同的乔木或灌木丛林,形成红树林。风浪比较平静、污泥淤积比较深厚且有潮水淹没的浅海海湾和河口附近,最适宜红树植物的生长。
红树植物长期生长在特殊生境中,在形态构造上有着一系列特征①有抵抗风浪和适应松软且缺氧泥滩的特殊根系,如支柱根、板状根、榄状根、出水呼吸根和气生根等;在皮层中有丰富的通气组织,外围有较厚的木栓层。②有胎萌现象。幼苗在母体果实中萌发,胚体伸长呈棒状,成熟降落后漂浮于水面,有的扎入泥滩定居。③叶片角质层加厚,气孔下陷,并局限于叶片下面部位;有贮水组织,叶脉尖端扩大成为贮水的管胞;栅栏组织细胞间有长形的石细胞或韧皮状机械细胞,叶内几无细胞间隙;上、下皮层外部有含单宁的细胞层,下表皮密生茸毛,上表层具盐腺系统能泌盐,以适应盐生生境的生理干旱。④树皮富含单宁,高者可达20%~30%,以增强抗拒海水侵蚀的能力。
世界上属于红树植物的科、属、种数,迄今统计数据不完全一致。这是由于对红树林沼泽边缘以及潮汐偶然到达的河流两岸所生长的一些植物,是否归属红树植物有着不同的看法。根据美国C.J.道斯1981年的统计,全世界已知的红树植物共有18科23属80种,分别隶属于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最大分布中心在东南亚,种数达65种,美洲东、西两岸和西非洲海岸的种数都很少,分别为11种、9种和9种。
红树植物是热带和亚热带海滩上特有的木本植物
中国目前已知的红树植物有16科19属30种,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和福建四省(区)。海南岛种类较多,有15科28种,向北逐渐减少,福建只有6科7种,到福建福鼎则只有1种。福建以北,气候条件不适于红树的生长。中国的红树植物中以红树科的木榄、红树、角果木和秋茄等属为主。目前中国最高大的红树植物为红树科的海莲和海桑科的海桑,高达15米;分布最南的为海南岛三亚的红树;最北的为台湾淡水和福建福鼎的秋茄;分布最广的是灌木桐花树(又名蜡烛果)等。
海草是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域沿岸浅水中的单子叶植物,常在沿岸潮下带浅水中形成海草场。它们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其生物生产力在热带海洋中是最高的。
海草为适应生活环境,在形态构造上也有一些相应的特征①有发育良好的根状茎(水平方向的茎),使各个个体在附着基上交织生长以巩固植体,进而形成海草场。②叶片柔软,呈带状或切面构造为圆柱状,以便在海水流动时保持直立;叶片内部有规则排列的气腔,以便于漂浮和进行气体交换。③花着生于叶丛的基部,雄蕊(花药)和雌蕊(花柱和柱头)高出花瓣以上;花粉一般为念珠形且粘结成链状,以借海水的流动受粉。
海草属于沼生目,现知12属49种,隶属于两科①眼子菜科,花粉粒呈伸长形。包括大叶藻属、虾形藻属、异叶藻属、二药藻属、海神草属、针叶藻属、全楔草属、根枝草属。②水鳖科,花粉粒呈圆球形。包括海菖蒲属、海黾草属、喜盐草属。
海草在世界上分布广泛,有7属产于热带,5属见于温带;3/4的种类产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一些种类产于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太平洋岸;欧洲大西洋沿岸仅1属,地中海有2属。中国沿海现知有8属海草,其中海菖浦、海黾草、喜盐草、海神草、二药藻和针叶藻等6属是暖水性的,产于广东和广西沿海;虾形藻和大叶藻属是温水性的,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和山东沿海,其中日本大叶藻南伸到中国福建和香港沿海。
海草类在某些沿岸海域形成广大的海草场,由于这一带腐殖质多,浮游生物也随之增多,成为幼虾稚鱼优良的繁生场所,亦利于某些海鸟的栖息。北欧的大叶藻场曾经由于真菌病害大量死亡,从而影响了海鸟的生存,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并组织力量抢救。大叶藻和虾形藻等的干草是良好的保温材料和隔噪音材料,可用于建筑业。
海底森林就是世界稀有的树种红树林,这种生长在海底的红树林高低参差不齐,最高的可达5米。它们落潮时从滩地露出,涨潮时被海水吞没,只有高一些的,微露梢头,随波摇晃,各种各样的鸟儿就在树梢歇脚,白鹭、苍鹭、黑尾鸥都是这里的常客。斑鸠还长年在较高的树上筑巢安家。海底森林的树木共有5科6种。它们的根部特别发达,盘根错节,绕来缠去,千姿百态,很有观赏价值。在有680千米海岸线的福建漳州沿海,红树林资源异常丰富。漳州市云霄县漳江出海口就有千亩红树林。
