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之谜 MP3收听 世界历史 观看
说实话,研究这个比瓷器鉴定更冷门,纯粹属于“屠龙之术”。但在这个过程中,与王国维,顾颉刚,傅斯年,郭沫若,胡厚宣,杨宽,徐旭东,田昌五等一大批前辈学者深入交流,在来来回回的论战之中,忽东忽西,忽左忽右。再加上西方学人张光直,夏含夷,郭静云等带着西人眼镜的观点。和考古专业的学生一样,把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一遍遍的梳理,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古代文献的指导下得出自己的见解。破解一个又一个上古历史之谜。在此把这两年的研究成果逐步归纳一下。
1.先商是商汤建国之前的商文化,主要指河北下七垣文化,该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期并存,势力主要在黄河以北。商汤时代,下七垣文化南下到达河南杞县,与夏诸侯-葛国和东夷(岳石文化)同居,杞县鹿台岗遗址是为商汤最初的亳都。此地又称空桑,也就是古籍中说的共工氏振涛洪水,以薄空桑之地。在杞县,商汤遇到了伊尹,《列子·天瑞》称:\"伊尹生乎空桑。\"《墨子·尚贤》称:\"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那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商汤还娶了有莘氏之女为妃。史记正义转括地志云:\"古莘国在汴州陈留县东五里,故莘城是也。莘城,在陈留郡外黄县莘昌亭(今河南商丘民权县西北)。
商汤在杞县伐葛,开始了对夏王朝的十一征。这些事迹记录在《竹书纪年》里。商汤时期据说有三个都城,都名为亳。这个亳,甲骨文写作伯(白)。史料记载有南亳,北亳,西亳之分。而根据真知堂的考证,商汤最初在杞县鹿台岗立足,灭葛后打到了郑州。在郑州他先后伐灭了有洛和荆二国。郑州附近的二里头文化大师姑遗址和东赵遗址极有可能就是二国的都城。商汤随后渡过黄河伐温,河南温县已经发现二里头古文化遗址。此时夏桀的诸侯昆吾伐商,史料记载昆吾都许,也就是河南许昌,目前已经发现的新郑望京楼二里头文化遗址是除了二里头遗址以外最大的二里头遗址,极有可能就是昆吾都城。,昆吾国历史上也有在卫地的说法。这个卫,和韦、顾二国地望相近。也不能完全排除昆吾国的可能性。
昆吾进攻,商汤败退到山东曹县,还越过了杞县东境,到了东夷地盘。此地发现了很多夏末遗址,其中的莘冢集遗址,表明此地应该就是商汤的岳父,有莘国国君的地方,商汤在此召开景亳之会就顺理成章了。土山集遗址,就是景亳之命发生地。曹县的景山,就是《诗经 商颂》中说的“涉彼景山,松柏丸丸。”
商汤的亳都到底在哪?灭夏之前的商人来自何方?这两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古史界和考古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下七垣文化的南下,联合东夷文化和辉卫型文化人群共同攻进了二里头,这在二里头四期的考古发现中已经得到了证实。辉卫型文化,就是被商汤征服了的韦顾二国,这批人后来南下到了湖北黄陂盘龙城。成为了当地的殖民者。这应该就是商汤对他们协助灭夏的报酬了。
最初的商汤亳都并不是偃师商城,更不是郑州商城,而是杞县鹿台岗。灭夏之前商汤先都于杞县,后来迁移到郑州,郑州站不住脚退到山东曹县,随后挥师北上灭韦顾,再杀回郑州,南下灭昆吾。昆吾残部逃到巩义,再退到偃师二里头。商夷联军杀进二里头,在此休养生息。,昆吾退守山西永济(侕),商汤跟踪追击,从洛阳走殽函古道西进,绕道黄河风陵渡口渡河,攻击夏桀的都城夏县,在山西运城鸣条岗发动了对夏桀的大战。在《清华简 尹至》中,详细记录了这段真实历史。这就是商汤灭夏的全过程。
得出这个推论,研究了一大批先秦文献和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报告。花了三年时间。详细文章已经发表在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看一看。《景亳之命商汤灭夏的历史记载和考古学发现》
一、前苏联时期有多少未解之谜?
优质答案1
前苏联大将巴甫洛夫被枪决之谜,直到现在也没有定论,是他在战争中指挥失误?还是有人栽赃陷害?或者是替人背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恐怕只能由历史来证明了!
