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15个未解之谜(红楼梦未解之谜 刘心武)
红楼梦15个未解之谜中,最让人费解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千古流传,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在一起的。其实在红楼梦中,有很多细节都暗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假的,他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才走到了一起。那么这些细节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个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名字,他们两个的名字是一样的,都是“妙玉”。
一、文学名著《红楼梦》里,有哪些未解之谜?
优质答案1
题主的问题太好了,这也是众多红楼梦迷在心中问了无数遍的问题了,今天借这个问答让我也倾诉一下内心的疑云。
在我心中最想知道的就是王熙凤的结局,即便开篇有关于王熙凤的判词,但我心中十分的不服,如此聪明,如此能干,如此八面玲珑之人怎会,一从二令三人木,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哭向金陵事更哀的。
第二我也想知道那么随遇而安,那么豁达开朗,那么聪慧可人,那么雍容华贵被冠以牡丹之称的宝钗是怎么就无情的分明报应的。
第三我也更想知道刘姥姥是如何把落难的巧姐搭救出来,并且据说和板儿结为夫妻的,不信不信真的不敢相信。
第四我也更想知道史湘云,妙玉,平儿,鸳鸯等一干佳人的最终归宿的!
二、说《红楼梦》是天书,是不解之谜的人,能称为红学家吗?
优质答案1
因《红楼梦》一本书而派生的一门学问,难道不认为这是天书吗?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就是“红学”,而研究红学的专家,则称为“红学家”。“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你知识面拓宽了,人情世故经历多了,再回头看《红楼梦》,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其实《红楼梦》一直都被视为一本奇书。看书人背景环境不同,对书的认知也不同。经济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官闱秘事。就是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家,他们的认知也不尽相同。也正是这些揭示《红楼梦》的种种争议,恰恰印证了《红楼梦》就是一本天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请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自我评价。《红楼梦》一开篇就提到贾雨村和甄士隐,真的隐语“假语存,真事隐”吗?《红楼梦》中许多处的日月星辰自然现象颠倒穿插在小说中,是笔误还是有意。我认为这是假语作者有意为之(贾雨村),就是想告诉背后可能隐藏的真事(甄士隐)。《红楼梦》这种奇怪的现象引起红学家的重视,结果越研究越迷糊,被称之“梦魇”。俞平伯之《红楼梦研究》,刘心武之《红楼解梦》,张爱玲之《红楼梦魇》等。
《红楼梦》的独特之处,显然引用这些漏洞和悖理,来提醒读者寻找故事背后的真事。所以集史书、谜语和小说于一体的奇书《红楼梦》诞生了。
优质答案2
任何一本经典,都不要过分解读,他只是代表作者的观点,怎么解读可能都不会和作者的观点完全一致,找出里边精华的部分,抛弃糟粕这就可以了[大笑]
三、红楼梦里,贾母为何不能早早明确宝黛婚事?
优质答案1
在封建社会,婚姻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贾母虽然是高高在上,也难以定宝黛婚事。
贾母无疑是支持宝黛婚姻的,这无论是从血缘关系,母女情深,还是从让宝玉和黛玉同住在自己的碧纱橱内外,让他们朝夕相处来看,贾母都是宝黛爱情的重要推手。但她毕竞只是贾宝玉的祖母,贾宝玉的婚事还轮不到她做主。
也许有人会说贾母是贾政的长辈,而且贾政非常的孝顺,如果贾母提出来与林如海联姻,贾政一定不会反对。这样说也不错,宝玉的婚事,不仅仅是贾政一个人做主,还有王夫人。王夫人是贾宝玉的母亲,她如果不看好宝黛姻缘,贾母无论怎么样都不能越过他去。而事实上,王夫人也确实不看好黛玉,在王夫人心中,宝玉最好的姻缘是娶她自己的外甥女薛宝钗。
还有人会说,在古代男尊女卑,女子要遵守三从四德,如果贾政同意了,王夫人又不能耐贾政何。其实你错了,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想占优势就要有条件,当时王夫人的女儿贾元春贵为皇妃,娘家兄弟王子腾稳步高升,隐隐成为四大家族的保护伞。这种情况,贾政敢休王夫人么?贾母敢拿捏王夫人吗?很明显,他们不敢。
从文中的故事情节来看,贾母其实是不敌王夫人的。在多次的婆媳斗争中,王夫人步步紧逼,和贾母步步退让,以至于王夫人把贾母所安排的晴雯赶了出去,贾母除了说几句风凉话,也是无可奈何,这种情况下,贾母怎么可能会为贾宝玉的婚姻做主,为宝黛姻缘做主?
优质答案2
第三十八回的咏菊诗人们大多耳熟能详,黛玉写了三首,其中两首提到了一位古人。谁呢?陶渊明。《咏菊》中是,“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梦》中是,“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什么意思?
菊花和陶渊明有关系,但我们知道,书中的诗都是为真事服务的。黛玉写的这三首诗都和她本身有关系,那晋代的陶渊明和她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诗中的陶令并不是真指陶渊明,而是指代的贾政。我在前面讨论过柳五儿的寓意,这里不再重复。诗中的平章和盟都是指婚约。贾政原型是雍正十一年端午节前释放回金陵的,在回家之前他已和平郡王做主,定下了二玉的婚事。为了不横生枝节,这才在这年的河水结冰之前,让黛玉提前体验江南汉族人的生活习惯和各种风俗,两个当事人并不知道。
秦可卿打发宝玉睡觉时有一个细节:展开西施浣过的纱衾,移过红娘抱过的鸳枕。在书中,只有黛玉和她的替身晴雯被称作西施,所以,这里的西施和五美吟中的西施一样,都是指的黛玉,而红娘则指秦可卿是二玉的媒人。贾母说过,不是冤家不聚头,话中的意思二玉都细细思量,局外人都明白什么意思。所以凤姐敢于公开打趣黛玉,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家作媳妇?而兴儿的话,则表明下人们也都心知肚明。只不过如果公开挑明,两个人就要避讳,反而对建立感情不利。如此而已。
贾母说宝玉命里不该早娶,指的是客观原因,由于二玉同岁,而女孩子的生理特征决定,最佳婚龄是十六岁,那宝玉就只能等到两人十六岁这一年。
现在我们再说题目中的问题。以贾母的精明和心情的迫切,她岂能不及时明确二玉的婚约呢!刚进入乾隆四年,也就是二玉十六岁这年的二月十二日,借着探春出嫁这件事,贾母郑重宣布了二玉的婚约,宣布袭人为姨娘。这就是袭黛同日生日的真正含义。黛玉的葬花词有两句是,“三月香巢己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这个香巢就是新房,三月就是结婚的日期。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两人的婚没结成。这有原因,可再说就跑题了。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