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破解月球之谜的“钥匙”
尽管民众对月球失去兴趣,对于科学家而言,此时月球探测的科学意义才刚刚开始显现美苏带回的近400千克月球岩石样品,成为了打开关于月球诸多未解之谜的钥匙。从1969年开始,美国在三年内通过六次阿波罗载人登月任务返回月球样品达381.7kg,而苏联开展了三次无人月球车采样任务,仅带回0.3kg月球样品。
月球起源之谜
这些月球样品,让人类得以在实验室对月球岩石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和分析,取得的研究结果完全颠覆了之前关于月球形成的理论模型。
由于持续存在活跃的地质活动,在地球上关于太阳系早期演化信息的记录恰好是被“抹除”掉的,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太阳系早期演化的认识。对月球样品的研究指示月球在三十亿年前便已经处于“僵死”状态——月表的岩石数十亿年都没有经历显著的内生地质作用的改造,是一座古老的“化石世界”,也是太阳系早期演化历史最好的记录者之一。
科学家在这些样品中找到了近45亿年前形成的“创世”岩,这几乎和太阳系的形成年龄相近,这些古老的“化石”对科学家而言,是一座真正的科学矿产,可以帮助我们回答月球是如何形成的等关键问题。
,月岩特殊的岩石类型不支持任何一种理论,一种新的理论被提出,那是一个残酷而壮美的故事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太阳附近围绕着许多行星和小行星,其中之一就是年轻的地球,此时有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忒伊亚)撞击原始地球,造成了太阳系内罕见的大碰撞事件,并抛出大量碎片物质,这些物质随后在地球轨道上凝聚,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星体——月球。
月球演化之谜
对月球返回样品的研究同样也加深了我们对于行星演化过程的认识。科学家认为月球在形成初期经历了全球性的“岩浆洋”事件,由于早期结晶的斜长石的密度低于熔体,使得其在岩浆中上浮并聚集形成我们所观察到的斜长质月壳,该理论模型被称为“岩浆洋”模型。
“岩浆洋”模型的确立构建了整个月球早期的岩浆分异历史。克里普岩(KREEP)作为全球“岩浆洋”假说的另一个重要月球化学证据也在返回样品中被发现,该岩石以富集钾,稀土以及磷等不相容元素为特征,是“岩浆洋”。月球返回样品的研究对月球早期岩浆演化的细节提供了众多线索,“岩浆洋”模型可以解释月球样品的主要特征。
月球“水”之谜
阿波罗时期所获得的数据都指示月球是极度贫水的,更不可能存在生命,这一度使得人们对月球彻底失去兴趣,并将目标转向其他天体的卫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晚期,“旅行者”号飞掠木星时,科学家在木卫二观察到冰层的存在,这证明木卫二可能存在生命的关键元素。
这惊人的发现让科学家认识到同为卫星的月球值得被仔细观察。于是在1994年,美国发射“克莱门汀”号无人轨道探测器再度前往月球。此次任务对月球的两极开展探测,并检测到残留的冰迹信号,这一重大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看来贫瘠的月球,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宜居住。
水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干”月球的认识,并推动了太阳系内各天体水来源的进一步研究。,月球水存在的巨大价值体现在人们可以开始利用月球,水的存在为月表氧气和火箭氢燃料的制备以及氢气还原冶炼金属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由于月球处于高真空的环境中,其引力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建立月球基地并将其作为征服宇宙的跳板,可以大幅降低未来探索太空的成本。
月壤形成改造之谜
月球表面物质普遍具有较古老的年龄,并且缺乏磁场和大气,这使得月表物质在毫无保护的条件下长期经受了来自空间环境中微陨石的撞击以及太阳风等粒子的辐射作用,进而形成细粒的风化层物质覆盖全月。对月球样品的研究证明了行星体表面物质在空间环境作用下可以发生诸多改造过程,包括太阳风注入引起的物质表层非晶化,显著改变光谱的纳米级单质金属铁的形成,陨石撞击过程中亲铁元素的并入以及高能粒子在矿物内部产生的辐射径迹等。
对返回样品中这些空间作用过程机制的认识,有助于解释月球某些特殊现象,比如月球“漩涡”被认为是月球局部磁场的存在使得该区域缺乏太阳风粒子的注入而导致风化的减弱,月球辉光则是由于发生静电迁移的尘埃散射太阳光形成。这方面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太阳风演化历史、太阳系撞击通量变化以及空间辐射作用的认识,也帮助我们了解了其他无大气行星体表面物质的演化过程,改善了我们对未知行星体光谱特征解译的准确度。
月壤年龄之谜
