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之谜为什么没有了?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1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本草纲目》里,李时珍留下一道秘方古法,400多年来让专家困惑不已。可谁也没想到,一片8000多年前的遗址出土,让这段记载更添神奇。
 
四个多世纪前,李时珍提起生花妙笔,洋洋洒洒记录华夏百草。环顾花草葳蕤,记录妙方古法,他特地记下鹤骨为笛,甚清越。
也就是说,古人用仙鹤骨头做笛子,声音尤为清亮悦耳。
 
可是,鹤骨绝非尘世易得之物。在李时珍所处的明朝便是稀罕,连他都未必亲眼见过鹤骨笛,放到今时今日更是绝无可能。
 
更令人好奇的是,李时珍口中的古人究竟有多古老?仙鹤骨笛是不是真的能吹出乐声清越?这一切都是未解之谜,甚而有人怀疑只是传说。
 
@史徒行者阿伦说,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个考古发现震惊世人。
 
1961年开始,不断有人报告舞阳的贾湖村一带,土里经常挖出人骨、红土粒和破陶片之类的上古遗物。
考古学家随后紧急进驻,随后十几年里,他们在贾湖发掘出星罗棋布的墓葬和窖穴,出土了像是原始文字的符号、9000年前的酒精饮料等珍贵文物,甚至还出土中国最早的家猪骨骼,极大刷新了中国的上古史。
 
而一座8000年前大墓的出土,让另一个谜团重现世间。
 
挖开这座编号为M282的大墓,只见地上散落着身首异处的尸骨。墓主头骨与躯体分离,颈椎破裂。
经过整理,这里是2具男性骸骨,甲35岁左右,乙则是45岁上下。觅骨寻踪,考古队陆续发掘出60多件陪葬品,像是石器、骨器等等。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墓主人左边股骨的外侧,静静躺着两只神秘骨笛,大约长25厘米,上面排列着7个整齐的小圆孔,其中一只断为三截,断层处还钻了14个小孔。
 
经过研究复原,骨笛应该不是入土后断裂,而是在墓主生前断折。
很显然这件骨笛是墓主的珍爱之物,他小心翼翼钻孔缝合,依旧带在身边舍不得丢弃,陪伴他进入地下世界。
 
而不知是不是心存遗憾。墓主身边的另一件骨笛就像复制粘贴一样,从形制和钻孔都一模一样。
 
这些只是开始。之后贾湖遗址共出土多达25支骨笛!遥想8000年前的华夏初年,贾湖湖畔草长莺飞,湖水拍打堤岸,岸边先民手持骨器或石器,在骨管上钻出音孔,期待放在唇边,音符流淌的那一瞬间。
结合大墓发现,这些骨笛必定属于巫师所有,用于当时的宗教和祭祀。
 
不过慢着,想必大家心头也是疑云飘过这些骨笛是什么材质?又是否真的能吹奏出音乐?
 
很快经古生物学家鉴定,这些造型细长的骨笛取材于鹤类飞鸟,像是丹顶鹤的尺骨(翅膀),历经千年保存完整,由此可见鹤骨之坚硬。
 
冥冥中似有巧合。这些制作于8000多年前的骨笛,也证明了李时珍所言非虚。史上不但确实存在鹤骨笛的工艺,昔日传说还顺着历史长河,从新石器时代流传至明清时期。
 
此时,另一个问题来了。
 
仔细观察贾湖骨笛,大家好奇的是如果是横吹,这些骨笛缺少横吹之孔,如是像洞箫,则少了竖吹之嘴……如此造型奇特,它们真能吹出乐声吗?
 
要知道,假如8000多年前的骨笛能够演奏出音阶,那可是一项刷新历史的发现!很长时期以来,很多学者一直认为“七声音阶”来自西方的两河流域,包括郭沫若。
 
实际上,我国古书留有七声音阶的记载。最早出自《国语》
王曰“七律者何?”对曰“……南北之揆七同也,凡人神以数合之,以声昭之……”
 
就是说,周景王打算铸造编钟,招来官员伶州鸠,询问关于七声音阶的问题。
 
这伶州鸠耐心解答,神神秘秘解释了一大堆。但因为文字记载太难懂,直到千年之后的三国东吴,才被学者韦昭注释七律指的是宫、商、角、徵、羽等七声。也正因为此,被近代学者怀疑中国没有独立发明七声音阶。
 
而经过复原,贾湖骨笛给出的答案令人惊艳!骨笛送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家轻轻用斜吹的方式演奏,竟然真的传来了音符高低起伏,甚至能够演奏民歌《小白菜》。
 
随后专家对贾湖骨笛进行测音研究,进一步证实骨笛的音阶结构为6到7音阶。
 
于是,横空出世的贾湖骨笛,作为世界上最早可吹奏的乐器实物,也顺道证明了中国史书《国语》记载的准确!
 
在@史徒行者阿伦看来,鹤鸣九天,其声铿锵!8000年前的贾湖先人,在高山流水之旁,采来丹顶鹤之骨制成骨笛,吹奏华夏清音。
而令人感慨的是,尽管他们已随时光远走,但我们今天仍能从字里行间的文字记载,在鹤骨骨笛的悠扬乐声里,感受光耀东方的中华辉煌!
 
我是@史徒行者阿伦,欢迎关注我,每件宝藏文物,都有一段走心历史。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