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国发展之谜 从数字看中国发展
一越南看中国发展
在国家与国家之间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两国边界相邻,经济相互交往密切,两国人民相处和睦,而且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是越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在将来,根据双方利益的需要,会和好起来的。我觉得不好,但我还是希望和平共处
二从家史看中国的发展
“家是小小国,国是千万家。让我们走进尘封家史,共同感怀几代人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14日中午,武汉六中上智中学八(1)班教室里,这一周“口述家史”主题实践活动序幕拉开。
自今年寒假以来,该校发起了“走进尘封家史,感悟家国情怀‘口述家史’社会实践行”活动,动员学生们通过影像记录、现场访谈、查找资料等调查形式,记录、梳理自己的家史,形成一份珍贵的家史调查报告。
一张张泛黄的家族照片,一个个有年代感的老物件,一段段跨越百年的历史回声……本报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有国家的历史,民族有民族的历史,家庭也有家庭的历史。通过这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近自己的父辈、祖辈,去感受家庭的发展变迁,去提炼家族的优良家风,去感悟家国的命运与共,去传承优秀的家族精神。后期,学校还将陆续推出优秀的家史调查报告供师生学习了解。
祖传篾刀寓意不忘初心
在八(6)班学生许馨元的家风家史报告里,她展示了一把饱经风霜的篾刀,由此翻开了一家四代人“扎根”武汉、与国家同频发展的故事。
许馨元向爸爸了解家史,又与爸爸一起采访爷爷。爷爷告诉她,许家早几代都是汉川的农民,曾祖父1911年生人,家贫,大字不识,农闲时学习篾编贴补家用。十五六岁时,曾祖父只身来到武汉闯荡,租住在汉阳,编篮子、簸箕等,一根扁担挑到龟山,搭渡船过汉水到汉正街去卖。爷爷生于1947年,“长在红旗下”,高中毕业到武汉市轴承厂工作。据爷爷回忆,曾祖父在他工作后搬家时给了他三样特别的礼物一个煤炉、一段竹竿、一把当年从家乡带出来的篾刀。曾祖父说,煤炉寓意生生不息、红红火火;一段竹竿象征着生活节节高;那一把篾刀代表着不忘初心,开拓进取。
“我的父母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的一代。”许馨元说,父亲在武汉念完大学,进入了信息领域,现在经营着一家IP公司,母亲则在市儿童医院工作。武汉疫情防控期间,他们一个坚守岗位,一个请缨当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传承家风,服务社会。“这些品质蕴藏在家族的血脉中,也将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太外公曾是新四军连长在战斗中受过重伤
八(1)班学生廖紫涵从调查中发现,现年96岁的太外公原是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警卫连的连长,15岁参军跟随旅首长参加了胡家台战斗,是激战胡家台的见证人之一。1945年6月,太外公在攻打随县吴家店战斗中身负重伤,右手因中枪失去正常功能。新中国成立后,他为国家建设而努力工作,学习用左手写字,左手做饭……
“太外公从来没有向单位、组织提出特殊优待,在他的影响下,他的5个子女在各自单位表现突出,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廖紫涵说,中国人重视家庭,尤其重视血脉传承,所谓传承,绝不仅仅是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
梨园世家传下的是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该校八(7)班,同学们对廖鹏飞讲述的“梨园世家”家史故事印象深刻。小廖同学介绍,他的外高祖父原名杨慧侬,出身于梨园世家,7岁登台人称“七岁红”。外曾祖母杨菊萍从小得到外高祖父的亲传,又得到王瑶卿、梅兰芳等大师的指授,兼收博采,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1958年4月5日,外曾祖母和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一起,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同学们听着是传奇,而我从小耳濡目染,感受更深的是他们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小廖说,外曾祖母30多岁才开始练“下腰”,60多岁还在家里教授徒弟,认真地解说和示范。“这种非物质财富才是家里珍藏的瑰宝。”
【
版权归原
三外国看中国发展
第一种中国占用了他们国家的发展资源第二种中国发展经济,中国市场巨大,对他们国家比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