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爵的后裔谋杀之谜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1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1390年,李善长卷入谋反案,被判满门抄斩。临刑前,他要求使用御赐免死铁券活命,不料券上五个字让他傻眼吾命休矣!
李善长这一年已是七十七岁高龄,半截入土的年纪还要引颈受戮,可谓晚节不保。当初朱元璋赐给他三张免死铁券,免他两次死罪,免他儿子一次死罪。这次遭逢大难,免死铁券为何变成三块废铁了呢?
不是李善长没想到,而是朱元璋更加狡猾。朱元璋在赐给李善长的铁券上,铭刻了他的丰功伟绩以示表彰,的一行字却是暗藏杀机
“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最终解释权归老朱说了算,他先是大吹特吹功臣的业绩,埋了个伏笔死罪皆可免,除了谋逆例外。
李善长这次犯的事,恰恰就是这个例外的谋逆,他即将成为死在朱元璋屠刀下的第四位丞相(杨宪,汪广洋,胡惟庸)。
李善长早年从龙起事,殚精竭虑屡建奇功,在朱元璋身边红得发紫,位极人臣,媲美萧何,为何却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
说起来也没旁的原因,都是李善长“人心不足蛇吞象”,封了公爵还想要王爵,自寻死路。
李善长,安徽定远人,年纪轻轻就智慧超群,成为淮西地区名士代表。投奔朱元璋后,李善长为朱元璋的部队调运钱粮,参谋军事机密。朱元璋对他极为器重。
朱元璋曾经问李善长,乱世纷争,何日可以平定天下?李善长劝朱元璋效仿刘邦,“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并引经据典说朱元璋老家濠州,跟刘邦的沛县很近,应该能沾光发迹起来。朱元璋听了很受用我若是刘邦,那李先生就堪比萧何。
刘伯温素来与李善长不和,却在朱元璋面前称赞“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能得到对手的公正中肯评价,大概是至上的荣耀了。
李善长依然我行我素,打心底里瞧不上浙东派系的刘伯温,他自己可是和朱元璋同属淮西政治集团,有贵贱亲疏之分。
朱元璋对李善长高度信任,每次出兵作战,李善长为他镇守后方,就肯定没有后顾之忧。郭子兴曾经重金要挖李善长为他效力,被拒绝。
元朝将领偷袭朱元璋后方,又被李善长设计伏击大败元军。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朱元璋对李善长青睐有加。
李善长搞后勤更加擅长,好比西汉的萧何一样,让军饷钱粮源源不断运往前方。朱元璋对这个后勤部长十分满意,再加上李善长工于法家之术,又有文学之长,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六部官制、宫廷礼仪都出自其手,《元史》的编纂他也出了很大力气。
“李善长虽无汗马功劳,但跟随我多年,供给军粮,功劳很大,应当晋封大国。”大明开国时,朱元璋如此评价李善长,像极了当年汉高祖刘邦将萧何提拔到功臣名录第一位的情形。
李善长受封韩国公,同领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等显要职位,岁禄四千石。最耀眼的是,朱元璋赐予他三张免死铁券,自身可免死罪两次,儿子可免死罪一次,但前提条件是“谋逆不赦免”。
朱元璋不信,李善长更不相信,自己有天会谋反,所以这三张免死券,足够保证他得以善终。朱元璋为了拉拢李善长忠心效力,还把临安公主嫁给他儿子李祺,这就是功臣外加皇亲国戚的双重荣耀了。
功高位显固然值得庆祝,老对手刘伯温被穿小鞋也让李善长心里偷着乐。刘伯温虽是大明军师,朱元璋也曾当着李善长的面称刘伯温是张良级别的角色。
可论功行赏的时候,刘伯温只捞了个三流诚意伯,岁禄更是只有李善长的6%,240石,打发叫花子一样的年薪,实在是太解气。
宁国知县胡惟庸被李善长慧眼识才,向朱元璋推荐后,胡惟庸获得火箭式提拔到了丞相之位。为了回报恩公,胡惟庸将貌美如花的侄女嫁给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胡两家做成了儿女亲家,胡惟庸以李善长为靠山,越来越飘。
在打垮杨宪、刘伯温、汪广洋等势力后,胡惟庸可谓一手遮天,暗自做起了谋反的准备。他派亲家李存义去拉李善长下水,并许诺事成之后,李善长可封淮西王,食禄远超现在的四千石。
李善长一面惊恐一面又十分心动,刚开始还以“株连九族”的风险警告弟弟不要瞎搞,后来架不住胡党的多次利诱,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撂下话说
“我老了,我死之后,你们好自为之。”想要置身事外的姿态,又默许胡惟庸集团自由发挥,又当又立。
纸里包不住火,胡惟庸案发,波及数万人。李善长刚开始还能自持自保,随着胡案不断发酵,他的弟弟李存义暴露,连带着把拉李善长下水的细节全部抖了出来。
朱元璋认为李善长知情不报,首鼠两端,骑墙观望,罪大恶极,一怒之下判令满门抄斩。
但由于临安公主的缘故,朱元璋特赦了李善长之子李祺,避免自己女儿变寡妇的厄运。当初赐给李家的三张免死铁券,最终变成三块废铁,顶个球用。
李善长禁不住利益诱惑被拉下水,落得晚节不保,是不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悲剧?
大家说说看,西汉萧何得以善终,大明“萧何”却被满门抄斩,俩人的结局天壤之别,问题出在了哪里?在刘邦手下和在朱元璋手下为官,哪个更像是高危职业?
