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政变之谜 226 政变口号
但凡他父子俩有一个能活的久一点,熬死司马懿!曹家的大魏江山也不会这么快就没了!
曹丕临死前,指派了托孤大臣,分别是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
这个托孤阵营是一个标准化的架构。你看,曹真和曹休是曹氏宗亲,代表了宗室集团,司马懿和陈群是魏国功臣,代表了士族群体。
宗亲掌握军事,保护自家梁山稳固,士族治理江山,把控行政权力!
二者相互制衡,相互防备,这样新皇帝才能安然无忧!
曹丕去世时,曹叡已经二十多岁,有勇有谋,迅速掌握了权力,顾命大臣并没有翻起什么浪花,奈何曹叡短命,8岁的小皇帝曹芳登基。
司马懿真是能活,在四个顾命大臣中,除了自己,其他三个全去世了,连皇帝曹叡都去世了,司马懿身体真是好的很!
曹叡也担心司马懿家族的势力,本不想让他继续辅佐小皇帝,曹芳才8岁,离了司马懿这样一个能干的老臣辅佐,更让人放心不下。
权衡再三,司马懿又成了托孤大臣!曹真的儿子曹爽,也当上了大将军,继续掌控军权,与司马懿相互制衡!
历史上,一旦小皇帝继位,顾命大臣势必嚣张跋扈,曹爽仗着自己是皇室宗亲,又是第一代顾命大臣曹真的儿子,手里又握着兵权,所以开始表现出越权专制和排除异己的举动!
曹爽逼着垂帘听政的郭太后,退出政权控制中心,以便独自掌控小皇上;他扶植各种跟自己私人关系好的人,排斥朝堂重臣,并且通过一系列人事调动,让自己的亲弟弟全面掌握了宫廷禁军。
司马懿集团不断被排挤压制,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怎么会坐吃等死,毕竟当年混朝堂的时候,曹爽还在娘胎里没出来呢!
司马懿装病卧床在家,实则暗中串联被曹爽排挤的势力,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集合了一波不小的势力!
当曹爽带着小皇帝外出高平陵祭祖的时候,司马懿从病床上一跃而起,发动政变,控制了皇宫。
受曹爽压制的郭太后下旨废除曹爽的一切官职!
曹爽也是个草包,手里有着小皇帝这张王牌,却不知道利用,吓得立刻乖乖接旨回宫,不久被司马懿弄死了!
这就是著名的高平陵之变,自此,司马懿家族再也无人可挡!
司马懿活了70多岁,如果他没那么长寿,或者曹丕和曹叡有一个能长寿一点,曹家王朝也不至于落到司马家手里!
要是曹操知道是这么个结果,估计也会气不打一处来,辛辛苦苦奋斗一辈子,竟给司马家做了嫁衣!
真是黄雀捕蝉螳螂在后!
—— END ——
关注@麦小野 ,我们一起瞄历史,聊当下!
一、为何日本军队跟警察对着干了一百年?
优质答案1
日本人的岛国心态似乎生来都缺乏安全感,所以,他们喜欢斗狠,欺凌弱者,畏惧强权。今天,且不谈他们欺凌弱者和畏惧强权的事,我们说一说日本人内部斗狠的奇葩事件军队和警察斗鸡眼竟然斗了一百多年。按理说,军队和警察虽然同属国家的强力部门,,他们的职责和任务是有区别的。警察的职责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保护地方平安。而军队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这两者之间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应该有许多交集,,日本就有些例外了。因为,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军队内部不能设置军事法庭;同样还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军队的傲慢无礼让日本的警察倍感委屈,如此一来,这个梁子算是结下喽!每每自卫队的士兵违法乱纪交到警察手里时,警察一定往死里整。常言说的好,世上最让人害怕的妖怪是自己的心魔,世上最难解的结是心结。日本的军队和警察是各有各的心结,要我说,如果非要解这个结的话,应该先把他们的岛国心锁解开。如果心锁不解,心结咋整呢?
