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西迁之谜 匈奴人西迁建立了什么国家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2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匈奴人西迁之谜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21年,匈奴人西迁的时候,汉朝派出了大量的军队进行阻拦,还是没有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叫张骞的人出使西域,带回了很多奇珍异宝,其中就有一个叫楼兰的国家。楼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曾经繁盛一时。,随着时间的流逝,楼兰逐渐没落,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一匈奴人西迁的影响

道理很简单,窦宪是外戚,本来就不受士人待见,何况他还是被皇帝打倒的臭狗屎。东汉历代外戚大将军就没有好下场的,问题不在于其个人善恶贤愚不肖,而是与皇权本质冲突,最终都是灭族命。

,外戚靠女人得高位,骤然擢升往往得意忘形,大部分人都比较骄横,结局悲惨也没什么可叫屈的。

虽然史书对窦宪贬斥,但对其军事成就的意义还是肯定的,“勒石燕然”与霍去病“封狼居胥”一直被后世称颂。范仲淹《渔家傲》中就有“燕然未勒归无计”。

窦宪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但也未必有后人想象中那么大影响。当时北匈奴已经式微,反倒是鲜卑羌人兴盛起来,攻杀北单于并没有解除汉朝边患。常有人意淫匈奴西迁几乎覆灭罗马帝国之事,其实没有可靠证据说明匈奴就是后来横暴一时的“匈人”,二者都没有文字记载历史,考古上也没有过硬证据说明他们的联系。退一万步说,汉朝和罗马时间空间条件差距很大,不能拿这事说明北匈奴如何强大。


二匈奴人西迁的原因

大约在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现在顿河以东的阿兰国,这段历史在我国《北史.西域传》和罗马帝国的《历史》中,都有过记载。北匈奴杀死了阿兰国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 顿河以西、多瑙河以东
凭借着在阿兰国的休整和补给,北匈奴彻底恢复了元气,掠夺、贪婪的本性让他们对顿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单于巴兰姆伯尔的率领下,渡过了顿河,向东哥特人发动了进攻,东哥特人哪里是匈奴人的对手,经过奋战,依然惨败,一部分东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窜,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尾随其后,追击到西哥特人居住地。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经今天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摆下军阵,准备迎击匈奴,而匈奴人则趁夜晚偷偷从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后抄袭西哥特人军阵背后,西哥特人惨败,只得向西逃窜至多瑙河。后经罗马帝国皇帝的批准,东、西哥特人得以渡过多瑙河,进入到罗马帝国避难。此后,由于罗马帝国对哥特人残酷的压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公元378年,罗马帝国皇帝瓦连斯亲征哥特人,结果被哥特人杀死,帝国遭受到沉重打击。而此时的匈奴,由于占据了南俄罗斯大草原,暂时稳定了下来。 453年,阿提拉大单于又娶了一名少女为妃,在新婚之夜,阿提拉却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大单于之位,打起了内战,匈奴帝国在瞬间瓦解崩溃了。匈奴帝国的内战,给了被奴役民族以机会,454年,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人被迫又退回了南俄罗斯草原。在461年,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发动了对多瑙河流域的东哥特人战争,遭到失败。468年,他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自己战死沙场,从此匈奴人逐渐沉寂了下去,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

