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简介(潘天寿简介300字)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4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潘天寿简介。潘天寿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广泛的影响。他他不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东方毕加索”。他的画风独树一帜帜,他的艺术成就举世瞩目。他就是齐白石。”这是我们熟知的一句话,也是对齐白石最好的评价。

一、为什么潘天寿是现代画的奠基人?

优质答案1

潘天寿是杰出的中国画艺术大师和现代中国画教学的重要奠基人。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别号阿寿、懒道人、雷婆头峰寿者等。早年求学于杭沪,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27岁时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其后历任多所艺专教授、校长等职,曾为国立艺专校长。建国后,历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美协副主席、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院院长。1958年受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精擅国画、书法、篆刻。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听天阁诗丛》、《治印丛谈》、《潘天寿美术文集》、《潘天寿书画集》等.

优质答案2

作为艺术家的他,曾直面现代之挑战,接续优秀传统之正脉,倡导“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力创沉雄奇崛、浩大刚正的画风;以其风骨遒劲、清朗明豁的宏章巨构,在千年中国画史中独树一帜。

  作为教育家的他,是中国画和书法现代教育的奠基者,在西风东渐中力挽狂澜,以宏博的视野、坚定的毅力,建构起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中得以教习与传承的人文系统。

  作为画学家的他,以国族之画传承光大民族心志,坚守中国文化本位与民族特色,力倡中西艺术“拉开距离”“双峰挺立”,奠定了现代中国艺术自我更新的意识基础。

优质答案3

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浙江宁海人,现代画家、教育家。潘天寿先生精于写意花鸟、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尤擅指墨。画风沉雄奇险,苍古高华,其画大气磅礴,具有慑人的力量感和强烈的时代意识,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四大家”。

潘天寿先生历任国立艺专教授、校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他一生著作丰富,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诗存》等书籍。他对艺术思想、美术教育、画史画论、诗书篆刻等均有深入研究,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迄今影响最大的中国画教学体系,被称为现代中国画教育的奠基人。

二、雁荡山花的资料?

《雁荡山花》是潘天寿1963年的作品,纵122厘米,横121厘米,题“雷婆头峰寿者草草”、“雁荡山花六三年玉兰开候,寿。”设色,纸本,立轴。钤印潘天寿印(白文)、阿寿(朱文)、天寿(白文)。

《雁荡山花》是潘天寿的花卉代表作。他笔下的山花野草,清新挺拔,欣欣向荣。作品的构图和用色都非常具有特色,隽美之至。而他所画的雁山也不同于古人,尝试写近景山水,并往往杂以山花野卉,描绘了一个个蓬勃的小天地泉石丁冬作响,花草生机盎然。潘先生以其慧眼往往摄取“一角”、“一截”,却表现了大自然的清新之美,给人以全新的时代美感。

潘先生的画作气盛、势旺、力足,用笔、用墨、用色均十分精到。此幅《雁荡山花》,不以前人繁多的皴法取胜,而是以自己特有的劲健明豁的笔线勾勒,加以各种对比以及圆浑凝重的苔点,取得笔简意远的艺术效果。这也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以骨气、骨力取胜。潘先生还深入研究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章法,在构图结构方面颇能出奇制胜,极有魄力。诚如行家所评他善于“造险”,以“险”求气势,又善于破“险”,因“破”而使“险”的气势不倒,反而形成更有力的艺术构成,故能化“险”为“奇”,险绝而复归平正,造成磅礴的力量感和现代的结构美。

三、潘天寿的故事?

