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鲨鱼的爱恨关系:充满了血腥和贪欲

ufo事件 2023-03-16 21:34www.188915.com外星人

     鲨鱼早在出现前三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过五亿年,它们在近一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鲨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传统观念认为鲨鱼的软骨(即鱼翅)中蛋白质很高,但这是错误的。鸡蛋的蛋白质远远超过鱼翅。此外,研究显示,由于鲨鱼体内易于富集汞,同时鲨鱼翅中含有一定量的神经毒素,故对人体有潜在危害。因为几十年来的大量猎杀,鲨鱼存在灭绝风险

      据报道,鲨鱼是令人着迷的一类,从古至今,人们对鲨鱼的兴趣一直十分浓厚。不过,当我们向前追溯,寻找与鲨鱼有关的历史档案时,就会发现很多记录其实看起来没有多少科学性,而更多的是充满了血腥和贪欲。比如,我们会看到捕鲨用的鲨鱼枪,和被制成皮革的鲨鱼皮。

  更近的历史时期,《大白鲨》(Jas)一书的作者向我们描述了鲨鱼作为可怕怪物的一面,这种误解令许多人对鲨鱼恐惧不已。随着技术发展,我们获得了许多在水下活动时保护自己免受鲨鱼攻击的方法,包括对鲨鱼无害的电子驱赶器,取代了鱼叉和猎枪。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回顾人类与鲨鱼的爱恨关系。

通过水下摄影了解鲨鱼(Understanding Through Underater Photography),1917年秋

  通过水下摄影了解鲨鱼

  鲨鱼身上笼罩着太多误解。在1917年一篇试图消除部分误解的文章中,它们还曾被优雅地称为“深海之狼”。当人们害怕某些东西的时候,那种恐惧有时会使他们无法看清真相,正如《美女与野兽》中发生的故事一样。就鲨鱼而言,真相依然会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例如,借助先进的水下摄影技术,我们现在知道,与当时流行的观点不同,鲨鱼在攻击时其实并不会翻身,从而能更容易地用它们“朝后的下颚”撕咬。如果你遭到攻击,这样的事实显然不会带来什么安慰。人类对鲨鱼也同样危险。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能“大规模捕捉并杀死”鲨鱼的“聪明方法”:在船的一边装上几个旋转的轮子,每个轮子带着一个巨大的、装有诱饵的鱼钩,鱼钩与一条长长的绝缘电线相连。这篇文章中还给出了一位老太太与鲨鱼的合影,颇令人玩味。图片的说明文字写道:“奥托·耶格夫人在棕榈滩捕获的一条重达800磅(约合363公斤),长度超过12英尺(约合3.65米)的鲨鱼。它是用鱼竿和鱼线捕到的,但必须用大口径步枪将其击毙。”文章没有给出更多的背景材料。

鲨鱼皮革,1917年11月

  鲨鱼皮革

  在面对鲨鱼这样富有价值的对手时,人类总是有一种自以为是的满足感。这一次,人们把战利品穿在了脚上,并用堪称“嗜血”的语言来描述鲨鱼皮:“我们现在可以高枕无忧地看着这些海中虎狼,通过降低我们的生活成本来赎清它们的罪恶。鲨鱼不再是我们难以和解的敌人。它是我们的奴仆,将为我们提供难以计数的数百万英尺的皮革。”为了把战利品变成可穿戴的皮革,新鲜的鲨鱼皮首先被放在盐水中浸泡8天,再用盐腌上3到5天,然后叠放在糖或面粉桶里。接下来是对它们进行鞣制,包括将它们浸泡在水中,用熟石灰和盐酸熟化,上油,着色,抛光,漂白,用脱脂牛奶揉搓,最后一步显然能使它们变得“非常柔软”。

巨大的鲨鱼牙齿,1937年5月

  巨大的鲨鱼牙齿

  在一张1937年的漫画中,绘画者表示巨齿鲨“可能是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生物”,其一副巨牙中间“有足够四人桥牌的”。由于巨齿鲨已经灭绝,因此它们永远没有机会对这样的揶揄提出抗议了。

