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为什么是世界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金
金字塔为什么是世界未解之谜呢?因为它实在是太神秘了,不仅有人类无法解释的现象,还有一些科学家无法解释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埃及金字塔的秘密。
一世界未解之谜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金字塔作为古代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既是文明古国埃及的象征,又是全人类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那些见过甚至没有见过金字塔的人们不禁会问,在技术水平、运输条件、起重设备、打磨工艺等相当落后的古代社会里,古埃及人是如何完成规模如此浩大、技艺如此精细的庞然大物的呢?关于金字塔的建造之谜,迄今已有不少学说流行于世,但均大相径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
由于建造金字塔之说上有很多难以解释之处,,随着飞碟观察和研究活动越来越多,有人便把神秘的金字塔和变幻莫测的飞碟上的外星人联系起来。
许多西方学者断定人类是无法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的,提出是外星人建造的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是冯·丹尼肯。他认为,古代埃及缺少石头和木材,也没有测量技术,绝对造不出如此高大的建筑物。他还认为,建造如此巨大的建筑,承建国至少需要有5000万人,而当时全世界仅有2000多万人口。
有的学者经过推算还发现,通过开罗近郊胡夫金字塔的经线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它们的陆地面积是相等的,这种巧合大概是外星人选择金字塔建造地点的用意。20世纪80年代有人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说考古学者在金字塔里发现了藏有外星人或者生物的证据。据说,在金字塔内发现了一卷用象形文字记载的文献资料。据资料记载,5000多年以前有一辆称为“飞天马车”的东西撞向开罗附近,并且有名幸存者,他就是金字塔的外星人设计师和建造者,而金字塔则是通知外太空的同类前往救援的记号。
再加上有关的金字塔真真假假的神力传说,这一说法日渐盛行起来。
2000年,法国化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他在著作中说,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浇筑而成的。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建造金字塔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大卫·杜维斯认为,古埃及人通过掌握的浇筑技术,将搅拌好的混凝土一筐筐地抬到建筑工地上,按一定的规模浇筑成一块块巨大的石块,一层一层加高,建成宏伟的金字塔。他还提出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佐证在一块石头里,他发现了一缕1英寸长的人的头发,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劳动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这也是古埃及人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的证据。
一些科学家认为,鉴于现在考古研究业已证实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浇筑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判断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也有更多的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古埃及人为什么舍弃附近的花岗岩而去用一种复杂方法制造难以计数的石头?
具有“西方史学之父”之称的希罗多德有资料记载,建造金字塔的石头来自“阿拉伯山”,修饰其表面的石灰石是从河东的图拉开采运来的。
在那个落后的年代,没有炸药,没有先进的工具,所以开采石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埃及人用铜或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吸水膨胀后,岩石便破裂了。这样落后的技术,在4000多年前却是了不起的。
据说,当年建造金字塔时,所有的劳工被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要劳动3个月。这些劳动者中有奴隶,也有普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古埃及奴隶先在地面上用巨石砌好金字塔的第一层,然后再在第一层旁边筑起一道坡度平缓的土墙,把利用牲畜和滚木运到建筑地点的巨石沿着斜面推上金字塔,垒起金字塔的第二层。这样一层一层地垒上去,直到金字塔砌成之后,再将四周形成的土山移走,金字塔就雄伟地耸立在地面上了。由于古代技术条件落后,修建运输石料的路和金字塔的地下墓室就用了10年的时间,整个艰苦而浩大的工程30年才完成。
关于金字塔的建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是迄今比较趋向一致的说法。实验考古证明,古代埃及人在实践中发现并采用这种方法建造金字塔是可能的,可见金字塔凝聚了古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
所以,外星人建造了金字塔的说法是不可靠的,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金字塔到底是如何建成的,现仍处于猜测推理之中。
还有一个问题,古埃及人是如何把金字塔建设得如此精确的呢?例如,胡夫金字塔的底座几乎是一个完美的正方形,与正北方呈精确的直线,北侧的基座和南侧的基座几乎是等距离的,相差只有2.5厘米,真可谓精确之至了。
越是神秘的东西越能蛊惑受众,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为之神往。金字塔在经历了4000多年的狂风暴雨、地震沙暴、严寒酷暑的侵蚀和破坏之后,仍然巍然耸立、英姿飒爽、威风不减当年,这本身就是一大奇迹,一个难解的谜团,而且金字塔的建筑地点———地理上的位置,恰好是北纬30°,这仅仅是巧合吗?
