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启大爆炸之谜_北京天启大爆炸揭秘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1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1626年5月30日早晨,北京紫禁城的天空中忽然一声巨响,现出一道白光,尘烟四起。紧接着,人和牲畜都被震到了天空中。
公元1626年,当时是明朝天启六年。这一年的5月30日早晨,北京紫禁城内外的人们还在睡觉,这时天地间传来一声巨响,王恭厂附近似乎发生了重大爆炸,随着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升上空中,刹那间天昏地暗,周围都是一片飞沙走石的狼藉场面,大量的人群、猪牛羊狗牲畜、破损的房屋,都被震到了半天之中。
当时的皇帝准备出宫,仪仗队为皇帝安排乘坐大象出行。可大象因受惊过度,从关大象的房中奔逃而出,满街乱窜,践踏百姓,死者无数。
紫禁城附近一片四分五裂,这场爆炸范围半径大约750米,面积达到2.23平方公里,共造成约2万人死伤。根据史料记载,爆炸卷起的狂风,甚至还把人吹到了距离京城90公里以外的蓟县。
对于突发的这次大爆炸,明朝皇帝立即召集大臣参与讨论。文武百官虽然议论纷纷,可当时没有一个人能弄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大爆炸?谁也解不开这个谜题。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原因,那么这场浩劫的真正诱因是什么呢?无数的史学家经过研究和查访,综合各种资料得出了以下4种推测结果。
第一发生了地震。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的北京城确实常有地震发生。地面开裂会引发热气喷涌,地核里面也容易发生原子反应,从而造成爆炸。
既然是爆炸,就可以解释房屋倒塌、人群和牲畜飞入半空中。但当时还有一个奇异的现象,人群被震波推到天空时,身上衣服居然被悉数拔去,而这种现象却不像是地震的后果。
既然不是地震,人们又有了以下几种猜测。
第二火药库发生爆炸。
由于爆炸的地点发生在王恭厂一带,就是如今的光彩胡同。当时的王恭厂附近有一个大型火药库,库存了至少数百吨炸药。
据明史的记录,王恭厂此前也发生过多起爆炸事件。所以,后人怀疑1626年5月30日的这次大事件,是由于大型火药库发生爆炸引起的惨案。
第三发生了飓风灾害。
众所周知,诸如龙卷风之类的飓风会卷起人群和牲畜,房屋也会被摧毁,人们的衣服也会被强风撕裂。可是,飓风一般不会造成地动山摇和出现火灾的场景。
第四天上降落陨石。
天降陨石也是一种自然的天文现象。而1626年5月的这次灾难,天空内外响声如吼,惊现一道白光,这非常符合陨石坠落的现象。
可是陨石降落又不会引发狂风火灾,而陨石降落又会造成巨坑,但根据当时的记载,人们并没有发现有巨坑的存在,也没有陨石砸下来造成的任何痕迹。
在@隔壁的靖哥哥A 看来
综合以上4种猜测,这次爆炸原因不明、现象奇特、灾祸巨大,是“古今未有之变”。直到现在后人也没有弄清楚1626年5月份的灾难,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历史就像一个谜,引起人们的无限探究。可以确定的是,这一天的明朝紫禁城确实发生了一起奇特的灾难,多方考察过后仍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这也许就是历史留给人们的谜题吧。
天启大爆炸其成因仍然困扰着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与3600多年前发生在古印度的“死丘事件”、1908年6月30日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关于天启大爆炸的诱因,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欢迎各位读者下方留言讨论。

一明朝北京天启大爆炸

天启大爆炸又叫王恭厂大爆炸,发生在明朝末年,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巳时。爆炸半径750米,波及方圆23里,死伤两万余人。这场爆炸的原因,规模以及爆炸出现的现象都是透露着诡秘,至今历史学家和科学家都无法解释,这场爆炸与3600多年前发生在古印度的“死丘事件”、1908年 6月30日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3

爆炸前兆

这场爆炸发生之前就已经有预兆了,在爆炸发生前两年,发生罕见的干旱。爆炸前天空出现奇怪的云,鬼车鸟在哀叫,不明的音乐声传来,火神庙出现火球,火神像在动,官员去祭拜昏迷等这一切现象都预示着将有大事发生。

