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演义地宫之谜
这天伴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声,几十名民工正在“噼里啪啦”地凿石刨土。当海拔49.71米的小山包被凿掉17米时,有民工突然发现自己的镐头下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变化那风化得有些零碎的花岗岩石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又一块整齐排列的砂岩石板。
此消息一出一时争论四起,有人说,这是70年代林彪部队修的一个防空洞,用来预防苏联发射到中国的原子弹在广州爆炸;也有人说,这是日军侵华时,在这个山包中秘密修建的一座军火库,下面匿藏着的必是成捆的炸药和炸弹。
事情很快引起了基建科长邓钦友的注意。曾和很多考古人员有过接触的他不声色地围着摇晃的大石板转了两圈,蓦然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座古墓,于是立即与市文管会考古队和省政府办公厅等部门取得了联系。
省文管会的考古队队长黄森章等人急忙赶到现场。他拿出手电,透过石板隐约看到洞穴底似乎堆放着青铜器。这让他意识到可能挖到汉代大墓了,马上打电话找到了广州博物馆馆长、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
麦英豪赶来在进行了一番仔细的勘定后,见多识广的他也不由得心跳加速、异常激动,因为,仅从嘉室的形额、线模以及随葬的器物复可以判定,这将是岭南考有生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发现,将为岭南考古史增添光斯抛烂的新篇章。
,当惊喜还未散去,考古工作者们就又发现了一件让人直冒冷汗的事情从最宽的石缝向内看去,第一道厚重的石门上有一条大大的开口;第二道石门是紧闭的,但门上的铜铺首只剩了一个一难道掩埋得如此深邃的陵墓已经被盗过了吗?
为了解开疑问,进一步摸清墓室的情况,大家决定先派人入墓探察一下。经研究,这个任务落在了黄淼章身上,一来因为他是考古队长,二来他也是队中身材最瘦小的一位,能从仅宽30厘米的缝隙中钻进去。
晚上10点钟,人们从墓室的石板缝中伸下了一根长长的竹竿,黄淼章沿着竹竿慢慢滑进墓中,一股腐朽而又潮湿的气味顿时迎面袭来。他小心地选好落脚的地方,回头一望,不由得惊呆了墓室的石墙和墓顶都绘有云纹图形,分别由红、黑两种颜料绘制,生动鲜活,清新亮丽,笔触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使那彩绘的云朵看上去犹如被旋风卷起,狂飙裹挟,形成了一种奔腾、飘逸、凌空飞旋的浩瀚气势。
黄淼章看得直发愣,半晌方回过神来,察觉到自己原来是在墓的前室,东西两边还各有一个耳室。那时,黄淼章并没有意识到,这座墓竟然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全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画石室墓。
而后,黄淼章又小心翼翼地继续自己的发现之旅,一个奇妙的世界逐渐展现在他的眼前斑驳的大铜壶、成排的编钟、硕大的铜鼎、瑰丽的玉璧…简直遍地都是宝物!他先前悬着的心在转瞬间被巨大的喜悦填满了,古墓完好,没有被盗!
很快,黄森章就探清了墓室的大概情况,他小心地从东耳室钟架下而取了一个铜钟,从前室拿了个玉璧,再从西耳室过道口取了一个陶罐的盖子,并一一记清位置。然后深吸了一口气,顺着竹竿重返“人间”了。
当晚,广州市考古队办公室内灯火通明,十几个人围着从象岗古墓中取出的3件文物和墓室草图反复察看。巨大的墓室、彩绘的壁画、无穷的宝物…无不使在场者瞠目结舌,惊愕不已!
大家都很清楚,如此巨大的墓葬和奇特珍贵的文物在广州考古队成立30多年来是发现,那成套的编钟说明墓主的身份非王即侯,而碧绿的大玉璧又分明是瑞玉之首。这一切都在向人们暗示,一个匿藏2000多年的历史人物就要走出阴暗幽深的地宫,向世人讲述他那愉快或忧伤的往事了。
那么,这个重要的神秘人物,会不会就是30多年来让考古工作者魂牵梦绕的南越王赵佗?