遥感探测数据表明,月球高地区域相比于月海区域撞击坑更加密集,经历的撞击事件更多。该发现推动了月表相对年代学体系的建立,即月球上年轻的地体相比于古老地体,会经历更少的撞击。
除此之外,科学家发现这些岩石普遍存在39亿年的撞击年龄,该结果指示整个内太阳系在39亿年左右经历了大范围的撞击体轰击事件,该事件促进了科学家对太阳系内水的来源以及地球生命起源的思考。
一月球未解之谜大全
月球是大家熟悉的星球,对于人类来说意义重大。虽然说现在人们对于月球有着诸多了解,还有很多东西琢磨不透,下面一起看看月球三大未解之谜,看看哪些问题还未揭开吧。
1、月球起源
有关月球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就是碰撞说,在45亿年之前某个和火星大小类似的行星撞击到了地球,最终发生了破碎,其中一部分形成了月球的原料。
第二种就是分裂说,有人认为月球是地球的组成部分,因为某些原因从地球分裂出去成为个星球。
第三种是捕获说,这种说法就是一个小行星路过地球最终被地球捕获成为了月球。这三种说法都有可能也有一些矛盾没办法完全自圆其说,到底真相如何谁也不知道。
地球和月球也不可能共同形成与一个轨道中,因为那样的话两者很容易合并为一个星球,月球只是地球的卫星,其运行十分规律,不存在于地球合并的可能,而且它甚至在远离地球,每年都会逃离地球三厘米左右。
所以科学家们倾向于认同第3种说法,即地球碰撞起源说,这种说法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有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忒伊亚)以较为倾斜的角度撞击了地球,导致地球上有较大的一块物质被撞飞了出去,,前来撞击的行星也有部分物质被撞掉。
2、月球年龄
对于这颗距离我们38万公里的卫星,科学家们对他的来历还不是很确定,现在主要有两种关于月球诞生的猜测。
第一种月球和地球的出生一样,都是来自于最初的太阳星云,由于种种巧合,小质量的月球被地球的引力捕获,成为了地球的卫星。
第二种月球来自于地球,大约在数十亿年前,一颗小行星与地球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这次碰撞撕裂出了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的速度极快,直接飞出了地球表面,在太空里发生了汇聚,最终形成了月球。
人们成功登上了月球,并且还从月球带回了一些标本,最终有了惊人的发现。月球岩石的年龄比地球90%年龄最大的岩石更大,这是相当让人震惊的事情。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而人类成功发现了53亿岁的月球岩石。而且最奇怪的是年纪大的月球岩石还是在人们认为月球年轻的区域获取的。所以很多科学家认为早在地球还未形成的时候月球就已经出现了。
3、月球土壤比岩石年龄大
人们对于月球岩石的年龄已经比较好奇了,更加奇特的是,月球的土壤年龄比月球岩石年龄大得多。根据分析知道月球土壤年龄可能最少比岩石年龄大个十亿年左右。虽然听着很不可思议,科学家发现月球土壤和岩石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能是其他地方到来的。
,月球正面结壳后,有陨石击穿硬壳并击穿岩浆层,使岩浆层出现裂口,岩浆层下的水汽与太空尘土的混合物沿着裂口冲出岩浆层,散落在已结壳的月表上。此时的月球土壤分布在除了岩浆裸露在外的月海外,整个月球表面。
月球土壤在月球表面形成后,通过月球风暴吹向整个月球表面。
至今未解的月球之谜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尚未揭开,正是因为这些所以人们才会不断探索和研究着月球,相信有一天可以有更多研究结果。
二月球八大未解之谜
这一现象令科学家大惑不解,保罗·加斯特博士宣称这里的岩石具有非常奇特的磁性……完全出乎我们意料。如果月球曾经有过磁场,那么它就应该有个铁质的核心,可是可靠的证据显示,月球不可能有这样一个核心;而且月亮也不可能从别的天体(诸如地球)获得磁场,因为假如真是那样的话,它就必须离地球很近,这时它会被地球引力撕得粉碎。
三月球未解之谜事件
有三大未解之谜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月球年龄之谜、月球的磁场之谜。
1.月球未解之谜: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
月球古老的岩石已使科学家束手无策,,和这些岩石周围的土壤相比,岩石还算是年轻的。据分析,土壤的年龄至少比岩石大10亿年。乍一听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家认为这些土壤是岩石粉碎后形成的。,测定了岩石和土壤的化学成份之后,科学家发现,这些土壤与岩石无关,似乎是从别处来的。
2.月球未解之谜:月球年龄之谜