爆炸过程

五月初六上午九点,天启皇帝正在用膳,突然一声巨响,吓得皇帝一个箭步就冲了出去,只有一个贴身侍卫跟着他,侍奉他的太监宫女全部殉难,跟着他的侍卫也被砸中死去,只有他跑到交泰殿的一张桌子下面,保全了性命,就连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灵也被砸死。等爆炸过去,他起身来看,大殿里已经狼藉一片,御座御案全都东倒西歪了。皇城处于爆炸的边缘地区还损失成这样,核心地区就更惨了,王恭厂附近被夷为平地,数万人和房屋牲畜像雨点般落下,现场可谓惨烈。奇怪的是,不管死的男的女的都是赤身裸体,衣物都飞到了昌平,受伤的也是一丝不挂,很多只能拿瓦片,被刀遮住下身,这个奇异现象至今也没有合理的解释。

爆炸原因

这场爆炸造成的损失是不可磨灭的,造成的原因是什么,至今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火药爆炸,有的说地震,有的说是飓风。每一种说法都不能全部解释这些奇异现象。这也成了中国古代的自然之谜。

爆炸后续

爆炸过后,皇帝逃过一劫,除了太监,宫女震死一些外,官员也有在这次事件事件中震死的。这个事情顿时朝野震动,有的说是阉党排除异己,贪污成为,上天在惩罚朱家天子。也有人说这是上天预警,要求皇帝反躬自省,于是皇帝下令查处了几位大臣的责任,自己又下了一道骂自己的罪己诏,还亲自赶往太庙去祭拜列祖列宗。大明也将在十几年后烟消云散。

爆炸成为千古之谜

这场爆炸发生后,很多不能解释的疑点成为了后来很多历史学家和名仕的研究对象,他们对爆炸原因,死者裸体等问题研究,至今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有的甚至猜测是陨石坠落,外星人入侵,到现在也是莫衷一是,自然这场爆炸成为了千古之谜,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彻底解开这个谜底。