三匈奴人西迁路线

一直向西到了欧洲造成了不小的轰动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也曾有一时荣耀终因文化而衰落
汉武帝对匈奴的猛烈反击,大伤了匈奴的元气。到西汉晚期,匈奴发生了分裂,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而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也被汉将陈汤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理由消灭掉了,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东汉初年,在匈奴贵族中反汉的势力重新抬头,导致匈奴分裂,南匈奴归顺汉朝,而北匈奴则坚持与汉为敌,经常发动对南匈奴和汉人的掠夺。而当时东汉刚刚建立,国力还属于恢复期,,直到汉明帝时,才发动了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73年,汉军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耿忠的汉军一直追击到天山一带,并夺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汉和帝时,又发动了针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89年,窦宪、耿秉率领汉军大败北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公元91年,汉军出击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只得向西逃窜。至此,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与汉为敌的北匈奴,则受到汉与南匈奴的合击,已无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窜。
二、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伊犁河流域
与其说是西迁,还不如西逃贴切一些。在公元91年北单于战败后,率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杀死了汉将索班。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开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三、北匈奴西迁的第二站锡尔河流域
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动,因为缺乏史料记载,就不得而知了。
四、北匈奴西迁的第三站顿河以东、里海以北
大约在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现在顿河以东的阿兰国,这段历史在我国《北史.西域传》和罗马帝国的《历史》中,都有过记载。北匈奴杀死了阿兰国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
五、北匈奴西迁的第四站顿河以西、多瑙河以东
凭借着在阿兰国的休整和补给,北匈奴彻底恢复了元气,掠夺、贪婪的本性让他们对顿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单于巴兰姆伯尔的率领下,渡过了顿河,向东哥特人发动了进攻,东哥特人哪里是匈奴人的对手,经过奋战,依然惨败,一部分东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窜,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尾随其后,追击到西哥特人居住地。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经今天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摆下军阵,准备迎击匈奴,而匈奴人则趁夜晚偷偷从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后抄袭西哥特人军阵背后,西哥特人惨败,只得向西逃窜至多瑙河。后经罗马帝国皇帝的批准,东、西哥特人得以渡过多瑙河,进入到罗马帝国避难。此后,由于罗马帝国对哥特人残酷的压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公元378年,罗马帝国皇帝瓦连斯亲征哥特人,结果被哥特人杀死,帝国遭受到沉重打击。而此时的匈奴,由于占据了南俄罗斯大草原,暂时稳定了下来。
六、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后,匈奴人的活动
在打败哥特人,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后,匈奴人得以休整,人口开始急剧增加,,小部分的匈奴骑兵仍然在骚扰临国一股匈奴骑兵渡过了多瑙河,与哥特人一起骚扰罗马帝国;另一股匈奴人,于公元384年进攻美索不达米亚,攻占了爱德沙城;还有一股匈奴人于396年,侵入了萨珊波斯帝国。整体而言,匈奴人这段时期,基本是以在南俄罗斯草原休整为主,为下一步的大规模入侵积蓄力量。
七、匈奴乌尔丁大单于的活动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而此时的匈奴正处于乌尔丁大单于的统治。乌尔丁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曾对东罗马帝国色雷斯省总督说过,凡是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愿意,他都能征服。公元400年,匈奴在乌尔丁大单于领导下,又开始向西大规模入侵,一举夺得了整个多瑙河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这一事件的连锁反应就是逼迫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为躲避匈奴人,只得向西罗马腹地进军,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了西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西罗马帝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乌尔丁大单于的宏图大志还未实现就一命呜呼了,公元408年,乌尔丁率军骚扰东罗马帝国,在抢得大量财物准备撤退时,遭罗马人的袭击,乌尔丁大单于就这样战死在沙场。
在疆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以匈牙利平原为统治中心的匈奴帝国,在奥克塔尔大单于时已基本建立起来,单于王庭稳定在今天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附近,这个军事帝国成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最严重的威胁。乌尔丁大单于死后,匈奴帝国沉寂了一段时间,而在奥克塔尔大单于率领下,匈奴帝国又开始兴盛起来,奥克塔尔死后,他的兄弟卢加继承了王位。卢加大单于在公元422年和426年两次蹂躏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和马其顿,逼迫东罗马帝国皇帝向匈奴帝国年贡350磅黄金,此后,东罗马帝国又被迫在边境向匈奴帝国开放互市,来确保边境的安宁,匈奴人的荣耀终于在西方找了回来。
九、阿提拉大单于统治的确立
434年,卢加单于去世,他的两个侄儿阿提拉和布列达共同继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领土。两位单于即位不久,便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要求东罗马皇帝交出匈奴的叛逆,还要年贡翻番,由350磅黄金上涨到700磅黄金,东罗马皇帝受武力胁迫,只得答应。445年,布列达单于神秘的遇刺身亡,阿提拉成为匈奴帝国唯一的大单于。阿提拉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在他的率领下,整个欧洲都沉浸在对匈奴的恐惧之中,匈奴帝国的鼎盛时期来到了。
阿提拉大单于独自掌权后,马上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不过战争的矛头却指向了北欧和东欧。在北欧和东欧,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英伦三岛,而许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战败,纷纷向匈奴投降。在巩固了东方和北方后,阿提拉大单于在447年大举进犯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军队接连战败,匈奴的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温泉关,严重威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东罗马帝国皇帝被迫求和,双方在448年签定和约,东罗马除了马上向匈奴支付赔款6000镑黄金,年贡也由700磅黄金涨到2100磅黄金。至此,匈奴帝国的疆域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盛极一时。而东罗马帝国经过匈奴的长期劫掠和年贡的沉重负担,财富已基本耗尽,于是,阿提拉大单于又将目光投向了西罗马帝国。
450年,阿提拉大单于在完成了对东、北、南的征服后,将矛头指向了西罗马帝国。该年,阿提拉派使者来到罗马,要求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并要求西罗马帝国拿一半的国土作为嫁妆。如此过分和羞辱的要求,自然遭到西罗马皇帝的拒绝,于是阿提拉大单于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当年,阿提拉集结了大批匈奴战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仆从军,号称50万,渡过莱茵河,向西罗马的高卢(今法国)发动进攻。高卢的城市就如同草原上猎物一样,被匈奴人一个接一个地摧毁,最终匈奴军主力又围攻高卢重镇奥尔良。此时,面对共同的敌人,西罗马人和西哥特人暂时放下他们的争斗,组成联军来救援奥尔良。面对联军,阿提拉放弃了对奥尔良的围攻,开始机动迂回,寻机与敌决战。公元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在今天的巴黎市郊展开了大决战。战斗打得非常惨烈,仅过了一天,双方战死者就达15万人,最终,西哥特国王战死,余部也撤离战场,而匈奴也损失惨重,无力再进攻,只得退回莱茵河,重新积聚力量。
十二、上帝之鞭对西罗马的惩罚
452年,得到休整的匈奴帝国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被称做“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开始了对西罗马的惩罚。阿提拉率领的匈奴军队翻过了阿尔卑斯山,攻入了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区遭到了匈奴人疯狂的攻击,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毁。此后,匈奴人攻占了重镇阿奎莱亚,挥师直捣帝国的首都罗马城。西罗马皇帝万分惊恐,只得派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匈奴人议和。此时,匈奴军中突发瘟疫,而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也快到达罗马城,,阿提拉便答应议和,但在撤军前仍扬言,如果西罗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送到匈奴,他还会来攻打西罗马。就这样,罗马人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满载着抢夺来的财物扬长而去,只留下意大利北部的一片废墟。
十三、阿提拉神秘的死亡与匈奴帝国的瓦解
453年,阿提拉大单于又娶了一名少女为妃,在新婚之夜,阿提拉却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大单于之位,打起了内战,匈奴帝国在瞬间瓦解崩溃了。匈奴帝国的内战,给了被奴役民族以机会,454年,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人被迫又退回了南俄罗斯草原。在461年,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发动了对多瑙河流域的东哥特人战争,遭到失败。468年,他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自己战死沙场,从此匈奴人逐渐沉寂了下去,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
匈奴帝国崩溃不久,深受匈奴摧残以及匈奴引发的蛮族西迁影响的西罗马帝国也彻底走向了绝路,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攻占了罗马城,末代皇帝、6岁的罗慕洛被俘虏,西罗马帝国自此灭亡,标志着欧洲封建时代的开始。

