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玉器发展之谜,凌家滩遗址玉器
那天下午,万传仓和几个村民一同来到那片空地,挖着挖着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原来坑里不断出现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石头有的象斧、有的象刀、有的象锄头,还有的像环形玉佩,怎么看怎么象远古石器。之后又向下挖了一段,便发现了一个墓坑,里面的骸骨已然不见。
大家都不敢再挖了,万一这里是一处古代文化遗址或某个墓葬,挖坏了岂不是要犯法了。于是,他们急忙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当地的文物部门。
第二天,文物部门的考古专家们便抵达了现场。他们先察看了那些石头,发现它们竟然是几千年前人工雕琢的玉石。
虽然打磨的精度与现在无法相比,但至少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将玉石雕琢成自己想要的形状了。
后经检测,这些玉石的年代距今有5500年左右,比黄帝时期还要悠久,差不多是伏羲氏中晚期时期。
伏羲,风姓,又称牺皇、皇羲。三皇之一,是中国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华夏人文的先始,也是中国最早的王和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据说,伏羲活了196岁,在位115年。而伏羲氏延续了2000多年(约前7724-前5008年)。
也就是说,村民的发现的地方是一处史前文化遗址。专家们很兴奋,继续住下挖掘,最终挖掘出了4个探方,总面积有5万平米。
他们发现了一只巨大的石钺,重达4.5公斤。还有一块石板,掀开石板,一面玉版和一只玉龟赫然呈现在眼前。
最终,本次考古发掘共出土200多件文物,而其中最奇特的就是那面玉版了,只见其上刻着一些奇怪的图形,整体看是一个粗糙的圆形。
圆的内部还有一个同心圆,小圆向大圆辐射出许多线条组成的条形图案,大圆向外也有这种图案。
一开始,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一是以当时工人的技术刻个正圆不是难事,为何要刻成很不规则的扁圆;二是小圆内部为何会有个井字形的八角图案。
后来,有人想起宋朝《太平御览》中有这样一句话\"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
根据史料记载,八卦最早源于河图与洛书中传说,说的是\"河图\"、\"洛书\"两件宝贝从黄河浮出之后,伏羲据之在卦台山上绘制出了史上第一幅八卦图。
这给了专家提醒,他们确定这面玉版上所刻的就是伏羲八卦图,这也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八卦图形了。
专家们推测,八卦图最早的图形可能并非正圆形,后来才变成了完美的圆形图案,他们还认为伏羲的八卦图所体现是一种历法,用于当时的农业生产。
但不管怎么说,伏羲氏发明八卦算是有了一件实物证据了,并且,这件八卦图玉器也填补了伏羲氏八卦图的空白,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和考古价值。
一凌家滩文化玉器
凌家滩遗址,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出土大批精美文物,其中玉器多达1000多件,反映出期其他遗址中所罕见的精美程度和工艺水平。凌家滩出土的玉器数量多,品种丰富,琢磨精致;玉质温润,洁白透明;造型独特,生动传神。出土玉器质地有透闪石,阳起石,叶蛇纹石,利蛇纹石,水晶,玛瑙,石英,绿松石等。这些玉礼器不但精美而且突出反映了原始宗教在凌家滩社会组织中,占有重要地位。
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古人发现一类比一般石头更为坚硬,而且有着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晶莹通透,惹人喜爱的“玉石”。由于它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难,使它渐渐由仅供少数人使用的装饰品演变成礼器、祭器或图腾。这一时期的“玉器”并不完全是由现代意义所指的玉石所制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仅仅是漂亮一点的石头,如与变质大理石矿共生的透闪石原矿。