二天启大爆炸之谜图片

明朝天启年间发生的“天启大爆炸”至今仍有许多谜团未被揭开,例如爆炸过后许多死者、伤者、幸存者赤身裸体一丝不挂。
明朝最大的灾变,我想莫过于发生在天启六年的“天启大爆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变以京师王恭厂火药库为中心,席卷方圆750米的地区,给受灾地区带来近两万人的伤亡。
最离奇的是,对于“天启大爆炸”产生的原因及过程中出现的怪异形象至今仍然没有合理的解释,这场大灾变也因过于神秘被列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与“死丘事件”及“通古斯大爆炸”齐名。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繁华的京师街道上人头攒动,来来往往的人群在为生活而奔波劳碌。
忽然间,京师上空乍现一抹白光,紧接着传来一声巨响,从京城东北方向开始,一道一人多高的灰墙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当所有人都还被蒙在鼓里的时候,大灾变正式开始了。
一声声惊心动魄的爆炸声此起彼伏,茶楼、店铺、餐馆,一切可视的建筑轰然倒塌,京城西南角甚至竖起一道又黑又大的柱状蘑菇云,一时间天崩地裂、尘土飞扬。
此次爆炸爆炸东起阜成门,北至刑部街,约1500米长、6500米宽的范围内不计其数的房屋被炸成粉末状,巨大的冲击波携带着大量的石材、木材、人与动物的残肢断臂一跃而起,随后如同降雨般将它们全部甩落。
《明季北略》如是记载了这一场大灾变
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震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
爆炸发生时,很多人死得不明不白。在紫禁城内施工的匠师们,因受爆炸波及从架子上震落,近2000人活生生摔成“肉饼”;正在为皇帝出宫做准备的仪仗队受到惊吓,四处逃窜;沿街的百姓也慌忙从屋子里逃出,整条街道秩序混乱不堪,不计其数的人死于混乱中的踩踏。
御史何迁枢、潘云翼被震死于乾清宫,他们一家老小也因剧烈震动被全部活埋。
明熹宗朱由校却逃过一劫。据《天变邸抄》记载,爆炸发生时明熹宗正在乾清宫吃早饭,忽然大殿剧烈震动,明熹宗赶紧丢下碗筷飞奔交泰殿。
由于反应及时,明熹宗得以成功脱身,而那些宫女、太监已经侍卫就没那么好运了,他们来不及跟上明熹宗的脚步,便被从天而降的木槛、鸳瓦砸的一命呜呼。
此次爆炸中,不仅是伺候明熹宗用膳的太监们全部殉难,就连不满一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也因为惊吓过度而夭折。
这场灾变威力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不过最让人感到心惊胆战的还是灾变前后发生的那些诡异现象。
按照史书记载,似乎灾变早有预兆。天启四年、五年接连出现干旱天气;大灾变发生的前一个月京师观象台处有鬼车鸟昼夜哀鸣;灾变前两个星期,霜灾严重,白露挂在树枝上到了中午都还没有散去,要知道当时可是春夏之交的五月份!
大灾变前八天,京师东北角上空的云层出现异象,忽白忽红忽紫,一会儿变成旗帜,一会儿又变成关刀;
大灾变前三天,京师东北方上空出现赤红色的云气;
大灾变前两天,一抹黑色的云气悬挂于京师上空。
大灾变发生时,同样出现了许多令人不解的怪事。例如,有人在买菜的路上遇到六个友人,出于礼貌之情他连忙行礼拜揖,结果他还没有完成行礼,脑袋便飞了出去,可其他六人却毫发无损。
粤西会馆路口有一学馆,爆炸发生后里面的32名学童与先生全部人间蒸发;当时有一抬女轿从承恩寺街经过,一声巨响过后轿夫与女子全部消失,唯有那一抬破损的轿子仍然留在原地。
最诡异的是,很多死者、伤者、幸存者身上的衣服都凭空蒸发。有的人被压在地上动弹不得,看到其他人路过只能用瓦片遮盖一下身体;有的妇女双手掩面在街上狂奔;还有的用被褥或被单遮盖住暴露的身体,一脸茫然地行走在大街上;而御史何廷枢的爱妾也是其中一名幸存者,只不过被救出来的时候身上的衣物同样早已消失不见。
不仅仅是人,就连房屋也有“欧皇”与“非酋”之分。自宣武街一路往西,所倒塌的房屋数不胜数,在某一带,唯有卖酒的张四家两三间平房被大火焚毁,周边其余的平房全部完好无损。
爆炸所产生的冲击力也是前所未有的,竟然能将一块重达5000斤的石狮子从街道上移至城门外,王恭厂旁边的20多棵百年老树更是被连根拔起,地上只留下几丈深的大坑。
关于这场爆炸产生的原因,各界专家学者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提出“地震灾难说”,有的以“陨石坠落说”论处,还有的人发表“飓风致灾”这样的观点。
相比于这些观点,“火药焚爆”的说法得到最为广泛的认同。
众所周知我国发明了火药热兵器,也是世界上最早将火药热兵器运用于战争中的国家,尤其到了明朝时期,火药热兵器在军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多达百分之六十的军队都配有火药热兵器。
而京师王恭厂便是工部用来制造、贮藏火药的仓库。这里火药日生产量高达2吨,并且还有大约1000吨的常规贮藏量,这是一个危险系数极高的庞大爆炸源。
所以很多人认为,“天启大爆炸”的导火索就是这些火药,火药点燃以后对方圆几百米的区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破坏。