二金字塔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
2. 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是否是外星人建造的三金字塔世界未解之谜真实案件
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也终止于古王国时期。从梯形金字塔到真正意义上的金字塔,短短2个王朝的时间,却缔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奇迹。
在900年间,古埃及共修建了80多座金字塔,形成了庞大的金字塔建筑群。
,随着王权的衰落,支撑金字塔的“支柱”一一倒塌。最终,在多重打击下,这一辉煌无比的时代随着金字塔的消失而消逝了。
伴随着金字塔的没落,塔尖顶石的消失之迷也成为了难以解决的悬题。
直到1875年,印度的一份来自3000年前的神秘手稿为学界带来了新的转机。
那么,金字塔塔尖顶石的消失之迷因何而起?学界又对着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呢?出土的神秘手稿能够揭露塔尖顶石的消失之迷的真相吗?
(埃及金字塔)
一、从金字塔的铭文说起寂灭还是永生?1822年,以法国学者商博良成功破译罗塞塔石碑为标志,埃及学正式诞生。
从此,象形文字这种美丽而神秘的符号就成为打开尘封已久的古埃及文明大门的钥匙。通过阅读古埃及文字,犹如亲耳聆听到了古埃及人向我们讲述他们的生活与历史,而不必再通过想象来揣测那些庞大的神庙和神秘的木乃伊在诉说什么。
在这个笃信神明和来世的国度里,宗教文献自然占据了绝对优势,根据其镌刻材料和历史时期的不同,被埃及学家分为金字塔铭文、棺材铭文和《亡灵书》。
金字塔铭文的内容非常丰富,是后来古埃及宗教理论和文学的基础
而也正是通过对金字塔铭文的解读,人们对金字塔的真实作用产生了怀疑——这是寂灭之处,还是永生之所?
(金字塔)
金字塔铭文的主题就是国王在来世的复活和升天,全篇内容绝大部分涉及到与死者密切相关的两位神——奥西里斯与太阳神,意在为已故的国王升天并被神的世界所接受提供服务,铭文中运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描绘这一主题一些铭文写到国王像鸟一样飞上了天,如隼和鹅;另一些铭文则提到国王通过梯子升上了天。
所有这些铭文的共同之处就是强调国王像奥西里斯一样死而复活、永生不灭以及国王在太阳神所统治的作为来世王国象征的天上的位置。
古埃及人认为,“神圣的”圣书体象形文字蕴含着力量,把咒语刻写在墓室的墙壁上可以确保它的持续有效性。
绝大多数铭文以竖栏方式刻写于金字塔内部的墙壁中,由不同的咒语组成,每组咒语长短不一,相差甚大,而且没有图画加以说明。
大部分咒语颇为形似,唯一的例外是金字塔塔尖顶石——作为“单条咒语”的它有着自己的标题,意为“开启天空之门”。其个别象形符号被描画成绿色,代表了死者重生的希望。
这无疑是让人对塔尖顶石的“真实身份”产生了怀疑,因为它的“格格不入”打乱了金字塔铭文本来的格局。
(金字塔铭文)
随着金字塔铭文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金字塔的真实用途也愈发怀疑——这是陵寝?还是突破轮回的工具?