四匈奴人为什么西迁

  ,在现代匈牙利语中不仅可以找到大量通古斯─满语和蒙古语基本词汇,还可以发现许多近现代社会、军事、娱乐方面的高等辞汇,有些甚至与汉语是相通的。下面我们择要做了一个简单的语词比较 汉语  匈语 满语 蒙语 天 ég 阿瓜     金 arany 爱新     水 us   乌苏   火 tűz tua     花 virag ilga   □ 草 fű orho   卉 牛 tehan ihan   特 猴 majom monio     心 szív     心 女士 hölgy 福晋   妇 村庄 kozeg gasan     军队 sereg   tsereg   英雄 bator gasan baatar   这个比较不仅揭示Magyar人祖先是来自满蒙地区,而且证明他们是在脱离了蒙昧后才离开那里的。

五匈奴人的西迁过程

关于匈奴的起源与结局都是谜,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匈奴是夏朝一任君主夏桀的后裔,夏桀有个儿子叫淳维,在夏朝灭亡前带着逃到了北方,吞并一些北方部落,形成了匈奴族,由于北方特殊的地理环境,匈奴人形成了游牧的生活习性。

夏朝的创立者是禹的儿子启,是黄帝之后,而华夏同样也是炎帝、黄帝、蚩尤之后,这样说的话,匈奴与华夏是同宗同源的,只不过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因为朝代的替换,而养成了不成的生活习性而已。

一、先秦时期的匈奴

匈奴从夏朝灭亡,周朝兴起就开始生活在北方草原上,在整个西周与东周时期,就一直与华夏发生战争,战国中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变得强大,打败林胡与楼烦,还抢占了原本是匈奴控制的部分代地和燕地。

