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珍宝岛之谜,保卫珍宝岛是哪一年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1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中国凭什么能进五常,而印度不行?”近日,一印度网友在网上发出疑问,没等中国说话,外国网友直接说中国没什么,只是打遍了五常而已!
为何会有网友说,我们的五常之位是“打遍五常”得来的?那些和我们交手的“前任五常”最终结果都是什么下场?
1949年,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大势已去,蒋介石一方面佯装谈判拖延时间,一方面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积极扩军备战。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和上海。
而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碍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再要求,停留在长江流域的他国军舰不要插手我国内政,很多国家都默默退出,唯独英国的“紫石英号”赖着不走,他们以为我们不敢向他们动手。
解放军见状,并未啰嗦,直接向英国舰队开炮,“紫石英号”一击即中,瞬间丧失战斗力。
作为五常之一的英国理亏,也没好意思要说法,直接掉头就跑。
不久,解放军大获全胜,新中国成立。越南的领导人胡志明,率先承认了新中国,坚定不移地站到了中国的身边,并喊出了“我们是同志加兄弟”的口号。
但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同盟国越南,却还在饱受战争之苦。
1950年,越共领导人胡志明孤身来到中国求援,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也是投桃报李。
无论是武器还是粮食,只要是越南需要的,中国就提供。除此之外,还派去大量援军,支援越南抗法战争。
在中国军队的支援下,五常之一的法国也是节节败退,最终被赶出了越南。
1952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决定抗美援朝,这次的对手是五常强国之美国。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实力、最有权力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最强悍的军事实力,军事基地遍布全球,还掌握世界上大部分的尖端科技。它的口号是,我想打谁就打谁,没得商量。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没捞到一点好处,被我们中国志愿军打的节节败退,妄想在当年圣诞节前就结束战斗的美军,怎么也想不到这场仗竟然整整打了将近3年,以联合国军死亡60多万而结束。

说实话,此前美国一直援助国民党军队,看到国军始终打不赢解放军,对其也是有些鄙视。
不过经过朝鲜战场的交手后,美军才意识到,不是国军太弱,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强,强到他们也打不过。
新中国让在世界上横着走的美军也不得不低下他们骄傲的头颅在停战协议书上签了字,这一仗让初生的新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1969年,作为五常的一个对手苏联,向我国发起侵略,珍宝岛保卫战就此打响。
在保卫珍宝岛的战争中,解放军在武器装备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把昔日连德国人和美国人都敬畏三分的苏军给打得没了脾气,让不可一世的苏军愣是没占到半点便宜。

世界五常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新中国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中,代替“中华民国”,成为了新任五常之一。
也有人说,我们的五常之位是“继承”得到的,这样的说法,简直可笑,新中国能成为五常,那可是战士们在战场上用命拼搏来的。
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打败过美苏英法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五常极其不容易。
而妄想进入五常的印度,对新中国来说,更是不堪一击。
至于印度人问“中国凭什么能进五常,而印度不行?”,因为印度也是我们的手下败将。
1962年,印度侵略我国边境,当时,印度宣称自己的军队亚洲无敌,哪怕中国解放军也不在话下。
印度之所以有恃无恐,是因为他们占有绝对的地理优势。喜马拉雅山南边,印度境内一马平川,出兵打仗极其便捷,我国要想阻拦侵略,军队就需要翻山越岭,穿过青藏高原,再翻过喜马拉雅。
新中国从未怕过,侵我领土者,虽远必诛。1962年,我国发起了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
不过28天,打的印度全军投降,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岌岌可危,这场中印之战,我国以绝对的优势取得胜利。
这是印度到现在都无法洗去的耻辱,妄想取代中国成为新任五常的梦,也随之破裂。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谁想欺负便欺负落后的国家,作为五常之一的中国,我们爱好和平,但也从不惧怕战争!