玉,石之美者。用咱们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史前玉器中很多都是石头做的。接下来就带着大家去欣赏几件凌家滩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呸,凌家滩遗址中出土的“玉器”。
“玉龙”呈扁圆形,首尾相接,吻部突出,脑门上阴刻的线条呈现皱纹,龙须、嘴、眼都刻画的十分细腻。在接近尾部的一侧有一可穿线系挂的小孔。沿环一周外侧刻一规整的弧线,表示脊背线,与脊背线相连的有17条向外放射的斜线,表示片片龙鳞,生动而形象。
玉龙是凌家滩遗址出土的最有特色的玉器之一,它的形象也常常用于凌家滩遗址的代表,含山博物馆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就借鉴了玉龙的造型,不仅外墙面用的是玉龙作为装饰,从空中俯视博物馆,就是一个首尾相连的“玉龙”。有密集恐惧症的观众,去含山博物馆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整个外立面都是这样的“小玉龙”,画面太美,小编就不放图了,大家自行脑补吧。
玉鹰造型独特,外表健美,性情凶猛,呈展翅飞翔状,鹰首侧向傲视,鹰嘴如钩,鹰眼用对钻穿孔表示。胸部饰以八角星纹,中心作一圆孔。双翼作猪首形。八角星纹象征着太阳。这件玉鹰可能是可能是祭祀用品,也可能是三个部落联盟的图徽。
整件玉鹰除了造型优美,做工精湛外。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为啥将自由飞翔的老鹰的翅膀做成“猪首”的形象?这是想表达鸟飞上天,把牲品带给太阳神?还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入了史前猪文化崇拜的背景,一起去遨游太空?
凌家滩出土的玉人有站姿和蹲姿(也有学者认为是坐姿)两种。均以浅浮雕技法制成,体态比例匀称,身体魁伟,头戴圆冠,冠上有尖顶,腰间系一条斜纹装饰的腰带,浓眉大眼,细腻的刀法显露出上唇的八字胡须,两耳饰有环孔,两臂上佩有环饰。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人体雕像,它们的出现,表明人们由对物的崇拜转为对氏族首领的崇拜,是人代表神意权力观念的确定。更值得一提的是玉人上有对钻的小孔,孔眼直径竟然只有0.15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那么细!所有的钻孔的磨擦痕都十分规整、平行,如此细微的管钻就是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也只能用激光才能完成。
在我们想象中,五千多年人类虽然过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但生产生活还是极不发达的,应该还是裹着兽皮树叶生活的,玉人的出土,说明早在五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掌握了原始的织造技术。如果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不走光起码是可以保证的了。
凌家滩遗址中出图的玉璜数量众多,有半璧形、桥形、弧形等。出土的玉璜个体都比较大,制作精良。有的璜制成两部分,缀合而成,缀合部位有孔和暗槽相连,有的璜两端各雕琢成龙、凤、虎等圆雕形态,有的璜的外弧边上雕琢上多种齿牙,有的璜顶部雕刻成牙状或是伞状,可谓是造型各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凌家滩先民对审美的追求。
玉龙凤璜是一件两半缀合的组合器,璜的一段雕刻龙首,另一端雕刻凤首,这可能是当时两个部落之间结盟的象征,也可能是联姻的信物。这些璜一般都是大墓中出土,五六件璜上下排列至于胸前,也突出了璜在礼仪中占有重要地位。
看到这几件珍贵文物,我只想弱弱的问一句,那个玉龙凤璜,到底哪一端是龙首,哪一端是凤首啊?还有那个虎首,5000多年的老虎和现在的不是一个品种么,这刻画的也真真的够抽象了?在佩服凌家滩先民的,也不得不佩服我们考古专家的辨识力。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原始玉八卦的刻图玉版。玉片雕刻的纹饰上,圆中心的八角星纹应代表太阳,圭形纹饰表示东、西、南、北的四方和八方,以八数为天地维纲,应与卦卜和历法有关。反映了5300年前凌家滩人的原始哲学思想。这件长方形玉片与玉龟叠压在一起出土,龟应为史书上记载的龟卜,龟、版应都是占卜工具。
厉害了ord哥,你没有看错,这真的是一件占卜工具。5000多年以前,我们的老祖先就会算命啦!只是好奇,那时的算命先生也像我们现在一样么,戴个墨镜,拿个棍子,自带小板凳,坐在马路边?
