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之谜txt (中国历史通识读本txt )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0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就在中华大地不时上演宫廷闹剧和政变丑闻的时候,地球的另一边,大国崛起的故事已经开演文艺复兴、航海大发现、资本积累。这厢是风雨飘摇的末日帝国,那里却是欣欣向荣的升腾景象。为何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不再前行,徘徊在中世纪的轮回中呢?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答案似乎就在眼前,仔细想想又好像不对。要解开如此难题,还应从更为细节的谜题开始。——《明史不忍细看(窥探明朝皇帝、妃嫔、宦官的宫廷秘闻)》

一、想读一读中国历史,大家可以推荐下怎么入门吗?

优质答案1

这个问题好。

读历史,一要弄清楚记住历史事实,二要认识历史的结构与历史演绎的趋向。

想做到第一点,需要有史学研究的能力,既然是入门,这一能力不需要特别深邃。要知道史料,即历史留下的记忆是什么,可能哪些记忆更准确些。比如二十四史可能代表着中国古代相对准确的历史记忆。要理解史料,即古代的历史记忆方式是什么。比如二十四史都是用纪传体的方式写的,即记载中国正统王朝以皇帝为中心的国家重大事情,是为纪,而其它人的故事或者某些群体的故事为传。这种方式有人称赞,有人否定,读一读这些评论,会对这些史料有更深刻的认识。需要了解现代历史记忆的方式,即现代人是如何利用史料组合历史事实的。比如希罗多德喜欢用草原民族与农业文明之间的冲突来组织历史事实,而中国则以王朝兴亡来组织历史事实。不对的历史记忆方式的对比,也许对历史记忆有一个清晰认识,这样你也有有了自己历史记忆的方式,用史料组织自己认为的历史事实。可以读一读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以及中国刘知己的《史通》。

要做到第二点,即认识到历史的结构与历史的趋势。自古有很多的认识案例。比如中国的古代历史结构里面,一定有自然的位置,一定要有等级秩序,天人合一是社会进步的前提。而基督教认为历史有自己的推动力,历史在于演绎基督教的教义。汤因比则将历史结构理解为文明体的生老病死过程。如此我们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历史结构出现。这种结构必须要基于历史事实。

优质答案2

看你喜欢那一段,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两宋、大明。这几个时间段可以推荐。仅作为乐趣的话可以先读一些历史小说【大秦帝国】【明朝那些事】【春秋战国】等。如果想读专业一点的历史,在网上搜搜历史名家的作品选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了。通识历史读物其实勾不起读者对历史的兴趣正如上下五千年等。

优质答案3

如果是喜欢故事性强的,建议蔡东藩的历代通俗演义。可以当做史实。现代人写的,推介明朝那些事儿,如果这是宋史,风趣幽默不失严肃认真。

如果想在大的视野下探讨王朝兴衰,比如货币,土地,内政,吏治等等,推介吕思勉中国通史。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我个人喜欢黄仁宇。他这个人东西方视野都有。你有兴趣可以读读他的万历十五年,见解深刻而精到。

二、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历史之谜没有解开?

优质答案1

我是日月千年依旧。读史可以知兴替,明得失。所以背下来是没有用的,要去提炼,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没有解开的历史之谜很多,最令人困惑的事我觉得有以下几件

商周之前的历史

因为出土文物,文献记载很少,很多对于这一段时间比较空白,包括夏朝之前的禅让到底是美德还是权力斗争我们也不得而知。

古籍包括《山海经》等在内记载到现在却消失的动植物。

包括玄鸟,火凤、鲲鹏等等,到如今基本都灭绝了!留下来的古籍文献很少也很难证明他们确实存在过!

各种知名人物消失之谜

李耳

道家创始人物,走出关外不见回。

建文帝

有人传言死于皇宫大火,有人说出家,有人说下南洋!

人物死亡之谜

杨坚

他是不是杨广杀的?为什么都是野史才有记载?

光绪

是正常死亡吗?砒霜中毒可靠吗?