一电影保卫珍宝岛

珍宝岛过去曾叫“张盖岛”和渔翁岛。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9.74平方公里,因为它两头尖,中间宽,形似中国古代的元宝,故名珍宝岛。该岛西端曾与中国大陆相连,由于江水的长期冲刷,于1915年形成小岛,至今枯水期仍与中国江岸相连,人们可徒步上岛。岛东与原苏联隔江相望,相距100余米,每年冬季,江面冰厚达两米以上,可以通行各种车辆。岛西是宽不过百米的江汊,从未通航。珍宝岛四周林木环绕,岛中水泡与乌苏里江相连,是鱼类的天然繁殖场所和栖息地。当地中国居民祖祖辈辈在那里进行生产和捕鱼等活动。20世纪初,由于中国渔民张盖等几位老人相继上岛建房、捕鱼和种菜,珍宝岛曾先后被当地人称为“张盖岛”和“渔翁岛”。1928年,中国居民陈远起买下了张盖的房子,与其子陈锡由常住岛上。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日本关东军强迫岛上居民迁离该岛。1945年以前,珍宝岛归虎林县公司村管辖,后来归虎头区管辖。这个地区一直有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大量的事实证明,自古以来,珍宝岛就一直是中国不可争议的领土。
中苏之间有着7500公里的边防线,在历史上就存在着边界问题。但在中苏两党两国友好时期,中苏边境相对安宁。中苏关系恶化后,中苏边界便开始成了多事之秋。1960年8月,苏联在中国新疆博孜艾尔山口附近地区挑起了第一次边境事件,1962年4月,又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策动6万余中国公民越境逃往苏联,并于5月策动了伊宁暴乱事件。中苏边境地区的平静和安宁从此不复存在。是年12月,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讲话,就中印的边界冲突攻击中国说“苏联完全不认为印度想同中国打仗,中国单方面停火后撤很好,中国部队当时不从原来地前进岂不更好?”与此,赫鲁晓夫还针对中国与印度的边界冲突,指责中国为什么没有兴趣收回澳门和香港,而与印度纠缠。为了回击苏联,1962年12月至1963年3月,《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先后发表了7篇社论或评论员文章,其中3月8日的社论《论美国共产党声明》,公开提出《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和《伊犁条约》是沙皇俄国政府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此后,边界问题便正式提到中苏两国的外交谈判桌上。而苏方在此时却不断地破坏中苏边界现状,包括向中国境内推进巡逻线,在中国境内修筑工事,潜入中国境内安装窃听装置,干涉中国边境居民的正常通行和生产活动,殴打、绑架中国边民,阻止中国边防部队执行正常的巡逻任务,甚至不断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3月,由苏方挑起的边境事件达4189起,比1960年至1964年期间增加了一倍半。中苏边境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了。
1966年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中苏边界东段界河乌苏里江上,苏联边防军一再挑起严重的边界纠纷,中国的珍宝岛和七里沁岛又成为边境冲突的焦点。珍宝岛的武装冲突,就是苏军蓄意制造的种种边境事件的必然结果。1964年,苏方就在其地图上把边界线画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中国岸边,将珍宝岛划归苏联所有。这是无视和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遭到我方的严正抗议。从此,双方在珍宝岛地区出现的磨擦,就日益增多和激烈。1966年至1968年初,中苏双方在这一地区的冲突由口头争辩发展到相互推搡和斗殴,直到苏军以棍棒殴打中国边防人员。仅1967年1月至1969年2月期间,苏联边防部队就入侵珍宝岛达16次之多。1968年1月,苏军又进一步动用装甲车在七里沁岛上冲撞中国边民,撞死、轧死中国边民4人,制造了第一起严重的流血事件。1968年12月27日,苏联边防军出动装甲车、卡车、吉普车共7辆,载运75名武装军人超过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侵入珍宝岛,拦截和殴打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我边防部队,当场打伤8人。1969年1月4日,我边防部队的巡逻分队登岛巡逻,遭到30多名苏军的干涉和阻拦,他们连推带打,强迫我边防巡逻分队离岛。1月6日,苏联边防军又侵入珍宝岛,抓走两名捕鱼的中国公民。1月23日,75名苏联武装军人携带犬,分乘4辆军车,在直升机的掩护下,突然袭击正在珍宝岛上执行任务的我边防巡逻分队。共打伤我20多人,其中重伤9人,有的口鼻流血,当场昏迷过去。2月6日至25日,苏联边防军又5次围攻、毒打我边防部队巡逻人员。对于苏方接连不断的挑衅,我边防部队一再克制,未予还手。苏联边防军将我边防部队的克制忍让态度和争取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诚意,视为软弱可欺,在珍宝岛地区的入侵挑衅活动一再升级,愈演愈烈。中苏边界事件不断扩大,终于造成了珍宝岛自卫还击作战的发生。中国军队通过珍宝岛自卫还击作战保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有力地抗击了勃列日涅夫政府的霸权主义。

二大保卫珍宝岛

因为你们根本不了解整个珍宝岛事件的背景如何,仅凭借结果去自我脑补,自然会得出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观点。

先说明一点,没有所谓“珍宝岛战役”一说,这只是一次由领土纠纷引发的武装冲突而已,持续时间和战斗规模均达不到战役级别。,一般都称其为“珍宝岛事件”,更正式一点的说法是“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关于整个事件的起因这里就不再详谈,反正就是中苏两国因珍宝岛的地理位置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领土归属问题,后随着两国关系的恶化领土问题逐步升级为意识对抗,结果领土纠纷就从早期的口头论战发展为后期的武装对峙演化为大规模武装冲突。