一,让我们由近及远,先说日本海上自卫队和海上保安厅的梁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占领了日本,所以美国人成了日本的太上皇,了,美国人还给日本人制定了宪法。日本的和平宪法规定,日本不准保留军队,更不用提海军了。,这样一来,日本的海上走私和海盗就应运而生了。为了打击走私和海盗,日本政府在美国的指令下于1948年5月1日成立了海上保安厅,海上警备队隶属于保安厅,负责维持海上治安。他们的装备只有二战后遗留下的28艘小型巡逻艇。后来,在美国的主持下,日本成立了“Y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原海军的保科善四郎和山本善雄以及海上保安厅的头子柳泽米吉为核心组成,其实,这个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就是秘密筹建海军。
山本善雄野心勃勃,他认为必须筹建海军,因为海上保安厅就是一个小警察,不能当海军使用的!而柳泽米吉却认为根据和平宪法的规定,日本不能拥有海军。,还是老美说了算,给日本拍板定案,于1952年4月28日成立了海上警备队。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支海军隶属于海上保安厅。由柳泽米吉统领。这时候的海上保安厅风光无限,春风得意,好不威风!,好景不长,三个月后,海上警备队竟然被生生地剥离出去,成了刚刚成立的保安厅(防卫厅的前身)的亲儿子。柳泽米吉思前想后,气不打一处来。从此以后,这两个部门的梁子结下了!
二,日本军队和警察不睦的历史由来。事件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次,日本第四师团的士兵中村政一在大阪街头骑车闯红灯。他被警察发现后说道“只有宪兵才有权力处罚我,军人不须服从警察的命令。”随后,警察把中村政一带到了警察局。谁知道,当晚,第四师团的师团长听说后大光其火。第二天,他带领人马就把警察局砸了,还把中村政一带走了。,这件事还告到了军部,军部护犊子啊,,军部裁定中村政一的行为“合法”,把主管警察的内务省闪了一个大大的耳光。从此,两家的关系闹掰了!
更为奇葩的是,这两家还曾经真刀真枪地干过呢!我不想去管是警察吃亏了还是警察吃亏了,我就想说一句话你们真的不让人省心啊!
优质答案2
矛盾最开始的事件被称为大阪天六事件,1933年,一个休假的日本陆军中村政一在天六交叉口驾车闯红灯,被执勤的警察户田忠夫拦下,带回警局,中村政一认为警察不应该管理士兵,于是在警局不肯道歉,和户田忠夫产生冲突,双发大打出手,互有损失,之后陆军出面带回中村政一,要求警察对军人受到的对待道歉,这样的火上浇油成功掀起双方的矛盾,原本只是一件小事,但经过发酵,警察部门和陆军都不肯退步,这件小事演变成惊动双方高层的冲突,甚至在还需要天皇出面调解,这次事件让日本陆军和警察开始积怨。
在1936年日本发生政变,陆军1500名军人在法西斯的带领下开始叛乱,这场有预谋的叛乱重伤多名政要,在叛乱过程中陆军更是包围警察部门,和警察开始正面交火,武器配置落后的警察部门自然不是陆军的对手,警察部门损失惨重,正面冲突失败的警察部门坚持到政变被镇压,虽然这是少数狂热分子发动的叛乱,但直接交火让警察部门和陆军关系继续恶化,逐渐演变成水火不容。
二、1936年日本内部发动的二二六兵变是怎么回事?
优质答案1
很多人要么在刷226兵变的过程,要么只是提到了皇道派和统制派之间有矛盾,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在日本这样一个满街都是喊着忠君爱国的国家里也会兵变了?为什么226兵变之后日本彻底走上了法西斯体制?