红树林是生长在海水中的森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及河口潮间带特有的森林植被。它们的根系十分发达,盘根错节于滩涂之中。涨潮时,它们被海水淹没,或者仅仅露出绿色的树冠,仿佛在海面上撑起一片绿伞。潮水退去,则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南美洲东西海岸及西印度群岛、非洲西海岸是西半球红树林生长的主要地带。在东方,以印尼的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西海岸为中心分布区。沿孟加拉湾——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至非洲东部沿海,都是红树林生长的地方。澳大利亚沿岸的红树林分布也较广。印尼——菲律宾——中印半岛至我国广东、海南、台湾、福建沿海也都有分布。由于黑潮暖流的影响,红树林海岸一直分布至日本九洲。
红树林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
中国的红树林海岸以海南省发育最好,种类多,面积广。红树植物有10余种,有灌木也有乔木。因其树皮及木材呈红褐色,因而称为红树、红树林。红树的叶子不是红色,而是绿色。枝繁叶茂的红树林在海岸形成的是一道绿色屏障。红树林发育在潮滩上。这里很少有其他植物立足,唯有红树林抗风防浪,形成独特的红树林海岸。
红树能从沼泽性盐渍土中吸取水分及养料
红树具有高渗透压的生理特征。由于渗透压高,红树能从沼泽性盐渍土中吸取水分及养料,这是红树植物能在潮滩盐土中扎根生长的重要条件。红树的根系分为支柱根、板状根和呼吸根。一棵红树的支柱根有30余条。这些支柱根像支撑物体最稳定的三脚架结构一样,从不同方向支撑着主干,使得红树经得起风吹浪打。这样的红树林,对保护海岸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1960年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的特大风暴,沿岸被毁坏的红树有几千棵,连根拔掉的很少。
红树植物的呼吸根,顾名思义,即起到呼吸作用。在沼泽化环境中,土壤中的空气极为缺乏。红树植物为了适应这种缺氧环境,呼吸根极为发达。呼吸根有棒状也有膝曲状的。有的纤细,其直径仅有0.5厘米,有的粗壮,直径达10~20厘米。红树植物板状根是由呼吸根发展而来。板状根对红树植物的呼吸及支撑都有利。红树植物根系的特异功能,使得它在涨潮被水淹没时也能生长。红树植物以如此复杂而又严密的结构与其生长的环境相适应。红树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在母树上萌芽,幼苗成熟后,由于重力作用使幼苗离开母树下落,插入泥土中,这种“胎生”现象在植物界是很少见的。更使人们惊奇的是,幼苗落入泥中,几小时后就在淤泥中扎根生长。有时从母树落下的幼苗平卧于土上,也能长出根,扎入土中。当幼苗落至水中时,它们随海流飘泊。有时在海水中漂泊几个月,甚至长达一年也未能找到它生长所需的土壤。,一旦遇到条件适宜的土壤就立即扎根生长。红树革质的叶子能反光,叶面的气孔下陷,有绒毛,在高温下能减少蒸发,具有耐旱的生态特征。它叶片上的排盐腺可排除海水中的盐分。除了胎萌以外,红树植物还具有无性繁殖即萌蘖能力。在它们被砍伐后,很快在基茎上又萌发出新的植株。
在水质肥沃的海洋沿岸,退潮以后常见到一些叶片很大的植物覆盖在岸边的礁石上,它们连在一起就像一张张巨大的地毯;而涨潮以后,这些植物又伸展开来,悬浮在海水之中,随波拂动,很像田野里茂密的青纱帐。这些植物就是海藻,它和随波逐流的单细胞藻相反,是固定在海底生活的多细胞藻类,所以也叫做定生藻类。
定生藻的种类很多,在生长茂密的地方往往呈现出五颜六色。有的像春风吹绿的江南,呈现一片翠绿;有的像金秋染就的霜叶,红似二月之花;有的像玻璃海棠,呈现一片褐色。这绿色的就叫绿藻,它之所以呈绿色是因为其细胞里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红色的是红藻,细胞里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D;褐色的就叫褐藻,细胞里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C,所呈现的颜色都是由两种叶绿素相混后而形成的。
个体长得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定生藻要算褐藻了。漂如彩绸的海带、形似马尾的马尾藻、长达50米的巨藻等都是褐藻。据记载,哥伦布当年在大西洋破浪航行时,忽见前方有一片风平浪静的区域,以为到了大陆了,便欣喜若狂,趋近一看,原来是一片海藻,船员们胆战心惊地奋战了几个昼夜才走出这片藻海。这就是马尾藻,那个海区从此被命名为马尾藻海。
拿起一棵海带就会看到它的底部有一段像树根一样的部分,这段像根的部分叫做固着器。它的作用就像轮船的锚一样,能将海藻体牢牢固定在海底的礁石上。海带还有一条像植物茎一样的主干部分,它的两侧是宽大的叶片。主干部分可以把叶片支撑起来,使它朝上浮起,有利于接受阳光,但它的强度还不足以将叶片托出水面。海带的叶片很宽,有利于它接受更多的阳光。
