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未解之谜,未解之谜的中国神秘事件
一、二战有哪些未解之谜?
优质答案1
潘多拉魔盒不幸开启,打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帷幕。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被卷入这场战争的有60多个国家及地区,9000多万人在这场战斗中丧生。
如今翻开这段历史,其中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虽没有战场上的血腥杀戮,却有比之更令人惊骇,扑朔迷度的真相。今天有书君就来说说二战末期,蒋介石为何放弃收复香港不为人知的真相。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后日军进攻香港,18天后香港被日本占据。
早在1841年中英鸦片战争,香港做为中国重要贸易港口,被英国强行掠夺,收复香港成为我中华志士近百年来的共同追求。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第3天,远东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杜鲁门授权下,发布第一号受降令凡在中华民国、台湾、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的日军,都要向蒋介石投降。香港恰恰在北纬16度以北地区,战争时属于中国广州作战区。
充分说明驻港日军要无条件向中国投降,中国收回香港是理所应当的。此时收复香港具有天时地利条件,蒋介石却轻易放弃了,这是为什么?
1、殖民者出尔反尔的嘴脸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了英国在亚洲的大部分殖民地。特别是缅甸沦陷后,英国政府请求蒋介石派兵支援。蒋介石打算趁此机会收复香港。
1942年,蒋介石向英国提出收回香港的想法。为了实现此愿望,蒋介石出访印度,并会见甘地等人,想试途促使英国远东殖民体系的瓦解,奠定打破英国殖民体系的基础。
而英国当时需要中国出兵保卫他们的殖民地缅甸和印度。主动提出与中国谈判废除不平等条约并签订新约。这正是英国殖民者的狡猾之处,目的是希望借助蒋介石积极抗日,减少他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压力。但他们又对蒋介石不断威逼利诱,致使蒋介石立场渐渐软化。
最终收回香港的内容不但没有写入新约,而且变成只是口头商讨战后九龙问题的协议。殖民者的嘴脸昭然若雪,收回香港居然堂而皇之变成战后只是讨论一片地区问题而已。
2、处心积虑重霸香港的英国
英国自始自终从未想过放弃香港统治权。早在1943的开罗会议上,丘吉尔就香港问题大言不惭对蒋介石说“不经过战争,休想从英国拿走任何东西!"
日本投降前夕,英国开始着手做好霸占香港准备。成立“香港计划小组”,策划采用武力占领香港方针,以及恢复殖民机构等事项,并且派遣大批间谍渗入香港。
不仅如此,英国海陆空三军参谋长向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下达命令英国太平洋舰队将执行重占香港的任务。接着英海军少将夏壳率领特遣舰队开赴香港。英国军队出动,在同美国外交上也做好充分准备。因为他们很清楚,对于香港归属问题,美国态度如秤砣一样,偏向哪方香港将归哪方。
日本投隆后,英国对于麦克阿瑟一号受降令,不但拒绝,居然诡辩战区不能覆盖主权,拒绝中国军队在香港受降。强烈要求杜鲁门指示麦克阿瑟重新发布命令让驻港日军向英军投降。
3、忧心忡忡的蒋介石
在中国,很多人建议蒋介石派兵由广九铁路捷足先登,先占领香港后再与英国谈。蒋介石接到麦克阿瑟的一号受降令后,也确实任命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负责香港接收及受降事宜。张发奎依命令,立即集结两个军的兵力驻扎在宝安地区,做好收复香港的充分准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蒋介石一下令下,迎来激动人心的消息。结果令人大失所望蒋介石迟迟没有下令,原因是英国人的态度让他左右为难。蒋介石想消灭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势必引发内战,而他需要英、美两国的援助。一旦出兵香港,将与英国发生冲突,意味着将失去英国的支持。
为此蒋介石居然连发软弱声明收复香港,中国没打算以武力,而是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为此他派出外交大臣去美国,幻想得到美国的支持来收回香港。
4、不讲仁义道德的美国
中英两国把目光都投向了美国,美国态度起着关键作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是支持中国收回香港的。目的与英国一样鼓励中国对日作战,减轻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还可以趁机瓦解英、法在远东的殖民体系,取代他们在远东的位置。,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要求战后英国要将香港归还中国,当即遭到丘吉尔的拒绝。
1945年德国投降后,美国同前苏联在欧洲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是场直接关系美国切身利益的战争,美国迫切需要英国的支持,美国支持战后香港回归中国的立场发生了转变。做为政治家的杜鲁门清楚,如果坚持让英国把香港归还中国,英国肯定不会再给予他们支持,欧洲的利益美国只能眼睁睁得让给前苏联。
所以杜鲁门毫不犹豫地支持英国霸占香港。他通知麦克阿瑟“为了更顺利地接受香港地区日本军人的投降,要将香港从中国战区的范围内划出。”
5、一再软弱退让的蒋介石让国土流失
打着自已如意小算盘的蒋介石,考虑要依赖美国,如果在香港动兵,是不给杜鲁门面子。但杜鲁门却并不象罗斯福那样照顾他,他的天平毫无悬念地倾向英国。
美国态度明确不希望中国收回香港。做为国民政府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当时想借助美国的外力来打击国内的共产党,而置我们大中华的国土于不顾。蒋介石在美英帝国主义面前的软弱和一再妥协,致使失去收回香港的良机。
1945年8月20日,英国舰队大摇大摆的在香港登陆,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被英国强横霸占。
香港回归我们祖国怀抱整整推迟了52年,直到1997年经过新中国领导人坚定的立场,多方的交涉下顺利回归。正所谓寸土不让显本色,毫厘必争护国土,敢同魔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半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优质答案2
上个世纪初期,世界上曾出现过两艘“奥林匹克级”巨型邮轮,而且都牵扯到一桩未解之谜,一是世人皆知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之谜”,二是鲜为人知的“诺曼底号焚毁之谜”。
只不过,前者发生在一战前,后者则发生在二战时,而且后者的豪华程度尤胜前者。
史上最豪华的巨轮二十世纪30年代,在大西洋两岸的各国间,曾爆发过一次建造大型船的热潮。如英国的不列颠女皇号、不列颠尼克号、庄严号、伯伦加利亚号以及玛丽王后号等,德国的不莱梅号和欧罗巴号等,意大利的国王号。
其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横渡大西洋更大、更快、更豪华的头衔,史称“蓝飘带奖”竞争时代。
于是,不甘落后的法国也加入了竞争“蓝飘带奖”,并造出了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
该邮船吨位为83423吨(超出当时世界最大邮船玛丽王后号2423吨),流线型球鼻艏,电力推进,全船空调,从巴黎克里荣饭店聘请的顶级厨师,温水循环的室内游泳馆,现代化音响设备的歌剧院,大理石墙面的教堂,全船的Art Deco艺术装饰……
1932年10月29日,“诺曼底号”在20万观众的注目下,船体沿着涂抹了43吨肥皂和2.5吨猪油的滑道上,缓缓地滑入了卢瓦尔河。
▲“诺曼底号”首航纽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