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京师王恭厂的火药贮藏量根本不足以带来威力如此巨大的爆炸。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好民曾对此次“天启大爆炸”进行深入研究,他测算出该爆炸的破坏半径约为750米,剧烈影响面积在2.25平方公里左右。
想要达到这种爆炸效果,需要大约1到2万吨的TNT,可京师王恭厂的火药储存量只有1000多吨,二者相差甚远。
况且现代火药制造技术必然远远高于明朝,所生产的火药威力也要远远大于后者,他们想要达到1、2万吨TNT造成的爆炸效果,至少需要可能需要4、5万吨黑火药,很显然京师王恭厂的火药存储量并不满足条件。
,以王恭厂与紫禁城的距离来看,爆炸的威力显得有些夸张。
既然王恭厂是存放火药的仓库,工部的人自然会有相应的安全意识,为了保证安全他们将王恭厂建在直线距离紫禁城2.5公里的地方。
按理来说如此远的距离足以保证紫禁城免于它的爆炸伤害,至少也是免疫大部分伤害,可是根据《国榷》、《酌中志》等多方记载,紫禁城内同样遭受严重的波及,房屋倒塌、太监侍卫被活活砸死。
而且除了中心受灾区以外,河西务、通州、密云、昌平等北京城的邻居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灾变威力之大可见一斑,仅仅凭借王恭厂那些微不足道的火药根本不可能实现这种状况。
,灾变中的怪异现象无法得到解释。
前面我们说过,大灾变发生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怪异的现象。比如重达5000斤的石狮子从街道上飞出城门外,如果这是单单依靠火药产生的能量,那周围的一切必然被肃清,事实并非是这样。
再比如灾变中很多死者、伤者、幸存者身上的衣物全都消失不见,可如果是爆炸产生的效果,这些人要么是化为灰烬,要么是完好无损,怎么可能仅仅只有衣物不翼而飞?
笔者认为,“天启大爆炸”的成因不仅仅是王恭厂的火药被点燃,而是要归结于一场来势汹汹的天灾。
事实上,15世纪到17世纪被公认为特大自然灾变群发期,在这段时期内地震、火山爆发、陨石降落、干旱等灾害异常频繁的出现。
而早在“天启大爆炸”发生前,就有人听到京师地下传来异常的声响,对此《明史·五行志》记载
《两朝从信录》也记录了御史王业浩奏折的内容
“臣等于辰刻入署办事,忽闻震声一响,如天坼地裂。须臾,尘土火木四面飞集,房屋梁椽瓦窗壁如落叶纷飘。臣等俱昏晕,不知所出。”
这些声响与地震爆发的前兆非常相似。除此之外《京师坊巷志稿》还有关于王恭厂出现地裂与地坑的记载
“王恭厂忽震裂,响若轰雷,平地陷二坑,约长三十步,阔五十余步,深二丈许。”
再结合大灾变以京师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波及这一现象,我们不难推测王恭厂的爆炸是由一场大地震引起的。
那为何地震会引起王恭厂的火药爆炸呢?笔者推测,可能是因为地震带来的静电现象。
史料记载大灾变发生前,北京这一带曾不止一次出现异火的现象,而这所谓的异火很可能是地下埋藏的天然气泄露引发的异象。
地震发生时带来静电现象,而京师又因为干旱的缘故天气干燥,进一步加剧了静电的现象,这些静电触碰到泄露的天然气时引起火灾,并且引爆了王恭厂火药。
也有可能是因为地震造成颠簸使得火烛之类的明火被打翻,最终引爆火药。但不管怎么说,王恭厂的爆炸与地震的发生应该是密切相关。
那石狮飞天、衣物消失又该作何解释呢?笔者认为,这可能是龙卷风一手造成的。
灾害学研究表明,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在山谷中传播时,如果遇上大于60°的山坡时,就会在谷底形成上升的涡旋,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龙卷风。
这一点放在“天启大爆炸”之上同样成立。王恭厂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向四周不断扩散,但由于房屋建筑与城墙的阻拦,冲击波一步步上升最终形成特大的龙卷风。
在龙卷风的搬运下,重达5000斤的石狮子飞上天空,20多棵百年老树拔地而起,无数人的衣服不翼而飞。
事实证明这种说法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曾记载
“顾(须)臾,尘土木石四面飞集,房屋栋梁椽瓦窗壁如叶纷飘……”
《梼杌闲评》也有如此描述
“横天黑雾,遍地腾烟。忽喇喇霹雳交加,乱滚滚狂风暴发。砖飞石走,半空中蝶舞蜂翻;屋坏墙崩,遍地里神嚎鬼哭。”
这里的狂风大作也就是指王恭厂爆炸冲击波形成的龙卷风。地震发生后,有人报官称许多红细丝衣出现在西山上,户部张凤逵派手下前往打探情况,果真如报官者所言,西山树梢上挂满了衣物,昌平教场中还有大量的首饰器皿,甚至有的人家中还莫名出现别人的衣服。
而能够使得这一想象发生的罪魁祸首,也就只有那龙卷风!
笔者认为,这场惊天动地的大灾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步骤地震到来、王恭厂爆炸、龙卷风产生。
总而言之,尽管“天启大爆炸”的成因至今没有盖棺定论,但笔者更倾向于它是一场天灾,一场由地震爆发为先导、王恭厂爆炸为核心、龙卷风形成为后续的天灾,由于威力连锁反应威力巨大,造成了接近两万人的伤亡。
这场大灾变也让内忧外患的明朝更加动荡不安,全国上下人心惶惶,阉党与东林党的政治斗争进一步加剧,可朱由校仍然沉迷木工不务正业,他听信魏忠贤的谗言,进一步迫害东林党,使得明朝在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天灾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人心!诸位读者,对此你们怎么看?