表面上看来,定生藻也像陆地上的植物一样,有根有茎有叶,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根本的不同。陆生植物,根扎在土壤之中,吸收水分和养料,经过茎部把养料运送到各个枝叶之上;而海藻还没有形成这种特殊的管道用来输送水和养料,可以说它的全身都是“嘴”,靠整个叶片从水里吸收营养。树木花草的叶子都有反正面,两面的颜色和作用却不大一样,但海藻的叶片却没有反正面,整个藻体包括茎和固着器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有些大型褐藻,为了使叶片向上伸展开来,以便更好地接受阳光,往往有很多气囊长在叶片的两侧或茎上,气囊里充满了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其作用也像气球一样,使叶片比重减轻,永远悬浮在蓝色的海水之中,随波漂荡。
褐藻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人们往往叫它世代交替。平时我们所见到的叶片称为孢子体,因为它上面生长着无数被称做孢子囊的小囊,小囊里面装满生殖细胞,叫做孢子。到了生殖期,孢子囊破裂,大量带着鞭毛能活动的游动孢子一涌而出,纷纷游向海底,慢慢长成小的配子体。这种配子体有雌有雄,雄配子体产生出能活动的精子,游到雌配子体产生的不能流动的卵子处,二者结合而成为合子,这合子就会慢慢发育成一株新的海藻。
褐藻有1500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只有1%的种类生活于淡水中;红藻有4100多种,有95%的种类生活在海洋里,如紫菜、红皮藻等;也许是急于向陆上发展的缘故,6000~7000种绿藻中只有15%的成员还留恋着大海,如浒苔、礁膜、石莼等,其余都跑到淡水里去了,难怪它成为陆生植物的祖先。我国海域有红藻463种、褐藻165种、绿藻207种,共835种,占世界总数的1/8。红藻要求的光照强度不是很高,所以它能栖身于水深250米的地方,褐藻在50米以下就不见踪影了,所以在大型褐藻遮挡的阴影里,常会发现有红藻。红藻在热带海域分布最广,由于它能分泌碳酸钙,所以对珊瑚礁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不少海藻是美味食品,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食用历史。人们都知道常吃海带就不会得粗脖子病(即甲状腺肿大),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碘(其含碘量比海水的含量高10万倍)。除碘外,海藻中还含有很多其他营养成分,既可供食用又是重要工业原料,用途相当广泛,所以,我国沿海开展了大规模的海藻人工养殖,目前我国养殖海带的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海藻中还含有大量的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对美国实行钾盐禁运,迫使美国科学家从巨藻中提取氯化钾,用以生产肥料和火药。在大战期间仅加利福尼亚一个州就从海里收获巨藻150万吨。现在人们还从海藻中提取藻朊,用来制造医药品、黏合剂、稳定剂、乳化剂、化妆品、补牙剂、肥皂等。
这些种类繁多的大型藻类,既是海洋里有机物的生产者、食物链的基础,也是重要的海洋资源。
马尾藻海又称萨加索(葡语葡萄果的意思)海,是大西洋中一个没有岸的海,大致在北纬20~35度、西经35~70度之间,覆盖大约500~600万平方千米的水域。马尾藻海围绕着百慕大群岛,与大陆毫无瓜葛,所以它名虽为“海”,但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海,只能说是大西洋中一个特殊的水域。
马尾藻海是一个“洋中之海”,它的西边与北美大陆隔着宽阔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广阔的洋面。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的海,也没有明确的海岸划分界线。
马尾藻海上大量漂浮的植物马尾藻属于褐藻门、马尾藻科,是最大型的藻类,是唯一能在开阔水域上自主生长的藻类。这种植物并不生长在海岸岩石及附近地区,而是以大“木筏”的形式漂浮在大洋中,直接在海水中摄取养分,并通过分裂成片、再继续以独立生长的方式蔓延开来。据调查,这一海域中共有8种马尾藻,其中有2种数量占绝对优势。以马尾藻为主,以及几十种以海藻为宿主的水生生物又形成了独特的马尾藻生物群落。马尾藻海的海水盐度和温度比较高,原因是远离大陆而且多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下,少雨而蒸发强;水温偏高则是因为暖海流的影响,著名的湾流经马尾藻海北部向东推进,北赤道暖流则经马尾藻海南部向西部流去;上述海流的运动又使得马尾藻海水流缓慢地做顺时针方向转动。