人物身世之谜

嬴政

他的父亲到底是吕不韦还是庄襄王子楚?

楚幽王

他到底是春申君之子还是考烈王之子?

其他还有很多,历史就是这么有趣,匪夷所思,为后来人探索!

优质答案2

作为文史爱好者,我只想知道《永乐大典》在哪里!?

《永乐大典》绝对是精神文化上的至宝。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翰林院大学士兼内阁首辅解缙奉命为总纂修,开启了史上最庞大的百科全书编纂项目《文献大成》,即之后所说的《永乐大典》,直到永乐六年正式完工。该书汇集了7000种以上的图书,共计22937卷,仅目录就占了60卷,分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置于南京文渊阁的东阁。这部书问事后,明成祖曾考虑将其新编就的《永乐大典》付梓。这工程可就浩大了,根本不敢想3.7亿字需要多少个雕版师傅花多少年。一考虑到这点,之后也就不提了。

到嘉靖那会儿,命人手抄了一副本,这回只抄出了8000册。而在此30年后,南京国子祭酒陆可教曾上书建议刊刻印行,不过还是出于同样的理由未被采纳。谈迁和顾炎武都是生于万历年间并经历过清朝的史学家,他们都认为《永乐大典》毁于万历末年的大火。乾隆皇帝时,《四库全书总目》的观点是在嘉靖年间录下正副两本后,将永乐原本还回了南京,后者都毁在了明末的战乱。,即便当时留下了大部分,可经过清末的起义运动与列强入侵等各种原因,嘉靖副本如今已只剩810卷,约400册,不到总量的4%,散落在中、日、美、英、德。
而原本的下落,大多人认为被送进明成祖的长陵或嘉靖皇帝的永陵。嘉靖时没抄完的原因也可能正是封陵在即,实在来不及接着抄了。可如果真的被嘉靖皇帝带入永陵,那原本内容很可能再也无法识别了,因为经遥感探测已证实永陵内部全部积水。

由于清乾隆时期编著《四库全书》的原因,大量清之前的书籍被毁掉。所以真心希望,如果在陵中的大典能够躲过水灾,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出世。

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谜案是什么?

优质答案1

相声大师刘宝瑞之死

中国历史上的谜案实在太多了,要说哪个是最大的谜案,真是不好说,我还是给大家分享一个众人感兴趣的吧,那就是相声大师刘宝瑞之死。作为一代相声大师,刘宝瑞是怎么去世的,遗体埋在了哪?这些对我们而言,通通是个谜!

刘宝瑞生平

跟众多相声名家一样,刘宝瑞也是因为家境贫寒,不得已才入了相声这个行当,9岁就开始在各个相声场子串场,以此维持生计,就这样还常常填不饱肚子。1932年,刘宝瑞与马三立搭档,在山东各地“跑码头”,由于身上一毛钱也没有,刘宝瑞饿了2天,差点丢了小命,还是马三立偷了别人俩烧饼,才救了他一命。

居无定所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44年,这一年,刘宝瑞在一位“粉丝”的资助下,在济南创立了“共乐茶社”,日子才算稳定了下来。可惜还不到一年,“共乐茶社”就在与“晨光茶社”的对垒中败下阵来,刘宝瑞只好关闭了“共乐茶社”,进了北京“启明茶社”,在北京积聚了不小的人气。

新中国成立后,刘宝瑞放弃了在香港的事业,加入了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曲艺团,开始进行全国各地的基层演出。此后,他又在曲艺训练班教学12年,培养了大批相声人才。60年代初期,刘宝瑞已经成了名角,常常跟马三立、马季一起,为领导人做专场演出。

死亡之谜

“WG”期间,刘宝瑞也没有幸免,成为被专政的对象,下放至北京房山农场劳动。1968年10月6日,这天正好是中秋佳节,刘先生于当晚与世长辞。至于他因何而死,一直没有定论

第一胃穿孔致死。据邵燕祥回忆,刘先生去世当晚,一直躺在床上哼哼,第二天一早得知他已经去世。最初的说法是,刘宝瑞吃了安眠药自杀,是“自绝于人民”了。但后来法医那边传出消息,说是他“胃上有个空,系胃穿孔死亡。”

第二劳累过度致死。据徐衡回忆,“刘宝瑞剥的玉米最少,郭XX将他大声呵斥一顿,又找来一个大粪箕子,装满了玉米,让他背着绕圈跑。郭XX就像赶驴一样,紧跟在后面,大声的吆喝快跑,快点!再快点!”