2007年凌家滩第五次考古发掘出土了1件用“玉石”雕刻的猪型器件,全长72厘米,重达88公斤。猪的嘴、鼻孔、眼、耳俱全,并有一对獠牙,形态十分逼真。这是目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发现最大、最重、年代最早的玉猪。
前面介绍的几件“玉器”,可以勉勉强强把他们当作玉器啦,当看到这件“玉猪”时,真是瞬间凌乱了。这是玉石做的?
二凌家滩玉器的特征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上古时期有很多不解之谜,比如良渚文化为什么突然消失了,比如三星堆文化的人们从何而来。再比如今天给大家说的安徽凌家滩文化。
这个文化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距今5500-5300年。属于巢湖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出土了非常多的玉器,其中很多种类玉器,都是独一无二的类型,在期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里找不到。
凌家滩能够被世人
但如果凌家滩人真的是用金属工具打磨的,那么就成了更大的一个谜。一般认为,我国最早的青铜器来自甘肃马家窑文化,有马家窑出土的铜刀为证。凌家滩人难道已经有了青铜器?
我们知道,玉器的硬度一般都很高,所以今天都用解玉砂,也就是金刚石工具解玉。上古时代到底如何解玉,这早成了秘密。不过,人类是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一步一个脚印开始制造工具的,愿意在磨制石器(玉器)上花费的时间,可能超过我们的想象。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高玉玉收藏,其实主要指春秋战国到汉代玉器。和阗玉进入中原王朝,史料语焉不详,而殷墟商王武丁配偶妇好墓出土的不少玉器,都被专家认定为和田玉。但直到商代晚期,和田玉的使用还是比较稀少的。大量的玉器都还是石之美者。也就是美石为玉。
则目前比较出名的河南南阳独山玉,东北辽宁岫岩玉等玉石,在上古时代玉器里都是常见的玉品种。所以,针对晚商之前的玉器鉴别,应当称为上古玉,民国时期有行家称之为夏玉,其实它们的年代更早。
无论是良渚,红山,石家河还是凌家滩,这些上古时代玉器文化非常发达的古文化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而这些历史的遗物,保留至今,多出自上古时代的墓穴之中,最大的特征就是鸡骨白。
这种玉被土壤和地下水腐蚀,造成的鸡骨白色,光滑润泽,有的浑然一体,有的斑驳陆离,但不论哪一种,基本上都不可能见到完全没有受沁的玉器存在。
,由于古代采用的玉石料,一般硬度比新疆和阗玉略低,基本上纯白的极少,本色都以绿,黄为主,则部分受沁不完全的可以看到玉色。
浑然一体的鸡骨白很难仿制,民国时期作伪者用火烧,则玉器上有细微的裂痕。所以,现代仿制多用强酸强碱腐蚀,但腐蚀完毕后真品鸡骨白上那种幽幽的一层光泽荡然无存。,用酸碱腐蚀之器,以热水浇之,闻到的不是出土文物典型的土气,而是刺鼻的酸碱甚至腥臊气。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其实现在,对于上古玉器的认知度很低,高古玉已然是冷门收藏,上古玉更多时候被收藏家和商贩认为是不值钱的石头。其出土器硬度很低,如果出土时不要手套就盘玩,则玉器上的花纹很容易被磨掉,玉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和凌家滩文化有关系的上古先王,有巢氏可能最早生活在这一代。再往后走,在凌家滩文化消失之后的1700-1800年后,这里变成了商汤流放夏桀的南巢之地。再往后走,到了商代,这里是一直和商朝作对的徐夷,淮夷之地。
现如今有朋友对巢湖地区的夏桀遗迹兴趣很大,发文考证曰此处才是夏朝都城。其实,对于中国上古史的研究,必须建立在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考古并行交集的基础上,才可能找到真实的历史。比如商代考古,成汤到商末史书记载是前八后五。那么,考古发掘出来的商城不可能作假,只能对应史料一个个的给发掘出来的古代城址定位。否则,所谓的研究就是红口白牙,自以为是了。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凌家滩遗址出现的这么先进的玉器文化,消失的时间到底是什么时代,这个还需要在考古发掘中寻找更多但证据。如果它真的是5300年前就消失了,那么它消失的原因就肯定和4300年前良渚,石家河,山东龙山文化的灭亡不是同一个原因。
