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拉之音符之谜电视剧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0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努尔哈赤斩子,真有其事吗?没想到乾隆皇帝也有参与此事,有学者考证并无此事,这也成为清宫的第一大疑案。让人欣慰的是,现在终于找到了答案……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国皇帝,被尊为太祖;而斩子之举,违背常理,是为清朝皇室所忌讳,因而史书缺乏记载。
努尔哈赤共16位妻子,生育16子8女。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努尔哈赤19岁娶了女真女子佟佳氏哈哈纳札青为妻。第二年,他们生下一女,即东果格格,又生下长子叫禇英,次子叫代善。
由于母亲早逝,努尔哈赤起兵时,褚英只有4岁,代善才1岁,就一路奔波于刀光剑影之下。
一次,努尔哈赤带兵打仗,有刺客来袭,努尔哈赤就把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和女儿东果格格藏进板柜底下。
褚英19岁的时候,就开始带兵打仗。《清太祖实录》记载万历二十六年褚英率兵征东海女真安楚拉库路,收取20多个屯寨的部民而回,被赐号“洪巴图鲁”(汉语意为“旺盛的英雄”)。
褚英真正崭露头角是因为他在乌碣岩之战中的出色表现,通过这次大战,他受到父亲努尔哈赤的重视,褚英地位迅速上升。这年他29岁,开始执掌国政。
褚英柄政之后,因年纪轻,资历较浅,而又心胸偏狭,受到“四贝勒”、“五大臣”内外两方面的反对。
“四贝勒”即努尔哈赤“爱如心肝”的四个子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建州没有立嫡以长的传统,诸弟们不满于褚英当嗣子、主国政的地位。但他们不能直接上告对长兄的不满,有争嗣之嫌,于是同“五大臣”联合。
“五大臣”就是努尔哈赤“信用恩养、同甘共苦”的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安费扬古、扈尔汉。他们早年就追随努尔哈赤,攻克图伦城时褚英尚在襁褓之中。
五大臣也不满于褚英专军机、裁政事的地位,力求同“四贝勒”结合,共同扳倒褚英。
,褚英根本没有把“五大臣”放在眼里,对诸弟又没有笼络,而是想趁努尔哈赤在世时,逐渐削夺他们的财富和权力,以便巩固自己的储位。
这样的做法使“四贝勒”与“五大臣”人人自危,更让他们快速的联合。
双方矛盾的逐渐激化,努尔哈赤不得不在褚英和“四贝勒”、“五大臣”之间作出抉择,他决定疏远褚英。后来两次征讨,努尔哈赤也把褚英留在家里。
褚英并没有汲取教训,反躬自省,暗自韬晦。相反,他还焚香诅咒大臣和兄弟。1613年,努尔哈赤命将长子褚英幽禁在高墙之中。
“四贝勒”和“五大臣”借机联合向努尔哈赤告发褚英。努尔哈赤让他们每人写一份文书呈送。《满文老档;太祖》记载他们控告褚英的“罪状”是
第一,褚英挑拨离间,使“四贝勒”、“五大臣”彼此不和;
第二,声称要索取诸弟贝勒的财物、马匹,引起诸弟不满;
第三,曾言“我即位后,将诛杀与我为恶的诸弟、诸大臣。”
这些罪状无疑加速了褚英的悲剧进程,而他此时已经失去了申辩的权利。1615年,褚英死,年仅36岁,后葬在清东京陵。
褚英是病死,是幽禁而死,还是被处死?在褚英死后300多年时间里一直是一个历史之谜。
褚英死因之谜是怎样被揭开的呢?事情是这样的
1962年,在台湾台中市雾峰北沟故宫博物院地库里,发现了《满文老档》(即《无圈点老档》)。后广禄、李学智先生以《老满文原档》为书名加以介绍。
1969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加以影印出版,以《旧满洲档》作书名,陈捷先教授撰写长文介绍。1998年阎崇年老师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看到乾隆时期对这份“老档”的整理与重钞的档案。
《无圈点老档》中对褚英之死作了记载,从而解开了褚英死因之谜
聪睿恭敬汗以其长子阿尔哈图图们,心术不善,不认己错,深恐日后败坏治生之道,故令将其囚居于高墙内。经过二年多之深思,虑及长子若生存,必会败坏国家。倘怜惜一子,则将危及众子侄、诸大臣和国民。遂于乙卯年聪睿恭敬汗五十七岁,长子三十六岁,八月二十二日,始下决断,处死长子。
乾隆皇帝在命臣工重钞《无圈点老档》时,谕旨圈画删掉努尔哈赤命杀死长子褚英这段重要史料,是为亲者、尊者、贵者、贤者讳,不让创建龙兴大业的清太祖,留下残暴的痕迹。
努尔哈赤究竟为什么杀死亲子,骨肉相残,做出这么违背常理的事情?要知道,褚英不仅是他的骨肉至亲,而且是他创业过程中的得力助手、股肱之臣。
因为他的骨干队伍主要是两个集团一个是宗室贵族集团“四贝勒”等;另一个是军功贵族集团“五大臣”等。
努尔哈赤不处理褚英,就会出现三个不合宗室贵族不合、军功贵族不合、宗室贵族与军功贵族不合。相反,除掉褚英之后,满盘皆各。
【文史斋】
努尔哈赤是一位政治家,当他的力量弱小时,他需要一支强有力的骨干队伍,朝着大目标共同奋斗。
其中出现不和谐的音符,他要去调整。当正常手段无法协调时,他只能采取非常手段。
这是一位父亲的无奈,为舍小为大的付出!