说到日本陆军皇道派和统制派,这两派的差异绝非只是在对外扩张上的态度不一样,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必须要提一提,那就是曾经的日本社会主义者和革命家北一辉!!!,他后来成了法西斯主义者,并且成了名。
北一辉出身贫寒自学成才,年轻的时候曾经信奉过左翼的社会主义思想,可是在日本这个奇怪的忠君爱国洗脑气氛中,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扭曲成了法西斯主义。他认为天皇既然是神,就没什么不好的,一定是热爱日本子民的的,可是日本国内下层社会仍然饥寒交迫,这主要都是围绕在天皇周围的贵族重臣和坐在国会里的那些官僚财阀所致。她号召日本下层,尤其是陆军的所谓爱国官兵应该起来革命,打倒这些贵族重臣和官僚财阀,彻底的改造日本。
日本当时的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天皇是现人神这个神道教的教义,却贯穿了日本国民的思想界。所以北一辉的观点一旦被提出,立马在普遍出身贫寒的日本陆军中下层官兵中受到巨大欢迎,对现实不满想革命,那边还觉得天皇是神不能惹,这本来是很矛盾的事,可是到了北一辉的理论,这里二者竟然不矛盾了。
,在日本陆军高层也有少数将领也是出身贫寒,凭着自己刻苦学习的精神爬上了高级军官的位置,在他们看来日本社会的问题也是非常大,他们想改变现实,但同样也面对着刚才说过的那个矛盾,现在有了北一辉的理论,他们内心的心结竟然也就此被打开了。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曾经当过陆军大臣的荒木贞夫和当过教育总监的真崎甚三郎,这俩人可都是陆军大将了,本身又是自己刻苦成才的典范,在陆军内部相当之有号召力。有了高级将领的振臂一呼,原本就对北一辉那个理论喜大普奔的中下层军官肯定大受鼓,他们坚信应该通过发动兵变的方式,把财阀和贵族重臣们都踹到一边去,就是用军队直接拥戴着天皇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公平的社会。于是乎皇道派就开始形成了……
了,在对立面的就是统制派。好像东条英机这种出身于巴登巴登三羽乌的人物,他们从小就出身高贵,东条英机它爹东条英教当年就是日本陆军中将,而且东条英机跟他的小伙伴当早年也是天皇做皇太子时候身边的红人。
有了这么高贵的出身和深厚的背景,统制派是很清楚的,什么天皇是神,那纯属扯淡,他们这些财阀和贵族重臣必须拿着这点去愚弄国民,不然统治起来麻烦实在太大。他们也很清楚,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天皇很可能早晚变得什么都不是。当时日本政治权力的结构实质上就是天皇和众臣财阀之间互相利用的一个结构而已。
因为皇道派多数是中下级军官,他们除了当兵之外,实际上对社会所知甚少,对政治根本是一窍不通,光是觉得日本穷困潦倒,又觉得日本的武力还是蛮强大的,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快的方法就是出门去抢,而且是大抢特抢。
统治派本身就出生于政治氛围浓厚的贵族官僚和财阀家庭,他们基本上还是想的清楚,日本虽然小而强而中国大而弱,如果一下子就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必然刺激起中国整体的抵抗,并且还会伤害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日本就会成为世界公敌。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慢慢的蚕食中国,让中国人在麻木未醒之中就被日本吞并。
中国当时的军事教育家和国防战略学家蒋百里也看出了这一点,他就明确地指出中国不怕日本的鲸吞,只怕日本的蚕食。
皇道派要打倒官僚财阀政治,这不就是等于要抄了统制派的家吗?所以双方的矛盾就越来越大,先是皇道派的几个头子荒木贞夫和真崎甚三郎,因为被统制派排斥,先后丢掉了陆军大臣和教育总监这两个位置,要知道在旧日本陆军里头这两个位置,可是三巨头里的两个,另一个是参谋总长。
然后按照日本定期的军官轮换制度,掌握着人事调配大全的统制派人物陆军省军务局局长永田铁山,趁机就想把所有的皇道派中级军官都撵到关东军来,不让他们在国内兴风作浪乱吵吵。这一点彻底是捅了蚂蜂窝,先是皇道派的一个军官,陆军中佐冲进了永田铁山的办公室,把永田铁山用军刀钉在了门板上,然后就是这些助手在东京的中下级军官,觉得不反不行了。
226兵变就是这么闹起来的。兵变的部队觉得杀掉那些他们讨厌的要死的财阀和重臣,天皇身边的奸佞小人就没了,他们再一拥护,天皇肯定亲自出来执政,然后陆军成立军政府开始改造日本,一切就都完美了。
这也就是他们的幼稚所在,他们没有看透统制派早就非常明白的,天皇和财阀贵族重臣谁也离不开谁的这个秘密。
他们要求打倒财阀和贵族,这不就等于要挖空天皇的根基吗?天皇不干了!!!
