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恐龙发现频率,霸王龙可能也是一种食腐动
在6500万年前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似乎每个人在孩童时代都对恐龙充满了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倾听科学老师讲解恐龙如何生存和死亡的情况,我们观看关于爬行统治地球的纪录片,不少人在成年后会认为了解了不少恐龙的知识。一项关于新品种恐龙发现频率的新研究表明,我们可能认为这一切都是错误的,并且我们对人类接管地球之前数亿年的了解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发生巨大变化。
我们所了解的恐龙历史就是我们能够从它们留下的残骸中拼凑出来的。处理这些稀少的证据对古生物学家来说一直是一个挑战,但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发现新恐龙的频率急剧增加。这些新的发现不断改变着我们对史前生物的认识,而且不久之后,我们回顾先前的假设,并发现这些猜测是如何误导的。
这项研究的作者之一Jonathan P. Tennant解释道:“这是一篇很好的论文,显示在过去的20年中,这些属的恐龙属名称以及这些属的标本数量大大增加。 这对我们对恐龙多样性的理解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当这些发现在时间和上不均匀分布时。我们对化石记录的认识仍存在巨大差距,在空间和地质时代,快速发现的速度正在改变我们认为我们对恐龙的许多认识。”
例如,强大的霸王龙一直被认为是终极捕食者,但最近的发现表明,它可能也是一种食腐动物,以动物尸体为生,而不是在饥饿时寻找新鲜的猎物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