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之谜_士为知己者死类似句子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3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士为知己者死之谜!第一个就是关羽,关羽的武功非常高,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一直被称为万人敌,他的死却让人感到惋惜,因为他被曹操杀害了,这也也让人觉得非常可惜。第二个就是张飞,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他的武功也是非常厉害的,他却死在了自己的手下手中,这也让人觉得非非常遗憾。第三个就是关羽,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他的武功也是非常厉害的,他却死在了自己的手中,这也让人觉得非常可惜。


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为替主公复仇,他改姓更名,容颜俱毁,忍辱负重为仇敌修整厕所。奈何行刺失败,伏剑自杀。这就是---豫让,"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后人评其豫让这个人,也是刺客的一种典型,不为自己个人利益,只是单纯地为报恩,也算是一种独特的悲壮美学。

知遇之恩

豫让,晋国人。公元前453年,时晋国有六大家族争夺政权,豫让最初为范氏家臣,后为中行氏做家臣,但都默默无闻,不被重用。终跻身晋国正卿智伯门下,受其尊宠,称之为国士。智伯乃春秋晋国执政大臣,为恢复晋国霸业,增强晋国实力,智伯以身作则向国君献出万户封邑,韩氏、魏氏也随后献出封邑,唯独赵氏不肯献出封邑。

于是智伯率韩、魏两家一起讨伐赵氏。在即将获胜之际,韩、魏两家突然倒戈,与赵氏联合以水倒灌智氏大营,智伯兵败被杀。赵襄子最恨智伯,就将其头盖骨漆成饮具。后韩、魏、赵三家瓜分智氏封邑,智氏家族两百多人惨遭杀戮。智氏亡而三晋分,三晋分而七国立!

忍辱复仇

豫让侥幸逃到山里,高呼“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仇矣。”他为报智伯知遇之恩而发誓要为主公报仇,行刺赵襄子。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可赵襄子在上厕所时,突有所警觉,其手下将豫让搜捕出来。赵襄子的随从想杀了他,赵襄子却认为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

但豫让仍不忘复仇,为改变相貌、声音,不惜在全身涂抹油漆、口吞煤炭,乔装成乞丐,寻找机会报仇。他的朋友劝他可以先假装投靠赵襄子再伺机复仇,豫让不屑于这种卑鄙手段,仍依照自己的方式完成复仇。一次,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过桥时刺杀他。不料赵襄子的马却突然惊跳起来,豫让失败被捉。

死为知己

赵襄子虽感慨他的仁义,但此次已无法再释放他。豫让知道此次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派人拿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击刺它,仰天大呼“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豫让的事迹传开来,就连赵国的志士仁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的死而悲泣。为此也留下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成为古代人民的传统信条,它反映出因知音难得,为报答知己虽纵然万死也不辞!

读史明志,翻翻书,看点儿历史~

(本文图片


二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悟

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可以为了解他的知己放弃生命。还有人理解为成“冲冠一怒为红颜”。我觉得,与志同道合的知己在一起,的确会感到人生更加美好,古时就有高山流水的故事。但谈到“死”我觉得就有点过了,知己固然重要,生命更加珍贵,人在世上不止是为知己而活的,还承担了很多责任和义务,而且,真正的知己真的很难寻觅,所以,在一个人想为知己做出一些极端的事的时候,一定要问问自己,值得么?

三士为知己者死类似句子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文王访贤得姜尚,成就周家八百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诸葛亮为报刘玄德知遇之恩七出祁山,呕心沥血陨落五丈原。


四士为知己者死真正含义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现在看来多少有点儿盲目,但在古代,我认为是一种人生信念的表现,大丈夫为酬知己,一诺千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不要盲目,为正义而死,重于泰山,如果是非正义的则轻如鸿毛。

五士为知己者死是什么意思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2回“岂不闻‘士为知己者死’?又岂不闻‘国士遇我,国士报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