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之谜的词语,旅鼠之谜主要内容
一旅鼠之谜读后感
旅鼠集体跳海自杀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人们观察到,在挪威山区,山上的旅鼠向山谷扩散,有一部分逐渐到了湖边和海边,在那里安置下来。但有些就会试图游到对岸去,有的就被淹死了。这可能就是旅鼠集体自杀的神话的源头。
网上流行一篇署名“桑内斯”的“美文”《浩荡祭大海———奔赴死亡之约》,转自《读者》2005年第15期,据说是一位挪威癌症病人在追随旅鼠奔向死亡的旅途中,顿悟了生命的真谛无须畏惧死亡,因为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内容和文笔看,不像是翻译作品,是某个国内作家的假冒之作,里面绘声绘色地描绘自己跟踪目睹数百万只旅鼠为了物种的利益,在浩浩荡荡的长途跋涉之后集体跳海自杀的场面,其实是从国内介绍“旅鼠之谜”的科普文章改编而来。
旅鼠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大约20种小型草食动物的统称。人们很早就注意到,它们的数量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有的年份数量极多,有的年份又非常少见。由此就出现了各种传说。在十六七世纪,很多欧洲学者相信旅鼠是“天上掉下来的”———只要空气条件合适,就能自发生成旅鼠。当时丹麦博物学家奥尔·佛姆为了驳斥这种说法,对旅鼠做了解剖,证明旅鼠的解剖结构和其它啮齿类动物类似。
旅鼠之所以会让人产生突然从天而降的感觉,是因为它们的繁殖力强得惊人。旅鼠出生大约一个月后就能繁殖,一只雌鼠每5周就可产下一窝大约8只小鼠。在条件适宜时,一个旅鼠种群的数量一年之内就能增长10倍。大约每4年旅鼠的数量就会出现一次顶峰,之后又锐减,少到难以寻觅。那么多的旅鼠到哪里去呢了?
传说,当旅鼠数量达到顶峰时,它们就会自发地集体迁移,奔赴大海自杀,只留下少数同类留守并担当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迪斯尼在1958年拍摄的纪录片《白色荒野》中,就纪录了旅鼠成群结队地迁徙、最终跳海自杀的场面,配上了非常煽情的解说。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影响深远,使旅鼠奔赴死亡之约的动人传说在西方家喻户晓。
不过那部纪录片的场面是伪造出来的。那部影片是在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拍摄的,那个地区并不产旅鼠。摄影组到北极地区向因纽特小孩买了几十只旅鼠,让它们在一个覆盖着雪的转盘上奔跑,从各个角度拍摄,剪辑后就出现了成千上万只旅鼠大迁移的情景。之后,摄影组把这些旅鼠带到悬崖上,希望拍摄它们跳下悬崖河中淹死的场面。不料旅鼠却不愿往下跳,在等了两天之后,不耐烦的摄影组把这些旅鼠赶下了悬崖,人为制造了跳海自杀。
旅鼠的数量为什么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是一个还没有定论的生物学课题,可能与天敌、食物、气候、季节等因素有关系。例如,一个很明显的但还未得到证实的解释是,旅鼠数量的剧增破坏了植被,出现食物匮乏,导致大批旅鼠被饿死。然后植被开始回复,出现了新一轮的循环。实际上这并非旅鼠特有的现象,在严酷条件下生存的其它一些小动物,其种群数量也会出现类似的周期性变化。
虽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不同的看法,专家们在这一点是一致的旅鼠不会集体自杀。在旅鼠数量剧增,当地的食物变得稀少时,旅鼠和其它动物一样,会向其它地方扩散。人们观察到,在挪威山区,山上的旅鼠向山谷扩散,有一部分会逐渐到了湖边和海边,在那里安置下来。但随着后来者越来越多,有些就会试图游到对岸去,有的就被淹死了。这可能就是旅鼠集体自杀的神话的源头。
近年来也有些专家试图从旅鼠自身的变化解释其数量减少之谜。例如,随着鼠口密度的增大,旅鼠彼此之间出现了更多的社会交流和压力,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出现变化,从而使其繁殖力下降,变得更有攻击性。在群体密度过大时,旅鼠的反应不是牺牲自己,而是更倾向于攻击其它旅鼠,乃至出现自相残杀。
旅鼠奔赴死亡之约的神话不会像旅鼠从天而降的神话那样轻易消失。
不管专家们如何澄清,这个神话会一直被当成一个科学事实、作为一个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奇观流传下去。毕竟,对许多人来说,一个美丽的谎言胜过冷酷的事实。
二旅鼠之谜真相