关于这一点,邵燕祥也侧面证实过,说有一天干完活,刘宝瑞脸色苍白的找到他,指着胸口说“心口疼,实在干不动了,你给我说说”。当时的规定是“不许串联”,大家天天见面也不敢说话,刘宝瑞不顾一切的找到邵燕祥,让他替自己说说话,说明他已经到了忍耐极限了。

可惜的是,邵燕祥自己也是专政对象,跟刘宝瑞不是一个队,没法替他说话。,还得时时防着有人打小报告,邵燕祥也就没把这事报上去,只是跟王决(著名曲艺作家,跟刘宝瑞一个班)说了一下,看他有没有办法想个招,让刘宝瑞休息一天。哪想到当天夜里,刘宝瑞就不在了。

遗体埋在了哪?

刘宝瑞下葬当天,正下着下雨。下葬之前,广播局的一个老处长领来一位法医,给刘宝瑞进行了解剖,邵燕祥当时也在场,并参与了后续的掩埋工作。,当时有个保密原则,“不该问的别问,不该说的别说”,所有人对刘宝瑞的死都保持了缄默。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见证者也一个接一个的离去,刘宝瑞的遗体埋在了哪,也就成了一个未解之谜。(下图刘宝瑞衣冠冢)

更多历史秘闻,欢迎关注圆桌派,每天三分钟,涨点历史新知识!

优质答案2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中国历史几千年,留下的谜案太多了。今天要说的一个谜案是——秦始皇陵到底有没有被盗。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秦始皇陵的壮观景象秦始皇十几岁继位就开始修建,最多时候动用七十余万人,向下挖到见地下水,营造一个宏伟的地下宫殿,珍宝无数,棺椁是用铜做的,用水银做了百川大河的形状,有机关相连,流动不息。还用人鱼膏做的蜡烛,可以经久不息,更有能工巧匠所做机关弩矢,如果有人靠近,就会发射暗箭射之。

这么伟大的一个工程,现在还深埋在地下。不禁让人猜测,司马迁说的这些还在吗?

两千年来,秦始皇的墓有没有被盗?

有观点认为,秦始皇陵是难逃被盗的命运了。

因为有《史记》、《汉书》记载,项羽入关中后,就曾大肆破坏秦始皇陵,地面上的陵邑被毁,地下的也遭到盗掘。
《汉书》记载,汉代有一个小孩在秦岭附近放羊,一只羊掉进一个洞里,小孩点燃火把去洞里寻羊,不料点燃了地宫,将秦始皇的棺椁都烧了。《水经注》也记载“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大火能烧三个月不灭,这还真符合秦始皇陵的规模。

之后关中的历代乱世,都有盗掘秦始皇陵的记载。

新莽末年赤眉军盗掘秦始皇陵,将铜棺椁融化。
魏晋石虎盗掘秦陵。
黄巢入关中后盗掘秦陵。
五代的温韬也盗掘秦陵。
清光绪年间,也发现有盗墓贼光顾秦陵
直到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有传言刘镇华盗掘秦陵。

秦始皇这个中国第一皇帝,恐怕是死不得安生了。这么长的历史上,难免有对其埋藏的宝物垂涎的。

个人觉得,秦始皇陵恐怕是危险了。

秦始皇陵远观

不过还是希望秦陵没有被盗,这样我们就能一睹第一皇帝的风采了!

这个迷案其实也好解决,挖一铲子就知道了~

一起期待秦始皇陵挖掘的那一天。


更多历史类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