开始统制派还举棋不定,毕竟皇道派打的旗号是尊奉天皇亲自来执政,谁知道天皇究竟什么态度?就拖了好几天,等着他们终于看清楚了天皇的恼怒不是装的,而是真的怕了来自于社会下层的革命力量(尽管这个革命的方向和方式非常的不对头)。统制派就开始认真地镇压了兵变。
兵变折腾了一圈儿,虽然说统制派受了一点人员的损失,他们却拿到了天皇镇压皇道派的圣旨,在陆军内部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了。而贵族财阀这帮人却真的是被吓破胆儿了了,他们认识到了社会下层对他们的愤怒,觉得如果自己在执政还会被当做靶子,就对统制派的军阀们把大权拱手相让。
原本日军应该只属于天皇是谁都没意见的,财阀和贵族之所以取消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就是觉得如果军队只是属于天皇的皇军,那么自己说话未免没分量,而政府最少可以在财政上掐住军费。
就这么着,原本财阀和贵族看不惯统制派军阀,故意把军部大臣弄成非现役,现在他们觉得还是让军人去对付军人比较靠谱,就这么着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又回来了。
于是情况就反过来了,军方可以用不向政府派出担任军部大臣的人选,这一招直接搞垮政府。那么军方想干什么,政府根本没力气反对了。
统制派原本是大获全胜,他们对于中下级军官新中这种受社会矛盾影响的愤怒也是不敢小看。原本就已经闹出来下克上的传统的日本陆军,现在高层的统制派又时刻想着在对外侵略问题上对中下层让步。
于是日本在想采取慢慢蚕食中国是不可能了,悍然发动侵华战争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优质答案2
1936年2月26日清晨,连续多日大雪纷飞的东京城万籁俱寂,却忽然传出枪声,十多名愤怒的青年军官暴走,率领1400多人的日本第一师团精锐发动了兵变。
日本陆军第一师团中的皇道派军官,集合军官21人、军士94人,士兵1358人,预定计划分头行刺诸多要员,内大臣斋藤实、大藏大臣高桥是清被诛,重伤天皇侍从长铃木贯太郎。
天亮之后,行动基本结束,而发动兵变的人占领了东京五大报社,发出他们的真正目的尊王攘夷、要求天皇亲政、进行昭和维新。
从表面看起来,这场兵变是一群忧国忧民的青年,为了改变国民受苦的现状,毅然决定冒险去清君侧,铲除天皇身边佞臣的行动,但很快的,兵变就被日本军方所镇。
只不过这场闹剧一般的兵变,却给日本军方送上了一份意想不到的大礼,也间接造成了中国在内东亚、东南亚与太平洋各地民众的血泪苦难。
二二六兵变,其实是日本皇道派与统制派之间的倾轧争斗说起这场兵变,有个问题是绕不开的,那就是日本的皇道派与统制派之争,而这两个派系都是日本陆军内部,因“道不同”而撕裂衍生出的派系。