旅鼠跳海自杀是一个堪称奥斯卡级别的谣言!事情过去了这么久,作假者和造谣者仍然披着光鲜亮丽的外衣,没有任何一个散播谣言的人出面道歉,而我们的教科书则选择——将错就错。。。
有关旅鼠自杀传闻最具影响力的是《读者》2005年第15期的一篇文章《浩荡祭大海——奔赴死亡之约》,内容讲了一位挪威病人在追随旅鼠奔向死亡的旅途中,顿悟了生命的真谛无须畏惧死亡,因为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当时这篇文章在全国疯传,感染了无数人,而且持续多年一直被奉为经典之作!而这篇文章并不是《读者》的
而后,《意林》也
笔者继续追查线索,果然找到了这篇“科普文章”,出自《科海故事博览》2003年12月刊(知网收录了这本杂志,so~笔者只好掏钱来买电子版看)
可实际上“桑内斯”只是挪威的一个港口城市,中英文检索桑内斯都无法查找到相关的
就这么一篇文章摆在那里,谁都可以写,只要随便署上挪威(旅鼠产地)人的名字就能冒充外国翻译之作了!实际上,那个时候的很多地摊读物都喜欢这么玩,把奇闻轶事编造得煞有介事,就像“切尔诺贝利的食人鼠咬破车轮胎蚕食考察队员”事件一样,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
《科海故事博览》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云南晶晶科技艺术中心主办,创刊于1993年1月1日。听杂志的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本以收录“奇闻轶事”为主略带点科普性质的杂志。
当年这类杂志在地摊上是最受欢迎的!什么史前火花塞、史前核反应堆、人类脚印化石,统统都是从这类杂志开始造的谣,一直到现在还在误导读者,可谓贻害久远~
至于这本杂志的主编——龚运禄,当时还亲自给“旅鼠”一文写了极富感染力的按语。实际上,豆瓣上曝光其恶意拖欠
作为一类追求高品位、高质量、最精品的《读者》,就这样从一个极其不靠谱的刊物中
那篇科普文章正是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沿用至今的《旅鼠之谜》(摘自1993年《科技日报》)
这篇文章的
位老前辈在那篇“科普”文章中犯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逻辑错误,老前辈为了体现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在文中做了详细计算,的结论是
一对旅鼠繁衍一年后,加上子孙后代总数达到164万只,因天敌和环境原因死去一半,还剩下80多万!!!(这种逆天的计算方式,简直史无前例)
说旅鼠的繁殖力强是没错的,一对旅鼠一年生7胎,每胎6公6母,20天后生长成熟,一年下来加上子孙一共有160万只!
这简直太耸人听闻了,一对儿旅鼠能产这么多后代(最早的教材这两个数字分别是967118和50万),这种繁殖方式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做到,如果按照这样来算,地球早就被旅鼠给占领了!
位老前辈的逻辑错误在于“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而老前辈的结论却是在总数上砍掉一半。实际上,如果要死亡的话,旅鼠应该是在生长过程中死亡,不可能等到生育繁殖后代之后统一消失一半。那么,正确的计算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每对旅鼠生6对鼠宝宝,但只有3对能活下来继续繁衍后代,根据统计学公式,2×(3+1)^7=32768。也就是说最终的旅鼠只有3万多只,与上文位老前辈的160万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实际上,位老前辈的文章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他在文中写道“队伍愈来愈大,常常达数百万只”,这与他的计算公式“每对旅鼠及其后代达82万”相矛盾,难不成这么大部队都是当初那两只旅鼠的后代??
还有更令人震惊的消息,位老前辈在文中反复诉说自己遇到一位立志要解开旅鼠之谜的“纽约动物协会”成员,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人,有关旅鼠的神奇传说完全是臆想的一次邂逅,用现成的材料串连出一个故事。
至于旅鼠自杀的传闻,位老前辈似乎并没有深入钻研,只是一味地陈述当地的传闻(事实上,国内根本没有关于旅鼠自杀的研究报告,因为这个结论本身就是错误的)。
那么,旅鼠自杀的谣言到底从何而来?让我们继续向前追溯!除了一些谜一样的传闻之外,最早将旅游自杀搬到公众面前的要属迪士尼漫画了!