@司马承承
9月22日下午5时左右,一个戏剧性的高潮出现了。在墓主的胸腹间、发现了一件金黄色闪闪发光的物品,考古队员细心地把旁边的朱红残漆等剔开,并轻轻拂去附着的泥尘,一条栩栩如生的金色小龙立在一个四方台上,金光闪闪。“啊!一枚龙钮金印!”一位队员禁不住内心的激动喊了出来。
金印在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特别是龙钮金印在全国汉慕中还没有发理过。可以预见,这枚龙钮金印将是象岗汉墓中价值连城的文物,更是解决整主身份、揭开墓主之谜的关键!
翻转金印,“文帝行玺”四个刚劲有力的小篆映人眼帘。一个古老重大的历史悬案就此解决了!象岗墓幕主就是南越文帝!赵昧就是《史记》中记或汉朝赐谥的南越文王一第一代南越王赵佗的孙子。至于《史记》中写成“赵胡”,专家认为,也许是司马迁的档案有误,也许是后人抄错了。
@司马承承
南越王墓的发现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岭南开发史、建设史、南越国史和岭南城市考古研究的新时代。这种研究将会有许多更新的发现,它将可能揭开一个边缘社会朦胧的面纱。
一、翻阅二十四史,历代帝王都有怎样神异的出生经历?
优质答案1
落到纸面上的出生经历都很奇异,宣扬君权神授这一套。
有的红光满室,有的什么异香盈室……等等吧,先写的有点看起来有点新鲜劲,后世的皇帝本纪再写的都变的俗套啦,都是些套话。
最搞笑的是汉高祖刘邦本纪,他爸爸刘太公到田里去找老伴,到田里看到一条蛇盘绕在他老婆身上与之交,后来就有了刘三。。 刘太公的心得多大呀?绿帽子是神蛇给戴的,按这样说刘三都不是他儿子。为了权利也是拼了。
关于皇帝出生异相,只需翻一下二十五史本纪,不用全看,只看前几行就写出这些比较玄幻的异相了
优质答案2
打开中国古代史,认真阅读之下,读者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多数的皇帝,尤其是自汉以来的各个朝代的皇帝,身上或多或少都发生过神异之事。
其实这些神异之事,大都属于夸大其词,甚至是纯属虚有、胡编滥造的。这是统治者为了加强对百姓的统治,为了让百姓更加相信皇帝是“天子”、是上天选中来领导他们的,为了增加自己统治的合理性而编造的。
为什么说自汉朝以来,越来越多的皇帝身上出现神异之事呢?这就跟董仲舒有关了,没错,就是那位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哥们。他写了一本政治哲学书籍,叫做《春秋繁露》,书中体现了他神学唯心哲学思想的精髓,奠定了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的理论基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意思就是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君权神授,就是说皇帝的权利是天上的神仙授予的,皇帝是代天来统治万民的。那怎么体现皇帝是天选之子呢,于是,皇帝们开始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编造一个个神异的事情,巧合的是,这些神异之事,大都发生在皇帝出生之前或出生之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证明自己是天的儿子。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皇帝身上出现的神异之事吧
1.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据《史记》《汉书》记载,刘邦的母亲刘媪还没有怀上他之前,有一天在河边睡(咱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不回家睡觉,非得去河边)。睡着之后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遇见了神仙。当时电闪雷鸣,天立马就暗了下来,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就去河边找自己的媳妇,结果发现媳妇躺在河边,一条龙趴在她身上。没过多久,刘媪就怀孕了,十月之后产下了刘邦。
后来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刘邦斩白蛇起义,推翻秦朝,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建立汉朝。
2.汉昭烈皇帝刘备
刘备,蜀汉开国皇帝。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刘备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以织草鞋卖草鞋为生。在刘家东南角有一颗桑树,高5丈有余,枝叶茂密,从远处看就像车盖一样,从这边经过的人都说这棵树不是凡品,也有人说这树的主人家必然会出贵人。
与其他皇帝不同的是,刘备的这件事并不真正算作神异,甚至还有点土,朴实无华,而且是借他人之口预言自己不凡,正是因为这样,更增加了可信度。