令人惊异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经分析发现其中99%的年龄要比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更加年长。阿姆斯特朗在寂静海降落后拣起的第一块岩石的年龄是36亿岁。其他一些岩石的年龄为43亿岁、46亿岁和45亿岁。饥乎和地球及太阳系本身的年龄一样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块年龄为53亿岁的月球岩石。聆人不解的是,这些古老的岩石都采自科学家认为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区域。根据这些证据,有些科学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很久很久便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3.月球未解之谜:月球的磁场之谜
先探测和研究表明月球几乎没有磁场,可是对月球岩石的分析却证明它有过强大的磁场。这一现象令科学家大惑不解,保罗加斯特博士宣称:这里的岩石具有非常奇特的磁性....完全出乎我们意料。如果球曾经有过磁场,那么它就应该有个铁质的核心,可是可靠的证据显示,球不可能有这样一个核心;而且月亮也不可能从别的天体(诸如地球)获得磁场,因为假如真是那样的话,它就必须离地球很近,这时它会被地球弓|力撕得粉碎。
四月球金字塔未解之谜
关于月球的来源,科学家提出3种理论,它们全都有缺陷,阿波罗方案却有助于证明,其中看来可能性最小的理论是最佳理论。有些科学家以为,月球是和地球一同,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另一种理论以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或许是从安定洋地域抠进来的。阿波罗登月探险的结果标明,地球和月球的构造成份差异很大,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假说,即俘获说。他们以为,月亮是偶尔闯入地球引力场,而被锁定在目前的轨道上。可是,要从理论上解释这一过程的机制,难度相当大。因而,上述3种理论全都难以站得住脚。正如罗宾·布列特博士所称要解释月球不存在,要比解释月球存在更容易些。
令人惊异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经剖析发现其中99%的年龄要比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愈加年长。阿姆斯特朗在沉寂海降落后拣起的第一块岩石的年龄是36亿岁。其他一些岩石的年龄为43亿岁、46亿岁和45亿岁--它简直和地球及太阳系自身的年龄一样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 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年龄为53亿岁的月球岩石。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古老的岩石都采自科学家以为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区域。依据这些证据,有些科学家提出,月球在地球构成之前很久很久便已在星际空间构成了。
3.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
月球古老的岩石已使科学家一筹莫展,,和这些岩石四周的土壤相比,岩石还算是年轻的。据剖析,土壤的年龄至少比岩石大10亿年。乍一听来,这是不可能的,由于科学家以为这些土壤是岩石粉碎后构成的。,测定了岩石和土壤的化学成份之后,科学家发现,这些土壤与岩石无关,似乎是从别处来的。
4.当宏大物体攻击月球时,月球发出空心球似的声音之谜
在阿波罗探险过程中,废弃的火箭第三节推进器会轰地一下撞在月球外表。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文件记载,每一次这样的响声,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大铃铛的声音。当登月人员降落在颜色特别黑的平原上时,他们发现要在月球外表钻孔非常艰难。土壤样品经剖析后发现,其中含有大量地球上稀有的金属钛(它被用于超音速喷气机和宇宙飞船上);另一些硬金属,如锆,铱、铍的含量也很丰厚。科学家觉得困惑不解,由于这些金属只要在很高的高温--约华氏4500度下,才会和四周的岩石融为一体。
月面岩石样其中还含有纯铁颗粒,科学家以为它们不是来之陨星。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愈加奇异的现象这些纯铁颗粒在地球上放了7年还不生锈。在科学世界里,不生锈的纯铁是不足为奇的。
月亮中厚度为8英里的表层具有放射性,这也是一个惊人的现象。当阿波罗15的宇航员们运用温度计时,他们发现读数高得出奇,这标明,亚平宁平原左近的热流确实温度很高。一位科学家惊呼上帝啊,这片土地马上就要凝结了!月球的中心一定更热。,令人不解的是,月心温度并不高。这些热量是从月球外表大量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可是这些放射性物质(铀、铊和钚)是从哪里来的?假设它们来自月心,那么它们怎样会来到月球外表?