安徽巢湖地区,属于淮河流域,历史上的淮夷,在商代一直都是中央政府的劲敌。笔者猜想,巢湖地区的人民,在夏王桀被流放到此处之后,或许是夏桀带来的500人给当地土著居民带来的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也种下了对商朝仇恨的种子。所以,有商一代,淮夷一直不服。
对于凌家滩玉器的收藏和研究,目前属于尖端领域。凌家滩,石家河,这两大玉器文化,不同于良渚,红山的出名极早,真正被研究也就是近十几年的事情。所以,收藏家在收藏过程中,应当深入研究此类器物的典型特征,归纳出规律,从而做到准确的定位。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和中国历史文化,欢迎
需要更多历史文化和文物鉴定知识和图片,可以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寻找。
三凌家滩遗址玉器
谢谢邀请,红山文化玉器,是新石器时代玉器的代表。大家知道中国的玉文化,涵盖了我们5000年以上的文明,在8000年前,辽宁阜新查海文化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使用并且装饰了玉器的过程。将当地的美石有意识地做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
在新石器时代,已广泛的使用各种玉石材料,而红山文化是中国境内新石器时期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它的主要遗址分布在内蒙古的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吉林的西北部,因1935年赤峰红山遗址的挖掘而得名。红山玉器多以鸟兽形圆雕,动物为主体,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究神似和对称,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技艺,碾磨技艺,将动物的形象,展现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极具古朴遒劲之神韵,而红山玉器的石材,一般是使用当地所产的透闪石类玉材这类材质,质地细腻,硬度较高,一般是摩氏硬度6到6.5度,色泽均匀,其玉料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类似于新疆玛纳斯碧玉的深绿色,被称之为老岫玉的宽甸玉。第二和第三分别是析木料以及岫岩玉两种玉料,确定为红山文化所用的玉料,产地也在红山文化的区域内,取材方便,而且价格不贵,所以现在,作伪者多用它来制作假的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玉器,文化种类繁多,从小型的装饰品到大型的礼器,用途广泛,可谓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按其功能又分为礼仪器,装饰品和工具,有许多玉器,兼具几种功能,也有的至今不明白用途。红山玉器是中国玉文化的开端也是中国新石器时期玉文化的顶峰,那么由于其原始条件已经大范围变成沙漠化和草原无人居住,虽然距今的年份久远,存在的时间跨度较长,从最早的兴隆洼文化时期,到红山文化时期,到夏家店文化以及赵宝沟文化时期,将近跨度4000余年。所以存世量相对较多。去年我们曾参加过内蒙,辽宁以及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勘察研究,发现原古遗址的保护,以及盗挖的现象,文物的流失现象,相对比较严重,前不久在北京国家历史博物馆,也专门做了盗掘文物的专题展,其中红山文物被盗掘的现象十分严重。我们也在很多的民间收藏家手中看到过大量的,红山文化的玉器精品,以及很多残件。由于目前仿制比较严重,鉴别的标准比较混乱,造成很多市场上对红山文化玉器的争议也比较大,如果不是在属地的特殊优势条件下,不建议过多和参与到红山玉器的收藏和整理。
四凌家滩出土的玉器
安徽凌家滩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雕刻玉版,展示了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在此基础上人们产生了东西南北的方向意识.安徽凌家滩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雕刻玉版,展示了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在此基础上人们产生了东西南北的方向意识,所以在这种宇宙观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司南--相当于今天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