三北京天启大爆炸

【文/观察者网专栏

春末夏初,天气转暖,强对流天气也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前几天,武汉、苏州等地甚至出现了龙卷风。

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让我们痛心不已。时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能够准确、稳定预报龙卷风的技术手段,即便是在一些科技强国,也只是偶尔能在一些准备充足的地方,很有限地提前发布警报。,对于龙卷风这样的突发气象灾害,人们还需要在日常多做防范。

言至于此,我们不禁好奇,在自然科学技术很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如何面对龙卷风之类的风灾?有没有因为龙卷风而发生的历史大事?讨论这些问题,要从历史上的灾害记载说起。

古人眼中的龙卷风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其中自然不乏关于灾害的记录。比如在传世文献非常丰富的明朝,从中央官修的《实录》,到地方编纂的方志,以及各式各样的私乘稗史,都有不少篇幅记录当时发生的灾害,其中就有不少和风有关。

在明代中叶的成化年间,江南屡屡爆发损失惨重的风灾。南京的太庙、社稷坛、明孝陵可谓是明朝在江南地区重要的政治象征。,成化九年三月,南京风雨大作,狂风将南京太庙、社稷坛的大树连根拔起。四年后的夏天,南京又一次出现狂风,并且再一次拔掉了太庙里的大树。两年后,轮到埋葬着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遭灾了,成化十五年八月明孝陵的参天古树被大风拔起,引得朝廷震动。

明朝末年,历史资料更为丰富,有关风灾的信息记录也变得更为全面,其中的一些明显与龙卷风有关。

崇祯四年五月,河南鹿邑突然吹起怪风,将大树、房屋、家具一并席卷上天,许久才坠落下来。显然,这是一次龙卷风灾害。日前受灾的苏州,在崇祯年间也遭受过严重的风灾。崇祯六年六月,苏州突起“烈风”,地方志记载“诸山大木尽拔”,民间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崇祯九年,更有龙卷风将大孝子吕孔学的墓碑卷上了天,硬是扔到了好几里外。

在古人看来,龙卷风独有的“拔树”、“卷房”,甚至“抛人”的能力,既可怕,又难以用常理解释,只能归结于超自然的神力,最为常见的说法就是“龙”。

元朝官员杨瑀曾经在嘉兴多次看见龙卷风,江南水网密布,风眼经过河湖,就形成了所谓“龙吸水”的场景。杨瑀在书中把龙卷风称作“龙取水”,而且是黑龙取水。

龙卷风有时不止一个,于是龙也就不止一条。比如明朝正德十三年五月,常熟发生龙卷风,毁坏民宅三百余家,人们说看到了一条白龙、两条黑龙从云中降落,显然是一次多龙卷风的灾害事件。

龙卷风严重威胁人们的生产生活,由于无法认知和解释这种现象,古人转而将希望寄托于虚幻的信仰。最为关联的龙王庙自然受到欢迎,成为庇护民生的寄托。

,在“实用主义”的色彩下,其他的宗教也未尝不能发挥作用,无论其宗教典籍里有没有龙,抵御龙卷风的功能都是可以有的。清朝嘉庆二十二年五月,某地一处佛寺遭遇龙卷风袭击,房屋、家具尽数被毁,唯独金刚神像完好无损。于是,这座金刚神像就有了抗御风灾的“威名”。

王恭厂大爆炸

与今天相似,龙卷风时常酿成灾难,有的甚至非常严重。在历史上,有一起极负盛名的灾难事件,极有可能与龙卷风有关,这就是发生于明朝天启六年的王恭厂大爆炸。

在很多读物中,王恭厂大爆炸总能被列为世界X大未解之谜之列,学界对此也早有研究,并提出了若干种比较有可能的解释结论,其中一种就是龙卷风。对于王恭厂发生的事情,以往最惹人眼球的说法是“火药大爆炸”,有好事者甚至能煞有其事的用TNT当量折算爆炸的威力。事实上,这种说法是最站不住脚的。

根据记载,事发之时,远在百里之外的密云、平谷都能听到轰鸣之声,且不论当时的黑火药能不能发出这么大的声响,以及王恭厂是否会存有这么多的火药,如果真的能让百里之外都听到爆炸的声音,爆炸毁坏的绝不可能只是几块街区,恐怕北京城都不存在了。

许多史料都记载,事变之后,尸体层层堆积,而且男女皆无衣服。如果是火药爆炸,显然不是这个结果。还有材料记载,事发之后距离京城百里之外的密云有大树从天而降,更有一头重达五千斤的石狮子被扔到了十几里之外。有研究者根据史料的记载,对照明代北京地图,绘制受灾区域,发现这次事变的受害地域并不是以王恭厂为中心的圆形,而是东北、西南走向的长方形。

基于这些情况,有研究者认为所谓“王恭厂大爆炸”,其实就是一次龙卷风事件,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强大的龙卷风在王恭厂附近挪转了两个多小时,制造了巨大的深坑,给周边的人员、房屋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