优质答案1

潘天寿是美术界公认的二十世纪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肩而立的“四大家”之一。  潘天寿的生日,是传说中的花节,他喜欢自己是“百花生日生”。所以成名后,他往往在得意之作上盖上“百花生日生”的印章。  母亲给他讲故事,教他背诗文,剪纸人,做灯笼,与父亲相比,潘天寿与母亲有着一种分外温馨的母子之情。但母亲在宁海农村反洋教的运动中,竟因惊吓而在产后去世。这一年潘天寿7岁。幼年的经历催生了他早熟、寡言和独立的性格,列强欺凌带来的家国劫难,埋下了民族自尊的情结让他一生挥之不去。  他从涂鸦到立志做中国画画家,缘于一本书。还在读初小三年级时,他偶然见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园画谱》,这是清代初版的一本中国绘画入门书,懵懂之中的他咬了咬牙,攒了几个月零花钱把它买下。  于是,《画谱》成了潘天寿学画的无言老师。他逐渐懂得了诗文、书法、金石以及画史、画理与绘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印刷粗糙,他少了细节的临摹;可也少了技法的拘谨。就像他几十年后,担任了美术界最高学府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时,深情地回忆道当时如同“盲人骑瞎马,奔驰在大沙漠中,无所息止。就这样五个年头,不知走了多少弯路”。  12年后,潘天寿投考有名的浙江第一师范。在政论考试中,潘天寿以母亲遭遇不幸的那场反洋教起义为背景,纵论时局。救国之情真切,忧民之心凿凿,打动了考官,在1200名考生中夺得第一。  浙江一师的校长,是经亨颐,有“一师的蔡元培”之称,是思想文化艺术教育领域里开一代风气的领袖之一。师生一同住校,朝夕相处,一师是南方新文化、新思潮的中心。  在这里,美育有崇高的地位。这样的一所学校竟有三间画室、200台风琴。比潘天寿高一个年级、上海中国画院第一任院长丰子恺这样描绘当时一师的感受“下午四时以后,满校都是琴声,图画教室里不断有人练习石膏模型木炭画,光景宛如一艺术专科学校。”  潘天寿上的第一堂图画课是静物写生,写生一枚枫树叶。老师是李叔同。按理说,从小爱画画的潘天寿应是如鱼得水。拿惯了毛笔,从《芥子园画谱》中自学而来的他,第一次捏起木炭,学习西洋的素描课程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富有绘画才华的他是否得到名师的赞赏?  这枚小小叶子,也许就是判定将来潘天寿几十年艺术道路,艺术价值的那座沉重的天平。  (更详细的内容,请看4月12日、19日晚8时30分上视纪实频道《大师》栏目)

优质答案2

潘天寿是美术界公认的二十世纪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肩而立的“四大家”之一。  潘天寿的生日,是传说中的花节,他喜欢自己是“百花生日生”。所以成名后,他往往在得意之作上盖上“百花生日生”的印章。  母亲给他讲故事,教他背诗文,剪纸人,做灯笼,与父亲相比,潘天寿与母亲有着一种分外温馨的母子之情。但母亲在宁海农村反洋教的运动中,竟因惊吓而在产后去世。这一年潘天寿7岁。幼年的经历催生了他早熟、寡言和独立的性格,列强欺凌带来的家国劫难,埋下了民族自尊的情结让他一生挥之不去。  他从涂鸦到立志做中国画画家,缘于一本书。还在读初小三年级时,他偶然见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园画谱》,这是清代初版的一本中国绘画入门书,懵懂之中的他咬了咬牙,攒了几个月零花钱把它买下。  于是,《画谱》成了潘天寿学画的无言老师。他逐渐懂得了诗文、书法、金石以及画史、画理与绘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印刷粗糙,他少了细节的临摹;可也少了技法的拘谨。就像他几十年后,担任了美术界最高学府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时,深情地回忆道当时如同“盲人骑瞎马,奔驰在大沙漠中,无所息止。就这样五个年头,不知走了多少弯路”。  12年后,潘天寿投考有名的浙江第一师范。在政论考试中,潘天寿以母亲遭遇不幸的那场反洋教起义为背景,纵论时局。救国之情真切,忧民之心凿凿,打动了考官,在1200名考生中夺得第一。  浙江一师的校长,是经亨颐,有“一师的蔡元培”之称,是思想文化艺术教育领域里开一代风气的领袖之一。师生一同住校,朝夕相处,一师是南方新文化、新思潮的中心。  在这里,美育有崇高的地位。这样的一所学校竟有三间画室、200台风琴。比潘天寿高一个年级、上海中国画院第一任院长丰子恺这样描绘当时一师的感受“下午四时以后,满校都是琴声,图画教室里不断有人练习石膏模型木炭画,光景宛如一艺术专科学校。”  潘天寿上的第一堂图画课是静物写生,写生一枚枫树叶。老师是李叔同。按理说,从小爱画画的潘天寿应是如鱼得水。拿惯了毛笔,从《芥子园画谱》中自学而来的他,第一次捏起木炭,学习西洋的素描课程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富有绘画才华的他是否得到名师的赞赏?  这枚小小叶子,也许就是判定将来潘天寿几十年艺术道路,艺术价值的那座沉重的天平。  (更详细的内容,请看4月12日、19日晚8时30分上视纪实频道《大师》栏目)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