果不其然,刘备少年时聪明好学,师从卢植,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与东吴联手在赤壁大败曹军,占领荆州、益州,最终建立汉(史称蜀汉)。
3.南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
萧道成,南齐开国皇帝。据《南齐书》记载,萧道成生于元嘉四年(公元427年),萧道成出生时并没有天降异象,其人“姿表英异,龙颡钟声,鳞文遍体”,意思就是风姿特异,长了一个龙的额头,声音像钟声一样洪亮,而且全身长满鳞纹。
不仅额头像龙一样,还有像龙身上的鳞片一样的鳞纹(鳞纹自商周时期就作为青铜器纹饰之一,象征着高贵吉祥)。这比刘邦母亲做梦更有说服力,我长得就像龙,谁敢说我不是真龙天子?所以萧道成一出生,就注定着不平凡。
长大后,萧道成进入军伍,历任右军将军、南兖州刺史、中领军将军、齐王,直至公元479年,接受宋顺帝禅位,建立齐(史称南齐)。
4.梁高祖武皇帝萧衍
萧衍,南梁开国皇帝。据《梁书》记载,萧衍于宋孝武大明八年,出生在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生而有奇异胯骨相连,天灵盖有突起,右手上有一个字“武”。
果然,凡丰功伟绩之人,必有奇异之相或不凡经历。瞧瞧人家梁武帝,胯骨相连,所谓胯,就在腰和大腿之间。咱也搞不懂是怎么长的,反正他的胯骨长在一起,也没有影响正常生活,果然不是凡人。天灵盖有突起,现在医学叫做返祖现象,这就是长的奇异,没有什么特殊效果。“武”字可能预示着萧衍在长年打仗的乱世之中必有一番作为。
萧衍是萧何后人,与南齐皇室还是亲戚,他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萧衍后来屡建功勋、大有成就,他的家族背景起了很大作用。公元502年,萧衍接受齐和帝萧宝融“禅位”,建立梁(史称南梁)。
5.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
拓跋珪,北魏开国皇帝。据《魏书》记载,拓跋珪的母亲有一天睡觉,梦见太阳从室内升起,继而有神光照到屋里,于是有了身孕。公元371年七月七日晚,拓跋珪出生,当时还是黑夜,出生后突然变得明亮起来。而且出生时的体重,是正常幼儿的好几倍。
又是一例母亲做梦怀孕的故事,只不过与刘邦不同的是,拓跋珪的亲生父亲是一道神光。父亲是神光,儿子怎么也得与神光有关啊,于是出生时黑夜变光明,前后呼应、有理有据。
拓跋珪三岁时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9年后,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登基为王。公元386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6.北齐太祖神武皇帝高欢
高欢,北齐王朝奠基人,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之父。据《北齐书》记载,高欢的父亲母亲住在白道南,这里经常出现红光紫气,邻居觉得很奇怪,劝高欢的父母换个地方住。高父说怎么知道这不是吉兆呢?依然住在这里。不久高欢就出生了。
为什么是红光紫气呢?因为在古人看来,红光出现,会导致朝代更替。而紫气是祥瑞的征兆,预示帝王出没。所以高欢出生时的红光紫气,预示着他将导致朝代更迭。
高欢早年参军,一步步升至大丞相,逼走孝武帝,自立孝静帝,导致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专擅东魏朝政16年。公元550年,其子高洋建立齐(史称北齐),高欢被追尊为神武皇帝,庙号高祖。
7.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
宇文泰,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之父。据《周书》记载,宇文泰的母亲王氏,怀孕五个月的时候,夜里做梦抱着孩子升天,因体力不支没有到达天上。第二天将这件事告诉了宇文泰的父亲,父亲非常高兴,说虽然没有到达天上,但这孩子必定富贵至极。宇文泰出生的时候有黑气覆满其身。背上有黑子,形状像一条盘龙,还闪着紫光,让人望而敬畏。
宇文泰的父亲更像是一个算命的,而且算的非常准。北魏孝武帝被高欢逼走,之后投靠了宇文泰,封宇文泰为大丞相。没过多久,宇文泰杀了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与高欢把持的东魏分庭抗礼,史称西魏。之后宇文泰专擅西魏朝政22年。这也印证了父亲的话,做到了富贵之极——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到达天上——没有成为天子。
公元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在其堂兄宇文护的扶持下,正式登基,国号大周(史称北周)。宇文泰被追尊为文帝,庙号太祖。
二、有哪些曾经被人怀疑的历史事件被考古发现证明了的例子?