匈奴骑兵

战国晚期,赵国名将李牧镇守雁门郡,使用计谋一次性歼灭了匈奴十多万人马,这是匈奴在战国时期败给中原最惨的一仗,从此几十年的时间里,匈奴不敢南下侵扰赵国边境,但随后几十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争在华夏大地激烈进行,匈奴趁此机会南下,占据了河套地区。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公元前215年命令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攻打河套地区的匈奴,还包括内蒙古、宁夏、山西等地,蒙恬兵分四路,打败了匈奴,并将匈奴从陕西北部的河套、内蒙古、宁夏、山西等地一路向北驱逐,将匈奴赶到贺兰山脉及狼山山脉以西的地方,这个时候正值秦朝兵峰正盛,匈奴又是十几年不敢南下。

秦始皇还命令蒙恬修建了长城,以防御匈奴骑兵的侵扰,直到秦朝末年,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上台,第二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整个华夏大地陷入混乱,先是3年反秦战争,然后是4年楚汉战争,刘邦统一天下后 ,又是几年平定异姓王的战争。

冒顿单于

二、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在平定异姓王战争中,韩王信因为在边境对抗匈奴不力,受到刘邦的责备,因为害怕,就投靠了匈奴,并与匈奴联合起来攻打汉朝,刘邦于是率领32万大军攻打韩王信与匈奴,因为中了匈奴单于冒顿的计,刘邦被匈奴40万大军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这应该是匈奴鼎盛时期的倾国之兵了,后来因为匈奴攻不下白登山,再加上汉朝援军也快到了,所以匈奴索取了财物就放走了刘邦。

经此一役,刘邦认识到匈奴的强大,开始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政策,韬光养晦,积聚实力后再对付匈奴,而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到刘邦建立汉朝这几十年的时间中,正是匈奴崛起的时候,冒顿单于杀死了他的父亲夺取单于之位,并带领匈奴一步步强大,匈奴在几十年的时间中,打败月氏,迫使月氏西迁,收降了东胡、吞并了楼烦和匈奴另一部落白羊河南王,北方的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后臣服了匈奴。

汉匈和亲

由此可见,匈奴也并非是单一民族的部落,而是融合了很多的北方部落,这些部落的

匈奴鼎盛时期的控制范围是南到河套地区与代地,北至贝加尔湖,西到阿尔泰山(今新疆北部与外蒙古国西部),东到鄂霍次克海与白令海,还控制着河西走廊及西域部分地区,光看控制面积的话,不亚于期的西汉帝国。

而西汉帝国在经过六十多年的韬光养晦之后,实力大增,到汉武帝时期,开始对匈奴用兵,以卫青和霍去病为首的西汉将领,将鼎盛时期的匈奴一下子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尤其是霍去病,打到了贝加尔湖,拿下了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导致整个漠南漠北没有匈奴的王庭,匈奴逃到了更西边的地区。

汉匈战争

在卫青和霍去病去世后,汉匈之间的战争则处于胶着状态,汉朝没能再取得大规模的胜利,汉武帝晚期,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发动了太多的战争,导致穷兵黩武,国家实力下滑,民众生活困苦,所以汉武帝下了罪己诏,停止了对匈奴的战争,汉匈之间才有一段时间休养生息。

匈奴由于长时间与汉朝的战争,引发了一系列的内部纷争,到了汉宣帝时期,虚闾权渠单于去世,匈奴内部由于争夺单于之位发生了内乱,其国内一下子出现了五个单于,分别是呼韩邪单于、握衍朐鞮单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乌籍单于,这就是匈奴历史上的五单于争位事件,也是匈奴走向衰弱的最重要事件。

最终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投靠了汉朝,他是第一个来到长安的匈奴单于,汉朝随后帮助呼韩邪单于统一匈奴,最终匈奴彻底分裂为两支,一支是呼韩邪单于领导的南匈奴,另一支是郅支单于领导的北匈奴,郅支单于在公元前36年被西汉名将陈汤与甘延寿在西域所杀,余部向西逃走,从此消失在中国历史上,而南匈奴则一直依附于汉朝,直到东汉末年。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

三、北匈奴去了哪里?