关注我@文史斋 一起回顾更多历史小故事,感悟人生大智慧!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国皇帝,被尊为太祖;而斩子之举,违背常理,是为清朝皇室所忌讳,因而史书缺乏记载。
努尔哈赤共16位妻子,生育16子8女。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努尔哈赤19岁娶了女真女子佟佳氏哈哈纳札青为妻。第二年,他们生下一女,即东果格格,又生下长子叫禇英,次子叫代善。
由于母亲早逝,努尔哈赤起兵时,褚英只有4岁,代善才1岁,就一路奔波于刀光剑影之下。
一次,努尔哈赤带兵打仗,有刺客来袭,努尔哈赤就把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和女儿东果格格藏进板柜底下。
褚英19岁的时候,就开始带兵打仗。《清太祖实录》记载万历二十六年褚英率兵征东海女真安楚拉库路,收取20多个屯寨的部民而回,被赐号“洪巴图鲁”(汉语意为“旺盛的英雄”)。
褚英真正崭露头角是因为他在乌碣岩之战中的出色表现,通过这次大战,他受到父亲努尔哈赤的重视,褚英地位迅速上升。这年他29岁,开始执掌国政。
褚英柄政之后,因年纪轻,资历较浅,而又心胸偏狭,受到“四贝勒”、“五大臣”内外两方面的反对。
“四贝勒”即努尔哈赤“爱如心肝”的四个子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建州没有立嫡以长的传统,诸弟们不满于褚英当嗣子、主国政的地位。但他们不能直接上告对长兄的不满,有争嗣之嫌,于是同“五大臣”联合。
“五大臣”就是努尔哈赤“信用恩养、同甘共苦”的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安费扬古、扈尔汉。他们早年就追随努尔哈赤,攻克图伦城时褚英尚在襁褓之中。
五大臣也不满于褚英专军机、裁政事的地位,力求同“四贝勒”结合,共同扳倒褚英。
,褚英根本没有把“五大臣”放在眼里,对诸弟又没有笼络,而是想趁努尔哈赤在世时,逐渐削夺他们的财富和权力,以便巩固自己的储位。
这样的做法使“四贝勒”与“五大臣”人人自危,更让他们快速的联合。
双方矛盾的逐渐激化,努尔哈赤不得不在褚英和“四贝勒”、“五大臣”之间作出抉择,他决定疏远褚英。后来两次征讨,努尔哈赤也把褚英留在家里。
褚英并没有汲取教训,反躬自省,暗自韬晦。相反,他还焚香诅咒大臣和兄弟。1613年,努尔哈赤命将长子褚英幽禁在高墙之中。
“四贝勒”和“五大臣”借机联合向努尔哈赤告发褚英。努尔哈赤让他们每人写一份文书呈送。《满文老档;太祖》记载他们控告褚英的“罪状”是
第一,褚英挑拨离间,使“四贝勒”、“五大臣”彼此不和;
第二,声称要索取诸弟贝勒的财物、马匹,引起诸弟不满;
第三,曾言“我即位后,将诛杀与我为恶的诸弟、诸大臣。”
这些罪状无疑加速了褚英的悲剧进程,而他此时已经失去了申辩的权利。1615年,褚英死,年仅36岁,后葬在清东京陵。
褚英是病死,是幽禁而死,还是被处死?在褚英死后300多年时间里一直是一个历史之谜。
褚英死因之谜是怎样被揭开的呢?事情是这样的
1962年,在台湾台中市雾峰北沟故宫博物院地库里,发现了《满文老档》(即《无圈点老档》)。后广禄、李学智先生以《老满文原档》为书名加以介绍。
1969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加以影印出版,以《旧满洲档》作书名,陈捷先教授撰写长文介绍。1998年阎崇年老师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看到乾隆时期对这份“老档”的整理与重钞的档案。
《无圈点老档》中对褚英之死作了记载,从而解开了褚英死因之谜
聪睿恭敬汗以其长子阿尔哈图图们,心术不善,不认己错,深恐日后败坏治生之道,故令将其囚居于高墙内。经过二年多之深思,虑及长子若生存,必会败坏国家。倘怜惜一子,则将危及众子侄、诸大臣和国民。遂于乙卯年聪睿恭敬汗五十七岁,长子三十六岁,八月二十二日,始下决断,处死长子。
乾隆皇帝在命臣工重钞《无圈点老档》时,谕旨圈画删掉努尔哈赤命杀死长子褚英这段重要史料,是为亲者、尊者、贵者、贤者讳,不让创建龙兴大业的清太祖,留下残暴的痕迹。
努尔哈赤究竟为什么杀死亲子,骨肉相残,做出这么违背常理的事情?要知道,褚英不仅是他的骨肉至亲,而且是他创业过程中的得力助手、股肱之臣。
因为他的骨干队伍主要是两个集团一个是宗室贵族集团“四贝勒”等;另一个是军功贵族集团“五大臣”等。
努尔哈赤不处理褚英,就会出现三个不合宗室贵族不合、军功贵族不合、宗室贵族与军功贵族不合。相反,除掉褚英之后,满盘皆各。
【文史斋】
努尔哈赤是一位政治家,当他的力量弱小时,他需要一支强有力的骨干队伍,朝着大目标共同奋斗。
其中出现不和谐的音符,他要去调整。当正常手段无法协调时,他只能采取非常手段。
这是一位父亲的无奈,为舍小为大的付出!
关注我@文史斋 一起回顾更多历史小故事,感悟人生大智慧!
上一篇:揭开骆驼耐渴之谜的谁
下一篇:nds新纹章之谜答题(新纹章之谜佣兵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