李善长这一年已是七十七岁高龄,半截入土的年纪还要引颈受戮,可谓晚节不保。当初朱元璋赐给他三张免死铁券,免他两次死罪,免他儿子一次死罪。这次遭逢大难,免死铁券为何变成三块废铁了呢?
不是李善长没想到,而是朱元璋更加狡猾。朱元璋在赐给李善长的铁券上,铭刻了他的丰功伟绩以示表彰,的一行字却是暗藏杀机
“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最终解释权归老朱说了算,他先是大吹特吹功臣的业绩,埋了个伏笔死罪皆可免,除了谋逆例外。
李善长这次犯的事,恰恰就是这个例外的谋逆,他即将成为死在朱元璋屠刀下的第四位丞相(杨宪,汪广洋,胡惟庸)。
李善长早年从龙起事,殚精竭虑屡建奇功,在朱元璋身边红得发紫,位极人臣,媲美萧何,为何却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
说起来也没旁的原因,都是李善长“人心不足蛇吞象”,封了公爵还想要王爵,自寻死路。
李善长,安徽定远人,年纪轻轻就智慧超群,成为淮西地区名士代表。投奔朱元璋后,李善长为朱元璋的部队调运钱粮,参谋军事机密。朱元璋对他极为器重。
朱元璋曾经问李善长,乱世纷争,何日可以平定天下?李善长劝朱元璋效仿刘邦,“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并引经据典说朱元璋老家濠州,跟刘邦的沛县很近,应该能沾光发迹起来。朱元璋听了很受用我若是刘邦,那李先生就堪比萧何。
刘伯温素来与李善长不和,却在朱元璋面前称赞“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能得到对手的公正中肯评价,大概是至上的荣耀了。
李善长依然我行我素,打心底里瞧不上浙东派系的刘伯温,他自己可是和朱元璋同属淮西政治集团,有贵贱亲疏之分。
朱元璋对李善长高度信任,每次出兵作战,李善长为他镇守后方,就肯定没有后顾之忧。郭子兴曾经重金要挖李善长为他效力,被拒绝。
元朝将领偷袭朱元璋后方,又被李善长设计伏击大败元军。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朱元璋对李善长青睐有加。
李善长搞后勤更加擅长,好比西汉的萧何一样,让军饷钱粮源源不断运往前方。朱元璋对这个后勤部长十分满意,再加上李善长工于法家之术,又有文学之长,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六部官制、宫廷礼仪都出自其手,《元史》的编纂他也出了很大力气。
“李善长虽无汗马功劳,但跟随我多年,供给军粮,功劳很大,应当晋封大国。”大明开国时,朱元璋如此评价李善长,像极了当年汉高祖刘邦将萧何提拔到功臣名录第一位的情形。
李善长受封韩国公,同领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等显要职位,岁禄四千石。最耀眼的是,朱元璋赐予他三张免死铁券,自身可免死罪两次,儿子可免死罪一次,但前提条件是“谋逆不赦免”。
朱元璋不信,李善长更不相信,自己有天会谋反,所以这三张免死券,足够保证他得以善终。朱元璋为了拉拢李善长忠心效力,还把临安公主嫁给他儿子李祺,这就是功臣外加皇亲国戚的双重荣耀了。
功高位显固然值得庆祝,老对手刘伯温被穿小鞋也让李善长心里偷着乐。刘伯温虽是大明军师,朱元璋也曾当着李善长的面称刘伯温是张良级别的角色。
可论功行赏的时候,刘伯温只捞了个三流诚意伯,岁禄更是只有李善长的6%,240石,打发叫花子一样的年薪,实在是太解气。
宁国知县胡惟庸被李善长慧眼识才,向朱元璋推荐后,胡惟庸获得火箭式提拔到了丞相之位。为了回报恩公,胡惟庸将貌美如花的侄女嫁给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胡两家做成了儿女亲家,胡惟庸以李善长为靠山,越来越飘。
在打垮杨宪、刘伯温、汪广洋等势力后,胡惟庸可谓一手遮天,暗自做起了谋反的准备。他派亲家李存义去拉李善长下水,并许诺事成之后,李善长可封淮西王,食禄远超现在的四千石。
李善长一面惊恐一面又十分心动,刚开始还以“株连九族”的风险警告弟弟不要瞎搞,后来架不住胡党的多次利诱,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撂下话说
“我老了,我死之后,你们好自为之。”想要置身事外的姿态,又默许胡惟庸集团自由发挥,又当又立。
纸里包不住火,胡惟庸案发,波及数万人。李善长刚开始还能自持自保,随着胡案不断发酵,他的弟弟李存义暴露,连带着把拉李善长下水的细节全部抖了出来。
朱元璋认为李善长知情不报,首鼠两端,骑墙观望,罪大恶极,一怒之下判令满门抄斩。
但由于临安公主的缘故,朱元璋特赦了李善长之子李祺,避免自己女儿变寡妇的厄运。当初赐给李家的三张免死铁券,最终变成三块废铁,顶个球用。
李善长禁不住利益诱惑被拉下水,落得晚节不保,是不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悲剧?
大家说说看,西汉萧何得以善终,大明“萧何”却被满门抄斩,俩人的结局天壤之别,问题出在了哪里?在刘邦手下和在朱元璋手下为官,哪个更像是高危职业?
上一篇:大王的诡异微笑之谜
下一篇:十大减肥未解之谜 十大宇宙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