7.枯燥的月球上的大量水气之谜
最初几次月球探险标明,月球是个枯燥的天体。一位科学家曾断言,它比戈壁大沙漠枯燥100万倍。阿波罗方案的最初几次都未在月球外表发现任何水的踪迹。可是阿波罗15的科学家却探测到月球外表有一处面积达100平方英里的水气团。科学家们红着脸争辩说,这是美国宇航员废弃在月亮上的两个小水箱漏水形成的。可是这么小的水箱怎能产生这样一大片水气?这也不会是宇航员的尿液--它直接放射到月球的天空中。看来这些水气来自月球内部。
8.月球外表呈玻璃状之谜
阿波罗的宇航员们发现,月球外表有许多中央掩盖着一层玻璃状的物质,这标明,月球外表似乎被火热的火球炙烤过。正如一位科学家所指出的月亮上铺着玻璃。专家的剖析证明,这层玻璃状物质并不是宏大的陨星的撞击产生的,有些科学家置信,这是太阳的爆炸--某种微型新星状态--产生的结果。
早先探测和研讨标明月球简直没有磁场,可是对月球岩石的剖析却证明它有过强大的磁场。这一现象令科学家百思不解,保罗·加斯特博士声称这里的岩石具有十分奇特的磁性……完整出乎我们预料。假如月球曾经有过磁场,那么它就应该有个铁质的中心,可是牢靠的证据显现,月球不可能有这样一个中心;而且月亮也不可能从别的天体(诸如地球)取得磁场,由于假设真是那样的话,它就必需离地球很近,这时它会被地球引力撕得粉碎。
10.月球内部神秘的物质汇集点之谜
1968年,盘绕月球飞行的探测器初次显现,月球的表层下存在着物质汇集构造。当宇宙飞船飞越这些构造上空时,由于它们的宏大引力,飞船的飞行会稍稍低于规则的轨道,而当飞船分开这些构造上空时,它又会稍稍加速,这分明地标明这物质聚焦构造的存在,以及它们宏大的质量。科学家们以为,这些构造就像一只牛眼,由重元素构成,躲藏在月球外表海的下面。正如一位科学家所称看来谁也不晓得该如何来对付它们
五月球三大未解之谜
世界上存在着三大未解之谜,一是人的身体之谜,二是地球内核之谜,三是浩翰宇宙之谜,如何解释?
老子在2000多年前的《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啥意思呢,老子以巧妙的哲学思想囊括了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规律!
哲学对于2000多年前的思想而言,那绝对是一种解释自然之道的“科学”,但到了现代社会,它已经被真正的科学所替代,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身体之谜,地球内核之谜,浩瀚宇宙之谜,如何解释?
人的身体之谜
我们今天来说说人体中最奇妙的东西,它是我们能够认识到我是谁的关键,更是我们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意义意识到底是在哪里?
意识在哪里?