珍宝岛的地理位置

关于这次武装冲突的结果也相当明显,战斗结束后中国实际控制了珍宝岛,并在岛上修建了营房,派驻官兵常年驻守,而苏联虽然声称拥有珍宝岛的领土主权,但自此之后再也没有派出过边防部队上岛巡逻。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当年苏军在珍宝岛事件中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吃亏不小。

,珍宝岛冲突的结果这并不能说明苏军的战斗力外强中干。如果回顾整个事件中苏军的表现就会发现,当年苏军的整体战斗力远在解放军之上。

冲突失利的原因

冲突初期参战苏军战斗力不强

不少人认为珍宝岛事件中参战的苏军就是那支强大的苏联陆军,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当年与解放军作战的对手来自于苏联边防军。苏联边防军虽是苏联武装力量的其中一部分,但受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直接管理,并不从属于苏联陆军。可以说,这是一支独立于苏联陆军发展的军事组织。

苏联边防军专门负责国家领土安全,主要执行边境巡逻、领土防卫、反偷渡等冲突程度较低的作战任务,因而边防军没有装备坦克或火炮等重武器,只装备了一些装甲车和轻武器,其实际的战斗力并不如真正的苏联陆军。比如珍宝岛冲突中参战的苏联第57边防总队,这支部队在战前既没有配备坦克,火炮也少得可怜,仅装备有少量的BTR-60轮式装甲车,基本上没有野外进攻作战的能力。

苏联边防军隶属于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即克格勃),因而又称克格勃边防军。

而作为对比,中国在珍宝岛事件中投入作战单位主要来自于沈阳军区的正规陆军。根据后来的统计,除边防部队外,解放军先后从担负战备任务的23军和46军抽调部队赶赴冲突前线作战,另有多个师直属侦察连/排参与战斗,还组织了3个炮兵团及加强分队实施火力支援。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参战的苏军部队不仅在数量上要少于解放军,装备上也并没有占到太多优势,这也是为何在珍宝岛事件初期苏军损失较大的原因。

乘坐BTR-60轮式装甲车的苏联边防军

苏联高层判断失误

在珍宝岛冲突爆发前,苏联高层其实并未真正重视起中苏的边境纠纷。因而在战前准备上,苏军基本上没有任何动作,既没有作战预案,又没有加强部署。在战斗爆发前,苏联在珍宝岛附近的兵力并不充足,仅有一个第57边防总队。而且,这个第57边防总队只下辖3个营级的边防大队,没有装备重武器,全部编制大约1000人左右,只能支撑连排级战斗,作战能力可想而知。

直到在冲突爆发之后,挨了一闷棍的苏联才从远东军区第135摩步师抽调一个摩托化步兵团增援珍宝岛的边防军。这也是为何苏军在3月2日的战斗失利后,没有立即展开反击,而是直到3月15日才重新组织进攻。

解放军缴获的T-62坦克就

反观解放军,对于冲突早就做足了精心准备。根据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的回忆,中央早早就做好了武装冲突的思想准备,并指示解放军部队尽快做好备战。到珍宝岛冲突发生前,沈阳军区至少已准备2月有余,不仅组织了前线指挥部,还建立了后勤战地保障,而且大力抽调精锐部队准备参战,甚至还给中央架设了专线,用于和前线及时沟通。

可见,在这种有心算无心的条件下,苏联人吃亏也就是理所的事情。

如果一下,珍宝岛冲突就是解放军陆军在周密准备之后对苏联边防部队的一次突袭行动,打了苏联一个措手不及,而后又以严密的防御顶住了苏联陆军的进攻,获得了冲突的胜利。

并不轻松的胜利

虽然解放军在珍宝岛事件中获胜,还缴获了一辆T-62坦克,并实际控制了珍宝岛,但这次胜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干脆利落,苏军也没有被打得落花流水。尤其是15日以后的战斗,在没有空军协助的情况下,苏联边防军仅凭借陆军坦克和火炮支援,便数次登岛冲击解放军防御阵地。幸而解放军针对性的强化了反坦克火力还布设了反坦克地雷,才彻底击退了边防军的进攻。

而从战后伤亡统计来看的话,解放军共伤亡159人,其中牺牲71人,受伤88人;而苏联共伤亡152人,其中阵亡58人(49名为边防军,9名为正规军),负伤94人。双方伤亡接近1:1,几乎是打了个平手。

如果再加上解放军以有心算无心的事件背景,由此可见苏军的战斗力到底如何。

虽然解放军在珍宝岛冲突中获得了优势,但不能就否定苏军的战斗力,否则你将如何解释中国在三北地区屯兵百万,还构筑大量的防御工事,还要加强三线建设。


三保卫珍宝岛课文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该岛北端原与中国大陆相连,由于江水的长期冲刷,一九一五年才形成小岛,至今在枯水期仍与中国江岸相连,人们还可徒步上岛。因为它两头尖,中间宽,形似中国古代的元宝,故得名为珍宝岛。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生产活动,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