近代明治维新以后,尤其是日俄战争与一战之后,曾经比较羸弱的日本成为了足以与欧美分庭抗礼的列强,不过光鲜的外表之下,日本也隐藏着深刻的危机。
当时大多数日本民众的生活水平,相较于明治时期还是没什么显著提升,连年对外战争不仅没能反哺,反而还让日本民众压上了更重的税赋等负担,民心浮动之下,外来思潮涌入。
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使得日本情况雪上加霜,失业率激增,城市人口倒回农村,结果原本就孱弱的农村地区情况更糟糕,甚至出现大量卖儿卖女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日本军队中大量出身平民的士兵与基层军官,切肤之痛极有体会,大批日本下级军官认为日本已被财阀、元老与重臣们操纵破坏,必须改革。
他们主张,日本要效法明治维新之前的幕府末期英杰,进行“昭和维新”,建立天皇亲政的“皇道国家”,这些人逐渐形成了“皇道派”。
,与皇道派对立的,就是大量意见与之相反,认为改革可以,但要循序渐进,并且要通过各界合作建立“高度国防国家”,一致对外,也就是“统制派”。
皇道派以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等为首,其主要成员都是青年军官与中下级陆军军官,他们对内大力宣扬武士道与忠君,希望让天皇主政,以皇道派为核心,对外主张与苏联决战。
统制派以南次郎、永田铁山等为首,主张强化日本军部力量,由军部主导日本内政外交,稳步推进国家发展,对外主张避开苏联,先征服中国。
本质上,二者都是想建立军事主导的国家,积极对外拓张,不同的是,统制派多是现有秩序的既得利益者,而皇道派多出身贫苦处于下级,前者想循序渐进,后者想一蹴而就。
在兵变之中作为主力的日本陆军第一师团,是日本陆军史上最早建立的师团,于1888年编成并驻在东京,从明治维新到大正时代,一直担任东京的保卫工作。
能够长期派遣驻防东京,其重要性自然可想而知,而被选拔任命为第一师团的下级军官,也大多都是底层向上流动的精英人才。
因为第一师团长驻东京,他们的倾向对于东京各方力量来说非常重要,第一师团的人也成为各方拉拢争取的对象,而第一师团长期被视作皇道派大本营。
1934年,统制派主要人物永田铁山遇刺身亡,作为皇道派大本营的第一师团受到牵连,成员大多身居高位的统制派借题发挥,想将第一师团逐出东京。
1935年年底,趁着陆军人事定期调整的机会,作为铁杆皇道派的第一师团团长柳川平助被调离日本,第一师团被整个调往满洲。
当时第一师团已驻守东京三十多年,能够驻守东京是一种极大被信任与荣耀,结果现在被统制派逐出,使得第一师团上下感到莫大折辱,极其不满。
1936年2月22日,第一师团被调往满洲的命令已发出,而第一师团军官认为是统制派使出了鬼蜮伎俩蒙蔽天皇下令,他们觉得有必要清君侧,也就有了后来的兵变!