它就在我们的脑海中,但没有任何一个外科医生知道它在哪个位置,有人说是海马体,因为它保存了人类最长期的记忆,但短期记忆就不是了吗?人的意识就只有记忆吗?1949年的一次诺贝尔奖,但后来真名是乌龙的事件让大家对大脑的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
这是一段血腥的历史,华尔特·赫斯(Walter Rudolf Hess)和安东尼·莫尼斯(Antonio Moniz)因“发现了脑白质切断术对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疗价值”而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这个治疗方式是将精神病人的前额叶切除,狂躁的精神病人瞬间安静!
似乎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而被推广,但现在人知道,前额叶是中枢中的中枢,它是在太重要了,思维、推理与决策以及执行工作等,都是前额叶协调完成的,前额叶一旦被破坏,那么人体就只剩下了吃喝拉撒睡的最基本功能,他还是一个人吗?是,但他已经没有了灵魂!
所以意识就是前额叶统领大脑一起产生的,它会调用记忆,将整个事件串联起来,做出计划和决策,它是人体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但意识是如何产生的,科学家提出很多理论,比如量子纠缠,但没有一种能完美解释,一直以来就是个谜
地球内核之谜
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也多过对于海底的了解,其实还真是句大实话,月球表面已经有阿波罗6次登月,而无人探测器则有数十个,环绕月球的卫星隔阵子就把月球扫一遍,但海底人类到达过的位置非常有限,那么地心呢?
人类挖的最深的孔也就12262米,也就12.2千米左右,和地球半径6370千米比起来,那简直就像鸡蛋壳都没钻透,我们对地底下的认识全部来自于地震、和人工地震的回波,还有火山喷出物的分析,以及海底山脊中物质采样分析。
没有了水的地球
所以地球内核到底是个什么样,我们只能根据取得的科学资料来分析!但自以为是的科学家们连地球磁场到底怎么个起源法都还搞不清楚,现在提出的发电机效应也不过能解释部分而已!还有NASA在2020年8月19日发布的,南太平洋磁异常正在分裂,北极磁极正在快速移动,这些结果都一脸懵逼!
更恐怖的还是地磁翻转,地球将会经历一场磁场真空期,到时候宇宙射线直达地表,估计所有生命即使不死也得脱层皮。还有更要命的地震和火山喷发的预报,这个来自深深地下的威胁,一直就像把达摩利斯之剑一样,悬在人类的头顶!
浩瀚宇宙之谜
对于人类来说,宇宙之谜可能就更是一头雾水,诞生之谜,宇宙大小之谜还有宇宙命运之谜,每一个展开都是一个可以研究几十辈子的课题。
宇宙的诞生
现代科学认为宇宙诞生于138.2亿年的一次大爆炸,但这个爆炸留下的谜团太多了,比如视界问题、平坦性问题和磁单极子问题以及重子不对称性问题(正物质比反物质多,理论上应该一样多),还有暗物质和暗能量的问题!阿兰古斯提出了暴涨模型看起来似乎解决了部分问题,但距离人类真正解决宇宙诞生还早得很!
宇宙的大小问题
这是人类更好奇的一个问题,从大爆炸模型来看,宇宙似乎是个有限大小,宇宙从138.2亿年前开始膨胀,到现在大概是一个930亿光年的球体,但科学家将其称之为可观测宇宙!你看看,这科学家多鸡贼,明明是整个宇宙,还要说是可观测宇宙!
但后来测量发现,宇宙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平坦无限开放的,简单的说宇宙就是无限大,这让大家一脸懵逼了,这科学家果然有先见之明,用可观测宇宙来描述,外面看不见嘛,所以你只能随便我瞎说。
宇宙未来的命运问题
1998年两个科学团队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这让准备接受老死宇宙的科学家有点晕,因为宇宙大概在45亿年前就开始了加速膨胀,所以未来的宇宙很可能就是走向大撕裂,它永远都不可能回到当初诞生的那一刻!
不过2020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罗杰·彭罗斯认为宇宙不会是这个命运,他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上观测到的疑似霍金点推测出这是上一个宇宙的超级黑洞蒸发后留下的痕迹,宇宙在循环,他支持的是循环宇宙论!到现在科学家也无法确定哪个更准确一些,不过大部分科学家都支持无限膨胀或者大撕裂理论。
那么您认为宇宙会循环还是大撕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