马尾藻海最明显的特征是透明度高,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清澈的海。马尾藻海远离江河河口,浮游生物很少,海水碧青湛蓝,透明度深达66.5米,个别海区可达72米。,热带海域的海水透明度较高,达50米,而马尾藻海的透明度达66米,世界上再也没有一处海洋有如此之高的透明度。所谓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厘米的白色圆板,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至看不见的深度。
马尾藻海上的漂浮植物——马尾藻
马尾藻海在某些海区,透明度达到72米。每当晴天,把照相底片放在1000余米的深处,底片仍能感光。这是所有其他海区望尘莫及的。马尾藻还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海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北纬23~35度,西经40~75度)正是大西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沿着高压中心的边缘经行的顺时针大洋环流形成了它的“海岸”,西、北纬墨西哥湾暖流,东为加那利寒流,南为北赤道暖流,中间围成了一个面积达64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4500米以上的海区。
马尾藻海中生活着许多独特的鱼类,如飞鱼、旗鱼、马林鱼、马尾藻鱼等。它们大多以海藻为宿主,善于伪装、变色,打扮得同海藻相似。最奇特的要算马尾藻鱼了。它的色泽同马尾藻一样,眼睛也能变色,遇到“敌人”,能吞下大量海水,把身躯鼓得大大的,使“敌人”不敢轻易碰它。
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经过这片海域时,船队发现前方视野中出现大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他们惊喜地认为陆地近在咫尺了,可是当船队驶近时,才发现“绿色”原来是水中茂密生长的马尾藻。1492年8月3日早晨,哥伦布率领的一支船队,就在那里被马尾藻包围了。他们在马尾藻海上航行了整整三个星期,才摆脱危险。
马尾藻海被誉为“海洋的坟地”
自古以来,误入这片“绿色海洋”的船只几乎无一能“完璧归赵”,在帆船时代,不知有多少船只,因为误入这片奇特的海域而被马尾藻死死缠住,船上的人因淡水和食品用尽而无一生还,于是人们把这片海域称为“海洋的坟地。”
马尾藻海盐分偏高、海水温暖、浮游生物众多
在航海家们眼中,马尾藻海是海上荒漠和船只坟墓。在这片空旷而死寂的海域,几乎捕捞不到任何可以食用的鱼类,海龟和偶尔出现的鲸鱼似乎是唯一的生命,就是那些单细胞的水藻。在众口流传的故事中,马尾藻海被形容为一个巨大的陷阱,经过的船只会被带有魔力的海藻捕获,陷在海藻群中不得而出,最终只剩下水手的累累白骨和船只的残骸。而百慕大三角作为这一海域上最著名的神秘地带,则将这些传说的恐怖神奇推向了极致。
在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的共同努力下,马尾藻海“诡异的宁静”和船只莫名被困的原因被找出来了。原来,这块面积达300万平方千米的椭圆形海域正处于4个大洋流的包围中心。在西面的湾流、北面的北大西洋暖流、东面的加纳利寒流和南面的北赤道暖流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马尾藻海以顺时针方向缓慢流动,这就是这里异乎寻常“平静”的原因。正是这种原因,才会使古老的依赖风和洋流助动的船只在这片海域踟蹰不前。由此,马尾藻海盐分偏高、海水温暖、浮游生物众多的问题,也都纷纷迎刃而解。虽然马尾藻海中的海藻被证实了并非是阻挡船只前进并吞噬海员的魔藻,但笼罩在它头上的神秘光晕却并未而消失。
世界上的海大多是大洋的边缘部分,都与大陆或其他陆地毗连。,北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却是一个“洋中之海”,它的西边与北美大陆隔着宽阔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广阔的洋面。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的海,也没有明确的海岸划分界线。
马尾藻海的海面上布满了绿色的无根水草——马尾藻,仿佛一派草原风光。在海风和洋流的带动下,漂浮着的马尾藻犹如一条巨大的橄榄色地毯,一直向远处伸展。除此之外,这里还是一个终年无风区。在蒸汽机发明以前,船只只得凭风而行。那个时候,如果有船只贸然闯入这片海区,就会因缺乏航行动力而被活活困死。所以自古以来,马尾藻海被看做是一个可怕的“魔海”。
在大西洋上航行了多日的哥伦布探险队,1492年9月16日这天,忽然望见前面有一片大“草原”。要寻找的陆地就在眼前了,哥伦布欣喜地命令船队加速前航。,驶近“