在随后的探索中,人们的怀疑愈发深重。
所有的金字塔铭文包含三大类主要的咒语供奉和标志仪式、复活仪式和晨间仪式。
供奉和标志仪式总是出现在墓室的北墙上,它们在金字塔铭文中被融合到一个仪式里。
供奉仪式伴随着精美大餐的准备和呈现,从祭献饮品开始,焚香净化,盐水清洁,是关键的“开口仪式”——死者分享食物的能力由此恢复,标志着死者在来世的复活。
标志仪式则是为死者的雕像穿上王室礼服,佩戴王室标志,然后把死者的雕像置于神的行列面前。
这两个仪式通常以例行的向死者“归还供品”并打碎特意为仪式制作的器皿而结朿。
复活仪式刻写在墓室的南墙,它由较长的咒语组成,目的是为了使死者的灵魂从尸体和人间得到释放转变成“阿赫”并加入神的行列,开始白昼间的旅行。
在古埃及人看来,当死者变成“阿赫”时也就获取了类似神灵所具有的那种再生的能力,进而达到永生的境界。而促成这一转变的决定性力量便是太阳神与奥西里斯神。
(埃及《亡灵书》)
太阳神在白天统治宇宙万物,被等同于荷鲁斯,是王权的保护神;日落的太阳则被看作是造物主阿图姆。而奥西里斯则被看作黑夜中蕴含着生命力量之神、复活之神与冥世之主。
太阳每天的升落就像是一次从生到死的旅行,而当午夜时分太阳神与奥西里斯神在地下融合,他便获得了新生的力量古埃及人的这种死而复生的来世观使他们相信,死去的国王会像太阳与地下的奥西里斯结合那样与坟墓巾的木乃伊结合,从而成为“阿赫”并获得新生的能力。这个仪式在中王国时期的棺木铭文中被赋予“关于供品归还仪式后成为阿赫的咒语、的标题,暗示了复活仪式在供奉仪式之后进行。
所有的金字塔铭文似乎都在暗示——金字塔并非是陵寝,而是永生之所。尤其是神秘消失的金字塔塔尖,那块由“本本石”构成的人类杰作,将谜团带往更深的层次。
二、神秘消失的本本石,是“空间”的杰作吗?作为金字塔塔尖的存在,本本石拥有着最为晦涩的金字塔铭文。
(本本石)
在古埃及的创世神学中,曾谈到洪水退去后出现的“原始丘”,阳光洒在“原始丘”的尖顶上,世间万物方才出现。而“原始丘”的物质表达实际就是本本石。
本本石是世界起源的象征,作为太阳崇拜的圣物,其实质也是一个日晷,是时空秩序的象征。
如果从日晷的角度去理解本本石的形式会清楚一点
本本石的四方形式代表了四个方位,而其尖顶其实就是晷针的象征。作为露出水面的陆地象征,本本石很可能是一个城市的原型。古埃及语“城市”一词也印证了这一特点。
众多学者认为,其中圆形外围代表时间,中央十字代表空问,所以城市的实质就是“时空秩序”的体现。
类似的“宇宙十字”现象在其他古文明中也被普遍发现,是人类共同的形态模型。
本本石不仅是实体的象征物,也反映了直角几何坐标系的抽象框架。
(金字塔)
大量的资料也佐证了本本石的审美特质在于,“高度”和“尖顶”。
方尖碑是本本石的变体,方尖碑顶端的本本石有时候又称“小金字塔”,其表意符号是金字塔本本石的放大版,古埃及人称金字塔为“mr”,意为“上升的地方”,因为光滑倾斜的金字塔象征了太阳光芒四射,国王可以借助太阳光线升天。
在这三者中,都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审美倾向,那就是对尖顶与高度的崇拜。
学者科里纳在分析了金字塔的内在法理后认为无论是金字塔还是方尖碑,其目的都是为了将本本石高高的托起。
他虽然没有提到本本石的日晷本质,他明确肯定了本本石和太阳崇拜的高度关系,他说方尖碑黄金尖顶在阳光照耀下的光芒是壮观而迷人的,因为阳光正是通过塔顶的本本石而被‘捕捉’、并在神庙中终日停留。本本石正是太阳秩序投射人间的中间媒介。
(消失的塔尖)
布雷斯特德在谈到金字塔的重要性时也指出
“国王墓构的金字塔造型有着极其神圣的意义。国王正是埋在太阳神的象征之下的。这个象征物就放在赫利奥波利斯太阳神庙的内殿里(即本本石)……势比高山的金字塔禽立在国王的墓构之上,俯视着下面的王城和多少英里以外的峡谷。它是大地上迎接太阳神的最高物体。后者的晨辉照亮它那闪光的尖顶,然后才把光影慢慢地投向下面尘世间芸芸众生的房舍。”
,“时空秩序”的原型——本本石,本质上是一种高度崇拜和实体崇拜,金字塔和方尖碑的精神性就是塔尖的那块“高高在上”的本本石。本本石反映了直角几何坐标系的框架已经定型,为几何空间的探索奠定了基础,蕴含了“空间”表达的特征。
很多学者对此质疑颇多,因为“空间”的概念绝非古埃及文明所能掌握的,更不知这种空间够做作何用处。
