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之谜完整版,竹林七贤人数之谜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1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竹林七贤之嵇康,被杀的真正原因(二)
二、性格隽烈 得罪小人
稽康性情高傲,峻切直行,心有不满必要直抒胸臆,这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一些小人,也无形中惹恼了篡权上位的司马氏政权,以至于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成为杀身之祸的导火索。
学界大部分人认为《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之死的重要原因,《三国志》中记载,司马昭一直想要征辟嵇康,但嵇康不愿相从,于是到河东隐居躲避,他的好友山涛不能理解,还在升官时举荐嵇康代替自己担任选曹郎一职。
嵇康对此气愤不已,写了一封绝交书拒绝山涛的“好意”,文中自称有“七不堪”、“二不可”,甚至还说出了“非汤、武而薄周、孔”之语,与统治者宣扬的儒家礼教观念相违背,司马昭得知后大为恼怒。
除此之外,他与宠臣钟会的龃龉也是加速他死亡的原因之一。钟会是谁?他是高门望族钟氏的后人,他的父亲钟繇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之一,他自幼聪颖敏捷、风流倜傥,又擅长玩弄权术,是同辈之中的佼佼者,自来心高气傲,目下无尘。
钟会比嵇康小两岁,他最初受到何晏、王弼等人的提携,在曹氏政权中很受重用,但司马氏篡权之后他选择明哲保身,又委身于司马氏,俗话说“一臣不事二主”,他的行为令名士们所不齿。
钟会知道自己想要重新在玄学圈子里立足最好的办法就是得到当时玄学主阵地——“竹林名士”的认可,于是他选择了最受推崇的嵇康,嵇康却不愿意与他交往。
《世说新语》中提到,钟会曾经写了一本《四本论》想要让嵇康评点,又担心嵇康看不上,于是在院墙之外将书简投掷进去,转身而逃。
后来钟会攒足了勇气,带着一群人去拜访正在打铁的嵇康,他在院中站了半晌,嵇康一言不发,假作不知有客前来的模样,过了许久,钟会拜访偶像的兴奋通通化成了怨气,他转身就走。
这时嵇康开口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冷漠答道“闻既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一问一答,两人傲气尽显,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钟会就此埋下了对嵇康的恨意。
孙绰在《高僧传》中说“帛祖衅起于管蕃,中散祸作于钟会。二贤并以俊迈之气,昧其图身之虑。栖心事外,轻世招患,殆不异也。”他认为嵇康就是由于其“俊迈”而“轻世”之状惹怒了小人钟会而招致死果。
事实上,除了嵇康的身份与性情之外,他的好友吕安的一封书信是他被陷害之死的直接原因。

一竹林七贤人数之谜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附《嵇康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云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此后又有人称阮籍、嵇康等人同游于竹林,人数恰好和孔子所说的“贤者七人”相吻合,故时号“竹林七贤”。
竹林诸贤:竹林七贤---七子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附《嵇康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云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此后又有人称阮籍、嵇康等人同游于竹林,人数恰好和孔子所说的“贤者七人”相吻合,故时号“竹林七贤”。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