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之谜咖啡豆怎么样?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0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1983年,共计25个国家参加了一场有关南极研究的会议,会议到达关键时期,会议主席却要求我国离开会议去“喝咖啡”。
名义上说是“喝咖啡”,但在场的人都懂,这就是找个理由让我们离开会议。
这是一场关于探索研究南极的会议,可能有的人不理解,南极离我们那么遥远,而且天气十分恶劣。中国为什么要想参与南极的研究呢?
“南极研究”并不是中国心血来潮,而是有他的现实意义的。南极虽然是苦寒之地,但南极被科学家们称为“揭开地球奥秘的钥匙”。因为天气严寒,人烟稀少,所以南极被保存的很好,为研究气候变化,观测宇宙提供了优良条件。探索南极,甚至有可能会帮助我们解开生物起源之谜。
“探索南极”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但那个时候的中国并没有这个意识,后来的中国饱受战火纷扰,更是无暇抽身;1959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共同订立了《南极条约》,那个时候的我们建国不久,百废待兴,没有多余的人力物力参与南极研究。直到1983年6月,我们向美国提交加入书,才正式开启对南极的研究。
虽然我们提交了加入书,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有了参与南极相关研究的权力。当时的我们叫做“《南极条约》的缔约国”,而美国等其他国家叫做“《南极条约》的协商国”,这两字之差的距离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简单来说,“缔约国”在南极相关事宜上就是“看个热闹”,在关于南极的重要事务上,不但没有参与权,甚至都没有知情权。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了会议关键时期,我国代表团被请出去“喝咖啡”。
当时被派参与会议的有司马骏、郭琨、宋大巧等人,见此情形,中国代表团感受到了无比的屈辱,当时的郭琨眼含热泪,立下誓言,我们中国一定要建下自己的科考站,出了这口恶气!
中国人敢想敢干,敢于担当。回国之后,三十多位科学家向祖国递交了“请战书”,为了建下我们自己的南极科考站,他们时刻待命!国家很快批准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迅速成立了南极科考队,由郭琨担任科考队长。
地图上的中国和南极相隔并不远,但到了实际航行时科考队员花费了28天7个小时30分钟,航程近2万公里。
到了南极,选址也是一个大工程。选址要进行实地勘察,考虑是否具备较大的露岩地域、船只易接近、卸货方便、有充足的淡水资源和站区可开展综合科学考察等多方面条件之后再确定。在选择了十一个地方之后,最终科考队员选择了菲尔德斯半岛。这个小岛的南部地区地域开阔,淡水资源丰富,海岸线长,距离机场近,物资补充方便,科考队最终在菲尔德斯半岛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
选址之后就要完成后续的准备工作,按照计划,他们要在2月20日之前完成长城站建设相关的所有事宜。但我们当时能够依靠的运输设备只有一架直升机和两艘小艇,加上当时的天气恶劣,设备运输完成之后留给科考队的时间已经不足一个月了。
当时的时间紧、任务重,科考队员没有丝毫松懈,喊出了“27天建成长城站”的口号,队员们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工作近20小时,最终圆满完成任务,成功建设长城站。
队员们身穿红衣,看着鲜红的国旗,胸中红心也在激动地跳跃着,我们的建设速度和质量让外国人震惊,他们甚至大呼根本不可能!“”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支撑我们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尊心,中国人永远不能被人轻视!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中国只用了短短三十几年,就从“喝咖啡”到平等地坐在桌子前商讨南极事宜。
如今我们除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还有在恩克斯堡岛建设中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中国的南极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作者/文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