关于北匈奴余部到底去了哪里的问题,历史上一直有争议,郅支单于被杀400年后,在欧洲出现一支匈人部落,这就是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拉提,阿拉提占领了今天的匈牙利,然后进一步向欧洲大陆进发,几乎占领了整个巴尔干半岛,差一点就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匈人是不是郅支单于的后裔一直是有争议的,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因为匈奴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按照外貌描述来看,匈人和匈奴人是有些相似的,匈奴在鼎盛时期的军队有30万,按十比一的比例,其人口至少也有三百万人,郅支单于虽然被杀,他的余部至少也有数万人到数十万人,这些人如果合在一起也是一个强大的部落。

虽然打不过汉朝,称霸中亚是有可能的,他们不敢向东,所以一直向西,直接打到欧洲是有可能的,经过400年的发展,与中亚的很多民族进一步融合,早已经不是原来的匈奴了,但他们的身上肯定还有着匈奴人的特征,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无法推测北匈奴余部去了哪里。

匈人之王阿提拉

四、南匈奴去了哪里?

呼韩邪单于领导的南匈奴臣服于汉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就是嫁给了呼韩邪单于,这个时候的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最和谐的,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3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然后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又生活了11年,还生了两个女儿。

西汉灭亡后,王莽建立新朝,王莽企图把南匈奴分裂为十五个部落,拥立15个单于,并且还给匈奴单于改名,王莽想把单于改为“善于”或者“服于”,借此打压匈奴单于的地位,结果导致新朝与匈奴关系破裂,新朝只存在15年就灭亡了。

东汉建立,南匈奴继续依附于东汉,公元48年,匈奴再一次分裂为南北两部,这个时候的匈奴单于是蒲奴单于,其内部8个部族拥立呼韩邪单于的孙子日逐王比为单于,后来日逐王比率领4万多人南下依附于东汉,仍称南匈奴,而留居漠北的蒲奴单于则变成了北匈奴。

匈奴单于

从公元75年开始,东汉与北匈奴在西域朝廷反复争夺,到公元89年,窦宪、耿秉等将率领数万骑兵,联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马三万人,攻打北匈奴,在燕然山(今外蒙古国杭爱山)大败北匈奴,彻底解决了北匈奴的威胁,北匈奴余部还曾与班超在西域争夺势力范围,但因为主力大败,再加上鲜卑和乌桓崛起,不断对北匈奴进行打击,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北匈奴渐渐灭亡,大部分投靠了鲜卑与乌桓,小部分融入了中亚或者西域。

南匈奴则继续依附于东汉,直到东汉灭亡,南匈奴则依附于曹魏和后来的西晋,这个时候的南匈奴势力已经非常弱小了,甚至都不如乌桓和鲜卑,经过两次的大分裂,南匈奴只能依附于华夏政权才能生存。

五、西晋后期的匈奴

南匈奴一直存在,尽管很弱小,到了西晋晚期,南匈奴再一次崛起,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传位于智商不足的儿子司马衷,引起贾后乱政和八王之乱,然后西晋内部发生了长达15年的内部战争,导致实力消耗殆尽,外族趁虚而入。

西晋时期五胡内迁

趁虚而入的就是之前的南匈奴人,这些人祖上有汉朝公主的血脉,大多数改姓刘,与汉朝国姓一样,比如建立汉赵政权的刘渊,这个时候的匈奴已经极度汉化了,用的是汉姓,建立的政权也是模仿汉政权,刘渊去世后,其子刘和即位,刘聪杀刘和自立为帝。

刘聪在位期间,派手下刘曜与石勒率军攻破了西晋的洛阳与长安,俘虏并杀害了晋怀帝及晋愍帝,并制造了永嘉之乱,直接灭亡了西晋王朝,刘聪在位8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刘粲即位,随后汉赵政权陷入内部争权夺利之中,权臣靳准谋反并刺杀了刘粲,杀死了匈奴族的刘氏皇族,自立为汉天王,向晋朝称臣,之后靳准又被手下所杀,而家族被刘聪的族兄弟刘曜所灭,随后刘曜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赵。

同一时期,还有一个也称后赵的政权,就是羯族人石勒所建立的,在刘曜与石勒的战争中,刘曜被击败并被俘虏,随后刘曜被杀,其政权也被羯族人为主的石勒政权所灭亡,刘氏汉赵政权是匈奴人的辉煌,刘曜被杀后,南匈奴人也彻底灭亡,其余部不是被杀,就是投靠了其他部落,融入了其他部落。

汉人与匈奴人

现在来综合整理一下匈奴到底去了哪里?