二会开花的海洋植物有哪些

花开凋零后,就不再有花开时的娇艳;爱慢慢沉淀,就渐渐变得像大海般浩瀚。
主要是说时间流逝,使我们懂得什么是珍贵。花开固然娇艳,也有凋零的时候,而爱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积累,慢慢沉淀于心。
此句出自张学友歌曲《还是觉得你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64663033最好》
即使你离开 我热情未改
这漫长夜里 谁人是你所爱
花不似盛开 爱渐如大海
假使你怀念我 为何独处感概
还是有点故梦想倾吐
一切事情就似一丝苦恼
今日我却竟都不知道
即使你离开 我热情未改
这漫长夜里 谁人是你所爱
花不似盛开 爱渐如大海
假使你怀念我 为何独处感概
即使你离开 我热情未改
这漫长夜里 谁人是你所爱
还是有点故萝想倾吐
一切事情就似一丝苦恼
今日我却竟都不知道
即使你离开 我热情未改
这漫长夜里 谁人是你所爱
花不似盛开 爱渐如大海
假使你怀念我 为何独处感概
即使你离开 我热情未改
这漫长夜里 谁人是你所爱
花不似盛开 爱渐如大海
假使你怀念我 为何独处感概
即使你离开 我热情未改
这漫长夜里 谁人是你所爱
花不似盛开 爱渐如大海
假使你怀念我 为何独处感概
说明爱要慢慢培养,一起经营

三海洋植物有哪些特征

海南美食

海南水热条件优越,因而物种丰富,也是美食大省。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和乐蟹被并称为海南四大名菜,更有数之不尽的山珍海味,令人垂涎三尺。

白斩文昌鸡

烧加积鸭

清炖东山羊

酿和乐蟹

本着不做博物学研究的吃货不是好吃货的原则,笔者努力深入了解更加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海南。限于主客观条件,这里介绍的都是笔者赶海或在海鲜市场见到和吃到并且比较确定名称的物种,只做食物可游赏科普,不做学术讨论。如有疏漏之处敬请指正。

敲黑板!!!