中苏之间存在着边界问题,但在中苏两国友好时期,中苏边境是安宁的。中苏关系恶化后,中苏边界也开始多事。1967年到1969年初双方在边界上的若干地方,比如乌苏里江上的七里沁岛和珍宝岛,不断发生巡逻队冲突,从对骂到推搡、棍棒武斗等。从1968年开始中方准备在中苏东部边界进行武装行动。1969年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批准之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部署3月在珍宝岛进行“珍宝岛反击战”,为在4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定基调。

1969年3月2日苏军发现中方有人上岛,便派出边防巡逻队上岛驱逐对方,被中方伏击,打死打伤数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此发生武装冲突。苏军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解放军使用了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双方都声称是对方蓄意挑衅,先开火。其后中方打退了对方的进攻,战斗之后中方控制全岛。中方伤亡比对方少,这次战斗中方称为“珍宝岛保卫战”或“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在1969年3月15日的战斗中,苏方军队一辆坦克已经侵入中国境内,行进于封冻江面上的苏军当时的主力坦克T-62坦克被击毁,迫使其乘员弃车。在该日的战斗中,苏方指挥官边防总队长列奥诺夫·德莫克拉特·弗拉基米罗维奇(Леонов Демократ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上校阵亡。

1969年3月17日为争夺坦克,双方互对炮击,但均没能将该辆坦克拉回。1969年3月21日苏方不愿让中国获得这个当时较为先进的坦克,遂派出爆破组试图炸毁坦克被击退。之后苏军用炮火把坦克下的冰层击破,坦克沉入乌苏里江。

4月,中方派出海军潜水员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来,之后坦克被放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并以此为原型作为中国自制坦克的蓝本。

在珍宝岛冲突中,双方都动用了正规军,尤其是苏方甚至动用了火力强大的“冰雹”式火箭装置。苏方称,是中国人发起了进攻,被苏军守军击退。

1969年8月,中国在岛上修建了营房,派驻1至4名官兵常年驻守。

1969年3月2日的自卫反击作战击毙苏军31人、打伤14人,击毁装甲车、指挥车和卡车各1辆,击伤装甲车1辆。战斗中,中国军人牺牲20人、伤35人,另有1名通讯员失踪。

1969年3月15日的激战中中国边防部队抗击苏军50余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大量步兵的轮番攻击,激战9个多小时,历经6次较大规模的炮战,粉碎了苏军3次冲击,共击毁苏军坦克1辆,装甲车8辆,击伤坦克、装甲车5辆,击毙苏联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杨辛中校等60余人,打伤80余人。我军牺牲12人,负伤27人。

1969年3月17日-4月2日争夺苏军T-62坦克的作战行动,我军发射炮弹1900余发击毁、击伤敌坦克各1辆,打死打伤苏军步兵30余人。

整个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边防军毙伤苏军230余人(苏联公布的苏军伤亡数字为152人),毁伤坦克装甲车辆19辆。

我军阵亡71人(统计至1969年11月为止),68人现安葬于宝清县珍宝岛烈士陵园,齐齐哈尔的西满烈士陵园里有2位,十八站烈士陵园有1位。

可以说,珍宝岛冲突,是中苏两国在意识上冲突的延续,导致发生了实际的冲突,中苏论战持续了10余年,双方都想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批驳对方的思想,中苏都是大国,中国想发展自己的军事和工业,苏联一直认为中国有求于苏联,中国不敢动手,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胜利,给了苏联一个漂亮的耳光,让苏联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实力。该战役让中国意识到了自己军事武器的不足,尤其是当时非常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手段,而经过多年的奋起直追,今日我国的反坦克装备和技术储备已位于世界前列。

,中苏实力差距是有的,在事后,中国遭到了苏联疯狂的报复,甚至想使用核武器,顾忌美国和欧洲,所以才不得不放弃,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显示了我国保卫领土完整的决心。正说明了下面这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珍宝岛事件间接开启了尼克松访华的大门,但与此也使得我们站在了核战的门口,甚至已经进入了前厅。虽然的结果是非常美妙的,可我们依然不得不感谢上天对我们的眷顾。

我们无意责怪谁,因为我们非常清楚与两个超级大国交恶对于一个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我们还是热切地盼望中国永远不要再有这样刀尖上跳舞这样的经历了。毕竟,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而言,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押作筹码,绝不是什么美妙的事情。这样的经历有过一次已经太多了。

欢迎


四中国武林高手保卫珍宝岛

北角!!!!!!!!!!!!!!!!!!!!!!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