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死亡之谜
。
一、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求译文?
优质答案1
这是我国西藏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所写藏文诗中的一段七言译文。要理解这句诗,须先了解仓央嘉措其人。
仓央嘉措,生于康熙时期我国藏南地区。五岁时被上层势力定为活佛转世,成为上层势力争权夺利的工具。他不甘心被恶势力摆弄,外逃流浪,做过乞丐,拉过死尸。吃尽了苦,在押解进京途中死的不明不白。
他的诗表现了他传奇的短暂一生中的爱憎,苦乐,行思,感悟。反映了他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愿望,概括出丰富的人生哲理。他的诗大多数以男女感情为表现手段,通俗中透着深刻感想,让人联想翩翩,从而从深层次中了解人生真谛。
优质答案2
不去观察生命的生灭,一切都没有恒常的,比如小生物朝生暮死,昼夜交替,叶子变黄,四季更替,生老病死等,不生起出离心,反而去追逐导致堕落轮回的种种因素,生起贪嗔痴慢疑,也只不过是趋向死亡。
二、如何看待仓央嘉措?
优质答案1
一个被风雪掩埋了很多时光的诗人,他的故事,有多曲折,内心如何煎熬,我们只能从他留存不多的作品中略窥一角……
可以说,他的作品文字干净,感情凄美真挚,冷静而富于哲理,犹如圣洁的雪水洗浴过,没有尘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给久久不得安宁和干净的诗坛带来了一缕久违的诗风……
有些祟拜者去学习和模仿,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你就是学得再神似,也只是得其皮毛之形,没有独特的生活感受和心灵的折磨,以及对人,对社会和生命的思考,你怎么写得出那般叩击寂寞心灵的惊世之作呢?
他的肉体和时代远去了,可他的作品却惊奇地存活了下来,泪水盈盈地湿了许多人的心……
这不得不惊叹发光晶莹的文字和艺术的伟大魅力!
优质答案2
多数人都以为他是个写诗的情僧,这种想法略微片面了些。
这是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
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挣脱世俗的禁锢,自由飞翔,却一生都是身不由己。
啊,被定为转世灵童非他所愿,被定为转世灵童之后,当时摄政的第巴桑结嘉措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对于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和六世达赖喇嘛转世之事秘而不宣。
结果呢,仓央嘉措,作为一个不被承认的转世灵童,受到亲戚的各种冷遇,从小就做了放牛娃。
7岁的时候,第巴桑结嘉措才派人去给他传授佛理。直到康熙平定准噶尔之后,才知道五世达赖早就死了,仓央嘉措才正式被授戒。
,他貌似对佛法并不怎么感兴趣,就连老师教授的时候,他也不怎么好好听,反而时常乱写情诗,写了很多。后来因为作风不检点的问题,让拉藏汗抓到了把柄,拿这个去给康熙皇帝告状,皇帝也知道达赖喇嘛对于藏族人民的重要性,于是让仓央嘉措被押送回京,想就近保护他。仓央嘉措没坚持到京城,在路上的青海湖畔就死了。(关于这个死因问题众说纷纭,有说仓央嘉措没死,在世上传道直到圆寂,也有说是到了京城,被皇帝软禁了起来,直到死去)。
他的一辈子,都想活出自己的样子,被命运这双看不见的大手,一直一直向前推,完全身不由己,沦落成为了权利斗争的牺牲品。
希望下辈子,你转世到了一个不再那么动荡的年代,一生顺遂无忧,一生平安喜乐。
三、仓央嘉措死后葬在哪里?
优质答案1
学术界有两种说法说法1,在被康熙下令押解京城时,途经青海湖,圆寂在此。说法2,途径青海湖,在日月山下休息时,得到了当地藏民的帮助而远遁到了内蒙,在内蒙以藏(蒙)医的身份在草原帮助牧民,又流落到阿拉善建立了一座藏传佛教寺庙承庆寺。后来在此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