鲨鱼——海洋中的水牛,1943年9月

  鲨鱼——海洋中的水牛

  在战争期间,钓鲨鱼是一项获利颇丰的活动,特别是在“德国占领挪威后切断了我们的主要鱼肝油来源”。不过,这真的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点吗?当研究人员发现鲨鱼肝油的维生素含量更高时,我们的这些担忧都可以放到一边。我们开始把这些鱼肝油发给飞行员,帮助他们提高夜间视力。就像古老谚语中的水牛一样,鲨鱼的其他部位也不会被浪费。鲨鱼皮被制成皮革,如前文所述;鲨鱼牙齿和脊椎骨被制成时髦的珠宝;鱼翅被制成鱼翅羹;鲨鱼肉被制成肉罐头或变成肥料;医生还会用脑垂体来制作免疫血清。当鱼肝的价格达到每磅10美元,鲨鱼尸体剩余部分也能卖钱时,许多渔民开始往海里丢下挂着鱼钩、长达300米的铁链,经常一条铁链就能捕上来6到10条鲨鱼。“它们大部分已经溺死,但偶尔会有一条虎鲨在上船时还十分有斗劲,必须用一根铁棍来制服它。”

自家组装的鲨鱼枪,1949年1月

  自家组装的鲨鱼枪

  当鲨鱼不是渔民有意捕捉的猎物时,它们被困在渔网之中时会造成很大麻烦。有时候它们会摧毁渔网,把所有落网的鱼都放出来,让渔民眼睁睁看着快到手的钱又流回了海里。勤勉的渔民对鱼叉和猎枪都不大满意,于是结合了二者的有点,创造出了“鲨鱼枪”。这种枪只有在与目标直接接触的时候才会发射,因此“弹无虚发”。一个管道减速联轴器将一把12号猎枪的外壳固定在位,再装上一个带有弹簧、两头削尖的枪头,鲨鱼枪便配置完成。当与鲨鱼接触时,枪头向后退,击中猎枪外壳的撞击帽,从而发射出去直击鲨鱼的肚子或脑袋。

被镜头记录下来的人鲨之战,1950年8月

  被镜头记录下来的人鲨之战

  约翰·芬顿(John Fenton)在一次深海潜水中对一台水下电影摄像机进行了测试,并在过程中获得了值得在银幕上呈现的珍贵画面。他遇到了一条易怒的护士鲨,觉得拍打它的脑袋应该挺好玩。这条鲨鱼转过头来咬他的手臂,幸运的是只咬到衣袖,而芬顿也做出了反击,用一把刀子杀死了鲨鱼。好消息是,这台摄像机工作正常,并记录下了整个过程。

被鲨鱼咬到的概率,1958年7月

  鲨鱼咬人的概率

  让我们来解答一下所有人心中的那个疑问:鲨鱼会攻击人吗?问题的答案或许不太讨人喜欢,没错,它们确实会攻击人。当然,伴随这个答案而来的是很多的注意事项。哈佛大学的比尔·施罗德(Bill Schroeder)的研究破除了许多人,包括一些轻装潜水者一直持有的观点,即鲨鱼本身对人类毫无威胁。“当然,我不是说所有为公众熟知的鲨鱼都会攻击人,”施罗德博士说,“大部分物种不会。甚至不是所有被公众认为是食人鲨的种类都被科学家视为危险物种。但是,我们总是会见到一些反面角色。”在这些反面角色中,最为令人忌惮的便是大白鲨。在澳大利亚悉尼附近的海滩,大白鲨的出现已经让那里成为之一。除了人类,一些奇怪的东西也会被大白鲨吃进肚里,包括海狮、马肉甚至一整只脖子上还戴着项圈的纽芬兰犬。虽然有着这些警告性的文字,但在一篇文章中,作者还是向读者保证,他们“在任何美国海滩上被鲨鱼咬到的机会是非常非常低的”。