巴甫洛夫全名德米特里.格里格里耶维奇.巴甫洛夫,二战期间苏联著名将领。他的履历很丰富,参加过一战,参加过苏联国内战争,自1940年起开始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司令,1941年获得大将军衔。苏德战争爆发后,他被任命为西方面军司令,由于指挥的部队作战失利,同年7月1日被解职,不久后根据苏联国防委员会第0250号命令被枪决。
对于巴甫洛夫之死,苏联境内议论纷纷,都认为他罪不至死,那么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斯大林在1941年时,一直在为开展“大雷雨计划”而准备。4月3日,英国首相丘吉尔给斯大林送了一份绝密情报,其内容主要是德军即将进攻苏联。而斯大林鉴于之前丘吉尔一向反共的态度,对这份情报的动机有所怀疑,一向多疑的斯大林并没有相信丘吉尔的情报,而且在内部开展了清洗运动。
斯大林主动的认为,苏联内部已经有人与德国和英国分别进行了勾结,于是发动了六月的清洗行动。正值“大雷雨行动”的备战时期,大规模的清洗军部高官显然不是一项高明的决定。这一轮的清洗中,大约有三百多军官被捕,其中而是多人是获得过苏联英雄金星奖章。
与此,苏联的特工们纷纷把德国准备入侵苏联的情报送入国内,而且6月10日到19日,德军空军不断侵入苏联领空86次,6月20日到21日,更是达到了峰值55次,这些都没引起情报头子贝利亚的重视,他反而将一些没有真凭实据的情报压了下来。
斯大林虽然不认为德国不可能与他近期开战,但他为了“大雷雨计划”也在集结重兵与罗马尼亚和波兰边境,以确保万无一失,他命令在边境的西部军总司令巴甫洛夫拆开铁丝网,起开地雷,为准备入侵德国势力范围在作努力。6月17日,斯大林离开他的办公室,直到20日晚8时才露面,这个期间,德军调动频繁,朱可夫找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了斯大林,立刻汇报了这些情况。而斯大林似乎不为所动,但并不知道什么原因。
事情到了最危险的时刻,21日深夜,一位德军74师士兵越过国界,向苏军报告了德军即将在临晨4时进攻苏联的消息,让他们尽快集结军队。巴甫洛夫向总参谋长朱可夫报道了该情况,事情已经不可挽回。
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动了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军数百架战斗机突袭苏联军队26个机场,当天击毁苏军738架飞机,一举取得了制空权。德军第三装甲集群从苏瓦乌基地向明斯克方向进攻,第二装甲集群从华沙以东向明斯克、卢茨克方向进攻。由于事先没有得到斯大林的同意,故而巴甫洛夫的三个集团军并未进行集结,只作了基本的布防,斯大林给他的作战命令只有五个字“坚守与反击”。
由于德军的“闪电战”实施的异常成功,他们切断了苏军第三、第十、第十三集团军以及西方面军预备队的联系,几个集团军互相之间的实际调动权在斯大林手里,没有斯大林的命令,巴甫洛夫实际上调动不了任何两个集团军的集结。这样的情况下,29日,德军完成了对明斯克地区五十多万苏军的合围。
几天后,朱可夫从十三集团军指挥部找到了巴甫洛夫,斯大林认为其指挥不力让朱可夫撤销了巴甫洛夫的指挥权,并遣送至莫斯科接受调查,由铁木幸哥元帅接替他指挥西方面军。7月9日,回天无力的苏军大部分被歼灭,少部分突围成功,此役,苏军被俘32.4万人,损失坦克3300多辆,火炮1800余门,飞机1200多架,白俄罗斯几乎全境被德军占领。
斯大林的怒火
一个强大的方面军仅仅坚持了一个多礼拜就全军覆没,这让斯大林大怒不已,他认为完全是由巴甫洛夫的指挥导致方面军的失败。
1941年7月28日,苏联最高法院认为对其指控有效。
- 指挥无方,擅离职守,导致部队陷入险境,与叛国罪等同。
- 通讯渠道的失误,导致军事行动处于无指挥状态。
- 违背军人誓言,忘却军人责任,玷污红军的荣誉。
根据以上指控,被判处枪决。
其实,巴甫洛夫其实是很冤的。
- ,军队指挥权并不在巴甫洛夫手里,而是在斯大林的手里。
- ,由于斯大林让巴甫洛夫实施大雷雨计划而导致边防线呈现进攻状态而并非防御状态,所以会导致德军闪电战推进顺利。
- ,斯大林重兵布置在基辅,而明斯克苏军仅为60万左右,面对德军550万德军的进攻,的确力有不逮,失败也是正常的。
,巴甫洛夫将军在指挥上的确存在问题,在战争遭受挫折时,他也并没拿出有效的措施来挽救明斯克苏军,这成为其遭受枪决的主要原因。
巴甫洛夫将军的结局无疑是悲惨的,但也是比较冤枉的。这样的仗,别说是能力一般的巴甫洛夫,就算是朱可夫来了也一样会失败。如果说要追责,斯大林应负主要责任才对,如果说他重视情报、积极防御、那么战争即便失败,苏军损失也不会有这么大,所以斯大林枪决巴甫洛夫,不仅仅是因为他打了败仗,更应该是替自己找个替罪羊给苏联人民一个交代才是真正原因。
优质答案2
苏联价值5亿美元的“琥珀屋”神秘消失。在消失之前,它与中国的长城一样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琥珀屋”是一间用琥珀镶板装饰的房间,占地超过55平方米。它的墙面镶嵌有6吨多的琥珀和名贵珠宝,还有金叶和镜子,辉煌无比。据说人站在屋内,浑身都会闪耀着令人惊讶的金色,极具奢华之美!
金碧辉煌的“琥珀屋”(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