优质答案1
被考古证实了的历史事件数不胜数。因为考古工作的目的已经决定了这种情况。
我简单说说张献忠“江口千船沉银” 这件事情。
传说三百多年前,张献忠在成都炫富时,有人见到了他的奇珍异宝、金锭银锭摆满了24间屋子。民谣说过“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好家伙,这么多的宝贝疙瘩呀,实在猜不出来他要这么多金银宝货弄啥?也真不知道他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这个出身贫寒家庭,一路上打打杀杀,建立了大西政权,当了两年皇帝,被乱箭弄死了的人物,心里不知道有个什么样的梗,居然把这么多财物沉到了江口?
传说的历史故事能不能被考古证实?人们充满了期待。
从2013年以来,在传说中的江口沉银点不断有人盗窃文物。2016年,彭山公安机关破获了一个文物大案江口沉银盗宝案。缴获文物上千件,其中珍贵文物就有100多件。涉案资金3亿多元,被列为2016年全国文物第一案。这其中,不仅有已知明代最大的金坨坨——50两金锭,也有重达数公斤的虎钮金印。
为防止出现这样的局面,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彭山区文管所联合起来,在被盗掘的江口沉银地开展了联合发掘。
因为没有张献忠沉船的具体地点,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加上盗掘者交代的文物出现的地点,考古人员在彭山江口划出一个大概位置,开始了水下考古。
考古工作是艰难的,可考古成果让人吃惊。截至2017年4月12日,第一阶段考古发掘工作正式结束,发掘面积20000余平方米,出水各类文物30000余件,大部分是金银。而且在江口曾经发现木鞘,这不仅印证了张献忠木鞘藏银的传说,也证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2017年4月13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2016-2017年度发掘成果通报会向社会公布了考古成果。
优质答案2
根据史料记载,曹操在临终之前留下了对自己葬礼的遗嘱。这位乱世枭雄对自己的身后事要求不高,不需要遵循古制,葬礼结束之后臣子就可以将丧服脱掉,戍边战士正常工作,不得离开岗位。葬礼过程一切从简,入葬的礼服都只需要平常的服装。,为了打消后世盗墓之人的发财心思,他坚持不可陪葬一切金银铁铜之物。
曹操这般简朴的下葬方式,在当时的王公士大夫之中是有多另类呢?我们可以从晋书上找到答案——汉天子即位一年之后就已经开始筹划给自己修建陵墓,每年天下供奉的三分之一财富,一部分用来供奉宗庙、一部分用来宴请宾客,剩下的就全部用来修建皇陵。这种奢靡之风一直延续到了三国时代,皇族士大夫之间的厚葬之风是非常盛行的。
除了曹操要求薄葬之外,晋书之中还提到曹丕在称帝三年之后,还曾经下令将高陵上殿的大殿全部都破坏,为的就是遵从曹操节俭的想法。曹操薄葬已经让专家们称奇,毕竟这可是下令造了铜雀台享受的枭雄啊,死后真的愿意什么都不带吗?加上曹丕毁陵的做法,人们更是怀疑。在中国人传统思想之中,儿子基本上不会对父亲的陵园进行拆除,毕竟这样对先者是不尊重的。
一直到安阳曹操墓被挖掘之后,专家解开了曹操墓葬之谜。曹操墓葬长93.4米,宽70米。陵园的整体规模并不算太大,和洛阳东汉帝陵墓相差甚远,可以断定曹操墓并非是按照帝王墓葬的规格建造的。
还有一点引起了专家的关注,高陵上面曾经有过大规模的建筑,这些建筑物的基槽和柱洞都还留着,地表却找不到废弃的建筑物的堆积,这就很奇怪了。如果是后人出于报复的目的摧毁了高陵上面的建筑物,那么没有理由将推到的墙体和柱子再花力气给挪走。如果是因为风吹日晒自然废弃的话,那么也不应该留有如此整齐的基槽和柱洞。
所以专家第一时间就排除了报复性拆毁,这似乎和曹丕当年为了彻底贯彻曹操的“薄葬”制度而拆毁高陵上面的建筑是相吻合的。作为儿子,将父亲陵墓上的建筑拆毁,应该不会任由这些建筑垃圾留在墓葬原地,而会进行系统地清理。专家后来观察到陵园上剩下的壕沟被人刻意用土掩盖,并且将填土仔细夯实,如果是恶意毁陵的话应该不会做到如此周全。
看来不仅仅是曹操不拘小节,就是曹丕也是一个随性之人。若不是考古发现证实,我们真的很难相信儿子对父亲做出毁陵园之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