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太阳系之谜 宇宙除了太阳系还有别的系吗
宇宙太阳系之谜,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存在着许多神秘的天体,它们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比如“黑洞”。。
一宇宙太阳系视频
1995年10月6日,人类在太阳系以外发现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旋转的系外行星。这颗位于50.9光年以外的天体,被命名为飞马座51b。
飞马座51b的发现,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宇宙,知道了拥有行星的太阳在宇宙中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可是,另一方面,科学家也在重新思考到底是系外行星奇葩、还是我们太阳系的行星奇葩?
原来,飞马座51b是一颗典型的热木星,质量大约是木星的一半,体积却是木星的两倍。之所以它的密度如此之小,原因就在于它距离宿主恒星实在太近,导致温度过高,构成它的气体太活跃,“热胀冷缩”,就变得如此膨胀。
那么,它距离宿主恒星究竟多近呢?
科学家观测发现,飞马座51b围绕它的宿主恒星公转一圈仅仅需要4个地球日!要知道,太阳系内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公转周期也有88天。
而且,在这个距离的飞马座51b,体积也有点不可思议。
目前的理论认为,一颗恒星一般是由一个星际云形成的。星际云的无数微观粒子在引力作用下,凝聚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当这个天体的质量足够大的时候,就会自发进行核聚变反应,成为一颗恒星。
,质量越大,意味着引力越大,它会吸引更多的星际尘埃。直到它的引力和周围环境达到平衡为止。
而在更远的地方,由于这颗恒星的引力并未触及,所以星际尘埃没有变成恒星的一部分。而它们也同样有引力作用,开始凝聚,形成行星。
可是,即使按照常识我们也可以想象到距离这颗恒星很近的区域,星际尘埃都会被它吸收,不会残留太多,不足以形成较大的天体。这在太阳系内也是如此体型较小的类地行星在内侧,而体积较大的类木行星距离太阳都很远。
这一发现让科学家们非常困惑到底是飞马座51b代表了宇宙中的常态,还是我们太阳系才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呢?
在后来的观测中,科学家发现了更奇怪的现象。
在对距离我们25光年的恒星“北落师门”进行观测的时候,科学家们发现它周围的星际尘埃的重心有偏离,认为是一颗未知天体作用的结果。经过计算和观测,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它的行星——北落师门b。
北落师门b的质量大约在木星的0.5-2倍之间,是一颗类木行星。而它的距离,则超乎寻常地元,大约距离宿主恒星北落师门有170亿公里!它的轨道半长轴,大约是海王星的3.8倍。
目前来说,科学家认为,用单纯的恒星系形成理论已经无法解释这些系外类木行星所处的尴尬位置了。理论认为宇宙中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原本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可是,在恒星系的演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导致行星的位置发生迁移,所以就有了这样千奇百怪的行星轨道。
在我们的太阳系内,类似的情况也发生过。以木星为例,它最初形成的时候,可能也并不处于今天的位置。而且,科学家认为木星经历过多次轨道变动,才停留在现在的地方。而正是木星轨道的变动,影响了整个太阳系的格局,这对于地球生命的出现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们只有看得更远,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眼前的一切。对于宇宙的一切研究,最终都是为了人类的发展。只有尽量搞懂更多的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保证自己在宇宙中继续发展、生存。
二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2.宇宙目前无法探查到形状,不过等级结构是,宇宙-超星系-星系-星团(星云)-恒星系-行星-卫星三宇宙和太阳系的关系
太阳系(solarsystem)组成太阳系(solarsystem)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由太阳、8颗大行星(原先有九大行星,因为冥王星被剔除为矮行星)、66颗卫星(原有67颗,冥王星的卫星被剔除)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的。行星由太阳起往外的顺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terrestrialplas)。宇宙飞船对它们都进行了探测,还曾在火星与金星上着陆,获得了重要成果。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密度大(>3.0克/立方厘米),体积小,自转慢,卫星少,内部成分主要为硅酸盐(silicate),具有固体外壳。离太阳较远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jovianplas)。它们都有很厚的大气圈,其表面特征很难了解,一般推断,它们都具有与类地行星相似的固体内核。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100000个以上的小行星(asteroid)(即由岩石组成的不规则的小星体)。推测它们可能是由位置界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某一颗行星碎裂而成的,或者是一些未能聚积成为统一行星的石质碎块。陨星存在于行星之间,成分是石质或者铁质。
这些行星都以太阳为中心以椭圆轨道公转,虽然除了水星的十分接近于圆。行星轨道中或多或少在同一平面内(称为黄道面并以地球公转轨道面为基准)。黄道面与太阳赤道仅有7度的倾斜。冥王星的轨道大都脱离了黄道面,倾斜度达17度。上面的图表从一个特定的高于黄道面的透视角显示了各轨道的相对大小及关系(非圆的现象显而易见)。它们绕轨道运动的方向一致(从太阳北极上看是逆时针方向),,科学家们把冥王星排除在九大行星之外。除金星和天王星外自转方向也如此。
太阳系(solarsystem)在宇宙中的位置
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它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就是太阳系中的一员。这个示意图显示了各个行星与太阳的相对大小.