准确的说法,是匈奴族融入了其他部族,绝大部分是融入了汉族。

1、和亲融合。

两汉与匈奴有着四百余年的和亲政策,汉朝不断嫁公主或者宗室之女到匈奴,使得汉朝的文化传入了匈奴,在部分匈奴人身上,有了汉人的血统,这个人数占比是比较少,除了上层之间的和亲,其实汉朝与匈奴民间也有着大量的通婚,这基本上来自于投降汉朝的匈奴人,或者投降匈奴的汉朝人,这就是投降融合。

2、投降融合。

两汉时期,投降匈奴的汉朝人比较有名的有韩王信、卢绾、李陵、李广利等,据说李陵投靠匈奴之后,他的后裔成长为一支部落,到了唐朝时期,有一支来自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黠戛斯朝贡团,在酋长失钵屈阿栈的率领下,抵达了唐朝首都长安,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裔,如果属实,这支部落不仅有汉人血统,而且还有匈奴血统,算是匈奴人和汉人共同的后裔。

和亲融合

,还有为数众多的匈奴人投靠了汉朝,这种投靠不是依附,而是单纯地投靠,成为汉人,比如汉武帝时期的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带领两个部落的人约四万余人投靠汉朝,休屠王有个儿子还是后来汉武帝的托孤重臣之一,叫金日磾,这个部落的王族改为金氏或者独孤氏,常年生活在汉朝境内,经过几百年的生活,与汉人没什么两样,完全融入了汉族。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像这种匈奴大规模投靠汉朝,生活在汉境内完全成为汉人的例子非常多,这就叫投降融合,这部分匈奴人占了不少的比例,再举个例子,上面说到南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其中的北匈奴被鲜卑征服,大部分匈奴人投靠了鲜卑与乌桓,双方不断通婚融合,他们的后代被称为铁弗人。

匈奴人融入了其他部族

铁弗人在东晋时期,在长安建立了夏国,而鲜卑的另一个部落拓跋氏在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叫北魏,北魏又灭亡铁弗人建立的夏国,史称胡夏,铁弗人又融入了鲜卑人,原本铁弗人就是匈奴人与鲜卑人的混血,现在又与另一支鲜卑人混血,所以匈奴就不存在,完全融入了鲜卑民族。

而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权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是汉人高欢拥立的,西魏是鲜卑人宇文泰拥立的,东魏与西魏后来被北齐与北周取代,北周灭亡了北齐,又被隋朝取代,隋朝又被唐朝取代,而建立隋朝的杨坚及建立唐朝的李渊又有一半的鲜卑血统,另一半是汉人血统,算是匈奴人又跟汉人融合了,这真是巧合,鲜卑人、匈奴人都跟汉人融合了。

3、文化融合。

南匈奴在长年依附于汉朝的过程中,双方一直关系比较好,而且南匈奴多次为汉朝征战,双方是臣属关系,到了后来,南匈奴的单于要汉朝册封才能算数,比如东汉末年,汉朝不愿意封於夫罗为单于,於夫罗连匈奴都回不去,就留在了汉朝参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还被曹操打败。

匈奴人融入汉人

这个时候,匈奴对于汉朝文化是比较仰慕的,大量融入汉朝,比如上面讲到的匈奴冒顿单于的后代改为刘姓,再加上常年生活在汉朝边境,除了服装与说话不一样,其他基本都一样了,这是文化的融合,有更多的匈奴人为了躲避战乱,移居汉地生活,西晋晚年,大量的胡人开始内迁,包括匈奴人,这也是五胡乱华的先兆。

刘氏匈奴人其实最恨的就是终结汉朝的司马氏,所以对待晋朝非常残酷,他们自认是汉朝皇族的后裔,因为身上有一半的汉人血统,这就是文化融合,这让大量的匈奴人融入了汉族,如果问匈奴人到了今天演变成哪个民族?最多的应该是汉族了。

是鲜卑人,比如有的史书上说北魏时期的柔然人是鲜卑人与匈奴人融合的后裔,北魏以后世分裂的东、西魏以及取代他们的北周、北齐的鲜卑人,全部融入了隋唐的汉人之中,所以另一部分匈奴人与鲜卑混血后,他们的后裔又与汉人混血。

就是融入当地的民族,匈奴的势力很大,控制区域也很广阔,在衰败的时候,有不少匈奴人就近融入了当地的部族,比如公元前60年,匈奴东蒲类王兹力支率领部众1700人投靠了汉朝的西域都护郑吉,郑吉就近把这些匈奴人安置在西域,今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部,这些匈奴人就地生活了下来,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匈奴人就融入了当地。

再一个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在衰败之后,生活在北方的匈奴大多就近融入了其他部族,比如东胡、烦烦、鲜卑、乌桓、月氏、柔然等等,已经无法准确考证了,匈奴完整地融入了其他部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