1955年,迪士尼工作室将旅鼠在挪威跳海自杀的场面做成了卡通,放入了史高治叔叔的冒险系列漫画中。就这样,“旅鼠自杀”以艺术的形象走进了大众视野,开始被包装为误导多数人的文化产品。
1958年,迪斯尼还专门拍摄纪录片《白色荒野》。该片纪录了旅鼠成群结队地迁徙、最终跳海自杀的场面。但最终被证实影片是在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拍摄的,那个地区并不产旅鼠。
摄影组从因纽特小孩手中买了几十只旅鼠,让它们在一个转盘上奔跑,从各个角度拍摄,剪辑后就出现了成千上万只旅鼠大迁移的情景。九名摄影师还把旅鼠运到悬崖边,希望拍摄它们跳到悬崖下河中淹死的场面,不料旅鼠却不愿往下跳。
,摄影组残忍地将它们赶下了悬崖,人为制造了跳海自杀。到目前为止,尚不知道迪斯尼公司当时是否批准摄影师使用了这种拍摄方法。(参见方舟子《旅鼠的神话》,2006.7.12《中国青年报》)
就是这样一部惨无人道的纪录片,竟然还获得了奥斯卡奖,它使旅鼠奔赴死亡之约的动人传说在西方家喻户晓,直到如今绝大分部人还错误地认为——旅鼠跳海自杀!
那么,旅鼠之谜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德国的三位生态学家对生活在格陵兰东北部的旅鼠进行长达16年的跟踪研究,得出结论是旅鼠集体自杀根本是无稽之谈!(瞧瞧人家的敬业精神)
旅鼠自杀只是一个谬论而已,教科书中所谓的“为了种族的繁衍而毫不犹豫地奔赴死亡之旅,心甘情愿地给天敌做食物,浩浩荡荡地跳入大海”,这些都是人为附会的,旅鼠也是生物,他们也会种内竞争,他们不是群居动物,不会集体行动,只有在迁徙的时候才会形成大面积的势况,有一部分体力不支的死在河流中,顺水飘荡到海岸被人误以为自杀。(以来材料来自《北京科技报》)
旅鼠自杀之谜被辟谣之后,几乎国内所有的科普报刊在有关旅鼠的论述中均会纠正这一错误,有一篇文章却始终不肯纠正,那就是教科书八年级下册中的《旅鼠之谜》。
无论是逻辑计算上错误,还是有关旅鼠论述的悖论,很多人都指出过这一谬论,可惜教科书就是这么神奇的存在。。。笔者犹记得,在上到《旅鼠之谜》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语文老师还饱含深情地歌颂道“多么伟大的牺牲精神啊!”
现在回想,当年完全被这篇课文欺骗了,什么爱迪生给妈妈做阑尾炎手术、地震中的父与子、羚羊飞渡,一个个充满悖论和谎言的文章,欺骗了我们最纯真的心灵,这种感觉是无比的愤懑!
旅鼠并不会自杀,是造谣者杀死了它们!从最初迪士尼的九名摄像师,到后来的位老前辈,以及科海故事博览的主编龚运禄,没有一个人出面澄清当年的错误。
彼时,他们披着光鲜亮丽的衣服;此时,他们依然光彩熠熠,造谣的代价太低了,何苦去费心思较真呢?又何苦为当年微不足道的“小纰漏”道歉呢?
人们愿意相信旅鼠是跳海自杀的,人们往往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什么是谣言,什么是辟谣,都没有意义了。
三旅鼠之谜是真的吗
“读出问题”之“问题”不一定是课文本身的“问题”,也可以是由对课文的深入思考而临时生成的问题。
当下,科技发达网络普及,谣言司空见惯,稚童也能分辨一二。遥想当年,绮纨之岁的我们却没有分辨谣言之力。
在网络归属奢侈品的年代,教科书是获取严谨、权威信息的重地,对于课本上的知识我们深信不疑。近日回顾,却发现数篇有“谣言”之嫌的文章《长城砖》《斑羚飞度》《旅鼠之谜》。
此处谣言二字并无贬义,文学作品与科普作品之间的区别,还略知一二。今日,我们就刨除文学的魅力,着重探究课文内容是否符合科学。鉴于篇幅,我们只聊聊《旅鼠之谜》。
《旅鼠之谜》八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
旅鼠体长7-15厘米,主要生活在北极荒原地区,属于啮齿类动物,包含北美棕旅鼠、西伯利亚旅鼠、挪威旅鼠以及阿穆尔旅鼠等。为躲避天敌,旅鼠夏季体毛呈灰、黑、褐三色,冬季以白色为主,短尾长毛,以草、根茎、树叶等为食。
十六世纪,居住在西伯利亚的雅皮克人,观察到旅鼠种群数量,常在温润适宜之年疯狂增长,暴风雪过后突然消失,每隔3-4年出现一次有规律的增长和减少,宛如天降,故称“天鼠”。为破除称谓谣言,丹麦生物学家通过解刨,证实旅鼠属于啮齿类动物,与老鼠无异。
鼠口暴涨之谜旅鼠种群数量呈周期性变化,是科学家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爆发时旅鼠种群数量呈直线上升,一年时间“鼠口”膨胀到初始1000倍,此后急剧下降,直到灭绝边缘。相比而言,种群数量增加易于理解,因旅鼠具有强悍的繁殖能力。
从三月份繁殖季节开始,雌旅鼠一年可怀胎8次,每胎产子12只,幼鼠从出生到具有繁殖能力只需30天,一对旅鼠夫妻可在一年内留下160万只后代,食物充足的年代,鼠口暴涨情有可原。
暴涨有因,下跌又是何故?