海洋物种有相当部分可以食用,但希望读着秉承最高原则在野外不认识的物种不建议随便采食,毕竟所有东西都至少可以食用一次,但有的也就最多食用一次……

况且,有些野采的美味即使不是有毒的,也可能是很刑的,万一误食了国家保护的物种,牢底坐穿指日可待。提请慎重!

游客海滨常见物种

研学海南吃货的视角下不正经的博

常见植物

常见植物

亿万年前,地球最初的生命就诞生自海洋。海洋植物是海洋中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以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属于初级生产者。作为食物金字塔的最底端,承担着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职能。

海洋植物门类甚多,从低等的无真细胞核藻类(即原核细胞的蓝藻门和原绿藻门),到具有真细胞核(即真核细胞)的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及至高等的种子植物等13个门,共 1万多种。

作为普通游客,在海南的滨海地带常见的植物主要有厚藤、紫花大翼豆、喇叭藻、团扇藻、马尾藻、伴绵藻、网胰藻、海绵、囊藻等。

  • 鲎hòu藤

在我国分布广泛。就跟其他分布广泛的物种一样,特点就是名字多多。这种学名为Ipomoea pes-caprae的植物,又名马鞍藤(福建、广东、广西)、沙灯心(广东)、马蹄草、鲎藤(福建)、海薯、走马风、马六藤、白花藤(浙江)、海茹藤、二裂牵牛、二叶红薯、红花马鞍藤、马蹄金、狮藤、海薯藤、沙藤……

是一种常见于热带地区的旋花科番薯属多年生匍匐蔓生草本植物。厚藤的叶先端明显凹陷或是接近两裂。厚藤生长在海滩较高的地区并且能在含盐的环境生长。

就算提起旋花科你不熟悉,但它在旋花科的一个亲戚你肯定熟悉,那就是牵牛花。所以,厚藤的花也与牵牛花极其相似。

《本草纲目》中记载,厚藤是旋花科植物鲎藤全草的中药名。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痈,散结。治风湿痹痛,痈疽,肿毒,疗疮,痔漏。在《福建民间草药》这本书里说消痈散结,祛风除湿,解毒益气。

由于藤蔓结实坚韧,过去的渔民也曾用来编织捕鱼网。

  • 长茎葡萄蕨藻

学名Caulerpa lentillifera,由于主枝及小枝上密被倒卵形囊,圆圆的小小的像一颗颗小葡萄而得名,通常简称葡萄藻。

养海缸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一般为了净化水质,丰富海缸物种,我们通常都会在藻缸养一些这样像葡萄串一样的高等藻来吸附一些水中的有毒害物质,就是它。

葡萄藻原生于日本冲绳,是蕨藻属的一种可食用藻类,营养价值高。在日本也被称为绿色鱼子酱和长寿藻。

这种被称作海葡萄的美味口味微微鲜咸,适合做寿司或者凉拌生食。放进嘴里会感觉像鱼子酱一样,颗颗爆开,海洋的气息扑面而来,点燃你的味蕾。

  • 马尾藻

作为一个科,包括多个品种,属褐藻门。藻体分固着器、茎、叶和气囊四部分。通常在海边看到有小泡的褐色海藻,很有可能是马尾藻。

说到马尾藻,笔者想起了一个相关的名字,马尾藻海。位于北大西洋环流中心的美国东部海区,约有2000海里长、1000海里宽,平均深度约4500米以上,位置在北纬20~35°、西经35~70°之间。

马尾藻海,是世界上公认最清澈平静的海,清澈到什么程度呢?请看魔法

马尾藻海和马尾藻有什么关系呢?

在世界著名的百慕大三角海区的东邻广阔海域,也曾发生过轮船沉没、飞机坠落的骇人听闻的事件。而且,这片海域要比百慕大三角海区大得多。

这片海域中有些地方长满了绿色的水草。当年哥伦布率领3艘帆船经过这里时,整整与水草搏斗了3个星期才逃出这片“水上草原”。他们给这片草海起了个名字叫“萨尔加查”,葡语的意思为“腌了的海”。后来,“萨尔加查”就成了这片海区生长的海草的名称,我国则称其为“马尾藻”,称这片海为“马尾藻海”。

来,我们将话题从地理扯回到餐桌,继续说马尾藻。

马尾藻可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用于食品添加剂,我们吃的果冻很多都含有马尾藻的提取物。