(金字塔顶部实为“平台”)
而伴随着一份3000年前神秘手稿的发掘,这一谜团距离解密似乎跟进一步。
三、神秘手稿,未知的身份1875年,来自英国的探险队员抵达了一座濒临印度洋的古城——甘吉布勒姆,当地坐落着大量的印度神庙。
在残破不堪的废墟中,探险队员意外发现了一份字迹密布的古梵语手稿——“Vaimānika Shāstra”,简称《玛赫西手稿》。
这份手稿书写于公元前4世纪,即3000前之前,其中记载了大量的航空航天技术。
在其中,人们发现了一度被认为是杜撰出来的“战神之车”——维曼拿斯。也是印度人口中的现代飞机的原型。
在这份手稿中,维曼拿斯的构造、驱动方式等细节被完美地呈现了出来,甚至还包括远程监控、隐身飞行等现代技术——这无疑属于现代社会最先进的武器的范畴。
(《玛赫西手稿》)
更为惊奇的是,维曼拿斯的设计稿中反复强调一点,那就是维曼拿斯呈现金字塔塔尖的形状。
这样的记录无疑是点燃了人们心中好奇的焰火,难道神秘消失的金字塔塔尖就是所谓的维曼拿斯?
学者科里纳了金字塔的形式,并做了细致的数字分析。
他发现金字塔的形式审美关键是“坡度”,他将其解释成“这是为塔尖巨石,也就是维曼拿斯飞行估计最适合的角度”。
他以最早的斯奈夫鲁金字塔——折线金字塔和北金字塔为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他论证说,折线金字塔最初的目的是造60°坡度的斜面,这样的角度会为塔尖顶石的飞行提供最大的升力。
,由于工程技术的问题和本本石的重量问题,斜面角度之后改成了54°,这个坡度似乎还有问题,因为底部的石头开始开裂,不得不将金字塔上部的坡度改为43°,由此产生了折线金字塔的特殊形式。
在科里纳看来,金字塔的设计正是为了实现飞行器的飞行。
(维曼拿斯)
,科里纳的论证并不能为人所信服,因为斜面角度的变化或许仅仅是因为古埃及人工程技术的追求。
与科里纳的论证相比,金字塔中咒语的内容更加具有条理性,很多学者从这些咒语中去论证塔尖顶石与“永生”的关系,借以佐证其正是通向“外界”的工具。
通过对咒语的研究得知,古埃及人将死后所去之处称作“冥府”,其中存在着一部分漆黑恐怖的区域,那里有着幽黑的洞穴,太阳的光芒和力量到达不了那里,被称之为“毁灭之地”
“洞穴已经打开,那些灵魂坠入到黑暗之中。荷鲁斯之眼使我变得神圣,威普瓦卫轻抚着我;哦,不知毁灭之星,请将我隐藏在你们中间吧……我不会在死者之地第二次死去。”
“在‘毁灭之地’中,存在着毁灭一切进入者的力量,在这关于毁灭的想象没有边际。由于劣迹多而在审判中被定罪的人被捆绑、砍杀,然后扔到火里……在种种不断重复的折磨中,罪人的肉体和灵魂被彻底毁灭。”
即使在“毁灭之地”之外的冥府,来世生活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死者也会遭遇各种潜藏的危险,如失掉心脏、蛇的袭击、尸体腐朽、无法呼吸、缺少水等等
“不要把一个在死者之地被确认清白的人的心拿走的咒语我的心和我在一起,不会被拿走……我依靠着心中的语言而生,它不会被拿走……我带着它存在于父亲盖伯和母亲努特的体内,因为我没有做任何反对神灵的恶事……”
想要离开“冥府”,就只能与借助外力通往“天国”,这样的外力被学者们认为正是塔尖顶石。
,学界一度认为金字塔塔尖正是通往“外界”的“工具”,甚至就是印度的“战神之车”——维曼拿斯。
只是科学界认为这种猜测过于虚幻,而大众也对此嗤之以鼻,支持者与反对者针锋相对,却都无法说服对方。金字塔塔尖的消失之谜,仍将困扰着人类。
太阳神学在古埃及3000年的王国历史中几乎没有中断过,不管是太阳神祭司还是试图反抗祭司的法老最终都不敢逾越太阳神学解释的框架。与之对应的是,3000年来本本石形式的延绵不绝。
金字塔是本本石审美的最高峰,之后就莫名地消失在历史中,只是零星地被后人使用,但再也没有达到古王国的辉煌。
至中王国后,作为对金字塔的回忆,方尖碑出现了。作为实体审美的又一座纪念碑,它成为本本石美学的形态。
只是本本石神秘消失的谜团,却是永远地留了下来。其究竟是神秘飞行器,还是其他存在,都仍是困扰人心的未解之谜。
参考资料Bell, Lanny. Luxor Temple and the Cult of the Royal Ka[J]. JNES(Vol.44),1985: 251-294.