《大白鲨》一书的作者不再认为鲨鱼是邪恶的,1995年3月

  《大白鲨》作者的观念改变

  使鲨鱼成为人类最大的恐惧来源之一的罪魁祸首,或许就是《大白鲨》一书的作者彼得·本奇利(Peter Benchley)。由这本书改编而来的电影,以及那首令人心跳加速的歌曲,都将永远与大白鲨的攻击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本奇利已经不再认为鲨鱼是如此邪恶的动物了。在《大白鲨》出版几年之后,他在巴哈马潜水时遇到了一条大白鲨。二者相遇时有一方被吓得不轻,但不是本奇利,他说:“那条鲨鱼也呆住了,然后,突然,疯狂地,不可思议地,那条鲨鱼转过身去,排空了肠子,消失在一大片恶心的棕色云雾中。”虽然本奇利声称自己为写书而做的研究反映的是时代的认知,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时,我们已经知道已知368种鲨鱼中,只有10到12种会与人类发生冲突,而且它们的攻击往往是意外——从水下看冲浪板上的人确实很像一只海狮。此外,多年来的把大白鲨描述成人类敌人的做法(包括这篇文章中提到的许多例子),最终使数以百万计的鲨鱼死于非命。“每次鲨鱼攻击人类的记录,都对应着超过400万条鲨鱼被人类毁灭。”

驱赶鲨鱼的装置,1997年6月

  驱赶鲨鱼的装置

  随着技术发展和人性的进步,我们开始意识到或许有更好的阻止鲨鱼攻击的方法,而不是杀死数百万条鲨鱼。穿上POD(防护海洋装置)吧。由镍镉电池供电的两个电子发射器连接到潜水员的气瓶和脚蹼上。开关按钮绑在潜水员的胸口或腕部,一个LED灯用来指示电源开启或电池电量过低的情况。装置启动时,电子发射器“在潜水者周围向各个方向产生一个延伸12到20英尺(约合3.6米到6米)的低压电场,并借助咸水的天然导电性”。我们不知道电场能使鲨鱼难受到转身离去的确切原因,但科学家认为,关键可能在于鲨鱼吻部用来探测低压电信号的微孔,它们能探测到鱼类的心跳,帮助鲨鱼进行捕猎。

特洛伊鲨鱼,2005年6月

特洛伊鲨鱼

  法宾·库斯托(Fabien Cousteau)是著名探险家雅克·库斯托的孙子。在拍摄一部关于鲨鱼认知能力的纪录片过程中,为了捕捉到“更纯粹的行为”,他在一个机器大白鲨内部待了100多个小时。“我希望它们会这么想‘嘿,那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从澳大利亚来的傻瓜表亲!’”库斯托说道。这一方法似乎挺有效的。利用这台鲨鱼形状的潜水艇——被机智地称为“特洛伊”(Troy)——库斯托成为了第一个拍摄到一条雌性鲨鱼攻击另一条雌性鲨鱼画面的人。

     一些禁止捕鲨的法律已经获得通过,不过对公海上的捕猎行为还约束甚少。美国通过了全面禁止捕杀鲨鱼的法案,但仅能限制在美国注册的渔船和美国领海上的行为。欧盟已同意加大禁止“割鲨鱼鳍”的力度,但自然资源保护论者争辩说,特殊捕鱼许可证(允许割除鲨鱼鳍)的发放,使得欧盟的禁令难以卓见成效。鲨鱼必须整只进口而不能仅进口鱼翅部分。国际渔业组织也在筹划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上禁捕鲨鱼的协议,但是对太平洋和印度洋还没有相应的禁捕计划。大量捕杀海洋生态系统金字塔顶端的鲨鱼,会导致大量中小型鱼类因失去天敌而数量暴增,从而严重打乱整个海洋生态平衡。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