据说幼藻可以生食,可能是我运气不佳遇到的不够幼,生食适口性差,说人话就是扎嘴,笔者在海边捡到咬过,着实是有点腥……

  • 团扇藻

这个看起来好像不怎么好吃。

之所以把团扇藻放在这里,一是因为笔者在三亚赶海经常见到,二是因为笔者曾读到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一篇论文中提到,团扇藻中一种新型的分化诱导剂7a—羟基岩藻甾醇,试验研究证明大团扇藻的CH2CL2提取物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具有明显的分化诱导活性,能够在这种分化诱导剂的作用下分化为近似正常细胞。说人话,就是对癌症和白血病的有可能有治疗作用。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一大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海洋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保持健康和完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仅就海洋能提供的动植物资源就让我们获益良多,不仅可以食用,也可以制药和科研。这座宝库丰富而神秘,也许很多解决世纪难题的关键都潜藏其中,一旦物种灭绝或环境破坏,通关密匙就永远无从获得了。

  • 缘管浒苔

又名长石莼,海白菜,海波菜,海青菜等。根据我在学习植物学的时候的最重要一点知识,通常叫做什么什么菜的植物都可以吃,而且颇为好吃。缘管浒苔适合凉拌,辣椒粉和蒜是绝佳拍档,啧啧。

  • 石莼

味道跟缘管浒苔相似凉拌、佐汤最佳。

  • 盾叶蕨藻
  • 网胰藻

网胰藻学名Hydroclathrus clathratus,为褐藻门,萱菜科的藻类,分布于我国台湾的东部、北部,小琉球及其他的离岛都有分布,但数量都不多。

常群生在低潮线附近或亚潮间带的岩石上,在风浪较平静的内湾较多。用作饲料、肥料、食用、驱虫剂。

网胰藻还有个别名叫朱有财,额……不是,是“猪油菜”,不过笔者看来看去也没看出来这跟刷锅的海绵差不多的玩意跟猪跟油有什么关系,鉴于赶海看到的只有这么一小朵,就放过它了没有尝到味道。

往期好文


四海洋植物有哪些图片

山东南部沿海自2008年以来开始遭受大批浒苔侵害,还记得当年正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之时,而当时青岛作为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赛场被突至的浒苔灾情打的有点懵,因为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一时不知该如何下手,好几天后才开始组织人员和机械开始打捞浒苔,整个青岛市的一些主干道被紧急开设了运送打捞上来的浒苔的专门车道,昼夜不停的把打捞上来的浒苔运送到郊区专门处理。由于浒苔数量巨大,且外海还有大批浒苔不断漂向青岛,而当时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也只有几天时间了,于是很多青岛市民下班后自发的跑去海边帮助打捞,当年青岛从政府到人民群众为办好奥帆赛费尽了相当大的努力。

自2008年开始,青岛每年都会被浒苔侵扰,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究其原因是江苏养殖紫菜产生的海水富营养化造成大量浒苔的产生,根据洋流的流向北上漂至山东沿海。这一点也早被央媒报道过的。浒苔的繁殖能力极强,在漂流过程中又不断繁殖,被山东半岛地形影响就造成了浒苔大量聚集在山东南部沿海,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近几年来山东不断与江苏协商处理和原地才去措施避免浒苔的侵扰,效果几乎没有,且程度还在不断扩大,几年包括山东北部沿海的烟台威海甚至辽东半岛的大连也出现了浒苔的踪迹,甚至还有养殖晾晒紫菜的竹竿都被漂至山东沿海地区,可见江苏并没有实际的采取措施来阻隔浒苔对外的蔓延,这种吃着自己的饭砸着别人的锅的做法实在令人不耻,希望江苏方面能善良一点,不能自己赚大钱吃大餐却要让别人给你买单,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浒苔没有什么可利用价值,最多能加工出一些肥料而已,这对于每个地市每年打捞处置所投入的费用相比杯水车薪,这还仅仅是打捞处置费用,对于环境和旅游业所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江苏对山东沿海地区造成的损失又不管不问,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气愤,倘若山东人民对江苏提起赔偿诉讼又会对两省的关系造成损害,碰上这样一个邻居,山东人民实在是太难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