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折腰之谜(为五斗米折腰的下一句)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2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我们,人不能为了金钱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否则就会失去做人的底线。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利益,不惜出卖自己的的尊严,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近日,江苏南京一男子因盗窃被抓,他的妻子为了救他,竟然跳河自杀。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各位继续往下看。原来,这名男子在家中翻箱倒柜,结果发现了一个黑色钱包,于是他打开钱包,里面有现金、银行卡、身份证等物品。这名男子随后报警。


一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 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 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 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 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 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 天县令的彭泽。

二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诗句

该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和赵直中提干韵》一诗,全诗如下
万事推移本偶然,无亏何处更求全。
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城碍夕阳宜杖履,山供醉眼费云烟。
怪君不顾笙歌误,政拟新诗去鸟边。

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这是支付宝蚂蚁庄园6月7号今日庄园小课堂的问题,很多用户还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编会为大家详细介绍6月7日今天蚂蚁庄园课堂小鸡饲料答案。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形容一个人有骨气,不为名利所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句话也有相应的典故出处,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下面小编就带来相关内容介绍。

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

A、陶渊明

B、李白

蚂蚁庄园6月7日答案陶渊明

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陶渊明,成语

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东晋著名的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但到他这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尽管如此,从小陶渊明还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成不爱慕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

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陽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陽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栽赃陷害。县吏说“我们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于是,陶渊明在出任彭泽令八十多天后,就离开衙门,收拾行装,返回家乡,从此过起隐居生活。对于官场,他丝毫没有眷恋之心,反而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饮酒写诗,过着世外桃源一样的清闲生活。

他的一生,充满了对人生真谛的渴望与追求。他的诗歌如《饮酒》、《杂诗》等,质朴无华,清丽自然,寓绚于素,韵味隽永,或者咏史抒怀关心时局,或者充满“性本爱丘山”的生活志趣。他的辞赋如《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他的散文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表现了返朴归真、高远脱俗的意境,对美好未来充满了向往。后人有“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之誉。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浮华所改变。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


四五斗米折腰典故出处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他写农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