Blackman, Alyard M. Some Notes on the Ancient Egyptian Practice of Washing the Dead[J]. JEA(Vol.5), 1918: 117-124.
Blackman, Alyard M. Osiris or the Sun-God? A Reply to Mr. Perry[J]. JEA(Vol.11), 1925: 201-209.
[法]吉耶梅特·昂德赫,吴志杰译.金字塔时代的埃及[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年.
金寿福.在希望与绝望之间——论古代埃及人来世观念的产生与发展[J].史学集刊,2005(1): 53-58.
[苏联]阿布基耶夫,王以铸译.古代东方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1956 年.
[英]爱德华·缪勒,连树声译.原始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高福进.太阳崇拜与太阳神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年.
郭丹彤.论古代埃及人的创世说[J].史学理论研究,2004(4): 92-99.
沈海军、王兴虎、于本泽,从古玛雅“黄金飞机”说起[J].百科知识,2016(01).
四十大世界未解之谜金字塔
世界最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也称大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560年,塔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塔身是用230万块石料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16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迄今发现的108座金字塔中最大的。 胡夫金字塔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成群结队的人将这些大石块沿着地面斜坡往上拖运,然后在金字塔周围以一种脚手架的方式层层堆砌。100,000人共用了20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人类的奇迹。 这座金字塔建成后被用作陵墓。古埃及人相信死后永生,金字塔内的墓穴起初堆满了黄金和各种贵重物品。关于胡夫金字塔有很多神秘的传说和推测,其中最著名的即所谓金字塔十奇。 1.其塔高乘上10亿,即146.59×10亿,差不多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2.把生锈的首饰置于塔内,过一段时间后,首饰锈斑全无,变得十分光亮。 3.把肉、蛋和鲜奶等食品长时间贮存于塔内,没有腐烂、变质现象,其保鲜度胜过现代的电冰箱。 4.用塔内放置过的水冲洗伤口,伤口愈合很快,胜过当今最好的愈合药物。 5.穿越大金字塔(指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的子午线,恰好把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6.以2倍的塔高去除塔的底面积,恰好等于圆周率3.14159。 7.把经脱水处理的鲜花置于塔内,经一段时间后,花朵既不枯萎也不退色,鲜艳如初。 8.有一位埃及妇女曾用塔内的水洗了几次脸,认识她的人均说她忽然看上去年轻了许多,似乎那种水具有返老还童之功效。 9.人们还曾用塔内的水浇树苗,结果长得茂盛无比,似乎“喝”了生长激素。 10.一些科学家曾在塔内长时间居住,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体内似乎增加了某种新力量。五真假世界未解之谜金字塔
世界未解之谜和骗局有关系吗?我的生活圈子很小,世界很大,没去过几个地方。更别说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了。原始森林未经探索之地,超出人们理解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还很多。很多只是娱乐宣传效果。我也很喜欢未解之谜,就像看侦探科幻片。也许随着科学的发展都会被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