由于时值夏初、天气炎热,人们衣着普遍单薄,再加上当时人的衣服多是宽袍大袖,被龙卷风撕裂吹散亦属正常。至于巨大的轰鸣,则是与龙卷风相伴出现的雷鸣,声音传到数十公里之外也就并不奇怪了。

一些支持“地震说”或“爆炸说”的研究者,也认可龙卷风的存在,提出了诸如“地震——爆炸——火龙卷”的多重连环解释。总而言之,这场看似神秘的大爆炸,其实并不神秘,就是一次与龙卷风有关的灾害事件。

相关历史记载

龙卷风带来的“社会新闻”

风灾的损害与风力大小、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存在化险为夷的可能。据说美国就发生过奶牛被龙卷风吹上天,最终平安降落的事情。美国的神奇奶牛是真是假,笔者暂时无法考证,但在中国古代,的确有过在风灾中存活的幸运儿。

元朝名臣郝经的文集里有一首诗,名为《天赐夫人词》,说的是一个女子被龙卷风吹上天,掉落在异乡,由此成就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姻缘。在这首诗的结尾部分,郝经写道“须知伉俪有缘分,富者莫求贫弃”,显然,

不过,在将近五百年后的清朝,却实实在在发生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事情。

乾隆初年,大文人袁枚在江宁府上元县当知县,五月初夏时节,当地出现了龙卷风,有个年方十八的韩姓姑娘被风卷走,不见踪影。幸运的是,韩姑娘并没有遇难,她落在九十里外,昏迷不久被人救醒。由于天色已晚,一时难以回城,韩姑娘就在当地的农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回到家中。

这本是一件大难不死的喜事,但韩姑娘的未婚夫李秀才生气了。清代的女子虽然不至于真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在陌生人家夜不归宿,还是有违传统的礼法。李秀才觉得此事必有奸情,越想越气,于是要退婚。

知县袁枚审理此案,派人调查当时的情况,果然有人说看到了“黑龙”,被损坏的房屋、树木也是证明。这个姑娘从天上掉落,也有多人亲眼所见,用今天的解释可能是江南水田土壤较软,这才大难不死。

袁枚认为整个事件的过程清楚无误,就是天灾引发的异常,不存在猫腻。为了说服心里有疙瘩的李秀才,袁枚特意找出了郝经的诗。在《天赐夫人词》诗里,“天赐夫人”给夫家带来了无限的好运,她的儿孙更是位至宰相。由此类比,袁枚告诉李秀才,你这位夫人也必然能带来好运。就这样,一场矛盾圆满得到化解。

江宁知府得知此事,赞许袁枚善用诗文,是“宰相当用读书人”的例证,袁枚也把这句话收入到了自己的文集里,显然颇有些得意之感。

实事求是的说,袁枚调解此案,表现的确可圈可点。这起事件,也能给后人带来一些启示。一方面,龙卷风之类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出现,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古到今,都需要人们在平时预先做好防备,尽可能减少损害。

另一方面,灾害造成的影响从来都是复杂的,除了看得见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可能有更为复杂的社会影响,比如心理冲击。对历史研究者而言,这些问题是值得关心、探讨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


四明朝天启大爆炸之谜

明朝天启年间王恭厂大爆炸
《明宫史》“天启六年(公元 1626 年)五月初六辰时(注上午 7~9 点),忽大震一声,烈逾急霆,将大树二十余株尽拔出土,根或向上,而梢或向下;又有坑深数丈,烟云直上,亦如灵芝,滚向东北。自西安门一带皆飞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自宣武门迤西,刑部街迤南,将近厂房屋,猝然倾倒,土木在上,而瓦在下。杀死有姓名者几千人,而阖户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几千人也。凡坍平房屋,炉中之火皆灭。惟卖酒张四家两三间之木箔焚然,其余了无焚毁。凡死者肢体多不全,不论男女,尽皆裸体,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

五北京天启年间大爆炸

  这就是被载人历史的天启大爆炸。它发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已时(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在北京王恭厂一 带。王恭厂所在位置是大约今西城区永宁胡同与光彩胡同一带。当时设有为工部制造、储存药的仓库。对于王恭厂特大爆炸的原因,几百年来一直没有确切答案,有人说是火药库失事,有人说 是地震引起的,也有人说是陨石坠落,或隐火山热核强爆,或是由地震、火药及可燃气体静电 爆炸作用,更有甚者说是外星人人侵。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