旅鼠自杀假说旅鼠跳海自杀是我们最常听的鼠口下跌原因,实则旅鼠自杀假说起源于传闻,毫无科学依据。在鼠灾爆发一段时间后,当地原住民会发现海边、河流中出现大批旅鼠尸体,结合旅鼠下海游泳片段,便以讹传讹,认为旅鼠会主动自杀。
1958年迪士尼,通过特效剪切伪造的纪录片《白色荒野》,将旅鼠自杀谣言推向顶峰。1993年刊登在科技日报,后被选编进语文课本的《旅鼠之谜》一文,对我们进行洗脑,导致感动数千学生的大爱旅鼠形象根深蒂固的扎在我们脑海。
为证实旅鼠自杀假说的不成立,德国生态学家本诺特·基特勒、法国生态学家奥利佛·基里格和芬兰生态学家依卡·汉斯基蹲守北极圈16年,长期对旅鼠进行观察,期间未曾发现旅鼠主动自杀现象,大规模的群聚也未曾发生。该研究论文发表于2003年10月31日《Science》杂志。
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安东尼奥·普雷迪为求证答案,扎进图书馆,搜集翻阅四十年内所有与动物主动自杀相关文献,未曾找到任何证据。最终普雷迪表示“我们不应该被故事所迷惑”。
最重要一点,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一点,旅鼠会游泳。种群爆发时旅鼠会迁移寻找新的栖息地,长途跋涉中爬山涉水很常见,体弱多病个体被淹死淘汰不足为奇。
自杀假说的合理性不言而喻,旅鼠没有深明大义到为种群未来放弃生命。编造故事是人类的天赋,《梁祝》与《旅鼠之谜》可谓异曲同工之妙,一篇歌颂爱情,一篇歌颂亲情(旅鼠为让后代活下去选择自杀)。
旅鼠为何出现周期性减少,迄今未有定论,自杀假说肯定是不成立的。生物学界常见猜测可以分为天敌消灭说、自我调节说、气候变暖学说等类型。
自我调节说认为,旅鼠种群密度达到一定比例后,会加深旅鼠间社会交流,生活资源匮乏的高压和社会交流的频繁,导致旅鼠内分泌失调,出现互相残杀,毛色也随之改变,易被天敌发现。
气候变暖说认为,是由冰层融化,旅鼠巢穴灌水被破坏,生活环境恶劣导致。
我个人比较偏向天敌消灭学说。气候温润植被大量生长,旅鼠食物丰富,开始大量繁殖。天敌食物充裕,也大量繁殖,但繁殖能力大大弱于旅鼠,无法影响旅鼠种群数量,猎物和捕猎者天平被打破。发展一段时间后,天敌增多,猎物和捕猎者的关系达到平衡状态,旅鼠被大量捕食,数量减少。后期天敌数量庞大,旅鼠被捕食至灭绝边缘。
北极狐
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毕竟天敌不可能只有一种,常见如贼鸥、雪鹗、北极狐等。在科技大步发展的现在,旅鼠之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被完全解密。
结尾旅鼠自杀谣言“误导”着几代人,作为罪魁祸首的拟人化应用,真的适合课本?值得深思。我们不能否定文学作品的伟大,但筛选课文需谨慎。
科学不止浩瀚宇宙,生物世界也很辽阔。
四旅鼠之谜启示
给人类启示人类不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人类应该觉悟,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I do not kon.
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由此联想开去,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 第二,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第三,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第四,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