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虽然它只是一颗中小型的恒星,但它的质量已经占据了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5%;余下的质量中包括行星与它们的卫星、行星环,还有小行星、彗星、柯伊伯带天体、外海王星天体、理论中的奥尔特云、行星间的尘埃、气体和粒子等行星际物质。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的总表面面积约为17亿平方千米。太阳以自己强大的引力将太阳系中所有的天体紧紧地控制在他自己周围,使它们井然有序地围绕自己旋转。,太阳又带着太阳系的全体成员围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
太阳系内迄今发现了八颗大行星。有时称它们为“八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这八大行星依次是最近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也被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也被称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也被称为远日行星。除了水星和金星外,其他的行星都有卫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存在着数十万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行星,天文学家将这个区域称为小行星带。,太阳系中还有超过1000颗的彗星,以及不计其数的尘埃、冰团、碎块等小天体。
太阳系中的各个天体主要由氢、氦、氖等气体,冰(水、氨、甲烷)以及含有铁、硅、镁等元素的岩石构成。类地行星、地球、月球、火星、木星的部分卫星、小行星主要由岩石组成;木星和土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其核可能是岩石或冰。
另请参看太阳系起源、太阳系形成年龄
一般以为行星系统是恒星形成过程的一部分,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两颗恒星差一点撞击而成。最普遍的理论是说太阳系是从星云形成。
恒星形成的基本过程为此
1.星云中较密的核心部分变得太重,重心不稳定,开始分裂和崩溃坠落。一部分的重心能量变为放射的红外线,剩下的增加核心的温度。核心部分开始成为圆盘形状。
2.当密度和温度道足够高,氘融合燃烧开始发生,辐射的向外压力减慢(但不中止)临近其他核心崩溃。
3.其他的原料继续下落到这一颗原恒星,它们的角动量的作用可能导致双极流程。
4.,氢开始熔化在星的核心,外面剩余的包围材料被清除。
太阳星云这个假说,是1755年由伊曼努尔·康德提议。他说,太阳星云慢慢地转动,由于重力逐渐凝聚并且铺平,最终形成恒星和行星。一个相似的模型在1796年由拉普拉斯提出。
太阳星云开始直径大约100AU,质量是现在太阳的两三倍。在这个星云中,比较重的物质往中间落,积聚成块,是成为以后的行星。而星云外部越来越冷,靠里的行星有很多重的矿物质,而靠外的行星是气体或冰体。原太阳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以后八亿年中各个行星形成。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是一个螺旋形星系,直径十万光年,包括两千多亿颗星。太阳是银河系较典型的恒星,离星系中心大约两万五千到两万八千光年。太阳系移动速度约每秒220公里,两亿两千六百万年在星系转一圈。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都位于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运行,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
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大都相同,多数为椭圆形轨道,一般公转周期比较长。
人类出于对自身生存环境了解的渴望以及日益紧张的地球资源,从1959年开始不断的通过空间探测器等进行空间探测,研究太阳系。目前主要集中在月球和火星的探测以及小行星和彗星的探测。
对太阳系的长期研究,分化出了这样几门学科
太阳系化学空间化学的一个重要分科,研究太阳系诸天体的化学组成(包括物质来源、元素与同位素丰度)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年代学和化学演化问题。太阳系化学与太阳系起源有密切关系。
太阳系物理学研究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以及行星际物质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和宇宙环境的学科。
太阳系内的引力定律太阳系内各天体之间引力相互作用所遵循的规律。
太阳系稳定性问题天体演化学和天体力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虽然学者同意还有其他和太阳系相似的天体系统,但直到1992年才发现别的行星系。至今已发现几十个行星系,详细材料还是很少。这些行星系的发现是依靠多普勒效应,通过观测恒星光谱的周期性变化,分析恒星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并据此推断是否有行星存在,并且可以计算行星的质量和轨道。应用这项技术只能发现木星级的大行星,像地球大小的行星就找不到了。
,关于类似太阳系的天体系统的研究的另一个目的是探索其他星球上是否也存在着生命。
太阳与八大行星的一些资料
下表的数据都是相对于地球的数值(卫星数截至2005年底)
太阳与八大行星数据对照表(赤道直径以地球直径6370公里为单位),距离与轨道半径以天文单位为单
四宇宙有几个太阳系
名字虽然不一样,但只要有类似于太阳这样的恒星就可能构成一个太阳系。又因为目前人们的认知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所以类似于太阳系的星系也可以说有无数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