兵变之后,发动兵变的青年军官们占领了东京五大报社,发表了自己的诉求
神国日本之国体,体现于天皇陛下万世一系之统率……元老、重臣、军阀、财阀、官僚均为破坏国体之元凶,我等之责任乃清君侧之奸佞,粉碎重臣集团,此系天皇陛下臣民之义务,祈皇祖皇神保佑我辈成功,拯救祖先国土。
说到这里就很明白了,发动兵变的青年军官,将矛头对准了元老、重臣、军阀、财阀等既得利益者,想要将他们全部粉碎,让天皇直接主导日本。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兵变之中被刺杀的只是几个重要人物,但如果按照皇道派的主张,应该将东京的仕宦显贵一锅端才对,可他们并没有。
事实上,被行刺的首相冈田启介、斋藤实、铃木贯太郎,他们还有个身份,就是全都是海军大将。这场兵变不仅是皇道派与统制派的倾轧,更牵扯到日本陆军与海军之争。
虽然日本陆军规模庞大,但日本海军向来耗费巨大,日本国力相对薄弱,要想维持与英美等抗衡的海军,只能优先偏向于海军,导致陆军预算被压缩,海军陆军之间矛盾越积越深。
,被刺的大藏省大臣高桥是清,他连续担任五届内阁的大藏大臣,执掌日本经济十多年,极力主张建设现代化日本发展经济,与日本军方主张的一昧扩军想法格格不入。
,高桥是清也主张缩减军费开支,海军倒是没什么影响,但陆军首当其冲,原本就不太充裕的预算不断被压缩,这般厚此薄彼,自然引起陆军不满。
皇道派们虽说“尊皇攘夷”,但他们根本没把握对抗所有权贵,所以他们只能去先对付那些他们认为与陆军过不去的人。
兵变后,日本的陆军省态度古怪,按照陆军省声明,他们并没有偏向于任何一方,只是陈述当日事件始末,并没有任何对兵变的评价,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倒是海军方面,态度就明显很多,兵变后,日本第一舰队的全部军舰停止调动,一律进驻东京湾,将炮口对准第一师团大营。
其实,不论海军本部还是陆军本部,想要剿灭这1400多人都易如反掌,关键还是裕仁天皇的态度,毕竟叛军打着的是尊皇旗号,算是绝对的天皇支持者。
这也让天皇陷入两难如果承认他们,这场兵变就获得了合法性,如果天皇不承认,那他们就是彻彻底底的叛军,注定要被彻底铲除。
很显然,发动兵变的青年军官们还是太嫩了,明治维新以后,他们口中所说的国体破坏者,其实都是依附于天皇而形成,与天皇关联极深,甚至就是天皇权威的延伸。
不过,天皇也要考虑兵变背后的海军陆军之争,海军回驻东京湾,虽然把炮口对准的是叛军大营,但枪炮无眼,谁知道回不回轰到其他人甚至皇宫的所在。
并且,若是真让海军出面处置第一师团,那必然会引起陆军与海军的对立冲突,这对于日本可不是什么好事情,陆军态度不明之后,裕仁直接施压,要求陆军直接镇压叛军。
兵变后,裕仁天皇盛怒杀戮朕之股肱,如此凶暴,有什么可饶恕的!
裕仁很清楚,表面上皇道派是在“尊皇”,可他们刺杀的全都是天皇的股肱之臣左膀右臂,这根本是在藐视天皇,抽天皇的脸,还想顺带着要挟天皇。
短短两天,扛不住压力的陆军参谋部,还是以天皇名义发表敕令,将参与兵变者定性为叛军,要求他们撤离,得知天皇态度的兵变者,知道自己已经输了。
29日中午,兵变者缴械,而对参与兵变的大多数人,天皇都进行了宽恕,不过主导兵变的少壮派17名军官与2名参与计划者被处决。
表面上,皇道派挑起的兵变事端被镇压了,事情好像失败了,可没想到却直接促成了日本最终军国一体构建的行程。
兵变以后,皇道派一蹶不振,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等高级将领都被编入预备役,马来之虎山下奉文,其陆军省军事课课长要职被拿掉。
由于兵变的发生,日本的文官们也非常害怕,纷纷重新考虑与军方的关系,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能否自保,使得日本进一步被军方掌握。
皇道派没落、文官退让,统制派力量迅速填补了空白,此消彼长之下,统制派牢牢掌握日本军方的几乎全部大权,日本从此建立起了以军部为核心的体系,加速对外扩张。
最终,逐渐被军国一派彻底掌握的日本,皇道派提倡的与苏联决战论调被束之高阁,统制派将扩张目标直接对准了中国,次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三、如果日本226兵变皇道派赢了,历史会怎么样发展?
优质答案1
日本会更快变成法西斯主义,而且陆军和海军隔阂大概率会消失,变得团结一致,我们抗战会更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